关灯

鬼神幻境 玉皇大帝

0
回复
76
查看
[复制链接]

7305

主题

13

回帖

73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37
发表于 2020-11-18 21: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玉皇大帝
$ D9 U$ z, C. S6 N  h+ i1 R
, _. @. I: T" X3 P' |  e0 T# G  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又称“玉皇大天尊”、“昊天通明宫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
; {' F# ^, \: z4 b2 K% \& c. F8 P7 b, S. c) n
  玉皇大天尊全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历御万道无为通明大殿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7 B4 ^' Y% l- K( ]8 w4 i9 v- t0 P+ |  H! ?4 C/ t! A5 l' i
  玉皇大帝居于太微玉清宫,统领三界十方内外诸神与芸芸众生,并管辖世间一切兴隆衰败、吉凶祸福。是在三清之下,四御之上的大神。玉皇大帝在汉族民间信仰影响中是众神之最,所以拜天公的仪式也超越了三清天尊,比一般神明来得隆重。
& s9 x1 r: a* A1 T3 x+ U. T8 ?( `; S! c5 U1 J; g
  另外,玉皇大帝乃是道教神祇,并非佛教与印度文化中的“帝释天”。道教认为人应修性守道,清静寡欲,否则迷沦有欲,淆乱本真。不能返朴归根,与道同体,其神便入五道。道教仙真教人修炼纯阳,秽质炼化,只留一团阳气,阳气清轻上浮而属天,自然上升为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脱离阴阳二炁的束缚,而不受业报轮转之苦。  i# u; Q. A7 r# E8 W8 @7 C
0 X' @- Z& t+ T% H
  '700')this.width='700';" title="神话人物——玉皇大帝">
1 G& D: R) M8 m" j  B* }( T* n0 g& {& o
  简介' ~9 y: f. p, @+ i& [

$ A% \" I, e) Q3 a' I) \0 G  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教有一句名言:“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扶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是何等的正气凛然,神圣不可侵犯。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神仙只有对道的理解深浅之分,而没有等级地位之别,都皆济世度人为自己的宗旨。
/ e  l2 j. \0 H, A7 [9 w/ D/ ^7 G2 [' P- |1 t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玉皇大帝是一尊极为特殊的天神,是乾道众神之领袖。玉帝除统领三界十方内外诸天与天神之外,还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发愿利济一切,得五方五老证盟接引。炼就回风混合之大道,成就无上道果帝位。得元始天尊秘授赤字玉文,主承三清之法旨。金阙四御为辅,北极四圣佐护。天上地下一切恭敬,众神真至圣之师。
0 _- C' b' I) }  Q: h+ q+ S/ k: V% _) o$ K* J
  '700')this.width='700';" title="神话人物——玉皇大帝">
1 w3 H- V) a; {' y- [" W7 T1 Z4 l4 |3 O$ y" f0 \% y
  道教记载的本行纪概括
5 n3 X1 o  v' W; D4 E, C2 m# ?9 q! i& E6 @/ j! n4 L" m
  (对《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中元始天尊说法玉皇本行做个概述,作者讲述未必完整,但不会大错。据以补充 )
3 x) w  Z5 P  I& B
9 l+ }+ M/ |* o" H0 ]7 m  往昔昊天世界,有光严妙乐国,净德国王和宝月光皇后,常行仁政,爱民如子,灾害不兴,国泰民安。但国王与王后却老年无子,净德国王非常焦急地想:“如今我已经年迈,但还没有嗣位的太子,一旦国王驾崩,谁来主持国政呢?”于是命令全国的道士修斋建醮,向群圣千真祈祷王后生一个儿子为国王嗣位。一直经过半年的时间,国王与皇后,朝夕礼拜大道高真,祈祷真圣,丝毫没有懈怠。* k: O) |) g8 e2 I

" w+ Q% U6 C- f. x( [. f# Q9 B$ H  国王与皇后的至诚之心感动了元始天尊与黄老帝君(即五方五老之一的中央黄帝玄灵黄老一炁天君),黄老说:“因缘在是,时机已经成熟了,可以满足国王与皇后的愿望,赐给他们一个儿子。”元始天尊说:“如此仁德之君王、皇后,实在难得,如果以清虚至真之气投在圣德仁厚之身上,阴阳混合,托孕成胎,必生神明之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主宰天地人三才之上圣。黄老觉得如何呢?”
& w! y$ o7 V" P+ [# Q' N" e6 f% J; c- M5 e+ A, A. D% N$ ^4 h2 V# _
  黄老微微点头,于是拿起碧玉瑶光如意,吹口真气在空中,真气逐渐凝结,变成一个婴孩。于是元始天尊让太上道君(即上清灵宝天尊玉宸大道君之别号也)抱着婴孩前往光严妙乐国,为国王、皇后送子。; N; c$ u$ D/ J4 K- r7 e6 g$ p( C
- i& p! c& I8 F) p  j5 m( U
  果然,在当天夜里,宝月光皇后做一祥瑞之梦,梦见祥光照耀宫殿,五光十色。有许多神仙举着仪仗,护卫着太上道君,浮空而来。道君坐着九龙之辇,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婴儿眉清目秀,遍体放光。皇后见状,喜不自胜,整理衣冠,长跪在道君面前,说:“国王无嗣,愿天尊慈悲,赐予这个孩子为国王嗣位。”。道君回答说:“这个孩子根器不凡,必定证得无极高上之道果,你一定要好好养育。”皇后叩首谢恩,上前拜领,道君从宝椅中托出圣子递给皇后,皇后双手来接,却重如山岳,惊出一身大汗,恍然醒来。急忙去禀告国王,竟发现国王也做了同样的梦,二人感激不尽。; x7 f! t7 R# K5 m7 F7 D2 m5 ?4 K

# X. {5 M- W7 H  皇后梦醒后就有了身孕,怀胎一年,在丙午年正月初九日午时在皇宫诞生太子。太子出生之时,身放光明,遍照全国,长得很漂亮,观看的人无不赞赏。太子长大后,才智敏慧而心性慈善,国中所有的库藏,一切的珍宝,都拿来散施给贫穷困苦、鳏寡孤独的人民们。太子仁爱谦和,天下人民都归仰太子的仁政,父王非常欢喜。3 v. \4 L/ h- `. A

0 ~$ C8 s: R1 v! J4 l& H9 T$ D  之后,净德国王忽然驾崩,太子继位,悯念众生多苦,生死不得解脱,于是让位给有道的大臣,自己弃国出家,在普明香岩山中修道,功成升举。之前八百劫,太子为了救护众生,常舍其国出家学道。太子道成后,又过了八百劫,广行方便,广宣道藏经典,演说灵章,讲说经法,助国救人,冥阳两利。又过八百劫,太子修忍辱行,为了救度众生,不惜亡身殒命,舍已血肉。就这样一直修行了三千二百劫,才证得金仙佛果,名号为清净自然觉王如来,演说经法,教化诸多小乘菩萨,顿悟大乘正宗。就这样又修行了亿劫,才证得玉帝之果位,统理三界诸天,十方世界。其原诸眷属及九玄七祖尽皆超拔天界,得证清静玉女(按:《皇经》中有一位夜光玉女启问元始天尊,各位玉女大众因为什么原因会证得现在的玉女身的果位呢?元始天尊答道:“这诸大众玉女,乃是从以前的无量劫中,修种种妙行,具足解脱法门,同清净信,同清净解,同清净念,同清净行,同清净身,同清净心,同清净意,同清净果,同清净报,同样的大慈心,同样的大悲心。对待众生,如母亲般去抚爱思维,爱待如婴儿。他们各各奉戒持戒专一,冥心契合大道。清静心斋而发弘大誓愿,在千万劫中,尊奉侍从玉帝。这玉女大众,不是真的为女,都是在天的至极真人,为了度化群生,现出玉女身相。因此身色神通,智慧隐显,变化形象之奇妙与帝君一般。”,)之道常侍随玉皇。世间若有众生称扬念诵玉皇上帝宝号(玉皇赦罪大天尊),灭无量罪,获无量福。# q6 z( v4 f( E$ O! X
7 t: _$ I8 N2 T( T/ i0 s& m2 X
  '700')this.width='700';" title="神话人物——玉皇大帝">' `$ _3 o8 c% W5 f7 k" H8 m

7 {; D4 q1 h5 D. x6 k9 i; o  弥罗宝诰
# Y( W9 b+ m* e  y) y
7 `  v7 {: ^+ w' U0 f0 v% s+ p  弥罗宝诰(1)# _) u8 V. I9 Q6 P% m7 Z7 `5 ~  W% p
0 B) K3 X1 V- `+ J! l4 q8 n
  至心皈命礼/ y4 {' G! R- f# j; p
: n; S2 P) S- N$ V  y1 K& A1 o
  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2)。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3)。无极无上圣,廓落发光明(4)。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5)。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6)。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7)
: M" n" C: A$ G4 F( U% F; {/ g& P( W3 M; Z! {/ ?0 |
  。
3 `5 Q9 _' D+ D; d5 M* |& N8 |! o  G# Q& {$ n  _6 o" H7 G/ l  p
  [注释]6 ?: a# p3 ~* f! }. ?+ Y  p1 q( E
& C& @' \5 u/ J$ t! T
  (1)弥罗:即弥罗宫。为玉皇大帝所居住之境。此引指玉皇大帝。
: p; ~$ R2 F/ g9 i
% q- C7 d( W5 u( P% O; b& f  (2)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太上,至大至尊。《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注解》:“太者,至大之称,上者尊崇之号。”弥罗,弥罗宫。该宫在诸天之上,故称无上天。玄真境,玄真原指道的真谛。此指玉皇大帝所居住的仙境,弥罗宫就在此仙境之中。《皇经集注》称:“玉帝天宫,有玄象瑞光,非凡象幻假,永不坏,微难穷,云妙有玄真境。”
2 L  |! e# {; S  X; k& y+ r3 L' t0 w8 i, S  l. T
  (3)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渺渺,指非常遥远,在虚无飘渺之中。紫,紫色。金阙,即天庭。《皇经集注》称之为“渺渺紫金,瑞光玄象之金阙”。太微玉清宫,指玉帝所居之宫,在紫金阙内。《皇经集注》称:“太上玄微玉清宫。玉帝所居之宫,玄瑞紫炁。金光四十亿万里,巍巍如如,永不毁沦,绝无尘染,诸天不能及,故云,太微玉清宫。”! ?/ \& u6 w( K# b% r

9 C+ h+ a; n3 ~/ S  (4)无极无上圣,廓落发光明:无极无上圣,指玉帝道高无极,位尊无上,至德大圣。廓落,指大。此句颂赞玉帝为宇宙之内最大智慧者,他发出很大的智慧之光来启发世人,使暗昧无知之人从此得到智慧的光明。
3 B9 A+ k# M' P4 p. K
3 B( f  s. q. O2 e/ T$ Z  (5)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寂寂,默默无声,寂寂不可识。浩无宗,浩浩然无有根宗。皆指玉帝智慧之光。玄范,高尚的典范。总,统领、统管。十方,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并上、下合为十方。此句颂玉帝智慧之光尊崇无比,他总是默默无声地以其极高的智慧统领天界诸神化世人。
' d. W! M5 V( s  H  n7 t6 L/ d
! U1 c+ E* h, `7 N  (6)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湛寂,寂寞无声。此谓寂寞无为,即无声无息,无思无为。真常道,谓永恒之道。《清静经注》称,“不变不妄,谓之真常”。恢漠,弘大而无声。大神通,最大的神通。此句颂赞玉帝寂寞无为却能固守永恒之道,宏大无声却能神通广大,法力无边。0 R' V6 I. {/ n  c

' a, i+ H+ Z3 P% w' A2 A* c: X  (7)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此为玉皇之尊号。《皇经集注》称:“玉皇,非一天之尊,乃万天之主,三教之宗,最上无极大天尊,玄虚苍穹高上帝。”玄穹,即玄穹主。指玉帝为“穹窿苍穆,诸天都教主”。宋真宗时封玉皇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上帝”。宋徽宗又加封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 d# y4 s# U4 q& s! A, B5 m

) c. H& `* v' ?( R0 m  '700')this.width='700';" title="神话人物——玉皇大帝">; l0 o) ~4 R% K
6 E- ?9 N2 \' s2 W8 U/ y5 O. _
  玉皇弥罗宝诰" Y; f5 j2 P0 {- i$ m3 L  q

0 K2 Q0 y' ?' F" E  q  志心归命礼,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无极无上圣,无无复光明。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穹苍真老,妙圆清静。智慧辩才,至道至尊。三界师,混元祖。无能圣主,四生慈父。高天上圣,大慈仁者。十号圆满,万德周身。无量度人,拔生死苦。诸佛之师,众圣之王。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历御万道、无为大通明殿、昊天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 j; i! y% R( M( \
" S! C7 H) y! `  志心皈命礼
9 r: T9 k9 \8 z  q# H4 R. ~3 T8 \7 b# g3 q  e; N
  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无极无上圣,廓落发光明。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大罗天帝。太极圣皇。化育群生。统御万物。渺渺黄金阙。巍巍白玉京。若实若虚。不言而默宣大化。是空是色。无为而役使群灵。时乘六龙。游行不息。气分四象。斡旋无边。乾健高明。万类善恶悉见。玄范广大。一算祸福立分。上掌三十六天、三千世界。下握七十二地、四大部洲。先天后天。并育大慈父。古仰今仰。普济总法宗。乃日月星辰之君。为圣神仙佛之主。湛寂真道。恢漠尊严。变化无穷。屡传宝经以觉世。灵威莫测。常施神教以利生。洪威洪慈。无极无上。大圣大愿。大慈大悲。黄金金阙。白玉玉京。玄穹高上帝。玉皇锡福赦罪大天尊。
& f% L# `9 P9 Q) z; T4 _( @3 ~/ O
! E9 u3 M. ^. S: V  玉皇天尊居玉京中,金阙内,大光明殿上。统理三界,召制万神。高虚清明天主云:“是帝身即道身也,非常体也。是无量功德之身,是清净自然之身,是神明坚固不坏真空无上法身。威灵恢廓,名声周徧,无幽不开,神奇堂堂,难可称焉。是帝非有为功德之所熏修,而帝昔虽下生人间,多劫行化,示大神通而身清 净,未尝不在金阙,分身变化,应现随方,利济羣生,超升道岸,普垂教法,开悟后人,依按奉行,登真成道。以斯功德之所壮严,是故光明常充诸天,神智妙达,莫可度量。是身光明,皆具妙号,所谓大神通光、大慈悲光、大喜舍光、大忍辱光、大平等光、大柔和光、大自在光、大利益光、大如意光、大智慧光、大吉祥光、大解脱光、大归依光、大功德光、大圆满光、大无碍光、无能胜光。”玉皇大帝普放光明,照烛三界,慈心普度,教化人天。高虚清明天主赞叹玉皇曰:“金阙玄穹主,高上玉皇尊。妙相冠诸天,慈光烛三界。真圣妙道师,天人依仗师。大乘垂法语,真一指迷途。功德若虚空,赞扬无穷尽。”& C/ ^1 b5 |" ]5 R

' [! V4 d; a1 L! H8 Z  '700')this.width='700';" title="神话人物——玉皇大帝">
' f8 H& f0 K' ?+ F, Z7 X
" I% E" P) Z/ _$ l0 V- w. o  事迹, t4 D' g8 ?( X$ b8 o0 N4 |
! E, m% E1 ^+ D, W  z
  诞辰
, P% P- u1 S* K9 k% T6 i. g
. @& |  f7 ]* {- j. |$ b  传说其诞辰为夏历正月初九。明代王逵《蠡海集》记载:“神明降诞,以义起者也。玉帝生于正月初九日者,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原始要终也。”意思是“一”是阳数之首,九是阳数之极,故被认为是玉皇上帝之生日。明黄道周的《月令明义》:“正月初一日,天神地祇朝三清玉帝;初九日,玉皇大帝圣诞”,清黄奭的《月令注解》也有类似记载。
9 B/ n$ |; P! b% k) h5 Z
6 Q6 t( v1 s9 y& {  闽南人、客家人等会在正月初九子时(即夜间十一点)即展开祭祀活动。由于提倡环保,以及在佛教影响下,有主张玉皇上帝乃上天高真,素食不荤,一般仅准备鲜花素果,可用新年应景之糖果、水果、桂圆茶等敬奉,以香、蜡烛、烧天公金、寿金等请保阖家平安,也有人到庙堂以鲜花、水果祭拜。水果忌释迦、番茄、番石榴(古说番茄、番石榴两者因常随人类如厕后而遍生,视为不洁)。
; H, f0 {8 j/ h7 w4 I
% E$ R- [$ v+ C' _0 V4 Y) D7 G  '700')this.width='700';" title="神话人物——玉皇大帝">: g2 P% t+ U# ~2 Q

& S* t% o( E9 f5 n, M8 x  记载5 S+ L$ J$ A* W' i$ A& m
; {# Y1 I  ^7 b5 q
  《皇经》讲述了玉帝远古时期“舍身堵北缺,代存万众生”的着名事迹。据《玉皇本行集》记载:光明妙乐国王子舍弃王位,在晋明香严山中学道修真,辅国救民,渡化众生,历亿万劫(所以玉帝的年龄大约等于一百几十亿岁,大概相当于宇宙还未形成时的年代),终为千古一圣—玉皇大帝。是历经万劫亿难,千辛万苦,不可思议,按《玉皇经》所载,玉帝的年龄和今天所考证的宇宙的年龄相接近!事实上,玉皇也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一个普通神佛的领袖与三界的主宰,而是依据大道运行而燮理这个宇宙的大圣者。中国道教(新学术主义派)对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玉皇大帝的阐述:
2 Z5 c% X- I1 l! Q4 j; I; g  F* Y6 M" N6 s: s  o
  1.元始天尊是无极的根源。道是无边无际的、无尽的、无法形象的,道包涵天宇太虚,成就万象,存在于无限之中,存在于人的心里。道藏《玄纲论》说: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物以之生,五行以之成”。说明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 [5 I* M5 l( b1 O" b' {% Q8 ?/ ~
* n2 x7 {8 `0 z1 V4 w
  2.元始天尊是宇宙诞生的源。宇宙有一个开始,开始以前还曾经有开始,宇宙最初的形态从无到有,在无以前还曾经发生过从无到有。这是人类思维无法逾越的时间观念,是人类知觉的临界点。
& P5 G; l, G7 @% i8 H' t$ o+ n7 e! O; p1 H- }
  3.道教对宇宙起源的阐述。《清微三品大乘度劫真经》:现今宇宙生成之前,虚无之里寂寞无表。无晶无光无经无维。虚无的本源是道,道产生了物质的基本,道贯通物质的内外,本身就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在无限里永恒存在,他是道的基础,绝对的真实,生命之本,自然的灵魂。是一切物质的主宰和本源。在中国文化主流思维里,他的形象就是元始天尊:于空瀚之中,玄虚之处,消息化机,氤蕴融熔,阴阳五行造化其形,万神开始生于无极之中,时玄景未分,在空洞之际,天光冥远。浩漫太虚中,物化盈亏相生相克,若浮若况,五行分更,倘恍渺忽,汨没纷纭,先天神祇飘荡无凭。万物销铄咸灭。时无极圣众、真神仙佛、祖玄高真,一切不坏法身,遇此劫会,被混沌销铄,渐丧其神。 如果神形互化,就会永失无存,拔尽本根。万众只有仰靠元始祖尊开创新宇,托付真身。* ?& h$ c, b" z$ \: Y; L
- p' v' s9 ^: }7 t7 r* E7 R
  4.道教对宇宙形成过程的阐述。道的实现者-元始天尊怜悯万世苦行,累劫良因的无极圣众,于是现运神通,摄众圣道,藏于万气祖根里,纳于粟米之中,于无极的收束之中,六电之气翼其真,祖气护养润其神,积七千余劫,太极经咸应度,新的宇宙形成,无极圣众始布满太极。: L$ {+ |3 V% K9 O
2 [2 A$ C( o4 y0 g
  5.道教对元始天尊是造物主的阐述。《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元始祖尊在宇宙万物产生以前就已经存在,他的本体是永恒的,不灭不坏的。即使现今宇宙毁灭,也丝毫不受到影响。元始祖尊宏威微妙,化虚无成万象,慈爱有情,运阴阳养万物。万物繁盛,始有盛衰的过程,推陈出新。因为他的演化,宇宙星空方能形成。六合之内,五行(金木水火土)元素相辅相成,万千世界千姿百态,我们这些生物,全靠他在天天牧养。他就是道,就是我们的根,亿万灵性最终的目标,就是回到元始祖尊的源,参与万千世界的共循环。 现今宇宙是从无极中收缩后爆炸膨胀中来。光阴如梭,膨胀经过八表之外,渐渐始分。各种物质相斥相吸,逐渐成为奥瀚微妙的太极世界。
9 C) G9 J9 ?! d/ z. g# ?' e4 g0 K- @" }$ Z6 p% h6 P
  6.道教对什么是宇宙的阐述。现今的宇宙在大爆炸以后以临界速度膨胀,经过变化,宇宙内形成了无数的星系,在无穷维度的空间。现今的宇宙仍在膨胀,无极圣众领悟无限深奥的演化,成为宇宙中时空和物质的主宰,而他(她)们的力量已经能够渗透无穷的时空,随意构造变化任何物质,于是幻化成完美的神人形象,形成以玉皇至尊为主的团体,服从元始祖尊的意志,在浩瀚广漠的宇宙中创造生命,播种智慧,陶均万品 。
- R+ P  ~; S. H' w0 g) q& @& a* U4 I2 X
  7.道教对大罗天形成的阐述。天界的形成 元始祖尊与不同时空的天尊,游历于现今宇宙,创造神祇最佳的存在环境“大罗天境”六合三十六天界乐园,元始祖尊与混沌宇宙的祖母,宇宙最奥妙美善的无极圣祖太元圣母用了约一百劫的时间,开创了新的时空,营建了天京乐园,以便氤氲智慧,度化天宇精华。道教谓天京乐园经十二个过程建成:(一)是时无天无地,幽幽冥冥,灵文暗睦,运推自来,为万气之根,空 洞结真,气清高澄,成天广覆,倏刹自玄。 (二)是时二象分仪,开张厚载,一时成型。(三)是时三千六百日月,一时同明,照耀诸天,无幽不砌。(四)是时上圣大神妙行天真,无鞅数众,朝礼玉庭,玄行太空,赞咏灵文。(五)天发自然妙乐,百千万种,一时同作,激朗玄宫,上庆神真。(六)百咏空生,十方宫商相和,皆成洞张。(七)璇玑停关,星宿不行,天无昼夜,四运齐晨。(八)紫云吐珲,流丽诸天,一切万物,普受光明。(九)春夏秋冬,不暑不冰。气流柔和,神奇兴盛。(十)五镇安立,玄教无穷。(十一)是时玄下七宝神奇,以散诸地,资生兆民。(十二)七宝奇林,一时空生,光明垂荫,弥覆十天(见《无上秘要》 卷二十四《天瑞品》引《洞玄赤书经》)。玄景始分,化为九气,成为九真皇,居于三清境,三清境各置八帝,成为三天二十四帝。后来,东王公、西王母从气而化生,各置宫第,于是又有了营卫职官。. r0 J/ l7 ?& N$ w0 ^; q
. i3 k0 l3 A2 G, F6 g) \; ?
  8.道教对开天辟地的阐述。元始天尊为了使智慧因子存在和流传,决心营造成宇宙中最美丽的星球。这是道教年轮中的洪元之时。元始天尊是宇宙之祖,神灵之宗。在大罗天形成之时,元始祖尊和太元圣母化育了东王公和西王母。西王母是宇宙西真清圣妙真善美精元衍化,使天地万物演炼而成的女神,未来人世中的女神能够学习宇宙万物运行变化的法则。升华到更完美的境界。东王公是大罗天仙之主。此时宇宙已建成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境之中分布有九天系。元始天尊在大罗天境分化九皇,治理浩瀚的宙宇。为了使宇宙智慧之灵得以流传,元始天尊于是在太初大纪里,与玉皇、斗母等神尊,实行开天辟地的伟大工程。混元之时,元始祖尊于虚无之中,基七耀三恒,秉天然之胤,结成未回之霞,运混沌合鸿蒙溟熔。博览执臻,过数劫,终成圆体天球。经三万度,由子入丑,大气初凝。玄风渐鼓,最初的地球大气层中充满尘埃,天水地火不相容。元宰陶钧,凝结浑灏,环转周旋,如是轮转,经三万度,无所停息,转转不已,渐次陶钧,阴阳初判,混沌始清。大气层中尘埃累落渐结为地。维重为浊,纲维八极,粗者为峙,清者为流。靡终靡极,或载或成,无疆之化,天地成能。: ?0 A7 t( K, v

' v+ i' _: {( D! n, O  9.道教对生命起源的阐述。在开天辟地过程中,天地的运行瞬息万变,扑朔迷离,元始天尊与玉皇、斗姆、东王公、西王母等祖尊显示出无穷的法威,无所不在的主宰力量,运驱阴阳二气,造就江河湖海。地球的磁力场、大气层、电离层、也在众神尊的衡制下,挡阻了宇宙射线的决大部分,地球两极开始定位,自转稳定。有利于产生和保护地球将有的生命。 元始天尊于是在大罗天境玄都玉京里筹划生命存活的纲领。
, B7 N) @, y8 o
( J: z) w. @! G4 X9 {( G( m  10.道教对元始天尊分化成灵宝天尊的阐述。古时,元始祖尊在大罗天境,玄都玉京中,放无极光明,照无极界,聚集无极圣众,诰示无极圣灵:“将于太极世界成就真善美乐的智慧,孕育以众神为模体的生灵”众神无比欢喜,都以无比崇敬的心情颂咏天尊:“天地玄宗,宇宙本根,包罗天地,养育群生。万神朝礼,誓忠精诚。坚决拥护。”于是元始祖尊在太易大纪中于本体里分化大道根源,大道灵魂的九庆紫元,分化成灵宝天尊。
. `# r: E2 {0 Z8 B( {( [6 ?/ |3 W4 ~
' o% X6 W, }0 k7 S. [* a; [  11.道教对生命形成过程的阐述。在太易大纪里,灵宝天尊御衡万物之生机,钧调配制,于万千无机分子内和成了有机分子。一切生物都起源于最初的有机分子。这种有机分子太小了,肉眼看不见,几乎没有,所以取名为几。几这种有机物飘进水中,得水而活,膨胀变长,然后断裂繁殖,所以起名为断。断是最初的微生物,经过几亿年的演变,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生物世界。
! g- A; h9 I! t$ u
" b1 c/ f/ _; G: o/ T3 O/ y1 `3 g  12.道教对人类起源的阐述。生命要进步就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诸多古纪的生命形态因难以适应地板运动和气候的变迁而灭亡。直到晚三纪哺乳动物动物时代,五百万年前灵长目动物古猿出现。他们的大脑虽比猩猩大不了多少,但已是用后腿行走。古猿为适应生存而使用工具,最后发展到制造工具的猿人,语言的沟通使猿人从条件反射、本能生存进化到产生思维。思想使猿人进化成智人。根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聪明的动物有更多的机会活得长久,将他们的基因和生存本领传给下一代。到距今十万年时,人类大脑质层增加厚度,成为发挥天赋本能超越一切动物的半神。《灵宝经》:“天上混无分,天气归一身,善成自然人。”这都源于一点道的自然灵性。
; L  v* ^( v8 ]' {4 Q) s1 O
% \% ?9 s" P$ I1 r  13.道教对天地秩序形成的阐述。太极界秩序的开端,人为万物之灵的半神,累劫经生,灵魂不知何去何从,无由解脱。灵宝天尊悯咸忧测,于是五行聚精,化五方五老梵气天君建宰五方。阐演灵章运化乾坤,以拔度天人利济群品。燮理阴阳,化形十方救苦天尊传玄文心印,广布阎浮流传浊界,建筑冥刹,以挽救幽魂。设九狱护卫人道。4 ?" x0 U8 ?# d# a) S/ g

& K% o/ r5 m! ]! i. G  九狱分别是:7 x7 C* U( h" ^# h  C
# Z* P2 s: L" z* W7 V
  酆泉狱主摄天魔
* P. x' H/ o! T5 r! f3 ?8 N+ M  z5 ~: s4 p+ {  G+ f! D
  衙泉狱主摄不职典祠
) v* p4 y) n2 F8 L0 d; v  Q2 ?9 r* s' ^: J- c, g  M
  黄泉狱主摄山魈精魅
* D4 E/ t* Z3 P1 |$ q
$ s6 g4 M9 I- I$ P* L" }, q  寒泉狱主摄江湖水怪
) i: n; m5 r! d' N
( A% F. p8 ]2 T5 }7 v3 l  阴泉狱主摄血食邪神
+ Y3 D4 X1 B% T* a% U
: A- I* X" h! {5 u  幽泉狱主摄山林毒恶
0 h# B( Q* ?3 I
( K  ^3 j* r6 m) G, L  下泉狱主摄古伏尸
' y/ k8 I  q  N; R* O% }) |+ q7 h
, |1 Q$ |- w2 Q+ w, _  苦泉狱主摄师巫逆鬼
6 q# l( R" o! T- q1 f! j1 X3 v& u* `; _
+ y5 ], W0 n% o+ T6 Z  溟泉狱主摄刑亡横死 (以上源于《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 Z8 L( G- E, e

( ^6 o- n& G  \2 V& G3 ?  开上清境益证神仙,以衍无疆,广被遐裔。(《太上洞玄救苦拔罪经》)
, \$ v) V! Y+ ]6 J* ~% Z
- u* z) t! c6 C  这伟大事物的存在全赖灵宝祖尊的开启。在这其间,灵宝祖尊几历坚辛,慈善有情,无怨无悔地关怀护爱着人类。这时,元始天尊考虑到人类要生存发展,必需正确运用智慧,有秩序系统地生存,以使生存环境不会枯竭, 使人的灵魂最终可以快乐、安详、轻松、舒适、完善地回归时空之源,参与宇宙共循环。成为帮助玉皇天尊平衡六合的神明。于是元始天尊在太初大纪里分化,成为道德天尊。 也就是说,灵宝天尊是太极秩序的创造者。* x& @. c: W8 A. o4 j% X

* K3 y4 w3 K, j" _9 y$ P  14.道教对于道德天尊与人类文明伊始的阐述。道德天尊是大道在世间传播的始祖,他的慈爱化被万方,促进天地生机勃勃,他的本体就是元始祖尊。他的意志就是大自然变化的法则,规律。天地的秩序。大至宇宙天地,日月山河,小至花草树木,昆虫泥沙。无有不受他的恩泽的。他的恩惠网罗万象,无穷无尽,世间文明都是由他派生并发展演变而来。
  [) v, J% P) U, Y, }1 ]: x) s( d; f# T: S# c
  《南华经》言:自然全体弥漫着生命,这种从盎然生意化为创造神力向前推进,即能巧运不穷,一体具化,恰如优雅的舞蹈,勃力内转而秀势外舒。自然是一个生生不已的创作历程,而人则是这一历程中参赞化育的共同创造者。所以自然与人可以二合为一,生命全体更能交融互摄,形成广大和谐。(流沙河所着《现代版庄子》) 在道德世界中,古猿从自然世界进入人类世界。人类世界是思想和组织的世界,是储存起来的知识。肉体凡胎内寄托着魂魄。魄是气质、精力、体魄,动物属性,靠食物转化能量增强,产生欲望。魂是天宇大地灵气的结合,是父母精血,是人体内五行相生,相互运动产生之精华,情义属性,最终目的是茁壮升华,回归宇宙大一统的物质属性,魂魄相互影响制约。大自然造了人,人就是小自然。人体秉承魂魄运动生命,魂魄与大自然互相感应,同步循环。(以上出自《智圆行方》)当人的精神把灵魂引向无限美好的时候,我们的精神回归宇宙的整体,我们的灵魂与宇宙在一起运动。我的分子在宇宙的和谐中,我变成了千千万万的宇宙分子,这些分子有我的基因,我的存在,与广阔无限的宇宙结合,我的分子成了永恒的。凝聚时又成回舒适快乐的精神。依聚在宇宙的根源,大道的光明里。道的根源是无穷无尽的,他的本体智慧形象就是元始天尊。
: `6 Z  A% [! r! \: f. z$ y+ b' A
( B7 g% a* u* @/ J) l% d  15.道教关于道德天尊与人类秩序伊始的阐述。人的行为自己决定,并为其后果负责。当欲望影响思想去实施丑恶时,就会在灵魂中形成恶执,使灵魂污秽暗浊,当肉体机能停止时,灵魂就会分解,在异时真空的压强里被渗透挫磨。直到灵魂浊坏因子消磨除尽。作恶越深所受挫磨越重,时间越长久,灵魂越痛苦。灵魂浊坏因子消磨除尽后,才可回到冥府学习上升天宇乐园的知识。灵魂从父母精血,母亲孕育,环境培养造就,代代相传。因此优生优育,善待孩子,正己复礼,孩子的未来才有光荣与幸福。自己的基因延续才有价值。 道德祖尊揭开了文明的篇章,他使人类从个体生存转向社会生存,并使人类的动物原始性规范于社会伦理化。引导人类走向光明。他是宇宙三界的奠基者。但是在社会群体里,人与人的动物欲望在交织、碰撞甚至厮杀着。弱肉强食,幸福与痛苦并存,人在欲望斗争中走完人生。在这令人眩目的过程中,团体欲望的高度冲突随时可能毁灭社会。为了防止可怕的暴欲产生引发灾难,道德天尊与玉皇携手不同时空,玉皇成立太极界六合八表,三界十方,四生六道最高政权,管理太极境的运行,神仙凡圣,精灵神仙的走向。道德祖尊和祖尊使者则在世间流传下道德伦理,使人的性青欲望在道德的旗帜下逐渐聚集起来,将人的欲望进行社会善恶标准的划分。对哪些有害社会的思想与行为采取不同形式的压抑和监控。这样,一个三角形的稳定结构在社会上树立了起来,这就是天理、国法、人情。+ N* A( R/ @- u# [3 N
1 H: E, ]" q$ v9 ]& y
  16.道教对玉皇大帝建立、管理三界秩序的阐述。9 ^* Q: c! k' B/ k, Y+ U

6 [2 X0 }: ~) E2 @: B  三界秩序建立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仪于此分,三才于此定,万物于此生 育。阴阳相生,万物顺应真常千变万化,成就三界。三界之中人为万物之灵,人生于宇宙之内,秉天地日月之精华,父母精血智慧而成形,无论贵贱,皆有灵明道性,为万物之最。三代之后,人性猥伪,性弱的人堕于悲苦,性强的人略斗于心。在这种陷坑迷障内性无法进步,无法挖掘真道本性,几易兽类,暴性孳生。为了三界无数生灵的修真有道,为了使阴阳五行有序,天地劫有终数,闪亮的道德不致于在黑暗的磨砺中消亡,玉皇大帝在太始大纪里建立起三界最高政权,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Z3 M/ A$ h3 I; Z' C
# T! v' M# }+ s3 C( Y" k0 e
  17.道教对玉皇大帝来源的阐述。
: j$ {/ e8 t, A7 p) \8 f( j( j! L4 R" I
  玉皇大帝存在于始劫之先,本体是三清祖气。道藏《真诰》[10]曰:阴阳待之以分,日月待之以明。早在太极方法之时,玉帝悯惜宇宙混沌不清,气机沿塞,化育难行。曾经化身盘古,成理之正,成气之清,成精之妙,成神之灵。法益三才,角立鼎分。玉帝形化人庄严之身。(光严妙乐国土) 普光明心地。(普明香严山 ) 经三千) t3 z! K4 o/ |) r" k' ~

/ t  u0 t; J3 ?9 i* D  R  二百劫而证金仙位。 初八百劫舍国,(化形)以示大道无为化育万物真恒最贵。 次八百劫慈慧,示物灵人神仙圣得道修炼的法则。 再八百劫精智,示大道神圣仙真司法行政之术。 后八百劫舍身,示身法两忘,回归宇宙大一统的必然属性,与道同存的最高逍遥游的境界。 三千二百劫又表示超出三界,了达三乘。生死圆通。又经亿劫化育有情,经纬天宇,无极圣众尊玉皇为太极三洞最高宗主。六合八表最高宗主。玉皇布化开玉匮科,布化行政。传五方诰命,秉教万象,检阅劫数,推运乾坤,主持真宰仙佛的黜陟超证,因缘果报,御摄提格,大荒落界。发无量光明十七种,光孕慈善喜舍,遍照无极世界,大道众生,普沾胜利。化无不化,养育适均。《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玉皇即是道体,是神明坚固不坏真空无上法身,在金阕利济群生超升彼岸,普垂教法,修道成真。[11] 6 }% e: n, x9 X8 O$ r1 p
: i) T0 Y/ l, R; O
  后来《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二二又称西王母是自“西华至妙之气所化生”,“生而飞翔,以主毓神元奥于渺葬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结气成形”。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咸所隶属。凡是世上成仙之人,进入天庭,都要“先见西王母,后谒东王公”,然后才能进入三清境,拜见元始天尊。  g7 y' T$ P4 {

; L' G, u/ z& u9 d8 h) \  东晋葛洪的《枕中书》称:「昔二仪未分,溟滓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元始天王,开天辟地,治世成功以后,蜕去躯壳,一灵不昧,游行空中,见圣女太元,喜其贞洁……圣女怀孕十二年,始化生于背膂之间,言语行动常有彩云护体。1 k! p. k  D  S! m6 R

- `8 k3 C$ A6 f( ~0 j/ i8 G! D, b$ Q  玉皇大帝存在于始劫之先,本体是三清祖气,三界六道的共主,现任的天帝。
2 f, ?8 b8 A0 K/ M' {1 W* `' u9 C
8 _% \5 X" r/ g2 e8 E% n) W7 V, G  西王母,作为女仙之首的西王母是由混沌道气中西华至妙之气凝聚而成,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隶属于西王母管辖。据《山海经》载,上古之时,黄帝讨伐蚩尤之暴时,蚩尤多方变幻,呼风唤雨,吹烟喷雾,西王母即遣九天玄女授黄帝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黄帝遂克蚩尤于中冀。虞舜即位后,西王母又遣使授白玉环、白玉琯及地图,舜即将黄帝的九州扩大为十二州。所以她早属大罗金仙一类。已然形神俱妙,不受生死的拘束,神聚神散操纵自如,天上人间无人能敌。3 d3 ?' V( `% k- u5 D

2 R. M( T& [9 Y5 \( j" l' J% ]  《玉皇经》:道教经典,全称《高上玉皇本行集经》,3卷。道士斋醮祈禳及道门功课的必诵经文。作者与成书年代不详。经文由《清微天宫神通品》、《太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品》、《诵持功德品》、《天真护持品》及《报应神验品》组成。主要叙述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宣讲玉帝来历。有多种注本,收入《正统道藏》和《道藏辑要》。
. G$ N5 ~- M: k0 r! T8 R: X3 _
, F! [- A6 k2 W  q  _  '700')this.width='700';" title="神话人物——玉皇大帝">  S3 P& a# z) f6 x3 p2 ]# `- i, e* i

% d9 ~4 m! _$ E  真宰
3 f; J+ u. y+ P9 \( T
+ e& _2 P4 L; x  玉帝统辖道教诸神仙,天神、地祇、人鬼都归其管辖,天神就是属于天上所有自然物的神化者,包括日、月、星辰、风伯、雨师、司命、三官大帝、五显大帝等,而玉皇大帝也属天神之一,地祇就是属于地面上所有自然物的神化者,包涵土地神、社稷神、山岳、河海、五祀神,以及百物之神,人鬼就是历史上的人物死后神化的,包括先祖、先师、功臣,以及其他历文人物。6 d6 Y9 r8 l8 \5 J4 ^( I6 \! s" g
; E9 `5 o- I/ G
  '700')this.width='700';" title="神话人物——玉皇大帝">
) U4 q* e* a) _+ M; m% E4 }1 j; b5 o! Z/ r* W! g3 P
  首神6 I1 a5 {; b( x9 o9 q
; ~+ h" i( y* R( r& D; c5 Q
  玉皇大帝,是三清所化身的太极界第一位尊神,居住在玉清宫,上掌三十六天,三千世界,各部神佛,下辖七十二地、四大部州、掌管天上诸神、仙、佛,以及凡间亿万生灵,因此尊称为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9 J/ b. p- v, t

! r" \3 C1 Z( i, [( ]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远古之时,有个光严妙乐国,国王为净德王,王后称宝月光,老而无嗣;一夜梦见太上道君抱一婴儿入王后怀中,王后恭敬礼接,醒后就觉的有孕。怀孕足足十二个月,乃于丙午年正月初九诞下太子。太子自幼聪慧,长大则辅助国王,勤政爱民,行善救贫。国王驾崩,太子郤禅位大臣,遁入深山修道。功成经历八百劫,牺牲己身以超度众生,终于修成真道,飞升九天之上,得万方诸神拥戴。于是统御三界,是为玉皇大帝。
. k. V$ e7 d  j0 h: b: B# {: U5 M4 H$ ?3 D
  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画像,至宋以后才逐渐定型,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手持玉笏,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汉帝王的打扮。% L( ?+ d3 {' T# d) s) L
* I9 j, K* V0 a. L( C7 D, _5 K$ K
  '700')this.width='700';" title="神话人物——玉皇大帝">3 Q% v5 L. d! S: a+ b5 o
3 o4 j7 e5 I3 J0 i% A6 @1 i) w: Q
  起源& q- A$ Z! D6 z+ Q' ?  P
$ z  _( r0 @$ o& o0 v' H
  玉帝源于上古的天帝崇拜。殷周时期,人们称最高神为帝,或天帝、上帝,是一位支配天上、地下、幽冥的至高神。殷周及后世统治者利用天帝崇拜,鼓吹君权神授,极力鼓吹自己是天帝的儿子,受天命,故称天子。+ g. H, j# B/ K' ~) `
6 i0 R. U2 ^; R& a
  玉皇大帝的祭祀起源于上古的天地崇祀,和古人敬天重地的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古人认为天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也是万物生长化育的本源,所以不可不敬天畏命,顺天行道。因此联想自然界中有一位最高的神明在支配万物。于是天命令君王来人间执政治民,君王必须顺应天意,这样才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否则君王违反了天道,天就会降下各种不祥之兆与灾害惩罚。君王敬畏天,庶民百官自然而然的也敬畏天,君王既然是奉天之命治理人世,所以君王不得不崇拜天,定期祭天,不但是君王必行的职责,也是国家的大典。早自商周时代,历朝君王每年例必举行盛大的郊祀,是敬天思想的最高表征,但只有君王才有资格祭祀。& U: K) [: O% v- r: m
% h* b- P3 `5 f" j& S9 j
  据史藉所载,唐、隋、晋、魏、汉,乃至清,诸代皆有帝王祀天之大典,但当时所祀的天,乃纯粹是指昊天上帝,即“苍天”、“昊天”。1 c/ @' [8 i8 }1 o/ ^/ D: K" a& c5 i# u
" |2 t- u4 G: S
  直到宋真宗时,皇帝亲自为玉皇大帝造像,尊为自家祖先祭祀,几番上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及至北宋灭亡,道教奉祀以后,使得玉帝这个神的形象借由“天公”“老天爷”延续了下去。日积月累,民间把两者合而为一。宇宙穹苍,天的形象就这样定型在普通老百姓的心中。于是乎,汉族民间所崇拜已久的“天公”与古代帝王所祀皇天,就逐渐分离开了。
8 F+ J' G% m# B
8 Y% p( C6 X: {: N+ s# ?  W  '700')this.width='700';" title="神话人物——玉皇大帝">  Y8 r/ i; v( e  p- K
  ^+ i( T% ~# h6 u$ d
  祭祀
0 T$ c0 C. J1 r5 u
4 B' p9 R, _$ k0 l3 `4 v! \) K  玉皇大帝的诞生祭祀,远较一般诸神更为隆重及庄严,因为百姓都深信天公是至高无上,最具权威的神,无相足以显示,因此不敢随意雕塑他的神像,而以“天公炉”及“天公座”来象征。一般庙宇都有一座天公炉安置于庙前,祭拜时要先向外朝天膜拜,这是烧香的起码礼仪。8 n& u( Q" `8 M4 Y
# c8 i2 J2 O: F. W" ?2 G1 |
  由于玉皇大帝在普通信众和汉族民间信仰心目中,是众神之最,所以拜天公的仪式也比一般神明来得隆重。前一天晚上,全家都必需斋戒沐浴、设立祭坛,供奉丰盛祭品,然后依序上香,行三拜九叩礼。且祭祀当日,不得曝晒女人的衣裤、倾倒便桶,以免天公看到了触犯大不敬之罪。在团体祭典的场合一定要盛大庄严,并且是倾尽全力,是诸多祭典中最华丽的一笔。- `1 ~9 m: l+ e6 J, s* Q
4 v; l. H6 W3 s; B) @( i
  而玉皇大帝的身份极尊贵,凡间小事,根本无暇理会。所以求财求嗣求名求利者,玉帝未必有暇去赐予。
# X  Z3 Y0 _, q; r+ W- J% w9 `4 Y8 y/ i  R# y
  供奉玉帝,应要一班文武百官、天神天将拱护,不可单独以玉帝像供奉,否则成为孤君,不能显出玉帝的威严及尊崇。
$ g! \% G% k2 U0 b3 e# X/ O" y; r/ D. H  w9 p- U9 ^
  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玉皇诞,台湾闽南俗称“天公生”。是日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  t) J4 o+ M6 w5 S

0 ^) C* V% U6 {& @  在封建社会时代,祭祀是有等级限制的,唯独宋帝才有祭拜玉帝,一般民众不能随便祭拜。然而,直到现在,一般汉族民间仍认为玉皇大帝是如此崇高伟大,并不敢擅自为其雕塑神像,而以“天公炉”或“神牌位”来代替。信徒拜祭玉皇大帝时,就对着“天公炉”焚香膜拜。
+ S( R* ]% q" [9 @0 a( g5 G) N2 j
" y  Q* F1 u- |# u" B3 D" g  拜天公的祭典,自初九的凌晨开始,一直到天亮为止。在这一天前夕,全家人必须斋戒沐浴,以庄严敬畏的心情举行祭拜,家家户户都要在正厅前面,放置八仙桌,搭起祭坛,供桌上备神灯、五果(柑、桔、苹果、香蕉、甘蔗)、六斋(金针、木耳、香菇、菜心、豌豆、豆腐等),并面线塔,另设清茶三怀,还有甜剧、社龟,到了时辰,全家整肃衣冠,按尊卑长幼依次敬香,行三跪九叩礼拜,然后烧天公金。
) X  k) ~) D# G7 ?% ]  {8 r0 y7 {% e4 X; O
  除了祭祀仪式之外,汉族民间在这一天当中也有一些禁忌要遵守,例如,不得曝晒女人的衣裤、不得倾倒便桶等,以免玉皇大帝看到了触犯了大不敬之罪。而祭品中五牲之一的鸡,不能用母鸡,最好是用阉鸡或公鸡,猪羊也亦然。(梁武帝崇信佛教,道教受佛教影响巨大,所以此后祭天素食逐渐代替荤腥。); y4 f3 E: a' N" d6 U8 B3 ^
7 \! X/ Z+ c: V% t' q& T
  汉族民间信仰在佛教传入中国后,因三教合一的倾向,佛教徒常将帝释天等同于道教的玉皇大帝。并将正月初九“天帝诞辰日”当成帝释天的生日。但事实并非如此,帝释天产生于印度,与中国的玉皇大帝并无瓜葛。帝释天和玉皇大帝也并不在同一界中,帝释天位于忉利天界,仍属天道,而玉皇大帝乃万天帝主,统御诸天,早已脱离轮回,地位有所不同,不可混淆。
' F- b' @* K7 x% T( ]" I) e$ h! z
$ L! R8 N, q5 w. k  '700')this.width='700';" title="神话人物——玉皇大帝">
6 |; P4 d- k; c7 w; ]5 x) L4 R
/ M% m/ j  f- C+ R  来历6 Q' [: C, h- Q" P9 G

& ]: |2 F+ m" S! b. [) ]. [* x  传说一
2 ~% F4 c0 U5 L4 h" a( D1 c& M7 S8 F# v# l6 A
  据明末清初人徐道所着《历代神仙通鉴》(一名《三教同原录》)卷一中记载:至昊天界,有国名光严妙乐国,其国王名净德时王,妻宝月光王后,惟以仁慈侧隐加之国人,躬行五岭未尝少懈,直使民安物阜灾害不兴。但以年老无子为不足。二真一入其境即知其诚心向道。勇猛黄老(即中黄子,初开天地时五老之一)曰:因缘在是矣。元始曰:若以清虚至真之气投圣德仁厚之身,托孕成胎必生神明之子,定为三才之圣,上真以为如何?黄老点头,即将碧玉瑶光如意吹口真气此乃天外灵宝,遂变一婴孩身。这时净德时王在寝室中忽见祥光照耀宫殿,作百宝色。有许多仪仗,护一九龙辇,浮空而来,中坐二翼人皆施法象,上首高真抱一小儿面园耳大,眉清目秀,遍体毫光罩定。国王与王后心甚欢喜,恭敬接礼长跪道前。二真曰:下愚无嗣愿乞此孩为子,伏惟哀润听许。黄老曰:此子根器不凡,必证无极高上之品,汝善育之,国王上前拜领,二真从宝椅中托出递给,国王双手来接,重如山岳,挣出一身大汗,恍然而觉,是一梦,急召王后言之,所见相同。至此后,国王精神倍长,三年后王后生下一圣明王子。自幼即舍国修道,经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号曰:清净自然觉王如来。又经十万劫,方证玉帝,总执天道之神。2 Z: V9 B* }' p4 Z, |4 ^, I1 b0 ^

& y$ ?( K! l! K6 [( @) N: t  '700')this.width='700';" title="神话人物——玉皇大帝">6 e1 Q+ P) j0 i* D0 C$ W; K6 |
- T5 n1 |# d! u
  传说二7 k( q8 Q. U* }+ q2 E
0 r& S' v. ~& y& t' S+ ?7 {; Y% J/ G  O
  据明道藏本《搜神记》载:“按圣纪所载云:往昔去世有国名号光严妙药,其国王者名曰净德。时王有后,名宝月光。王乃无嗣,常因每日作思惟;我今将老而无太子,身若崩灭,社稷九庙委付何人?作是念已,即便敕下诏诸道众,于诸宫殿依诸科教悬诸盖,清净严洁广陈,供养六时行道,偏祷真圣,已经半载,不退初心。忽一夜,宝月光皇后梦太上道君,与诸至真金姿玉质清净之,驾五色龙舆,拥大景旌施荫,明彩霞盖。太上道君安坐龙舆,抱一婴儿,遍身毛孔放百亿光照,诸宫殿作百宝色,幢节前道,浮空而来。是时,皇后心生欢喜,恭敬接礼,长跪道前曰:君言今王无嗣,愿乞此子为社稷主伏,愿慈悲哀愍听许。尔时道君答皇后曰:愿特赐汝。皇后礼谢。道君后而乃收之。皇后收已,便从梦中归觉而怀孕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于王宫。当生之时,身宝光穆,充满王国,色相妙好,观者无不赞赏。
2 M0 R1 ?( H/ P. X/ a$ e$ @* b2 @$ ?/ ]  D$ v& @
  约成书于唐宋之际的道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对其来历,作了详细说明。* O. S# E9 C: q+ p: C

" h' @7 |# e! @" h  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八年(1105年),尊玉皇上帝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9 S# O- t) \# f" w8 ?( B  ?) v

& k3 H+ [, w4 v) {9 R- T! Z0 d4 v  宋徽宗赵佶政和六年(1116年),又尊玉皇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5 e0 z2 y! X2 C  r/ r, J, N" J
% t, j# b7 z* O8 C( g) l; a
  '700')this.width='700';" title="神话人物——玉皇大帝">+ v- f$ X, i$ e$ i) {
$ u# _5 Y' t/ k
  传说三
) c2 L' ]4 @5 M1 o$ o2 l$ _0 I# p. t! \0 y) j8 Y0 m
  据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记载:“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老君又使金刚套,把我擒拿到上方。绑见玉皇张大帝,曹官拷较罪该当。”可见《西游记》中的玉帝姓张。
! p, _2 t/ d& X8 j% P% v& s2 L
( j% o# O5 l* f" R( ^  此说受到当时一些宝卷戏剧影响,如《新编说唱宝莲灯华山救母全传》、《新出二郎劈山救母全段》等中,说玉帝的妹妹或女儿叫"张仙姑"或"张三姐"“张云台”,还为玉帝保留了姓"张"的传说。长沙花鼓戏有《张二姐下凡》。湖南花鼓戏、福建莆仙戏均有《张三姐下凡》,扬剧《袁樵摆渡》的故事为张三姐下凡。东北二人转、黄梅戏、莆仙戏、客家戏、柳琴戏、湖南花鼓戏、祁太秧歌均有《张四姐下凡》剧目,宜黄县“戏神”崔清源(至今有庙供奉)即为崔文瑞与张四姐(玉帝之女)之子。张四姐另有通剧、洪山戏《张四姐大闹温阳县》、《张四姐大闹东京》,本有历史人物张四姐,元代石州温泉县人,猎户之女。曾率勇士起义反元,常达十三年之久。后失败被元军杀害于今孝义市辞凡沟。张四姐死后,人民怀念她,编出许多关于她的故事,故事中张四姐被附会为玉帝之女,张四姐传说为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肘鼓子有《张五姐下凡》。湖南花鼓戏还有《张六姐下凡》。弹词《董永卖身张七姐下凡织锦槐阴记》,陕北说书《张七姐下凡》,湖北楚剧《百日缘》亦为张七姐故事,黄梅戏有《张七姐落凡》又名《天仙配》,豫剧《张七姐临凡》,张七姐为玉帝第七个女儿。+ V3 d: w( Y* |  d2 U
+ w8 ~" v. L2 P% ?+ e, Z
  '700')this.width='700';" title="神话人物——玉皇大帝">/ D4 G. G: v& p+ y% T3 Y" ~
1 {# B. v9 M) {( L. N
  传说四
4 z9 ~% d% t, t8 X, ^& s. q( p' n; @* e
  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天翁姓张名坚,字刺渴,渔阳人。少不羁,无所拘忌。常张罗得一白雀,爱而养之。梦天刘翁责怒,每欲杀之,白雀辄以报坚,坚设诸方待之,终莫能害。天翁遂下观之,坚盛设宾主,乃窃骑天翁车,乘白龙,振策登天。天公乘余龙追之,不及。坚既到玄宫,易百官,杜塞北门,封白雀为上卿侯,改白雀之胤不产于下土。刘翁失治,徘徊五岳作灾。坚患之,以刘翁为太山太守,主生死之籍。”  x9 s: Z* ~. w# ], P& W0 D" H! r

, o4 B. z, y- n/ J2 I  b  '700')this.width='700';" title="神话人物——玉皇大帝">
0 a* Q4 G8 v$ n0 F; A0 O
  D! b/ o* N/ ^' O0 q  信仰6 }$ E& }% x" c& }6 J/ q6 g
- a6 t; z  U' f% p
  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地位极高,神权最大。他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统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王。
! c% a, O( ~( x' f5 V4 ~  |& g. L
  简而言之,道教认为:玉皇总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间),十方(八方和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内外的一切阴阳祸福。
' T. x8 T2 l1 x3 D8 M8 T) W/ ?( l; e0 _" g: T  D! r7 E% a+ u% s  Z* t
  每年的腊月廿五,玉皇要亲自銮驾阵圣下界,亲自巡视察看各方情况。依据众生道俗的善恶良莠来赏善罚恶。
( s( s; V/ b' L  M% I; O" H: J% i( e  u
  '700')this.width='700';" title="神话人物——玉皇大帝">/ L1 f, ?9 m& A' K! A8 l4 g
6 a7 Y( K4 g! o" a9 a' |: C5 G
  习俗
0 J& @- s2 l$ X
" q* m  }) i$ z4 k7 T  W4 X7 _  _  神诞之日为阴历正月初九。道教宫观要举行金箓醮仪,称“玉皇会”。参加醮仪的道士和道教信徒都要祭拜玉皇大帝,行“斋天”大礼,以祈福延寿。广东潮州地区,福建和台湾省民众称玉皇大帝为“天公”。正月初九要“拜天公”,一家老小,斋戒沐浴,上香行礼,祭拜诵经,有的地方还唱戏娱神。中国北方过去还有举行玉皇祭,抬玉皇神像游村巡街的习俗。十二月二十五日传称是玉皇大帝下巡人间的日子,旧时道观和汉族民间都要烧香念经,迎送玉皇大帝。* `- @7 ]& Y7 C$ H% d2 G; b0 v/ K/ S
# E4 @. k2 o3 a' l
  '700')this.width='700';" title="神话人物——玉皇大帝">
' e5 D4 E8 n  ]7 x9 m! J) O6 O" c: v
9 C5 H7 w2 m  F  根据欧阳飞编着《诸神传奇》,玉皇大帝生前原是一个寨主,名叫张友人,又称张百忍。话说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天地间一切祥和,后来诸神开始争斗,人间荒淫无度,使得天地三界大乱,太白金星因此下凡寻找才德兼备之人来做三界大帝。太白金星化身成为乞丐,四处寻找,后来到了张家湾,发现人称“张百忍”的张友人将寨内治理的非常和睦,并且为人和善慈悲,因此带回天庭做了玉皇大帝。后来三界众神仙纷纷陈请共同推崇张百忍为“终身天帝”,共称“玉皇”,又因玉皇是三界的总皇帝,因此加称为“玉皇大帝”或“玉皇上帝”。" r& ^: ^+ k8 Z( |

5 U8 Z- f7 p5 Q+ L1 ^) ~" W' W  究其名号,据《玉帝圣号同异考》说:“玉帝圣号,崇自牿劫前,中古复尊上,重称赞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见闻,所皈重,随其彰着,敬上诸神之号,以定称谓。历史上帝王对于诸神所上尊号中,涉及玉帝的有四:一太微玉帝,汉武帝上太微垣星主号也,二梵天玉帝,汉宣帝上天市垣帝主号也,三焰华少微玉帝,汉哀帝上先天定位号也;四紫微玉帝,汉光帝上后乾号也。皆非此玉帝。此玉帝号昊天金阀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是帝宰诸天,永不毁沦。”究其信仰,缘于古代宗教,古时即有支配日、月、风、雨等自然变化和人间祸福、生死、寿天吉凶等人生命运的最高神“帝”和“上帝”的说法。西周以后又称“皇天”“昊天”“天帝”等。南朝时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已有“玉皇道君”、“高上玉帝”的称呼,排列在玉清三元宫右第十一和第十九的位置。隋唐时,“玉皇”信仰普遍盛行,唐代着名诗人白居易的《梦仙》诗中就有“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至诚”的诗句。诗人元稹《以州宅夸乐天》一诗中亦有“我是玉皇香案史”之句。大约在唐宋之际成书的重要道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详细叙述了玉皇的出身和来历:很久以前,有个光严妙乐国,国王净德和王后宝月光老年无子,于是令道士举行祈祷,后梦太上道君抱一婴儿赐予王后,梦醒后而有孕。怀胎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生于王宫。太子长大后继承位,不久舍国去普明香严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经过三千劫始证金仙。又超过亿劫,始证玉帝。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八年(1105年),尊玉皇上帝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六年(1116年),又尊玉皇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
8 u* E) `3 H- ]8 ^4 u, n. O) N
3 f# ]; G; B* ^5 S1 A  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权最大。道经中称其居住昊天金阀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统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王。简而言之,道教认为:玉皇总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间),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阴阳祸福。
: O# |) c  {0 I( a
, q% z9 x5 v  l* B# t8 j  每年的腊月廿五,玉皇要亲自阵圣下界,亲自巡视察看各方情况。依据众生道俗的菩恶良莠来赏善罚恶。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玉皇在其诞辰日的下午回鸾返回天宫。是时道教宫观内均要举行隆重的庆贺科仪。
) ^4 \; j/ S! P" W& `! Z, u+ ?& g) V( F" R$ g/ o6 L
  附注:玉皇和西王母并非夫妻。+ y7 ^: R# ^' L3 R1 C
( T6 D/ }2 P) \6 X& ]; _8 T
  '700')this.width='700';" title="神话人物——玉皇大帝">
9 q# o! v5 a1 ?+ P5 x7 s
  }8 V4 T; W5 {& V4 G5 q  玉皇大帝-化身
% g; n$ }2 d/ e! M3 K3 t3 h2 R8 J4 P! R% Q) F
  玉皇大帝是三清之化身。他乃三才主宰,总执天道,掌天地人之均轴。玉皇大帝身边跟遣辅佐国神比干,国神比干为扶持三清主神的“稷龙”化身。玉皇大帝后边跟遣紫微北极大帝掌天地经纬,遣勾陈上宫大帝掌天地人三才,主人间兵革,遣后土皇地执掌阴阳生育、大地山河。天地万物、阴阳造化无不在玉皇大帝所掌之中。# h; Q4 m5 P4 W, x* _! U
; t# e6 B( \8 d! x, y
  '700')this.width='700';" title="神话人物——玉皇大帝">, d4 r  g: N3 U" ~0 X; w* r8 c" i

+ v7 ^/ V/ H6 f! _* @! H8 a: D- |  “天公”是指玉皇上帝,有称“玉帝”或“昊天上帝”,或“玄穹高上玉皇大天帝”、“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大帝”等尊称。玉皇大帝是道教中最高级的神明之一,地位仅在三清尊神之下。但在世俗的心目中,玉皇大帝却是中国最大的神祗,是众神之王。
+ [3 |/ J0 ^+ u$ m
& \. g( T' v! y/ ?  据民间传说,“玉皇上帝”不但授命于天子,统辖人间,而且也统辖儒、道、释三教和其他诸神仙,以及天神、地祗、人鬼都归其管辖,天神就是属于天上所有自然物的神化者,包括日、月、星辰、风伯、雨师、司命、三官大帝、五显大帝等,而玉皇大帝也属天神之一,地祗就是属于地面上所有自然物的神化者,包涵土地神、社稷神、山岳、河海、五祀神,以及百物之神,人鬼就是历史上的人物死后神化的,包括先祖、先师、功臣,以及其他历文人物。
: n- X6 V5 `/ _8 W, `; Y& S" o' d
  玉皇上帝统领天、地、人三界神灵之外,还对于天地、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都得管,属下有管理学务的文昌帝君,管理商务的关圣帝君,管理工务的巧圣先师,管理农务的神农先帝,管理地方的有东岳大帝、青山王、城隍爷、境主公、土地公、地基主,管理阴间的有酆都大帝和十殿阎王,而玉皇上帝为神中之神,神中至尊。5 ~7 X2 v1 w# J7 g

0 b0 l7 P2 n7 n5 N  在道教的理论中,将天、地、人三界分得很清楚,天有十三层,一层有三万里,天外的地方就称为无极,而天内的天就称为太极。太极的天分为五天,即东、南、西、北、中,玉皇大帝是宇宙中最高无上的神灵,而所有神灵皆须听令于玉皇大帝。
- K9 A1 b3 Z4 a- _/ C# G
! k9 w8 S4 }8 F& x  中天:为“玉皇大帝”所居,上掌三十六天,三千大世界;下握有七十二地,四大部分所有生灵。+ v1 K- t6 J# J( y1 F; i0 I5 a( V
1 ]% u$ L7 c2 ?/ I% B0 n* G; s( ?
  东天:为“三官大帝”所掌,主赐福延寿解灾赦罪消厄。
9 Z/ s! [- {2 H6 H7 {8 x1 J
& z+ j. G5 Y; ?- X2 u  南天:为“文衡圣帝”所掌,主众神的委任升降考察各神只的功罪。; h* f' c# u4 u. m$ ~

* F5 v- s5 z8 U; w- F8 J  西天:为“释迦牟尼”所掌,主世人的信仰依归。
$ m- R0 f% N& C  Z, s/ h/ H6 J& _
' k. t5 d$ C, {9 b* D$ J  北天:为“紫微大帝”所掌,予降福消灾,兼赐予财富。
- S  }/ p: G6 l9 e5 f
: \, r4 g1 I: q4 t) F. M  {* k  玉皇大帝,据说是三清所化身的太极界第一位尊神,也就是古人最崇敬的“天”,居住在玉清宫,上掌三十六天,三千世界,各部神仙,下辖七十二地、四大部州、掌管天上诸神、仙、佛,以及人间亿万生灵,因此尊称为“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
& s3 }4 S& J5 x6 _( l: u0 N6 `- i. c! ^) g# w$ @+ ~2 F# v
  另有一说,“玉皇上帝”是三官大帝中的“天官”,是道教的紫微帝君,职掌赐福,民间视为福神,与禄、寿并列。“三官大帝”也称“三界公”,就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的合称。
: K" R2 j3 C, |2 w7 e3 T4 ]7 ~. ]: T) W% p2 q$ A
  玉帝源于上古的天帝崇拜。殷商时期,人们称最高神为帝,或天帝、上帝,这是一位支配天上、地下、文武众仙的大帝。周朝及后世统治者利用天帝崇拜,鼓吹“君权神授”,极力宣称自己是天帝的儿子,故称“天子”。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画像,至唐宋以后才逐渐定型,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手持玉笏,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汉帝王的打扮。1 w+ ~7 r" N  l
8 T  x4 b2 I4 |* Y) J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戴:远古之时,有个“光严妙乐国”,国王为“净德王”,王后称“宝月光”,老而无嗣;一夜梦见太上老君抱一婴儿入王后怀中,王后恭敬礼接,醒后就觉的有孕。怀孕足足十二个月,乃于丙午年正月初九诞下太子。太子自幼聪慧,长大则辅助国王,勤政爱民,行善救贫。国王驾崩,太子郤禅位大臣,遁入深山修道。功成经历八百劫,牺牲己身以超度众生,终于修成真道,飞升九天之上,得万方诸神拥戴。于是统御三界,是为“玉皇大帝”。
4 e, H$ Z3 O: ^  s$ x+ [3 D( O  B3 y0 O% u0 y  A( W. y
  农历正月初九为玉帝诞辰(天公生)。正月为一年之初,四季之首,木气之始,一切生命因而萌发;九为数字之极尊,代表“极大、极多、极高”的意义,所以一年中第一个初九(上九)为玉帝圣诞,正与他至高无上的地位相呼应。明代王逵《蠡海集》中说:“神明降诞,以义起者也。玉帝生于正月初九日者,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原始要终也。”意思是说,神明降诞的日子都有一定的特殊含义。- q) f  T- o% p, D' |7 W! C/ Y
& @( H% B, y- g& j/ [
  玉皇大帝的祭祀起源于上古的天地崇祀,和古人敬天畏地的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古人认为“天”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也是万物生长化育的本源,所以不可不敬天畏命,顺天行道。因此想像自然界中有一位最高的神明在支配万物。于是“天”命令君王来人间执政治民,君王必须顺应天意,这样才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否则君王违反了天道,天就会降下各种灾害惩罚。君王敬畏“天”,庶民百官自然而然的也敬畏“天”,君王既然是奉“天”之命治理人世,所以君王不得不崇拜“天”,定期“祭天”,不但是君王必行的职责,也是国家的大典。早自商周时代,历朝君王每年例必举行盛大的“郊祀”,是敬天思想的最高表征,但只有帝王才有资格祭祀,直到封建时代结束,民间才开始祭祀“天公”。
% |9 W6 u  H+ n1 W0 n' W
. E+ L) H8 _7 c3 ^  据史藉所戴,唐、隋、晋、魏、汉,乃至秦,诸代皆有帝王祀天之大典,但当时所祀的“天”,乃纯粹是指大自然的“天”,即“苍天”、“昊天”。可是“天”是无形的、渺茫的,又怎么去祭祀呢?如此渐渐地就把“天”具体神化,称之“玉皇大帝”。因玉皇大帝是由人想像而来的神,所以原无神像,到宋真宗时,才为他塑像,视其自家祖先,封其为玉皇。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画像,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手持玉笏,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汉帝王的打扮。及至道教兴起以后,把“天”加以“人神化”,当成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形“神”来拜,塑造“天公”“老天爷”这个形象来。于是,民间所崇拜的“天公”与古代帝王所祀自然的“天”,就逐渐分离开了。
; C( x3 H. {2 I9 q- ]" H6 }% M4 V9 [: V7 M
  玉皇大帝的诞生祭祀,远较一般诸神更为隆重及庄严,因为百姓都深信天公是至高无上,最具权威的神,无“相”足以显示,因此不敢随意雕塑他的神像,而以“天公炉”及“天公座”来象征。一般庙宇都有一座天公炉安置于庙前,祭拜时要先向外朝天膜拜,这是烧香的起码礼仪。
+ u% ]6 b, L0 L( k+ F8 _: _/ b) m. a- v' N+ z
  由于玉皇大帝在信众心目中,是众神之最,所以拜天公的仪式也比一般神明来得隆重。前一天晚上,全家都必需斋戒沐浴、设立祭坛,供奉丰盛祭品,然后依序上香,行三拜九叩礼。且祭祀当日,不得曝晒女人的衣裤、倾倒便桶,以免天公看到了触犯大不敬之罪。在团体祭典的场合一定要杀猪宰羊,并且是整只敬供,是祭典时最隆重的献礼。
5 l( Z9 T# e: |! |1 t. |% j
2 m! {8 _; U3 f8 }# l' B  而玉皇大帝的身份极尊贵,凡间小事,根本无暇理会。所以求财求嗣求名求利者,玉帝未必有暇去赐予。
( y* M% Y: Z7 I; C. h7 y9 x% U' m/ n  @" i( }6 Z4 S+ c
  供奉玉帝,应要一班文武百官、天神天将拱护,不可单独以玉帝像供奉,否则成为孤君,不能显出玉帝的威严及尊崇。5 E0 [' Z3 J# z( V* Y& p
) V: U: v0 O, S7 t3 F- O
  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玉皇诞”,台湾闽南俗称“天公生”。是日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  E% ^# }- ~( N! i

& I( C1 L5 u0 I6 P* ~; r% M4 C. n7 O  在封建社会时代,唯天子才有资格祭拜玉帝,一般民众不能随便祭拜。一直到封建时结束,这种禁忌才得以破除。然而,一般民间仍认为玉皇大帝是如此崇高伟大,并不敢擅自为其雕塑神像,而以“天公炉”或“神牌位”来代替。信徒拜祭玉皇大帝时,就对着“天公炉”焚香膜拜。4 X2 d1 |3 x8 O9 L& b" k
4 c4 P5 p0 P. W) Q/ E& i' K) V
  拜天公的祭典,自初九的凌晨开始,一直到天亮为止。在这一天前夕,全家人必须斋戒沐浴,以庄严敬畏的心情举行祭拜,家家户户都要在正厅前面,放置八仙桌,搭起祭坛,供桌上备神灯、五果(柑、桔、苹果、香蕉、甘蔗)、六斋(金针、木耳、香菇、菜心、豌豆、豆腐等),并面线塔,另设清茶三怀,还有甜剧、社龟,到了时辰,全家整肃衣冠,按尊卑挨次上香,行三跪九叩礼拜,然后烧天公金。
+ R# H) j& T1 D- P5 x
: m4 F8 b. x, }- J7 m# h' ~  除了祭祀仪式之外,民间在这一天当中也有一些禁忌要遵守,例如,不得曝晒女人的衣裤、不得倾倒便桶等,以免玉皇大帝看到了触犯了大不敬之罪。而祭品中五牲之一的鸡,不能用母鸡,最好是用阉鸡或公鸡,猪羊也亦然。
5 {; v& f0 j. r3 E" n$ O5 [" g' g( Y; f0 B7 {# v'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辰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辰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