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翱翔九天竞风流——军用飞机技术
' m2 ]0 ^, R; ?
9 f* O* q4 m& m* E军用飞机是用于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进行军事训练的各种飞机的总称。
' S. t. A& a! d
6 z2 z3 h+ d4 N从本世纪初莱特兄弟第一次飞上天空,到飞机用于军事侦察、空战、支援战斗,7 _ C1 M: | _- Z2 K
# ^4 d' \ H( T, N, I再到空军成为现代战争的主战军种甚至直接完成战略任务,军用飞机技术对战争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a8 i2 B; o A2 p9 |$ X
( U9 l( a' B, Y2 ^' w/ [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研制的第一架动力飞机试飞成功。飞机的出现使战争范围从地面、
/ Z4 r7 Q) `3 u% t
$ L3 A- s# A# F4 }) M' D A水面扩展到了空中,蓝色天空也燃起了熊熊战火,空军作为一个独立的新军种异军突起,
, M( x5 c. R" o
. ?1 }# f, M) [& B# O3 S- H从此翻开了20世纪恢宏的“空战世纪”的第一页。- _" R% H$ i9 a- P" T
1 u6 d& R0 j: _" }! D: s9 a/ C1909年,美国陆军装备了第一架军用飞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武器。
6 ~& R% U# u4 k3 \0 v+ f* _ L# r4 C. U
飞机最初用于军事上主要是遂行侦察任务。, N3 L, q% D7 f# U h
& G, B$ ?" a' @# a1918年8月,英国人在索姆河反攻和1918年9月的美国圣米耶尔进攻战中,轰炸机、歼击机和强击机2 I7 S! F( e- {$ s, U
( n X& g6 j; Y& k直接为地面部队的战斗行动提供火力支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均使用了大量各类飞机,
! N5 i& q5 c0 P6 A
& g: u5 v6 E9 p7 ]+ L) g$ [) ~协同地面部队或舰队作战,对敌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进行轰炸。军用运输机也开始大量运用于, e! r- T, g6 D K! `
5 N. Z% ?: f+ f: V大规模空运和空降作战。
$ |! U* r/ P7 o9 h
7 m" v1 p) C5 n1 @1942年7月和10月,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双方酣战的时候,德国和美国先后研制出了喷气式歼击机。! y7 I3 X! {: l# e5 g0 q
( U) c$ k% L0 S! u% `3 _
喷气式飞机,突破了活塞式飞机性能的极限,使军用飞机的飞行速度、高度等大幅度提升。战后,军用
- a( G0 n- R6 I3 P$ C; p; a) F/ _4 y* O3 S8 d2 |* i/ D
飞机的发展日益向多用途化方向迈进,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三者的差别日益缩小,每种飞机均能7 g" N& m5 u7 G% w6 J
7 F: o! x; j+ I4 b! ]9 ?# _% G9 e
遂行多种战斗任务,以致只能按这几种飞机研制或改装的首要目的来确定其类别。未来的第四代战斗机
" R: ?1 d [6 B/ P" @ z! {8 w$ ]( i6 q
将是一种具有隐身、超音速巡航、非常规机动、火力网外发射、超视距攻击、昼夜不良气象下作战的
# T. l: Q5 N/ H3 G5 i
, y' @: M1 T( t# H- J8 Z# ~全维全天候武器系统。- [% I% N# N* S
: H7 j( l& I% ?, F, _在军用飞机家族中还有军用直升机。直升机,是一种依靠发动机带动旋翼产生升力和推动力,) q ?1 g! L* ^
- ^1 B- E# g, h0 c0 i) Y. p |0 N使其能够垂直起落、原地转弯、空中悬停和向任何方向飞行的航空器。5 O5 T" K' Z1 ]1 A) N3 ~
+ z/ q9 f0 y2 a' Q" ~1907年9月19日,法国人布雷盖研制成四旋翼直升机,首次载人离地升空。同年11月13日,
' V" M% B& w3 Y7 t& ?. l* v
$ _1 e# D9 B. n/ n2 G2 u% r" T法国科尔尼首次驾驶自己研制的双旋翼直升机,保持了约30秒钟的自由飞行。直到1923年,西班牙人
3 y H3 ]5 i* l; \ g* g4 y5 I5 M, D2 x7 ~$ P! V# a: N1 j
西尔瓦发明了带有铰接桨叶的旋翼机,才为直升机的发展开辟了光明的前景。1939年,美籍俄人西科斯基,
+ W- {- C: t' l
8 M6 U/ w1 Z: O& h' `成功地研制出单翼颠簸直升机VS-300;1940年在此基础上又研制出改进型VS-316,被美国陆军一眼相中,从此进入了直升机辉煌发展的黄金时期。直升机直接导致了合同战术的深刻变化,使合同战斗的立体性和机动性大为增强,赢得了“空中坦克”、“空中大炮”的美誉,并且为下世纪陆军飞行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d' U: Y: d4 `6 x% h8 y
+ s& E' i% g6 p( H' N
军用飞机技术领域另一值得密切关注的技术是无人机。0 S0 h5 v; N \- m! C# X; H/ a! e
2 R" R4 H( ~' A O0 F& J' h; f1917年英国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机,从此无人机先后经历了无人靶机、预编程序无人侦察机、' `$ L' @$ m! C% p; p( d7 U2 s
a' d9 W# I5 V. w指令遥控无人侦察机和多用途无人侦察机的发展过程。在冷战后爆发的几场典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 {; _9 S" |6 F; u0 p9 \: E! V
( n. W/ k+ e: P0 O4 |无人机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无人机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它将与有人机混合,广泛遂行侦察监视、
9 U; K0 `: B1 g+ r* Y, z$ {
" Y+ g1 t8 C, e$ x9 { }4 o( t* I目标指示、战场毁伤评估、通信中继、电子对抗及反雷达等作战任务。7 A% H8 h: D( ^* g
1 y/ E2 Y" ^' L9 ~2000年后它将取代直升机攻击作战和巡航导弹的部分功能,成为未来高技术战场遂行精确打击作战任务的
& ]* X x/ |* I' b& @) K; ]5 J/ N4 f# H( w) o
一种重要支柱。; Z3 Y& K$ k# s9 n6 j
0 ]* p4 ~1 C$ l3 ^2 f- V% c" q3 U. t
“第五维”战场之骄子——电子战技术( k/ m1 `5 E9 o% r1 h5 n0 b0 M
0 w- j' N9 L9 H2 R9 p- w. D3 t电子战技术是研究利用电子装备或器材进行电磁斗争的技术。它涉及雷达对抗、通信对抗、C3I对抗、; ?% f: q0 k$ N! j$ u) t3 ?: S
3 ?7 E* Y1 \* ~敌我识别与导航对抗等领域。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子战由作战保障一跃成为重要的作战形式,
B% w/ q! [4 H8 @0 k, B$ U1 h2 r3 S* ], Q0 B: c$ {( [8 R
并正在开启信息战的大门。3 q9 C; H" W4 x4 B3 R" B
* P4 j0 T# Z- c# s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闪击西奈半岛,揭开了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序幕,这次战争对埃及人来说是, T9 s2 V7 p( P( P4 i& U" D0 j1 R; I
M- V. n- ?- z2 t+ W) K
不堪回首的,在6天时间内,埃及陆空军主力全部被歼,惟有埃及海军石破天惊的一击令以色列人闻风丧胆。+ a% Q! z3 [1 k
4 I7 o7 R0 c! C" ?7 W战争中,埃及向赛得港外的以军舰船发射了6枚苏制“冥河”舰舰导弹,全部命中目标。2 H. v& L9 ?2 M7 }
* w' V/ X- j9 k+ Y4 v3 H2 n这是海战史上首次使用舰舰导弹。然而,在6年后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军发射的50枚“冥河”导弹
( r! p8 w; ^" f3 k, l* C! h. J. C% s0 {. w
却无一命中,原因是以军实施了强烈的电磁干扰,冥河导弹像被人摘去了双眼,一个个栽进了大海。$ r' o$ f( q1 P5 Y: f
6 G& `; C9 u2 j9 z
以军还运用电子战技术对贝卡谷地的叙军“萨姆”导弹阵地实施了强烈的电子干扰,将叙军苦心经营的
" C5 G* Y! C c/ o5 F3 { O/ `+ r- `8 z
萨姆导弹阵地全部摧毁。西方学者指出,贝卡谷地之战开创了电子战的先河。
t: E8 `9 P# b* }, K( |0 a9 \; o, l2 G. @$ R
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留给人们更多记忆的是“沙漠风暴”、“沙漠惊雷”、“沙漠军刀”等铁血烈火的
* N. n2 t9 [- K* h
( Q @8 D0 E- E( X! p& n P# [搏战场面,但围绕交战双方制电磁权斗争而展开的“白雪”电子大战却鲜为人知,而恰恰是电子战,
) K: C: S! x( `) z6 [' a( T l$ Z2 l4 U- |
为多国部队撕开了伊拉克自以为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早在战争打响前,多国部队就对科伊境内的伊拉克 [+ X% w5 A& [. U( @$ k
/ J" n% u6 U! v4 s7 ~1 v* z战略目标实施了全面的电子侦察和干扰,整个海湾地区无时不处在美国战略电子情报网的严密监视之下,( \3 \, f7 G. \/ f( k
; `) y9 E+ _2 ~6 N; t
甚至萨达姆的一举一动都被美军的电子侦察系统跟踪。战争开始后,美军出动多种电子干扰机对伊军的% b- T* Z7 u2 B) j* @6 l% [7 m8 Q: h
2 o( l& e4 K0 Z; u% n% \通信实施强烈的压制干扰。EA-6B电子战飞机和EC-130电子对抗机在伊军防空火力屏障之外,实施8 b- x+ A# f9 Y
7 s! t; s" a! _ ]% d远程支援干扰,彻底瘫痪了伊军的C3I系统,通信网和防空雷达网全部迷盲。在强烈的电子干扰面前,. E q. F" C- R! r9 r
. K. p' `( r. p* L5 L3 l; L
伊军司令部与部队的无线电全部中断,甚至连广播电台都是一片噪音。+ C7 |9 A) t- O9 ]
( Z" q* a6 y6 e3 Q! \电子战,是交战双方争夺电磁频谱使用和控制权的手段。有人说,19世纪是海战的世纪,20世纪
# D: H G) e7 W5 f
+ A/ H0 g3 ?( u d0 M& t* B3 m7 J是空战的世纪,21世纪将是电子战的世纪。电磁战场已成为继陆海空天四维战场之后的第五维战场。
e- I9 l6 u5 Z# C* p; f! x
; R( n) M2 R1 ~" M1 ~) I战后历次局部战争的实践演绎了一个公理:电子战能力的强弱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6 i# x% G8 p3 K* |' H$ n8 J2 _' o5 K9 g5 q- C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曾使用无线电通信设备侦察对方的通信信息、干扰对方的通信联络。. ^; o6 J8 N5 }
! v4 A, A% N, i+ p) I5 I6 v L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新发明的雷达应用于防空作战,由于雷达与作战行动和武器系统紧密相联,
! B3 `: z# h; z5 K1 r) B2 U# i
2 m: r( p7 k% [$ a1 ^- d5 x& c给对方造成直接的威胁,这就促使对雷达的侦察、干扰技术迅速兴起。大战期间,电子战技术最重要的& Z( }( n5 A4 c
0 `. k7 ]% D* Q2 _* d; }; E发明是:利用金属丝反射电磁波原理的箔条无源干扰;采用发射射频噪声对雷达进行压制的有源干扰技术; D, {* k* S& [3 S9 J
B- j6 L5 a% s0 d3 H; W% j
对雷达的侦察和告警技术。. {0 m! u- X5 h0 s4 k# `* X
0 I" k* R: B9 ~' m; m* {& Q; G20世纪50-70年代,导弹、航空、航天技术迅速发展,精确制导武器及与其相配套的各种雷达和
0 o# F, v8 y6 v% ]8 q
) J; ^) {* D8 K3 U: g通信设备的出现,形成了对飞机、舰船和重要目标的新威胁,由此促进电子战技术的发展。在此期间,
, ?( Y- R0 U/ g2 {, Q, D @: n2 Q
l9 j* ^! @, b2 g$ w利用储频技术和宽带行波管,发展了对炮瞄雷达和导弹制导雷达的各种欺骗式干扰技术;研制了专用 H/ z/ E4 }5 C5 W8 O4 `4 W
/ h6 _7 p& R' f0 r
的电子侦察船、电子侦察飞机、电子侦察卫星和电子干扰飞机;为提高现代现役作战飞机的电子对抗能力,
! ~0 V' c) H$ B* c) Y) ~' o1 h& K: N1 c
研制了飞机外挂的电子对抗吊舱;发展了具有压制和欺骗两种干扰样式的双模干扰机;随着红外和激光
) f! a1 A0 `0 [* x( j% _
: @+ h. Z; b( B3 _( x, b' i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光电对抗技术,并研制出红外告警器、激光告警器、红外干扰机和* W. }4 Z4 Z- S+ U! b' |
/ E; q, |2 w8 Y' J红外诱饵弹等光电对抗设备。电子战作为一种攻防兼备的作战手段开始在现代战争中大显身手。
3 s% P, W3 W2 ], @* }/ Y3 d8 [9 \! o3 ^
80年代以来,军事指挥、控制、通信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运用更加依赖于电子技术。随着微电子技术、1 d* p' z O1 ` t+ u( A3 ?* ^8 W
" `/ b) |, K- K
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战技术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通信对抗在经历了缓慢的发展: q2 p( G6 ^; k4 w" z+ u$ Z: M
4 p3 C1 e$ h; ], H, j8 g6 H" ]& Y
阶段之后,也获得了迅速发展。电子战技术在适应密集复杂多变的电磁信号环境、拓宽频谱、增强信号1 C/ N4 r1 ^) j# L/ I& A0 U
6 J5 V9 G! r( g" m/ D; k" |( \" U5 B分选识别能力、增多干扰样式、提高干扰功率、缩短系统反应时间,以及综合一体化、人工智能、自适应、
: n9 |0 R2 `- Z; j/ u& ` v: D/ A' G! H7 _
对多目标和新体制电子设备的干扰能力等方面,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这使敌对双方在作战行动中,有可能把侦察的情报实时传递给电子干扰设备和反辐射武器,使电子进攻的实施几乎是同时和连续地进行,
8 m+ ]2 r; n* @( O3 B9 f1 F5 h* k( l$ Y9 p6 s8 g& ~6 v; }
这就大大提高了电子战的作战效果和价值。; f' r" o8 E% I) x
3 O1 ?9 N# g: O0 G新一代电子战装备技术的发展,将使武器装备发生划时代的变革。大功率强激光干扰机的发展,
1 S9 f+ C7 p! M2 N, w( W
; K$ G: D+ E# m, B ~即成为激光武器。小功率激光干扰系统可以干扰光电设备。大功率微波发射装备的发展,即成为微波3 `, d. J! W9 t( N/ \$ Y6 q8 q
+ U X N, I* Z9 q波束武器,不仅可以干扰破坏电子设备,而且可以作为武器摧毁或破坏目标。未来电子战将开辟一个8 B; k! W0 P; b3 U
" \' m! k$ w h J- W1 a _$ K
全方位、多层次、大纵深、广频谱、宽频带的非线性战场。7 s2 \& j8 o( I5 S2 p& n+ D
+ _- d7 L& `1 l9 Z C
“陆战猛虎”笑傲战争世纪——坦克装甲技术9 b: t7 j) {$ g' `" w1 b
[! v8 k3 X# f& ~& k' v3 h& T# u" m
坦克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强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2 Y) P" A! H3 u
' j' b- d9 n5 v$ O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生产了约30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I( _5 s% `& }
/ D% w7 N5 B" z6 U( y
20世纪初叶,作为坦克诞生的物质基础的近代内燃机技术、履带推进技术、火炮技术和装甲技术,, C: W& G! c$ G7 i. ?1 o0 |
4 q( Q) z' I+ j2 m A. s& \已经趋于完善和成熟。各种口径的火炮在实战中得到了空前广泛的运用,带有厚重装甲的军舰在/ r- c; X9 x6 k
: ]8 R7 b4 O3 P; P Q
各大洋穿梭游弋……所有这些,都为研制“铁甲战车”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H5 z1 i6 q, { P+ s& K
4 l0 F# c6 ?1 E! \7 A. a$ p5 J
正在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胶着”局面,由于机枪、速射火炮等兵器的大量投入,并与堑壕、
% F3 `8 [2 X; Q( W. {0 i! L' p, R- o. D7 A! c, `( p2 l; |
铁丝网、地雷相结合,形成了“堑壕防线”。此时英、法等国开始研制融火力、装甲防护能力和机动0 J9 r* Z% W; W3 A; m4 _+ }
) g9 |- T; [1 Q; T/ K2 R6 N" x& q
能力为一体的新式武器———坦克。1916年9月15日,英国研制成功的坦克首次使用于索姆河7 H) q* D) U! R# t, N# s$ C4 X3 d& M+ a
% b. F# j4 H5 ^! p" U& A& X会战,使德军长期坚固防守的阵地全线崩溃。坦克一经问世,就立刻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开启了( ^% W: d9 b( T2 o/ A8 v$ F' ~
3 Y/ V4 H' w- J' S& o5 A& k* \陆军机械化的新时代。一战后,戴高乐、富勒等西方有战略眼光的军事家,纷纷撰书探讨坦克的! k8 H6 T( A' P' Z. k& u% u7 _
/ J4 ~6 p$ R( U2 I
军事应用,呼吁组建专门的装甲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坦克成为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战场上2 T9 B1 n" A5 e; s7 q( W/ [/ I
3 Q( R- |2 n; R$ G8 t
出现了气势恢宏、撼山动地的坦克集群大会战。坦克以“陆战之王”、“陆战猛虎”的威名而成为
- J$ O( B8 j, R z! q% m2 w! ^7 [1 ^2 N
地面战当之无愧的主战兵器。回首20世纪的战争风云,坦克作为一种集进攻与防护于一身的突击兵器,
! h2 C4 @4 w* }% D6 e( i7 S" p
# H7 Q% b% O5 z! H对战争进程和结局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战后坦克的发展,在研制设计上普遍采用多种高新技术。
, W. M) G$ D( W9 E* [# _6 _% x8 V" n% M" d3 [ u
未来坦克将向重量轻、火力强、自动化作战效能高、生存力好的方向发展,将广泛采用指挥控制技术、
/ U% ^; ]+ x5 t0 U% I: Q+ {* O6 @2 N) N. U/ c9 L
信息技术、隐身技术、先进复合材料及新式复合装甲技术、车辆电子设备、一体化数字地图、导航、
4 p% L5 @6 R" r% }
% _2 b u6 S: L定位系统及显示设备,并且可能采用电热炮、电磁炮或高速动能穿甲弹。( j5 P* ~9 R% @2 y
0 H r% A7 X) Y" Y; B: Z# y' Y0 S
与坦克同族同宗的还有两位近亲———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它们主要用于协同坦克作战,并能4 F5 c8 t0 O, a4 ]) P# q9 l
. V6 l& \" t" S! c独立遂行战斗任务。这两种装甲车辆都是机械化步兵的基本装备,它们与坦克一起构成现代陆军的
/ P3 o& Y: R5 x% M1 a% {. t
7 a1 q- R' O: p4 I+ }6 M, h+ V快速装甲突击力量。' t$ Z6 ]: r& {- X2 O @
7 K5 n; K/ `# {" s- V! ^) ]/ g @# t随着海陆空天各种作战平台反坦克装甲能力与手段的进步,特别是直升机) ?- U6 L* n# X1 P2 N
& n& T, k$ t3 N3 W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现代高技术不断应用于坦克装甲领域,一支焕发生机与活力的“陆战猛虎”0 \# z- x/ E8 o! B4 q
, Y" B1 d* R2 S. ^/ a+ r7 F5 g6 v正一步步走来,未来陆战场谁主沉浮,人们将拭目以待。7 p' ]- a3 J2 l! j
, \1 N1 ~' C3 z, d- K1 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