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棋道之围棋起源和历史

0
回复
84
查看
[复制链接]

7305

主题

13

回帖

73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37
发表于 2020-10-27 12: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棋道之围棋起源和历史% _7 X/ F0 r' O4 Q( P9 Q9 p) f
! T/ ^8 O% d, z/ |7 n1 ~
1:围棋的起源( {+ ~3 `, T3 c2 z; {" l

. @/ ^5 x! _' l4 d9 s( G"下棋"也称"对弈"。 "弈"是围棋最古老的称谓。 在先秦典籍中屡见,但"围棋"一词 却少见, 迄今所知关于围棋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的:"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 T+ K% `. X; U5 Q6 b9 t8 d5 `" y4 e. K1 I/ a
通过最早的文字记载可知围棋起源于春秋中叶之前的中国。
  w* k1 {7 O5 u2 g- q
7 ?1 T3 a& s5 Y; g! u  `" K2:汉前至汉
. o2 t2 J" e' Q
9 K, p* \  e8 X( M4 R) E$ x/ c(1):春秋时期
8 m, V2 j0 m. P+ W% i' [2 E+ T
$ ^+ r9 Z: h7 {* T3 ?3 ?' K. q9 h春秋时期,围棋已成为一种游戏在社会上流行。春秋战国的文献上,屡次出现围棋的记载。( N- E1 H4 ^  _& Y' [0 G: D% _
# H6 o. l- K0 r
(2):西汉时期6 X) @$ ?6 `0 A9 `- e% ~
' E; \" y. {% N* Q# B& q
到了西汉时期,围棋传便全国,但由于统治者不重视围棋,舆论也不看好,围棋发展缓慢。
; R0 N7 Q& i# Q* W7 k$ H
& S# R' ]! Q/ E$ a) ~9 M8 l# x(3):东汉时期7 B$ w9 O% n3 v+ Y) M

8 q1 J3 a5 B! R, L5 Q& n8 U到东汉时期,围棋的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开端。出现了班固(〈弈旨〉)、李尤(〈围棋铭〉)、黄宪(〈机论〉)、马融(〈围棋赋〉)等一批围棋理论的奠基者,使围棋逐渐为士大夫所重视。东汉王朝的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动荡时期,文化思想活跃起来,围棋活动发展迅猛。3 @9 j0 [/ M, {. I; `

2 W! U9 ~5 }4 j3 K3:魏晋时期, z# F* X5 z( r8 \( V

3 \$ ]) K: ?; A9 N3 q(1):三国时期  m7 |, c9 F& n  m6 w: ?# x
# X% X! B# L% Z4 C# t% a& Y" I
三国时期,魏、吴两国盛行围棋。魏以曹氏家族、"建安七子"为代表,曹操围棋水平也是 可以和高手相媲美。东吴围棋风靡一时,名手辈出,也就出现了对局的记录,这就是围棋史上有 名的"吴图"。
( G- G1 d# b% p; ?$ p9 [: n; b" \& _/ s2 J+ L, W4 y0 a
(2):西晋时期:1 @2 B7 Y4 ~5 x# L; ~2 ?0 N
5 O: ]/ w) h5 ?
西晋时期,围棋全面兴旺。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好弈,为围棋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 条件。
) u* x. w5 U- G
7 Z* z* L% w6 k2 x3 J2 P* O(3):东晋时期:# {7 B/ u6 j( ]# [9 r7 L; V: A- d

+ i0 a' s  L& I9 z3 _; ~东晋时期,棋风昌盛,逐步理论化,出现了王导、王恬、江彪等弈坛高手。此阶段最出名的 品棋专家是范汪,曾与人合注《棋品》五卷,反映了西晋弈风的迅速发展(《新唐书.艺文志》著录)。
+ [, {; ], p9 a- Q
4 n# H: \, K3 X% E4: 南北朝" B5 E; [! t! \5 F% s5 ^
9 D3 y& e+ D$ G) B; f8 q3 X
(1):南朝/ J8 M$ d4 x) \' d( ]& @
. m1 \* G: d! @
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南朝围棋的黄金时代实际上仅仅出现在宋、齐、梁三朝,尤以宋文帝、宋明帝、齐高帝、齐武帝、梁武帝在位时期为最盛,并具有九大标志:7 k- f5 `/ ~  m$ Y
7 w2 T, a* j0 ?5 x# E" G( B
(1)南朝帝王尽管棋艺高低悬殊,但他们比魏晋帝王更热衷、更着力地倡导围棋;
9 w2 B  Z" a" l) K+ E( ?$ K) h) e
(2)围棋州邑的建立,皇家品棋活动的兴起,"逸品"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棋品制度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2 f3 J" c3 |: ~/ Z
7 }' k- E# N1 i2 v" l* Q(3)围棋人口激增;& O3 T) G% b: z# ?
: T# k8 t  P# t+ z$ D0 [. }
(4)高品棋手已形成了独特鲜明的个性与风格;& K% H  v2 \: b; t, H% i" [

) O6 }! O; r$ _& Y(5)围棋专著的问世在数量上超过前代;& J! j6 B" W: M. }# }6 M

$ K& V  O$ w' H0 t# x7 D(6)形成了"天下唯有文义棋书"的社会风尚;
8 v8 v& v) R& w* y
  I9 Q- O/ z9 H  q9 O(7)南朝士人的围棋活动和棋品等级,特为当代史家载入史册;
! q# I! X1 K% Z' g( U4 J! W' @
' L. _5 W% |. |) Q, X4 v(8)出现了南北棋艺双向交流的局面;6 x. @2 s5 k# X7 Y& g  v

5 {% t$ Z3 _, U9 q: s(9)围棋文化向周边国家辐射,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朝鲜和日本。
2 ^- |) t0 d  U8 L# g, p0 _! G- _$ d! A5 Q9 e1 ^1 e' p2 ]# P: ^; o3 v
(2):北朝; M- H5 S: [5 r9 j; p  ^9 x
0 h7 r- y- F3 J& s) Z; Y& p4 c
北朝帝王出身胡族,文化主流是儒教,儒家传统将娱乐之好规范在饮宴、琴书、射御之间, 认为博弈有废事、赌博之嫌,尊道卑艺的观念限制了围棋的发展。
' u" m1 R6 r. e" G- D! w. m6 U
( U+ K& L8 b# q# A% I! x5: 隋唐
; I4 P0 R  p# w% i
% t1 ?6 ]  v1 I! g% e, ](1):隋朝6 d5 |4 q$ O. P, I0 F
5 |3 E. C" v1 u8 q6 \) v$ |
隋朝的统一,恢复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尊道卑艺的观念限制了围棋的发展。因此隋朝的 弈坛一片沉闷。但此时十九道棋盘已确定了主导地位,取代了十七道棋盘。- T+ a3 t" Y* ~/ v
5 A# p( w4 i/ A  i
(2):唐朝
( D4 Y8 i! @  ^) B6 E" }8 [0 C
! a; e& T" h" w( v初唐时,围棋活动由宫廷发起向民间传播,使对弈不仅仅是士族垄断的活动。 盛唐时期,唐玄宗大力倡导围棋,创立了翰林棋待诏(待命供奉内廷的人)制度,这是我国围 棋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志。盛唐国手以王积薪成就最大。围棋步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
, n, P3 ^6 h+ h# Q# j) Z6 e' \7 F/ B1 x, Z" z& G/ B% i4 T* ?" J
6: 五代' o7 B, P, d% }# r* n, o2 N1 ^/ p

5 f3 U5 D0 ?  t! y0 v0 h(1):五代时期
# W* Y- f# u: k9 b. M8 v& e
7 V  d# e* `: q唐朝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人称五代。战火不断,围棋水准大 大下降。
4 |$ y' U- n$ B6 w) P( \# U/ d
7 b/ g) n# h# S  {9 l" j( M(2):十国时期
# }1 g) G' i2 e* u! R1 y+ W( \
  z0 ^& K  x( x5 I十国时期,处于割据阶段,各国围棋水准不同,虽有佼佼者,但终因势小而不成气候,棋史有名的有南唐中主李璟父子,吴越的钱氏家族。5 Q0 E) m+ P: b) h7 r6 R; A% R
, d3 h" {; A% q- m# |0 ~% Z
7: 宋
$ ]) K& a8 P& Y5 a4 f8 _3 }5 @2 {4 E
- P/ y/ f/ I6 a/ s5 q(1):宋代) x  ?/ y% V& N7 a% O

+ g4 A+ x; ]: ]- J宋太宗亲自创制棋势,还搜罗了大批围棋高手养于宫廷。使宋代一开始就从高起点起步,进 入昌盛阶段。到宋哲宗时期,职业国手十分活跃,职业围棋迎来了有一次发展高潮。这时出现了 国手刘仲甫。他是我国棋史上继盛唐王积薪之后的又一个界标式的人物。至宋徽宗时期,宫廷弈 坛的女弈发展呈现高潮。南宋亦重围棋,但因嬉误政,朝廷腐败。至晚宋时期,围棋活动最值得 表出的是士弈,以江湖游士为主体,最杰出的人物当属刘克庄。
7 z) Z* T- Y  v0 S# K: h& A1 e  V% @/ B/ z8 Q8 D& s
8: 辽金元& r: L6 H. R, `1 ]

& t/ d2 W* |% ]1 N% v(1):元
9 V3 Q5 T4 W8 I
+ f" T2 Y4 g9 `3 S1 M元朝是我国围棋的衰退时期,但是元代围棋的普及程度却不逊于南宋,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戏弈相当流行。元文宗是元代最著名的好弈之帝。在元文宗的倡导下,朝弈曾盛极一时。
! j% I2 J5 J- O: W6 d: p6 |+ X
5 j2 O# k: b* {$ g" _元代围棋发展中最大的成果是〈玄玄棋经〉一书的编纂问世。〈玄玄棋经〉是江西庐陵围棋高手严德甫于晏天章合作的杰出成果。〈玄玄棋经〉堪称是我国古代综合型棋艺著作的光辉典范。
8 C9 l: p( o; K( c8 G3 F$ m, p7 f* b. E% x! n: h4 Z- H2 D4 M
9: 明; l, f, d9 W" w# a1 |
1 B) t' w: I8 d) M8 r
(1):明
- Y, j" M" P6 y! I
7 a9 j. N3 B0 R( ~" X, M% w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文弈之风衰退。但宫廷棋坛却呈现另一番景象,朱元璋好弈,相传是下 模仿棋的鼻祖。6 w. K9 K' K" z, F5 k8 h
( s2 E+ m" k' u# W5 W* v
自明成祖永乐年间,棋类运动又重新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永、宣时期的有记载的高手如: 钱允升、唐理、张应宿、朱雄。5 g8 w; D9 B$ {2 Y8 @- w, {# G
: K7 [9 `# a5 ]- l% ?9 Y
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明代围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特点是职业围棋出现了良好兴盛势头,并出现了历史的突破,由御前走向社会。代表人物:赵涓、赵九成、范洪。
# ^. U0 y) I; Y% Y" h
8 |+ v" h/ p# y( w7 V- i弘治、正德年间以李东阳、杨一清为代表的士大夫围棋之风盛起,不但掀起了仕宦阶层的围棋热潮,而且也开动了明代后期名公巨卿纷纷游扬弈道的全新格局。他们还直接促成了明中叶围棋流派的形成。京师派的崛起自是京中士弈浪潮推动的必然结果。我国士大夫围棋实际形成了京 派和苏派两大阵营,共同开创了弈坛的振兴局面。以古越文化为先肇的徽州,其弈坛在明形成新 安派(亦称徽州派),其开代祖师是汪曙。9 K$ v$ n$ v% ^; S. @' z9 J

3 A  F! |7 l# ~2 M$ ~* L明清之交,弈坛最负盛名的当属过百龄。过百龄以创新的着法,结束了旧式套路的时代,为 围棋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m% L2 Z, {- m  ^, D- ?
2 b5 h- a' `" q$ J
10:清
7 W" p, g" i% E6 [
! W$ F+ _; w/ W1 H5 J(1)清:
  I5 @2 G: ]7 X4 |7 V6 m8 t. m! W9 C3 c( z$ A1 l
清初围棋呈现群雄争霸局面,出现了一大批知名棋手,如周懒宁、周东侯、汪汉年、黄龙士。康熙初黄龙士成名之后,弈坛杰出人物是黄龙士和徐星友,人称"黄徐时代"。% b3 R% b: c* R  t  z1 `8 y2 R

5 T3 @8 [$ s; u% T( r/ J围棋继"黄徐时代"之后,便进入了四大家时代。四大家活跃与康熙后期至乾隆年间,从技术上说,中国围棋已经攀登上了座子时代的最高峰。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定庵)四 大家在中国围棋史上享有无比崇高的地位。2 O; f1 i" M  z

# }, X* D3 _& p0 p范、施创造了一个不可逾越的棋艺高峰,两人并称为"棋圣"。从此清朝棋道也走向没落。9 g! _1 H6 s7 Q
: L* ]/ i. P  m0 M8 u+ P
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得围棋运动进入低潮。晚清棋界最杰出的代表是周小松、陈子仙。两人卒后,清末棋坛彻底衰落。8 `! c" t3 Z0 x

1 l, {. }, L$ [; ~, T.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辰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辰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