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因此就不会产生风、云、雨、雪等气象现象。月面上温度变化剧烈,白天可达127摄氏度,夜间可降到零下185摄氏度。因此,这皎洁明亮的“广寒宫”实际上是个万籁俱寂的不毛之地,一个没有任何生命的世界。
: J2 }$ x& r$ Q; k* F1 h. W# d2 a& |: t4 G8 x* k
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需要27天8小时,自转一周也需27天8小时,这就是它总以同一面朝着地球的原因。月地平均距离为384,000公里。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重力为地球的六分之一,面积只有地球的十四分之一。月球上有成千上万个环形山;小的不过是凹坑,大的直径可超过100公里。月球上有山脉,也有叫做“海”的干枯的大平原。月球上还有幽深、狭窄而弯曲的月谷,有的竟长达几百公里。月面上覆盖着一层称为“月壤”的细碎物质,由月尘、岩屑等物质构成。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发热。/ v1 T6 N6 b; T/ W) b
9 X+ D) e" C, P( e% \月球的温度 Z' i+ A* d; d' ?7 g$ M
$ c* ~8 [7 i7 a8 ^
月面上温度变化剧烈,白天可达127摄氏度,夜间可降到零下185摄氏度。月球上没有大气层保暖,没有海洋调节,加上每次白天太阳连晒十天,黑夜也长达近半个月,所以白天、黑夜的温度差别十分大。, E, O! j3 `, f( U) R
5 { H6 N8 l6 F' H. i0 J月食和日食
5 j8 @# N: g7 U x0 Z
2 f8 N9 X3 V0 Q2 w* p6 D5 c我们知道,月球和地球都不会发光,在太阳照耀下,它们后面都有一条长长的黑影,而月球在绕地球运行时,有时会走到日地之间,恰使三都联成一条直线。这样,在月影扫过的地区内,可看到罕见的日全食,或日偏食。而月食却不同,它是月球运动到地球的背后的影锥中,由地球挡住了射到月球上的光造成的。日食只能在地球上一狭窄地带内看见,而月食则在半个地球上都能同时看到。
. M7 |- t: f* @7 I2 H
# l8 q' L2 \5 y' }- j; ~! @0 O. h月食和日食规律& Z3 t, B0 ^3 I
8 F! M) l. D/ b! k/ ?+ S4 U
日食是月球运行到日地联线的中间位置,因此都发生在“朔日”(农历初一)。月食是地球居中,月球在后,所以总在:望日“(农历十五、十六)。但月球轨道面(称为白道)平面与地球轨道面(称为黄道)平面有5度8分的交角,所以并非农历每月初一都有日食,月中都有月食。显然,只有太阳在黄、白道交点附近15度-18度时的朔月、望月才有日、月食发生。所以,每年发生的日、月食的次数也有限,最多不过七次。+ X: Q7 U6 |" G7 m
4 [6 n+ r1 W+ \! v9 }" M日、月食的发生还有周期性。每次交食后经过6,585又3分之一日(或18年11日,如果在这时间内有5个闰年,但是18年10日),太阳、月球和白道与黄道的交点差不多又回到原来的相对位置,前一周期内的日、月食会重新出现。
/ d+ Q' `" X# Y4 D
' P. f B5 T& v0 e; f俄国科学家柴巴可夫(Alexgander Scherbakov) 和米凯威新(Mih-kai Vasin)提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太空船月球』理论,来解释月球起源。他们认为月球事实上不是地球的自然卫星,而是一颗经过某种智慧生物改造的星体,加以挖掘改造成太空船,其内部载有许多该文明的资料,月球是被有意的置放在地球上空,因此所有的月球神秘发现,全是至今仍生活在月球内部的高等生物的杰作。当然这个说法被科学界嗤之以鼻,因为科学界还没有找到高等智慧的外星人,但是,不容否认的,确是有许多资料显示月球应该是『空心』的。4 R/ m! d* m) d5 V) R
; B6 C+ s7 m" x4 ]- T最令科学家不解的是,登月太空人放置在月球表面的不少仪器,其中有『月震仪』,专用来测量月球的地壳震动状况,结果,发现震波只是从震中向月球表层四周扩散出去,而没有向月球内部扩散的波,这个事实显示月球内部是空心的,只有一层月壳而已!因为,若是实心的月球,震波也应该朝内部扩散才对,怎么只在月表扩散呢?
& g/ ], \; l a u7 j5 \& J. n" v6 B$ \1 f
不可能存在的金属) M8 t, o7 E: H# r% Q- {; E8 K
# U; c/ I* [* F7 e# x' Z# J月球陨石坑有极多的熔岩,这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些熔岩含有大量的地球上极稀有的金属元素,如钛、铬、钇等等,这些金属都很坚硬、耐高温、抗腐蚀。科学家估计,要熔化这些金属元素,至少得在两、三千度以上的高温,可是月球是太空中一颗『死寂的冷星球』,起码三十亿年以来就没有火山活动,因此月球上如何产生如此多需要高温的金属元素呢?而且,科学家分析太空人带回来的380 公斤月球土壤样品后,发现竟含有纯铁和纯钛,这是自然界不会有纯铁矿。
2 ?0 {$ E6 v6 I# H" c! d7 q+ J5 n+ X$ w( I6 J2 ~
这些无法解释的事实表示了什么?表示这些金属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提炼的。那么问题就来了,是谁在什么时候提炼这些金属的?
0 H. f2 e/ Z0 b3 e. A/ M
0 V" j' C- B% C- X/ ~从新架构新月球/ h2 u: d+ [) T* R
8 w/ z6 J) `& s6 I现在,我们可以来重新架构月球理论:月球是空心的,月壳分为两层,外壳是岩石及矿物层,像是自然的星体,由于陨石撞击月球后,只能穿透这一层,已知陨坑的深度都不深,最深只有四哩,所以此层厚度最多五哩。月球内壳是坚硬的人造金属层,厚度不知道,也许只有十哩,成分含有铁、钛铬等,能耐高温、高压、腐蚀,是一种地球人未知的合金。
. p* @2 E, A9 C- G! P7 R+ O, R
, t% {/ `4 g# m# r# k Z: e+ a1 l因为太空人安装在月球表面的月震仪显示震波只在月表传递,而不深入内部,可见月球的确只有这两层月壳。既然如此,月球就不是自然界的,它是人造的,造它的『人』经过精细计算,将月球从他们的星系运到太阳系来,摆在现在的位置,使地面上的人能在夜间看到它,而且和太阳一样大。所以,月球起源的三种理论都不对。『造月的人』让月球永远以一面向著地球,因为这一面有不少控制地球的设备。他们自己住在月球背面的内部,因为月球表面日夜温差太大,中午最热是摄氏127 度,夜间最冷是零下183 度,不适合居住,所以都住在内部。
( o" m) b* Y$ P) S- S; x3 g1 ?2 Q. @- C; X
他们已发展出飞碟,经常飞出外面作些研究或修护仪器,并注意地球人的动静,有时被地球太空人看到,有时被地面上的望远镜观测到。『造月的人』是那一种外星人?他们来此有多久了?我们目前都还不知道。也许不久,地球人就能知道月球的真相了。
' a( Q; J! e F, B+ j! v: d* j2 r7 k0 Y! C- L
我们科学无法解释的实际月球现象,来重新架构月球的理论,『圆满的』将月球之谜一一解答,有谁能说这样做是『不科学』呢?
% M6 S( _: E6 a" E5 T
7 V- g! D. ]- W: Y4 w- {8 g- P(做为卫星它太大了)6 z& ^& Z6 T! s8 h1 B( i
% v! v8 Z2 }+ y7 E; W( {太阳系若干行星拥有卫星,这是自然现象,但是我们的月球却有一个『不自然』的大小,也就是说做为一个卫星,它的体积和母亲行星相比实在是太大了。我们来看看下列数据:地球直径12756 公里,卫星月球直径3467公里,是地球的百分之二十七。: N4 ?/ t: U1 ~2 o! Z
" m$ K- [ }% |/ Q
火星直径6787公里,有两个卫星,大的一个直径23公里,是火星的百分之0.34。木星直径142800公里,有十三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5000公里,是木星的百分之三.五。土星直径120000公里,有二十三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4500公里,是土星的百分之三.七五。
. ~6 a2 M7 |* v/ K% {# j1 I. ?% m! P5 d9 J' u1 }, G
看一看,其他行星的卫星,直径都没有超过母星的百分之五,但是我们的月球却大到百分之二十七,这样比较之后,是不是发现月球实在『大的不自然』了。这个资料,又在告诉我们,月球的确不寻常。
, E" w/ G+ g, z& E3 ~! A2 [8 l* @0 K# M; ^
日月与地球之间的奇妙' p# U9 p7 G0 e. [, M5 m
+ Z/ J6 Z5 y5 D$ z. ]( c7 Z
现在举出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天文上的奇妙现象,让大家用心想一想。
9 G% m) f" C Z+ {1 r3 I+ T) Y9 k
% }; |& O2 i* Z; Q" s, F5 u9 z月球离地球,平均距离约为三十八万公里。太阳离地球,平均距离约为一亿五千万公里。两两相除,我们得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月球到地球的三九五倍远。太阳直径约为一百三十八万公里,月球直径约为三千四百多公里,两两相除,太阳直径约为月球的三九五倍大。三九五倍,多么巧合的数字,它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 n. B( _% I. r& ^
; M, u" p! \# d+ j0 w大家想想看,太阳直径是月球的三九五倍大,但是太阳却离地球有三九五倍远,那么,由于距离抵消了大小,使这两个天体在地球上空看起来,它们的圆面就变得一样大了!这个现象是自然界产生,或是人为的?宇宙中那有如此巧合的天体?
$ }* q1 S4 c' h& D+ U" j) _2 L0 B! x+ R0 r;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