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名:阿拉伯埃及共和国(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 U. _# p! H4 F& b: T" R W$ J+ d) A2 C7 ?
面积 100.145万平方公里。! V2 D u+ L# |8 Q; j
3 A4 L' M( H3 ^& F人口 7190万(截至2004年12月31日)。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徒主要是逊尼派,占总人口的84%。科普特基督徒和其他信徒约占16%。5 g4 x! @. ^7 S+ k' s. q
3 n+ `! U* j( `; x6 J
语言 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法语。! [/ F- |. r7 c
. B9 z# [+ @) \: l) Y8 C
首都 开罗(Cairo),人口776.5万(2004年12月),是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人口最多的城市。大开罗(含开罗、吉萨和盖尔尤比三省)人口约1665万(2003年1月),夏季平均气温最高34.2℃,最低20.8℃;冬季最高19.9℃,最低9.7℃。8 {6 ~' D# y; m+ h7 Z2 j F1 q5 e
9 o) c, J; m% p" D8 s7 p3 W1 N6 V
国家元首 总统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Mohammed Hosni Mubarak),1981年10月13日当选。1987年10月12日、1993年10月5日、1999年9月26日三次连任。
8 ?0 @. T; {/ t! f! n: f, M" ^5 M; f* |3 D; S; R A. R
国庆日 7月23日(1952年)
1 ~4 T0 x+ {/ u* T3 P$ j: @* T: v# k; o$ p: S; z* z
简况跨亚、非两大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濒地中海。海岸线长约2900公里。全境干燥少雨。违禁小说请删除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型气候,平均气温1月12°C,7月26°C。其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地区气温可达40°C。
G9 h4 S8 E5 W& C; C
1 R, u; J& I1 R* F8 W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32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当时国王称法老,主要经历了早王国、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王朝时期,30个王朝。古王国开始大规模建金字塔。中王国经济发展、文艺复兴。新王国生产力显著提高,开始对外扩张,成为军事帝国。后王朝时期,内乱频繁,外患不断,国力日衰。公元前525年,埃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埃相继被希腊和罗马征服。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入侵,埃逐渐阿拉伯化,成为伊斯兰教一个重要中心。1517年被土耳其人征服,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 1882年英军占领后成为英“保护国”。1922年2月28日英国宣布埃为独立国家,但保留对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问题的处置权。1952年7月23 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法鲁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国家政权。1953年6月18日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1958年2月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叙利亚发生政变,退出“阿联”。1971年9月1日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8 n6 f) j9 X4 o2 R' Z) ?, D- W
政治穆巴拉克总统1981年执政以来,坚持“和平、稳定、发展”战略,着力稳定国内局势,发展民族经济,缓和与反对党的矛盾,严厉打击伊斯兰极端势力。政绩显著,执政地位较稳固。近年来,埃在加强政权建设、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同时,谨慎推进经济改革。2004年,埃政局继续保持稳定。民族民主党(NDP)执政地位进一步加强。7月,穆对内阁进行全面改组,任命艾哈迈德•纳齐夫担任总理,14位新人入阁。) `* a4 ^( V& n3 t. o
: s5 ]+ m- X: r
【宪法】永久宪法于1971年9月11日经公民投票通过。宪法规定埃及是“以劳动人民力量联盟为基础的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由人民议会提名,公民投票选出,任期6年。1980年5月22日经公民投票修改宪法,规定政治制度“建立在多党制基础上”,“总统可多次连选连任 ”,并增加了“建立协商会议”的条文。
, `+ k3 ]( r4 Y( C2 R; U' p: W( Z& h2 d3 ]) X
【人民议会】人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5年。议会的主要职能是:提名总统候选人;主持制定和修改宪法;决定国家总政策;批准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国家预算、决算,并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本届议会于2000年12月通过全民选举产生,有议员454人,一半议员是工人和农民,其中10人由总统任命。 454个议席中,执政的民族民主党成员388名,其余为独立人士和反对党成员。议长艾哈迈德•法塔希•苏鲁尔(Ahmed Fathy Sorour),1990年12月13日当选,1995年12月13日和2000年12月13日两次连任。本届议会下设宪法和立法,计划和预算,经济事务,外交关系,阿拉伯事务,国防、国家安全和国家动员,建议和申诉,劳动力,工业和能源,农业和灌溉,教育和科研,宗教和社会事务,文化、新闻和旅游,卫生和环境事务,交通和运输,住房、公共工程和建设,地方管理和民间组织以及青年等18个委员会。
8 {# r* e0 @ N, y
" s9 `/ G3 |7 s2 M- d' m【协商会议】 协商会议是萨达特总统于1979年提出建立并写入宪法的。1980年11月1日,协商会议正式成立。协商会议议员三分之二由各阶层、机构和派别选举产生,其中一半应是工人和农民;三分之一由总统任命。& x2 ]; G {' k6 ~0 g
. z/ }* j# T) G6 ?# t根据宪法规定,协商会议是与人民议会并立存在但无立法权和监督权的咨询机构。每届任期6年,3年改选一半委员,可连选连任,亦可再次任命。264名议员中的176名由选举产生,其余88名由总统任命。协商会议设主席、副主席。本届协商会议共有264名议员,其中民族民主党成员占绝大多数, 2004年6月,协商会议对88个议席进行改选,民族民主党获70席。主席穆罕默德•萨福瓦特•谢里夫(Muhamed Safwat El-Sherif),2004年6月当选。本届协商会议下设宪法和立法,教育、科研和青年,财政和经济,阿拉伯、外交和国家安全事务,工业生产和能源,人力资源管理和地方管理,文化、旅游和新闻,卫生、人口和环境,农业生产、灌溉和农垦等9个委员会。每一委员会约有40名委员。除正、副主席外,每个委员都参加一个委员会的工作。
$ y% d; Z4 q% f% A* W- ?( X
7 r, i8 c4 K+ J9 ]【政府】本届政府于2004年7月12日由穆巴拉克总统任命组成,主要成员是:总理艾哈迈德•马哈茂德•穆罕默德•纳齐夫博士(Dr.Ahmad Mahoud Muhammad Nazif),国防和军工生产部长穆罕默德•侯赛因•坦塔维元帅(Mohammed Hussein Tantawi),外交部长艾哈迈德•阿布•盖特 (Ahmed Abul Gheit),内政部长哈比卜•易卜拉欣•阿德里(Habib Ibrahim El Adly),财政部长尤素夫•布特罗斯•加利(Youssef Boutros Ghali),外贸与工业部长拉希德•穆罕默德•拉希德•侯赛因(Rashid Mohamed Rashid),国际合作部长法依扎•穆罕默德•阿布•纳佳(女)(Fayza Mohammed Abu Naga)等。. v- @* \# ~- E2 O$ N* k
/ c# ~- ]# }9 ^8 `/ X8 q- T【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6个省:开罗省、吉萨省、盖勒尤比省、曼努菲亚省、杜姆亚特省、达卡利亚省、卡夫拉•谢赫省、贝尼•苏夫省、法尤姆省、米尼亚省、索哈杰省、基纳省、阿斯旺省、红海省、西部省、艾斯尤特省、新河谷省、亚历山大省、布哈拉省、北西奈省、南西奈省、塞得港省、伊斯梅利亚省、苏伊士省、东部省、马特鲁省。此外还有卢克索直辖市。8 X- m2 X; Y; N0 b: m
8 Y4 k" N8 R' g3 _5 C; C【司法机构】法院包括最高法院、上诉法院、中央法院和初级法院以及行政法院,开罗还设有最高宪法法院。检察机构包括总检察院和地方检察分院。最高法院院长法特希•哈里发大法官(Fathi Khalifa),总检察长马希尔•阿卜杜勒•瓦希德(Maher Abdal Wahid)。
* W) q# \$ F8 r# i3 p/ p0 F6 L- G
, }9 H4 Q+ ~8 d/ D+ F【政党】 1952年革命后,曾禁止政党活动。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于1962年10月成立,为埃及唯一合法政党,纳赛尔总统任主席。1977年开始实行多党制。目前共有17个合法政党,其中主要合法政党有11个:9 Y0 s# K3 S( Z8 A j/ n
& C5 h8 \7 Q% n" c' D
(1)民族民主党(National Democratic Party):执政党,1978年7月成立,同年10月阿拉伯社会主义党并入。党员约140万(2004年9月)。2002年9月15-17日,民族民主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纳赛尔城开罗体育场举行,穆巴拉克总统连任该党主席,协商会议主席穆罕默德•萨福瓦特•谢里夫当选为总书记。2004年9月,民族民主党召开八大二届年会。9 Q9 j* Y! s3 f% t' ?) |
" Y8 |- }" F8 [$ Y(2)新华夫脱党(New Wafd Party):主要反对党,1978年2月成立,党员约50万人。该党在政治上要求制定新宪法,经济上主张市场经济,外交上赞同阿拉伯团结。主席努尔曼•古马(2000年9月当选)。- m, w S" Z0 g
$ M7 V) T- V# m5 s( r2 A(3)社会主义工党(Socialist Labour Party):反对党,1978年12月成立,党员约40万。该党在政治上强调实行民主,经济上主张自力更生。主席易卜拉欣•舒克里(Ibrahim Shukri)。* k# x' N! N! S( K( m' K
: M/ d/ y! g# n3 V8 ~: `(4)自由者党(Liberal Party):右派党,1976年11月成立。其前身是1976年从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分离出来的自由社会主义者论坛。党员约50万人。该党在政治上要求取消紧急状态法,取消对新闻和成立政党自由的限制,经济上主张全面经济改革,国营企业私有化,对外主张阿拉伯统一。7 K* D7 [8 [) q6 Y) ]( h
! c) ~( \; E6 A0 a' j$ D(5)阿拉伯民主纳赛尔主义党(Arab Democratic Nasserist Party):左派党,1992年4月成立。党员约20万。该党的政治纲领是主张阿拉伯团结、民主和纳赛尔主义。2002年7月,该党第三次大会在开罗召开,迪亚•丁•达乌德(Diaed Din DAWOUD)蝉联主席。# k" h: y$ @) v" {- }3 q4 j
% \( j/ O; O( h7 ]; |8 M0 y3 j(6)民族进步统一集团党(National Progressive Unionist Party):左派党,前身是1975年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内的左翼势力―民族进步论坛,1976年11月改为现名。党员约5万人。该党在政治上主张促进民主,经济上主张走独立发展经济的道路。主席里法特•赛义德(2003年12月当选)。( R' X' {) b x' P! i% Z/ P* S
1 A p; B# a% q- v" a(7)乌玛党(Al-Umma Party):反对党,1983年7月成立。其前身是1907年成立的乌玛党。主席艾哈巴德•萨巴希(Ahbad SABASHI)。2 x6 ^) p) u4 \ p$ B
* L1 ]: k& N4 r. i" ]& H(8)青年埃及党(Young Egypt Party):反对党,1990年4月成立。党员约1200人。政治上主张修改宪法和有关自由、人权的法律,经济上主张改革开放,发展国营企业。主席贾马勒•拉比尔。现已停止活动。
. o7 V, Z @+ w1 O* v' X1 B
, c# o. f/ [" t' i, h9 G; O# b(9)民主联合党(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反对党,1990年4月成立。主张实现埃及、苏丹统一,并以此作为实现阿拉伯统一的第一步。主席穆罕默德•阿卜杜勒•穆纳姆•塔拉克 (Muhammad Abd al-Moneim Turk)。& k: ?' s9 ~: x' ~8 K! h
" W' }9 a# X8 q7 J9 O3 J( K) P/ s(10)绿党(Green Party):1990年4月成立。党员约700人。主张保护环境,改良土壤,绿化祖国,变河滩为绿洲。主张与各党派友好相处,共建国家。名誉主席哈桑• 拉吉布(Hassan Rageb)(埃首任驻华大使,2004年1月去世),主席阿卜杜勒•梅内姆•阿萨尔。
# Z/ `, N& i# s0 ^ g; p* A/ R& J) ?- p* A3 T; W
(11)互相支持党(Al-Takaful Party):1995年1月成立。该党宗旨是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上互相支持,这种支持不仅限于埃及,而是整个阿拉伯世界,最终达到全人类。创建人乌萨玛•沙勒图特(Osama Shaltout)。" P5 _5 C. [9 a1 k7 ^8 y e
) A2 v! C; X/ S$ E' m/ u/ u
此外,还有社会主义阿拉伯埃及党、民主人民党、民主一代党、民族和解党、社会公正党、2000年埃及党、明天党、自由社会宪法党等19个合法政党,以及目前仍处于非法状态的埃及共产党和穆斯林兄弟会等。
& c& a) x1 P V! e' t. Q) n3 T
; K+ f" I" D3 ~- M! g【重要人物】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总统、民族民主党主席。1928年5月4日生于曼努菲亚省一农民家庭。1949、1950年先后毕业于埃及军事学院和空军学院,1959、1961和1967年三次赴前苏联学习。历任空军学院教官和院长、轰炸机旅旅长、空军基地司令、空军参谋长等职。1972年任国防部副部长兼空军司令,1975年任副总统。1978年任民族民主党副主席,1980年5月任该党总书记。1981年10月当选总统,1982年 1月当选民族民主党主席。1987年10月12日、1993年10月5日和1999年9月26日三次蝉联总统。懂英文和俄文。爱好体育运动,特别是壁球。曾8次访华,最近一次是2002年1月。艾哈迈德•马哈茂德•穆罕默德•纳齐夫:总理。1952年出生于开罗。1973年毕业于开罗大学工程学院,1976年获开罗大学电子工程学硕士学位,随后赴加拿大求学,并于1983年获加拿大马吉尔大学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1989-1998年间,任内阁信息和决策支持机构执行主任,参与建立政府各部信息中心。期间还担任开罗大学工程学院教授。1999年10月入阁任通讯和信息部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阁员。2004年7月9日,受穆巴拉克总统任命组阁,出任总理。5 N8 u) M. b" z' Q; ?6 ]! I
' |5 m$ ^( @! j- ]0 @
经济 属开放型市场经济。随着经济改革和私有化进程的深入,国民经济中的私有经济快速增长,产值已占总值的75%左右。' E4 ]) t) T) m! d' {/ ~( M
9 n8 e( Z, q+ S+ s. c
2004年,埃及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等对埃经济冲击和影响减弱,本地区经济发展、石油价格上涨给埃经济复苏带来利好。埃新政府深化经济改革,推出以经济自由化,扩大开放,实现高增长为目标,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扩大出口为重点环节的经济发展思路,采取开放型财政政策,加快推进关税、税收、金融改革和私有化进程。埃经济复苏较快,外汇收入不断增加,国际收支出现赢余,对外贸易继续增长,外汇储备保持平稳,汇率基本稳定,外资增长较快。( p/ b. M# t: H( R- K
9 m' a: f9 V3 Z4 D
国内生产总值(2004财年):882亿美元
! u" k% y/ }3 R m6 u3 \/ S
( ^' {% R1 a" E2 _1 I人均国民收入(2004财年):1212美元
6 Y5 s' e$ O. B" C& J. Q6 Y. q+ v
0 I( Z" i8 F$ l) [ ]1 n5 `/ rGDP实际增长(2004财年):4.3%- [& ^+ k0 A3 e. w. p
; h3 Z8 I- S. q8 \ @; l货币名称:埃及镑& e, K! v% t+ N$ ]9 v2 I
2 H- ]2 j; S t2 L+ V
汇率(2004年底):1美元=5.82埃镑* A, M- \" s7 [
1 \* Q) H& J A+ G
通货膨胀率(2004年):11.9%
- Q2 A& t5 l, z, u% V. s/ z$ i
' C+ V y6 r- n7 f$ y: e失业率(2004年8月):9.9%
2 C$ i, T% K6 @7 C$ `4 R$ L, }/ L4 q. ? o( R
外汇储备(2004年12月):166亿美元
) x' C/ I; y7 R9 H: L9 K
5 W- f1 b9 @7 M9 z x外债(2004年12月):289亿美元' A; E6 i+ L% [, L& K) F' f
0 p9 @' O/ e* n" L$ D- d1 H
(资料来源:英国经济季评、埃及信息与支持决策中心)0 e7 l r3 k8 I* ?, U
9 E" J9 c5 s9 u+ z【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等。已探明的储量为:石油37.8亿桶(2004年4月),天然气16万亿立方米(2004年12月),磷酸盐约70亿吨,铁矿6000万吨。2003-2004财年埃及石油和天然气产量超过5850万桶。阿斯旺水坝是世界七大水坝之一,全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度。 2004年,用电普及率达到人口的98.7%。此外还有锰、煤、金、锌、铬、银、钼、铜和滑石等。2004年,埃开采提炼石油、天然气产值达518亿埃磅,增长40%;石油出口1860万吨,出口收入达43亿美元。5 J) m- J/ G( ]3 u3 r; X5 P
& R" o: H& H5 H" {0 ^- x8 b【工业】工业以纺织和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工矿业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工业产品出口约占商品出口总额的60%,工矿业从业人员约250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近30%。2003-2004财年工业产值达810亿埃磅,年增长率为3.5%。埃工业企业过去一直以国营为主体,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埃开始积极推行私有化改革,目前私营企业数量已占埃工业企业总数的80%,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 y* T6 X+ i' e9 b
5 J4 o! B. }0 c1 j【农业】埃及是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农业从业人员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8%,农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2003年全国可耕地面积为 830万费丹(1费丹合6.3市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57%。2003-2004财年,农业产值达703亿埃磅,增长3.3%。埃政府重视扩大耕地面积,鼓励青年务农。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水稻、玉米、甘蔗、水果、蔬菜等。近年来,小麦自给率61%,玉米56.6%,肉类80%,食油61.9%,食糖85%。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农业生产实现了稳定增长,是经济开放首当其冲和见效最快的部门。但随着人口增长,埃仍需进口粮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进口国之一。农产品主要出口棉花、土豆和大米。1 d/ i% ]6 D2 t4 ]% n0 C1 D% y% S$ V
* M3 f! n8 y5 R+ i2 d
【旅游业】埃及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很多,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业。旅游业收入居埃四大外汇收入之首。2004年旅游收入54.8亿美元。 2004年访埃游客达800万人次,比上年多500多万人次。截至2004年4月,埃全国有五星级饭店32家,饭店客房14.2万间。主要旅游景点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阿斯旺高坝等。
1 _. Q. L6 b! `( f
2 y4 O9 E: m- n【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十分便利,近几年海、陆、空运输能力增长较快。
- q2 v3 @" N& t# w0 G& `; C( v: B. R" f: d- y1 L& f
铁路:由28条线路组成,总长近10000公里。开罗地铁总长61公里。6 j9 C/ _, z9 Q2 ^. E( @. ~3 Q
( o8 T0 K" ]- H
公路:总长48000公里。+ S7 h) |. s" A9 b$ `7 q
0 k- q9 x, `$ W- |7 [水运:有7条国际海运航线;内河航线总长约3500公里。现有亚历山大、塞得港、杜米亚特、苏伊士等7个港口,年吞吐总量为5200万吨。商业船队共有 125艘轮船,总吨位达200万吨。苏伊士运河是沟通亚、非、欧的主要国际航道,每天通过船只50艘左右。2004年,运河收入达28.5亿美元,同比增长17%,通过船只约1.67万艘,同比增长7%。
+ S# q: K$ K+ r0 W+ U% F! ]1 J
; e4 d) w3 G+ H3 O( W空运:有民航飞机58架。2002年全国共有机场22个,其中国际机场11个,开罗机场是重要国际航空站。
7 M2 I' j, @& X: X" M! L+ r3 K) d2 N/ J- K0 { w: i# }+ O
【电信信息】近年来,埃大力发展电信和信息产业。2001年,埃电信业实现了17%的增长速度,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由1997年的1.5%上升到3%。2003 年,埃电信业的总投资额达到38.8亿埃镑。全国共有1080万条电话线路,其中国际电话线路12000条,安装电话的家庭达830万户,手机用户500 万,因特网用户210万。
( V. F# r2 C2 o
$ w; T, x* N4 r4 y- G0 k) S【财政金融】 财政来源除税收外,主要靠旅游、石油、侨汇和苏伊士运河四项收入。' B' y* D7 ^5 y/ |/ b. d
* j# l' y l9 M
埃近年来财政收支情况如下(单位:百万埃镑)6 a8 X& |8 ^* Z" m/ r2 D7 s8 }
. H5 {2 o [5 z; W% @, r. G财政年度 99/00 00/01 01/02 02/03
8 H$ U4 \0 V6 ?4 O" f& E
" d2 Q3 D! V m总支出 95096 112614 126853 158600+ }/ h5 U; c5 G4 D$ S" o8 q8 g
+ X+ J' G" o5 i总收入 79385 97938 106100 1309000 F v6 p) z% u! C+ S3 ~/ ]
- F! ?* B6 p5 n# I: Q
总赤字 15711 14676 20753 27700
: v, s: j3 @4 W! h" C
% p0 `4 P' U2 t# ~$ _, f埃近年来主要外汇收入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 n8 S( ^( F. d P' G6 X) p
0 S$ N( j/ Y1 h/ k& ~9 H7 _财政年度 00/01 01/02 02/03 03/04
6 n% S/ o, o5 z9 ^0 m. m/ m8 F, Z* @
侨汇 31.62 30 29.46 37.6
" q, i& P" M, o, Q' O! F
: V" K/ ]" l' P/ ?旅游 45.94 43 48 54.8
. P8 X1 g' L r, V; ?
6 O+ y' X8 {) K( |苏伊士运河 19.47 19.11 25.7 28.5
( r9 M0 [! ~2 v# B7 }5 [. ]6 n: R0 T6 b
; a4 f; {; o. D, E2 ~- ~2 E% t. H石油 24.13 28 31 39.1" ~6 A7 f4 ` T, D
% h( X! \. n3 o; \8 D2004年9月,埃首次发行总额为30亿埃镑(约合4.84亿美元)的国库券。
% e# o# \: k6 V* v6 k( o# |
1 J, o: j0 g/ ^+ m0 `【对外贸易】由于出口商品少,外贸连年逆差。埃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日本等。为扩大对外出口,减少贸易逆差,埃政府专门成立由总理领导的出口事务最高委员会,建立出口保险公司、出口发展银行及技术委员会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1)发展民族工业,争取生产更多的进口替代商品;(2)限制进口,特别是消费性制成品的进口;(3)争取扩大出口,特别是原油、原棉以外的非传统性商品的出口;(4)适当扩大对等贸易,以解决埃外贸中进多出少的问题。2004财年埃外贸进出口总额284.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79.8亿美元,进口额104.5亿美元。
4 c- s% |+ r& r O
" M1 g$ D% ]3 b' J/ T5 \埃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谷物、电器设备、矿物燃料、塑料及其制品、钢铁及其制品、木及木制品、车辆、动物饲料等。主要出口产品是:矿物燃料(原油及其制品)、棉花、陶瓷、纺织服装、铝及其制品、钢铁、谷物和蔬菜。: E; X/ L+ }2 m3 v7 g$ k
( D+ i" F+ ^0 m
【外国援助】美国是埃及的主要援助国。向埃及提供援助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还有:德国、法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阿布扎比发展基金。 2002年2月,埃及国际援助国会议在沙姆沙伊赫举行,与会的国际金融机构和援助国代表承诺在未来3年向埃及提供103亿美元援助,其中21亿美元将在当年作为紧急援助提供给埃。2004年5月,埃及与欧盟签署援助谅解备忘录,欧盟据此向埃提供2.43亿欧元无偿赠款。" [0 O+ g4 I$ V7 B1 ~+ ~! {
- D; P1 S. c7 `* G: P, x6 }- b
【外国投资】 1974年6月,埃政府颁布第一个投资法,1989年颁布新投资法。1997年,埃政府为进一步吸引外资,颁布了“投资鼓励与保障法”及实施条例,并于 1998年、2000年对其实施条例进行了修改和补充。2002年颁布了经济特区法和实施细则。2004年,埃通过投资法修正案。自90年代中期以来,埃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速度加快,外国证券投资从无到有。截至2003年底,外国公司在埃及投资总额(含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累计达到843亿美元,主要来自美、英、法、德、意和沙特、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石油领域吸引外资快速增长,2003-2004财年已达28亿美元。
5 w# d/ t+ ]8 L* ^6 R& U9 g: q0 R9 i* F) \" x5 `. R, Y
人民生活为改善人民生活,埃政府长期实行家庭补贴,并对大米、面包、面粉、食油、糖和能源等基本生活物资实行物价补贴。2004年,埃新政府采取一系列改善民生的举措:加大改革和反腐败力度;扩大就业,提高工资;加强社会保障,增加补贴,保证基本物资平价供应,保障低收入群体。
# c# `. D0 Q& a$ f5 S B, j5 [* L3 I9 r
军事 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最高决策机构为国防委员会,主席由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是国防部长穆罕默德•侯赛因•坦塔维元帅。最高统帅和总司令通过总参谋部指挥全军。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义务兵服役期三年。
5 Z. O' L6 y0 p+ j
8 ?3 O9 G3 K0 J武装部队总兵力45万,预备役部队25.4万,其中陆军32万,海军2万,空军3万,防空军8万。另有国民警卫队6万人,边防军1.2万人、公安部队6万人、海岸警卫队7000人。8 R2 r! P) ~$ Y, P4 E! L+ i
, V3 e s# I" t5 W# Q5 j文化教育【教育】实行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制度。全国有综合性大学13所,著名的有开罗大学、亚历山大大学、艾因•夏姆斯大学、爱资哈尔大学等,教师3万名,大学生 160万名,基础教育(含学龄前、小学、初中、高中和中等技术教育)学校2.3万余所,学生1157余万名。2004年,埃教育投入增加至180亿埃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大学录取人数增加8.6%,达26.83万人。
5 k+ B& E7 \; Y8 I: k. Q2 N& K
( R) B R4 d0 v3 r& }+ a; y【新闻出版】现有日报17家,各种期刊70多种。主要阿拉伯文报刊及其发行量为:《消息报》,60万份;《金字塔报》,30-50万份;《共和国报》,30-44万份;《晚报》,4万份。《金字塔经济学家》,周刊,50万份;《最后一点钟》,周刊,10万份;《图画》,周刊,8万份;《鲁兹•尤素福》,周刊,10万份。主要英文报刊及其发行量:《埃及公报》,1万份。主要法文报刊及其发行量为:《埃及前进报》,1.5万份;《埃及日报》,3万份。1 G4 D3 }- {6 K; L% q: p
- p4 S. A2 ]& C- E# w
中东通讯社:埃国家通讯社,是目前中东地区和阿拉伯世界最大的通讯社,1956年2月创立。宣传政府政策,用阿拉伯、英、法三种文字发稿。
9 U7 m% F" ]+ T+ v3 t) n( d; N" t% U* M0 H* X6 _5 X
广播电台:全国现有265家广播台站。国家广播电台,1928年创建。目前每天用80个频率、38种语言向国内、外广播。中东广播电台:建于1964 年,主要为商业服务。亚历山大广播电台:建于1960年,用阿拉伯语播音。2000年,埃开始通过“非洲之星”广播卫星和违禁小说请删除河卫星等发射广播节目,能覆盖全世界。
4 ~7 V4 I- @0 A. l8 T
, v) ?- s( y. m. l& N4 q6 s5 K电视:在埃传媒中占据突出地位。埃及电视台建于1960年,现有电视台站255座。目前埃电视频道分中央、地方、卫星、专题等四类数十个频道,节目覆盖亚、非、欧、北美等地区。2001年6月,私营卫星电视频道获准开播。
9 u: n+ ~9 u) [& [8 P
, S$ j& X+ v0 B! g/ B对外关系 埃及在阿拉伯、非洲和国际事务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开罗现为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所在地,埃前外长穆萨为现任阿盟秘书长。
" c, h. ]+ B# @$ a
1 C# j; F# {2 J3 `; M. P埃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主张在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2004年,埃及继续奉行积极进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推动巴以问题解决,与其它阿国和国际社会共同致力于妥善解决伊拉克问题,成功推动伊拉克问题国际会议在埃旅游城市沙姆沙伊赫举行。努力巩固地区大国地位,加强同世界大国尤其是美国的关系。充当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双边关系,积极参与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组织和活动。目前,埃及已与165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O3 @9 w) O; I7 ~; Q! I
' c& J! v( Z" l% l2 U! w) |
【对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态度】
" t% d6 K2 q8 {$ a. ?* f/ S( S$ Y1 c% l, p
国际新秩序:主张在和平共处、互利合作原则和国际法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认为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应共同参与联合国事务,反对少数国家独断专行。各国应在尊重国家主权、无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发展民主、尊重人权。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加强团结合作,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g, O5 n) Z) K N/ Q0 V
! o7 p6 I7 {; R/ P& _7 p* R
中东和谈:主张在安理会242、338号决议和“土地换和平原则”基础上通过谈判解决阿以争端,在中东地区实现全面、公正、持久的和平。强调以色列必须切实履行已达成的有关协议,归还被占阿拉伯领土,恢复巴勒斯坦人民包括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的合法民族权利。谴责以政府对巴人采取的军事打击、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政策;强调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巴人民的合法代表。支持叙利亚和黎巴嫩从中断处恢复谈判的立场,要求以归还戈兰高地,从谢巴农场全面撤军。
6 F1 T8 r2 Y3 }* G3 u( A1 r5 f; A2 X
' V2 A# p* n; x8 _恐怖主义:认为恐怖主义是一种国际现象,反对将恐怖主义与伊斯兰教挂钩,反对将阿拉伯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与恐怖活动混为一谈。主张坚决打击任何形式、任何组织策划的恐怖活动。呼吁加强国际反恐合作,倡议联合国在反恐问题上发挥主要作用并主持召开国际反恐大会。认为包括巴勒斯坦问题在内的中东问题久拖不决以及由饥饿、压迫引发的绝望情绪是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所在。5 N) ^8 j# K' E
; l3 W8 b0 I1 S$ a) T1 y# e! C, b伊拉克问题:反对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在美对伊战争问题上,支持包括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在内的各方为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所作的努力。战后,对参与伊重建态度积极,强调应由伊民选代表执行并掌握政权,应尽快结束外国军队对伊占领,主张联合国应在重建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
1 G; q, g8 Y; N% x0 W" b! H1 o# m9 } q6 R: E3 U
苏丹问题:支持苏丹的国家统一,主张通过对话实现苏民族和解,反对使用武力推翻苏现政权、反对对苏制裁。积极谋求在苏民族和解进程中发挥主要调解作用,积极推动苏南北和谈。对联合国解除对苏制裁表示欢迎,积极推动美与苏丹缓和关系。- L( l D3 s6 T" W. c3 w: Z
4 a/ l9 {6 K* r6 V: ` j, x* o
【同我国的关系】 埃及是第一个承认我国并同我建交的阿拉伯、非洲国家。1956年5月30日建交后,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1999年,两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合作关系,双边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04年,中埃两国各领域的友好合作继续发展。& C+ K- U7 v4 W L; s3 b
& u# N. A& A0 t- b$ s4 T' W$ O
政治关系与重要往来:1月,中国国家主席***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同埃及总统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举行会谈,提出包括密切两国政治关系、提高经贸合作水平、推动两国在文化、教育、旅游、新闻等领域的合作、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和协调在内的发展中埃关系四点建议,得到穆巴拉克总统赞同。 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访问埃及,同埃及总理艾哈迈德•纳齐夫举行会谈,提出加强两国企业间联系、探索扩大双边经贸合作新途径和新方式、加强旅游合作等具体建议。此外,李肇星外长还于9月出席中阿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期间访问埃及。经贸合作: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率大型经贸代表团访埃,同纳齐夫总理共同主持召开广东-埃及经贸合作洽谈会,双方共签署总额为11.56亿美元的贸易、承包和投资合同;12 月,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率由27人政府代表团和100多名企业家代表团组成的大型经贸代表团访埃,与埃共同举办“中国—埃及经贸合作研讨会”,与埃方签署总额近1亿美元的生产协议和合作意向书。2004年,在国别政策进口财政补贴项下进口了埃部分大理石、亚麻等。司法、文化教育交流与科技合作及其他往来:1 月,中埃签署《中埃广电合作谅解备忘录》。5月,埃及在京举办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文化周活动。中央电视台外文频道CCTV-9已在埃成功落地,被誉为“中国之窗”的《今日中国》杂志在开罗设立分社。中国援建“远程教学”项目进展顺利,双方已签署二期项目立项换文。2004中国教育展在埃举行,双方就建立 “21世纪虚拟学校”达成谅解备忘录。军事往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钱树根上将、济南军区政委刘冬冬中将等9个军方高级代表团相继访埃。埃及国防和军工生产部长穆罕默德•侯赛因•坦塔维元帅等访华。1 J8 ~. i5 I* {6 Q+ k( h% b$ v
9 K4 e" v, i: B4 }
中国驻埃及大使:吴思科。馆址:14 BAHGAT ALY ST. ZAMALEK CAIRO EGYPT;电话 00202)7361219;传真:7359459。商务处地址:22 BAHGAT ALY STREET,ZAMALEK CAIRO 11211 EGYPT;电话:7354316;传真:7358729。: m3 x- |4 {4 O. j8 g
x2 T; b: F9 Y; U& Q* x0 L5 T3 x- ^埃及驻中国大使:阿里•侯塞姆丁•马哈茂德•希夫尼(Aly Houssam El-Din Mahmoud El-Hefny)。馆址:北京建国门外日坛东路2号(No.2,RI TAN DONG LU,BEIJING,100600 CHINA)。电话 008610)65321825/65322541,传真65325365。商务处电话:84405410/11,传真:84405412。
# o$ `0 a6 ^$ t+ u) l
7 e" A: u% h! y9 f1 l【同美国的关系】纳赛尔时期,埃美关系比较紧张。1967年“六•五”战争后,埃宣布同美断交。1973年“十低俗作品请删除争”以后,埃美关系明显改善和发展。1974年2月两国复交。穆巴拉克总统执政后两国关系日趋密切。美国自1979年起每年向埃提供21亿美元的援助。1998年,美埃签署协议,商定美在未来10年内每年减少 5%对埃经援,至2008年减至4.07亿美元。2004年,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和外交方面继续保持密切往来。4月,穆巴拉克总统访美,同布什总统就中东和平进程、伊拉克问题等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双边关系举行会谈。5月,美国会批准向埃提供3亿美元的新增援助。6月,埃美签署建立合格工业区协定,埃据此可向美市场免税出口该工业区产品。7月,美国务卿鲍威尔访埃,同穆巴拉克总统等埃领导人就地区热点问题、埃民主改革等举行会谈。9月,盖特外长在联大会议期间会见美国务卿鲍威尔,就地区热点问题和双边关系交换意见。11月,美国会批准向埃提供约18亿美元援助,其中13亿军援,5.53亿经济援助。
4 t: N$ d, T! Z( m1 G8 d9 X' h M! a) ^' D4 O* s
【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 1943年,埃及与前苏联建立了公使级外交关系,1954年升为大使级关系。纳赛尔时期,埃苏关系密切。萨达特时期,埃苏关系逐渐恶化。1981年9月,埃以“参与反政府阴谋活动”为由驱逐苏驻埃大使。穆巴拉克总统执政后,两国关系逐步改善,1983年双方签署了贸易、文化、渔业合作协定。1984年埃苏互派大使。1991年苏联解体后,埃承认各国独立,并与大多数独联体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004年3月,穆巴拉克总统致信普京,对其连任俄罗斯总统表示祝贺。5月,穆巴拉克总统访问俄罗斯,与普京总统等领导人举行会晤,并就在石油、天然气和医药等领域合作签署了三项协议。9月,俄外长拉夫罗夫访埃。11 月,俄总理弗拉德科夫访埃。
( J) d# r3 n+ ~- t% T l8 K0 s/ e6 g& m. h4 G" z: I2 ?
【同欧盟国家的关系】纳赛尔时期,埃同主要西欧国家关系冷淡。萨达特上台后开始注意改善同西欧国家关系。1973年“十低俗作品请删除争”后,埃同西欧国家关系有较大发展。欧盟国家是埃的主要贸易伙伴,埃在欧盟享有最惠国待遇。穆巴拉克总统执政以来,频繁出访欧盟国家,双方保持密切往来。欧盟是埃最大贸易伙伴,2003年双边贸易额达 69.4亿美元,欧盟对埃投资达5.84亿美元。2004年1月,穆巴拉克总统会见正在埃度假的英国首相布莱尔。3月,访问意大利、法国和英国。4月,访问德国、法国。6月,欧盟决定向埃提供3.51亿欧元赠款,用于埃加强贸易、改善服务和教育技术培训等。9月,埃同欧盟签署三项协议,欧据此将向埃提供 1.12亿欧元的无偿援助。10月,穆巴拉克总统访问意大利、法国。11月,穆巴拉克总统访问德国、西班牙。盖特外长出席在荷兰举行的欧洲-地中海国家外长会议,讨论伊拉克、中东局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2 v4 _( Y6 j$ P9 D1 | ?
' A; J9 Y" R; r: w. {' s【同苏丹的关系】苏丹是埃在非洲的最大邻国,历史联系密切。埃以和约签订后,苏丹是三个未同埃断交的阿拉伯国家之一。1985年4月埃接受苏前总统尼迈里政治避难,两国关系一度冷淡。1987年2月,苏总理迈赫迪访埃,双方签署了埃苏《兄弟宪章》,以取代1982年签订的《一体化宪章》。1989年6月4日,迈赫迪政府宣布废除同埃的联防协定,埃苏关系恶化。同年6月苏建立以巴希尔为首的新政权后,埃率先予以承认。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后,两国关系再度趋冷。1995年 6月,穆巴拉克总统在埃塞俄比亚参加非统首脑会议途中遇剌脱险后,指责苏丹为幕后策划者。1999年12月以来,埃苏关系逐渐缓和。2004年1月、4 月、7月、12月,苏丹总统巴希尔访埃。6月,奥贝德总理访苏,祝贺苏政府同反对派达成和平协议。10月,穆巴拉克总统出席在利比亚举行的达尔富尔问题五国首脑会议。10月,埃在开罗召开苏丹政府同主要反对派全国民主联盟第二轮谈判,推动苏民族和解进程。+ K. V7 O/ N. t8 g5 n
/ s( B, Z* i& D0 T
【同沙特阿拉伯的关系】埃同沙特一直在经济、人员交往和宗教事务方面有密切的合作关系。1979年埃以和约签订后,沙同埃断交。1987年11月,沙、埃恢复外交关系,沙恢复了对埃的经援。海湾危机爆发后,埃应沙特要求派兵驻沙,沙决定免除埃所欠债务,并向埃提供新的无偿经援15亿美元。2004年1月、3月,沙外交大臣费萨尔访埃。3月,沙特王储阿卜杜拉访埃。$ S2 o% p) y5 O. y
( `" S" @4 u4 l
【同伊朗的关系】1979年,埃伊关系因埃同意被废黜的伊朗国王巴列维在埃避难而恶化,并于同年 5月中断外交关系。两伊战争期间,埃支持伊拉克,埃伊关系继续紧张。海湾战争后,两国矛盾加剧。近年,埃伊关系出现改善势头,双方频频相互示好,各层次往来与接触增多,两国利益代表处基本恢复断交前的使馆职能。2001年,伊外长哈拉齐两度访埃,就恢复双边关系和加强伊斯兰世界联合等问题进行磋商,并酝酿举行两国首脑会晤。2003年 12月,伊朗总统哈塔米访埃并同穆巴拉克总统举行会谈,实现了两国元首自1979年以来首次会晤。2 x' ]6 h0 S6 d. {2 T
+ \% [' k9 d# i( o# K/ x. G% Y% M5 N
【同土耳其关系】埃、土两国在中东、海湾等重大地区问题上有共同利益,两国经济、贸易和军事关系比较密切。1985年,穆巴拉克总统访土是埃国家元首70 年来对土的首次访问。1992年4月,双方达成每年举行首脑会晤协议。近年来,土以(色列)关系不断加强,引起埃不安。埃努力做土工作,牵制土以关系发展。1998至1999年,穆巴拉克总统共3次访土,包括1998年10月穆亲赴土调解土叙(利亚)关系危机。2001年土接待沙龙访问后,埃土关系陷入低谷,埃外长警告土不要只顾与以发展关系而陷入麻烦,穆此后再未访土。2004年,埃土关系有所改善,穆巴拉克总统2月访土,是自1998年以来的首次访问。6月,土副总理兼外长居尔访埃。 K8 d7 U9 A0 U7 |6 C
3 Q+ K, \+ f$ c+ m4 J( V, p# W
【同叙利亚的关系】叙强烈反对戴维营协议和埃以和约并于1978年9月同埃断交。穆巴拉克总统执政后,主动改善同叙关系。1989年12月27日,埃、叙两国正式复交。 2000年7月,叙总统巴沙尔上台后,双方往来进一步密切。2004年3月、9月,穆巴拉克总统访叙。4月、7月,叙总统巴沙尔访埃。3月、11月,叙副总理兼外长沙雷访埃。) @9 j5 ^. F) k: }1 P
) D' w. E6 z" l; P6 g
【同利比亚的关系】利比亚1969年“九•一”革命后的最初几年埃利关系较为密切。萨达特执政以后,双边关系冷淡,1977年两国发生边界武装冲突。萨达特访以后,双边关系迅速恶化并导致两国于1979年断交。穆巴拉克上台后,重视并努力改善对利关系,取得了积极效果。1989年10月两国元首互访,结束了两国长期交恶史。 1991年双方正式达成协议,取消边卡和海关,两国人员凭身份证自由往来。2004年1月、5月、10月,穆巴拉克总统访利。2月、3月、7月,利领导人卡扎菲访埃。4月,埃总理奥贝德访利。
# {4 ?6 u3 T- _5 u
& F; d8 N9 `$ b4 Q8 ^3 s9 c【同约旦的关系】约旦政府曾因反对埃以签订戴维营协议,于1979年4月1日与埃断交。1984年9月25日,约宣布与埃复交。海湾危机爆发后,两国因立场相悖,双边关系发展受阻。1994年,双方关系全面恢复。近年来,埃、约在中东和谈等问题上保持协调,曾促成巴以签署《沙姆沙伊赫备忘录》并联合提出埃、约和平倡议等。 2004年2月、10月,穆巴拉克总统两度访约,3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访埃。双方就中东、伊拉克问题等交换看法。. l* [$ e4 P$ K8 h
" c8 Q) v- _) x5 F5 O8 p【同巴勒斯坦的关系】埃是最早支持巴事业的阿国之一。巴解组织成立后,埃即给予坚决支持。埃以媾和后,埃巴关系降到最低点,巴解驻开罗办事处被关闭。1987年11月,埃重新开放巴解驻开罗办事处。1988年11月巴宣布建国后,埃即宣布承认,巴解驻开罗办事处也随之升格为大使馆。海湾危机期间,由于双方立场不同,双方关系再度跌入低谷。海湾战后,双方逐步恢复高层往来。马德里中东和会后,埃为推动巴以和谈取得积极进展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2004年5月,穆巴拉克总统提出“劝谈促和”新倡议,多次派外长盖特、情报局长苏莱曼等访巴促谈。2004年,巴总理库赖五次访埃。11月,埃及在开罗为阿拉法特举行隆重葬礼,各国政要出席,埃外长盖特和情报局长苏莱曼随后护送其灵柩返回拉姆安拉。12月,埃外交官代表团赴巴监督巴大选。1 C+ T3 K$ | l4 L6 E* C, Q4 A
/ H+ ~" U1 P" o
【同伊拉克关系】埃及曾是两伊战争中支持伊拉克最积极的阿拉伯国家之一。埃伊关系密切,埃在伊有逾百万劳工。两伊停战后,埃同伊拉克、约旦、也门三国于1989年2月组成阿拉伯合作委员会,并先后在四国首都举行过4次会议。5 @+ B4 F: u/ ~3 F. E
* `% K6 i: |& ^2 ^" V
1990年海湾危机爆发后,埃坚决反对伊入侵科威特,同伊断交,并派4万军队参加美领导的海湾战争。埃近百万劳工大部分返埃。战后,埃积极呼吁解除对伊制裁,协助伊回归阿拉伯阵营。2000年11月,埃、伊恢复外交关系。分别向对方首都派驻代办级外交官,履行大使职责。两国经贸关系1998年来在“石油换食品”框架下有较大发展。2001年拉马丹副总统访埃时双方签署了《埃及和伊拉克建立自由贸易区协议》。, l5 C7 h; T. y
9 L; G, E5 m1 g2 e$ X" l3 s+ Y" j2003年美发动对伊拉克战争之前,埃反对美对埃动武。伊战结束后,埃强调应尽快结束外国军队对伊占领,主张联合国应在重建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2004年11月,埃成功推动伊拉克问题国际会议在埃旅游城市沙姆沙伊赫举行,伊拉克邻国、8国集团成员、中国和部分地区组织代表出席。2004年3月、11月,伊拉克临时政府外长兹巴里访埃;7月,伊拉克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访埃。( a1 R Y: H% E+ X/ \
b& W7 m0 z5 c4 R! ]【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2004年1月,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访埃。2月,也门总统萨利赫访埃。3月,巴林国王哈马德访埃。奥贝德总理访问科威特。5月,穆巴拉克总统出席在突尼斯举行的第16届阿拉伯首脑会议。7月,巴林国王哈马德访埃。10月,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摩洛哥外交大臣伊萨访埃。11月,穆巴拉克总统赴阿联酋吊唁阿前总统扎耶德,并会见新总统哈利法。12月,穆巴拉克总统访问科威特、巴林,分别同两国埃米尔举行会谈。
" A+ t {8 \7 D" ?+ N* T4 ]0 u9 P# S; ?4 u
【同以色列的关系】 1980年2月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此后双方虽在交通运输、旅游、环保、农业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合作,但总体关系受制于地区形势发展,比较冷淡。 2001年11月,因以巴爆发大规模冲突,埃召回驻以大使。2002年4月,埃宣布除为争取地区和平而进行的接触外,中断一切与以联系。2004年,穆巴拉克总统多次同沙龙总理通电话,并派国情局局长苏莱曼等访以,推动巴以和谈。3月、6月,以副总理兼外长沙洛姆访埃。12月,埃美以三国签署合格工业区协议,这是埃、以自1979年签署和平协议以来在贸易和工业方面签定的第一份战略性伙伴关系协议。
5 v& Q; e: k6 ]; k3 Q& r% f0 ?# D; |" [
【同非洲国家的关系】由于非洲国家与埃及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且对埃国家安全特别是水资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因此非洲国家在埃及对外政策中占据突出位置。穆巴拉克总统执政后更加强调埃的非洲属性,重视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2004年3月,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塞内加尔总统瓦德访埃。7月,埃及外长马希尔出席在埃塞俄比亚举行的非盟首脑会议。12月,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访埃,同穆巴拉克总统举行会谈。
7 Z, E# D1 f' R: F+ t0 c2 A
3 Y5 O* j: k3 ]1 U; x# V. ^【与其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系】与其它国家:2004年1月,马里总统杜尔访埃;斯洛伐克总统舒斯特首次访埃。2月,穆巴拉克总统对土耳其进行工作访问。4月,蒙古总统巴嘎班迪访埃。与其它国际组织:1月,非洲议会领导人会议在埃召开。2月,马希尔外长出席第四届伊斯兰8国首脑会议。5月,马希尔外长出席在约旦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6 月,世界银行宣布将在今后3年内向埃提供4.5-5亿美元的优惠贷款,用于投资埃一些大项目。8月,盖特外长出席在南非举行的第14届不结盟运动外长会议。9月,盖特外长赴美出席第59届联合国大会。11月,穆巴拉克总统出席“非洲新伙伴计划”首脑会议,会上同意下一届会议将在埃举行。12月,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决定接纳埃及为该组织观察员。
1 X, F7 N, N( ^7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