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风尘》(元)关汉卿
4 s* M8 N/ J) C% r" }
1 k4 ~1 h7 H% \《墙头马上》(元)白朴" [ O0 U; z% T* E9 v
G T# K& ~* Y- l+ d' D4 W
《西厢记》(元)王实甫
}. z( n. u, R# I
8 O, m6 Q8 I( y' M9 B! l《李逵负荆》(元)康进之/ W0 _, f' n$ F8 S* e9 y" G+ t
' R% Y/ [: Y6 w/ x; |3 e《看钱奴》(元)郑廷玉
+ c+ K* G' G; E* o( @7 g
; k0 F$ O9 F$ Q/ f" N《幽闺记》(元)施惠! M3 N2 D4 }* [2 N c# D
( W! C5 j6 L* n8 u0 m- d) }《中山狼》(明)康海0 k: `" Z" |4 _
) z0 A; p# W' }( E' T《玉簪记》(明)高濂
; e1 M5 `! @( E' A: N1 ]7 ?2 `0 ?9 h1 Q0 O8 k' Q
《绿牡丹》(明)吴炳. \" M5 r6 F; g% y
1 |0 ?7 D7 b) a7 h# V4 p( u5 ~2 o% S
《风筝误》(清)李渔
! \5 ?0 P/ \1 @ ~2 q+ H
9 [. H* v6 G) N/ A2 V7 S1 L6 I" U" x( v1.《救风尘》,杂剧剧本。元代关汉卿作,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古典喜剧。写恶棍周舍骗娶妓女宋引章后又加以虐待,宋引章的结义姐妹赵盼儿见义勇为,设计将宋救出。全剧共四折。剧情是:妓女宋引章本与安秀才有约,后被恶少周舍花言巧语所惑,不听结义姐妹赵盼儿相劝,嫁给周舍。婚后宋引章饱受虐待,写信向赵盼儿求救。因周舍不肯轻易放过宋引章,赵盼儿巧用计策。她浓妆艳抹,假意愿嫁周舍,自带酒、羊和大红罗去找周舍,周舍喜不自禁。赵盼儿要周舍先休了宋引章才肯嫁他,刚好宋引章又来吵闹,周舍一怒之下写了休书,赶走宋引章。赵盼儿与宋引章二人一同离去,途中赵盼儿将宋引章手中休书另换一份。周舍发觉上当,赶上她们,一把抢过宋引章手中休书并毁掉,还到官府状告赵盼儿诱拐妇女。赵盼儿反告他强占有夫之妇,使安秀才到堂作证,又出示周舍亲手所写休书。赵盼儿证据确凿,周舍不能胜她,受杖刑责罚。宋引章与安秀才结为夫妇。《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蟹)月救风尘》,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校藏《古名家杂剧》本、《新续古名家杂剧》宫集本、《元曲选》乙集本、《元曲大观》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 `# H/ d. |' t2 F
7 Y4 F) N9 V- ^0 H
2.《墙头马上》 元·白朴作。写李千金与裴少俊相爱而私自结合,后被裴父发现赶出,最终团圆的故事,塑造了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李千金这一形象。共四折。剧情是:尚书裴行检的儿子少俊,奉唐高宗命去洛阳买花,一日经过洛阳总管李世杰的花园,在马上看见他家女儿倚墙而立,便写诗投入。李千金写了答诗,约他当夜后园相见。少俊果然从墙头跳入,被李千金乳母发现,令二人悄悄离去。少俊携李千金回到长安家中,将她藏在后花园。两人共同生活了七年,生子端端六岁,女儿重阳四岁。清明节,少俊陪同母亲外出祭奠,裴行检因身体欠佳留在家中,偶然来到花园,碰见端端兄妹,询问后得知始末。裴行检认为李千金行为失检,命少俊写休书赶李千金回家,却留下了两个小孩。李千金回到洛阳家中,因父母已亡,在家守节。后来裴少俊中进士,任官洛阳令,并将父母迎至任所,他欲与李千金复合,李千金怨恨他休了自己,执意不肯。这时裴行检才知李千金是他旧交李世杰之女,以前也曾为儿女议婚。一番说明与求情之后,李千金这才原谅了他们。夫妇二人破镜重圆。《墙头马上》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有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土集本、《元明杂剧》本、《元曲选》乙集本、《柳枝集》本、《元人杂剧全集》本。昆曲,京剧皆有此剧。5 r3 r6 S; |9 i
4 l+ @" S; k: M3.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 o7 {' `& s3 R, S2 ]
$ y% k Q/ [5 O7 M6 Q2 S4 Y+ l4.元杂剧<李逵负荆>和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七十三回都描写了"李逵负荆"这一故事,情节基本相同,但<李逵负荆>在艺术上更为成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丰富而生动,而<水浒传>的处理明显逊色,人物个性比较单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水浒传>的作者因袭了<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却未能充分注意到这一故事在小说和杂剧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未能注意小说和杂剧的艺术特质并不相同,他似乎只注意讲述故事,而忽视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 i9 r1 ~- ~5 u0 }2 M' {. L8 V2 ^4 |7 \
5.《看钱奴》 元·郑廷玉作。写贫民贾仁因得周荣祖家祖财而暴富,后又廉价买得周荣祖之子为养子,最后钱财重归周家。全剧共四折一楔子。剧情是:贫民贾仁平时以挑土筑墙为生,偶然挖到周荣祖家藏在墙下的祖产而致富,周荣祖夫妇则因此落魄。贾仁虽有了万贯家财,却无儿无女,命坐馆先生陈德甫替他买一个儿子,恰巧风雪之中周荣祖夫妇走投无路,情愿将儿子长寿卖给他,只得到了很少的一点钱。二十年后,长寿长大成人,贾仁吝啬成性,财富越聚越多,此时却染病身亡。周荣祖夫妇乞讨至东岳庙中,遇到长寿,却不知相认。后来偶遇陈德甫,经他向长寿说明实情,一家人才得以重聚。周荣祖看到钱上印记,方知这原来是自家财产。《看钱奴》简名又作《冤家债主》,全名《看钱奴冤家债主》,流传版本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脉望馆校息机子《古今杂剧选》本、息机子《古今杂剧选》本、《元曲选》癸集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Y' _) W; r: V+ C2 ]
0 a9 n" u0 V( g( L* h. r6.幽闺记(又名拜月亭记)· 琵琶记7 T1 W! }2 m$ ~4 u) u
* r( x+ h7 @/ o+ A/ V9 T
《幽闺记》被列为中国古典十大喜剧之一,而《琵琶记》被列为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虽说戏剧风格不同,但二者都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读者可以借此了解元代南戏的概貌,并可直接品评这朵中国文学中的奇葩的原味。
% ~4 K3 r* E+ b* C7 s6 i+ b( x) ^1 `# ^' O* \; b% N- ?2 J. z5 q
本书是"新世纪万有文库"的"传统文化书系"中的一本,共点校有《幽闺记》和《琵琶记》。其中,《幽闺记》又名《拜月亭》,是"荆、刘、拜、杀"四大南戏之一。该剧系改编关汉卿的同名杂剧,人物、情节、主题思想均与关作大略相同,主要描写两对青年男女在战乱时代背景中的婚恋故事。该剧在关作的基础上扩大了规模,因而得以增添出许多生动的细节、细致的描写、委婉的抒情,使剧情的发展更显得起伏跌宕、波澜层叠,这是它的成功之处。在戏剧情调方面,此剧增添了很多喜剧成分,在悲剧性的事件中巧妙插入巧合、误会的关目,机智有趣的对话,以及插科打诨的手法,使这出戏表演起来有更多的娱乐性。 另外,此剧的语言往往在平易自然中显露出文采,历来受人们赞赏。《琵琶记》取材于旧南戏《赵真女、蔡中郎》的故事。但是,在南宋民间文艺和早期南戏中,蔡伯喈是个"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的坏人。高明改写了他,把蔡伯喈弃亲背妻改为被迫招亲,不忠不孝改成全忠全孝,作品的最后,以一夫二妇守孝三年一门旌表作结。全剧典雅、完整、生动、浓郁,显示了文人的细腻目光和酣畅手法。4 ]# F5 p# v7 _0 N
$ O1 j: @4 C- _/ J6 r4 }' k7. 明《合刻三志》称作者为唐人姚合,明《古今说海》署作者为宋人谢良,清初《明文英华》认作者为明人马中锡。清康熙时贯棠刊刻马中锡《东田文集》第三卷中亦收录此文。推测是马中锡依据前人作品改写而成。
9 u3 E. D0 z1 B$ n: {
# e8 {9 N* L. r# E* k内容:* y; F8 ^: n, k, A( R) N2 q
, C* n7 D: e$ o* j# |! x
据古代民间传说改编。故事鞭笞了一切忘恩负义的无耻之徒,是谓“中山狼”;而“东郭先生”,则是迂腐懦弱的无能者。情节曲折,文字简洁,富有哲理。- \5 G6 a5 F" q0 d. u% s R' Q
, s7 X1 o5 p5 v, H' I8.《玉簪记》! t- O" K# @& [) h3 p
( D/ m6 s$ e5 n- {1 T5 I
中国明代传奇作品。高濂著。写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爱情婚姻故事。事见《古今女史》和明人杂剧《张于湖误宿女贞观记》。剧中写少女陈娇莲在金兵南下时与家人离散,入金陵女贞观为道士,法名妙常。观主之侄潘必正会试落第,路经女贞观,陈、潘二人经过茶叙、琴挑、偷诗等一番波折后,私自结合,终成连理。作者把陈妙常对爱情既热烈追求又害羞畏怯的复杂心理,描写得玲珑剔透。《秋江哭别》一出,情景交融,富有诗意。《琴挑》、《秋江》等零出,被各种地方戏作为保留剧目,盛演不衰。# t: H( ]- C9 q1 B! n( c( V# a+ ~: Y
% U1 B) b# I: z
9.《绿牡丹》以行侠仗义为基调,演述当时佞邪当道,权奸仗势欺人,鱼肉乡里,激起山东“旱地响马”花振芳、江南“江湖水寇”鲍自安的义愤,他们集结了一批江湖义士,除暴安良,锄奸扶弱;并辅助宰相狄仁杰起兵,迫使武则天退位、迎庐陵王还国登基,众人蒙受封赏。
1 a' {$ o( O- E8 E, h% J% G+ E6 A" [; }$ s) K/ W z! ]
小说以唐武则天时代为背景,叙述将门之子骆宏勋与江湖侠女花碧莲,在剪除武周佞臣及其党羽的过程中,相识相恋,几经挫折,终成眷属的故事。5 N5 P6 [5 z+ ]& s4 r! M$ k
4 N( F! q U: i7 X+ C小说抨击了权势豪强对百姓的欺凌,歌颂了江湖豪侠的侠义行为。故事情节跌宕曲折,极富传奇色彩。文辞也通俗流畅,生动风趣,具有民间文学韵味。人物刻画细腻传神,如鲍自安的老练诙谐、武功超群,花振芳的豪爽耿直、敢作敢为,义仆余谦的疾恶如仇,鲍金花的骄矜好胜,花碧莲的质朴情挚,都个性鲜明。
8 C: B7 `2 `( @4 C- f* u& H) c9 @
( D8 ?' J& J6 } |小说自清代道光年间问世后,广受读者欢迎,产生了较大影响。许多地方剧种都曾取其部分情节改编成戏剧上演,如《大闹桃花坞》《四望亭》《嘉兴府》《龙潭镇》《扬州擂》《四杰村》《巴骆和》等。京剧《宏碧缘》,即以《绿牡丹》为蓝本,加以改编创作而成。+ \7 a' M1 U& k! A D
+ }% L q E; o# r/ y! _/ h10.中国古代经典喜剧漫画本。
3 P7 M7 M8 V& x: r6 Z/ |5 e/ N# |7 |0 U+ T' R$ a8 @
《风筝误》是清代著名戏曲家李渔的作品。书生韩世勋题诗风筝上,纨绔子弟戚施放风筝,风筝线断,飘落他处,被詹府才貌双全的二小姐淑娟拾到,重新题诗后再放,由此引出一连串误会与巧合,生出了韩世勋、戚施与詹府两位小姐两桩相互对比而又相互纠葛的婚事。该剧脉络贯通,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 a- f3 V7 E1 _6 `* J6 Y$ X' v0 U5 f
, ^. W( ]) a5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