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7年8月1日凌晨,一声枪响划破了南昌城寂静的夜空,我党指挥的革命军队成功发动南昌起义,就是在这一天,党的军队建立了。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从1927到2015,这支属于中国人民的武装队伍走过风雨88载,历经血战无数,矢志不移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全。盘点我军历史上的十大王牌劲旅。。1 A" _" v# Y3 B# z X8 r% T# ?
; v+ I: s3 r$ [; v& G- P) ^
1、43军---百战王牌铸铁军
) b. ~8 ~- O& b3 s8 Z; o! z. @. T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的前身是原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该纵队一部的前身为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至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4军,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 Q! z3 k* b6 t
$ h! ^0 r$ {, b2 ^ 在长征中,为前卫部队之一,强渡乌江、智取遵义、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立下赫赫威名。抗战全面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开赴华北抗日前线,首战平型关。后转战苏鲁豫、南下华中编入新四军。* }- n3 S- P( l$ @* r
) N* r: U9 N. b3 z, H0 v 日本投降后,该部奉命挺进东北,1948年11月,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隶属第四野战军建制,洪学智任军长,赖传珠任政治委员。解放战争中,该军从东北松花江转战至海南岛,历经主要战斗百余次,涌现了“渡海先锋营”、“英雄连”、“钢铁连”等英雄模范单位和以王玉山、刘梅村、鲁湘云、蒲恩绍等为代表的一批英雄模范人物。
4 G' v" k! Y6 n& u8 x. g, n8 }; A8 o/ O3 _8 L
2、38军---威猛悍战万岁军
7 Y1 h# v3 [* Q# Z7 G+ y- a+ N8 t0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该纵队是一支以中国工农红军为骨干发展起来的部队。该军第334团的前身为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领导平江起义成功组成的红5军之一部。第338团的前身为红25军的第75师第223团。1937年8月,这两个团分别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新2营和第343旅补充团。" v2 z% a2 W9 _& Y# H
. D6 L6 z) u4 ^- ^
在抗日战争中,这些部队分别参加过平型关、赣榆等大小战斗共7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4万余人,涌现出“何万祥连”、“安东卫连”等许多英雄单位和张桂林、何万祥等大批英雄人物。1 |3 v! ]. c: P( a
6 n% P5 p' ]/ n 第38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胜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有3个连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连"称号和记特等功;有1万多名指战员荣立战功,其中有志愿军总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记特等功的曹玉海、郭忠田和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记特等功的陈吉、徐恒禄等英雄模范14名。5 v* K$ q5 b3 K4 b- s
" | W4 ^. h# i# c! S1 p 3、13军---铁血雄狮常胜军
# n4 I _. r" l' t4 A$ @) O7 K% m4 P6 @# N0 F4 p: Q- Y
第13集团军的前身是红军时期在鄂豫皖苏区的红四方面军第73师。红四方面军转移到川陕苏区后该师编为红31军第93师,抗日战争中第93师编为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参加了开创太岳敌后根据地等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中,第386旅转战山西、河北、河南三省,先后战斗850余次,毙伤俘日伪顽军2.5万人,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壮大了我军力量。/ D2 R5 M; H1 I s
$ Y3 {7 [; t0 x1 f9 ?( o& Z
抗战结束后,太岳军区主力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陈赓任司令,谢富治任政委,下辖第10旅、第13旅。在解放战争中该纵队一直担负战略机动任务,先后归一野、二野、四野指挥,是挺进中原的三大主力之一。1946年9月在临浮战役中全歼号称“天下第一旅”的国民党军整编第1旅,活捉中将旅长黄正诚。. x" Q1 r% Q( D' z
0 X' i* b+ `% Y0 g" N# ?7 }) Z 1949年2月,第4纵队的第10、13旅在河南郾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军长为周希汉,政委为刘有光,归第4兵团指挥。此后,参加渡江战役,5月22日攻占南昌,9月协同四野解放两广。归建二野,进军云南,在滇南活捉国民党军陆军副总司令汤尧。解放战争中该军共歼敌53万余人。' { P. h4 h6 N* O1 A
9 L$ A. @3 z* @3 e6 D
4、1军---至尊天下第一军" `4 G- C6 v: t, }) k/ c8 k
; M" [ h4 l8 i8 V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集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历史最悠久的部队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贺龙在1930年在湘鄂西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军团。在抗日战争中,红二军团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120师358旅,当时后方的晋绥根据地就是这支部队创建的。
7 l4 V+ y7 g5 I! F% B6 B- l0 O0 E9 H
解放战争中,这支部队主要被编入张宗逊、廖汉生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和许光达、孙志远率领的第三纵队。在转战陕北过程中,先后参与了解放军的延安保卫战、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陇东、榆林等战役。7 |. }8 q, O+ H- n, i9 v1 ^, g
/ P) q# s# g8 X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被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一军,军长为贺炳炎,政治委员为廖汉生。原辖第358旅、独立第一旅、第七旅分别改编为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全军人数共计2.2万人。随后参加了陕中战役、扶眉战役、陇东追击战和占领青海的战役。1949年10月1日,第一军军部奉命兼任青海军区领导机关。据统计,在解放战争期间,第一军歼敌共计104227人,占领县以上的城市51座。
$ @* o$ j, p+ g' {: Q; b1 I
- `+ O% d4 S: ^- ?; o 5、27军---下山猛虎王牌军" h7 U7 l$ E8 C& V; E" ]- n
* G S1 h2 W6 X6 O3 L% b X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集团军原为八路军胶东军区部队,为十大王牌集团军之一。抗战期间,该部队在血战雷福庙、激战大青扬、打万第、反扫荡、反蚕食、解放烟台、平度等战斗中,先后歼灭日伪顽军7万余人。$ R) c; E8 c$ J- z8 Z
0 k& g1 c3 F3 R' o. b& U
抗战胜利后,胶东军区的主力部队进军东北(后编为第4野战军第41军),余下的第5师、第6师和警备第3旅于1947年3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许世友任司令员,该纵队成立后,转战于华东战场,成为华东野战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 W2 m( G5 b1 C4 c; Y6 D1 V) Q) q8 u! g8 D2 ]. j+ ~" r" |
在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中,该纵第25师73团首先突破坚固城防,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一团"光荣称号。1949年2月,第9纵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军长聂凤智,政委刘浩。在渡江战役中,第79师侦察排班长齐进虎奉命带领4名侦察员先行偷渡侦察敌情,以木盆飘渡长江天险,胜利返回部队,建国后以这一事迹编创了家喻户晓的故事影片《渡江侦察记》。5月该军作为上海战役的主力,参加解放上海的战斗。8 I5 B# X: ]7 m& J4 ?) m
# ?7 \: |0 P1 `+ y/ ^; s5 O: R 上海解放的当夜,该军上自军长下至马夫全部露宿街头,秋毫无犯。第27军于1950年10月入朝作战,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中,浴血奋战,歼灭了美步兵第7师第31团、第32团第1营和师属第57炮兵营共1个加强团4000余人,并缴获第31团团旗,这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唯一全歼美陆军一个完整团建制的范例。8 j o$ F" [( {' I9 B
( P1 y! `. i5 f& K' x' i 6、47军---转战千里虎狼军1 [' o6 c e' e
, H% `3 d1 M6 S6 u
第47集团军的前身可以追溯至彭德怀、黄公略领导的“平江起义”时所组建的红五军一部。后发展为红八军,曾在湘赣一带战斗;长征时,被编为红六军团,由萧克担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红六军团被编入八路军120师359旅,以“南泥湾大生产”而闻名。
" y m* ^' l0 d7 ~0 g! m; x6 J. E- a. {4 k, ]/ @7 E7 v4 p7 A% {' g
抗战胜利前夕,359旅分两个梯队南进华南。当日本投降后,奉命移师东北。1947年1月,被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1师;参与了攻占哈尔滨市、攻占合江等战斗。解放战争转入反攻时,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1师与独立第3师合并后,又吸纳了“东满独立师”,合编为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 h$ e$ I! G& g$ M
! H/ ^+ l S' g
1948年11月,第10纵队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首任军长为梁兴初,政治委员周赤萍,下辖第139师、第140师、第141师。部队在辽沈战役中,参与大黑山阻击战;还曾参加了平津、宜沙等战役;而后,配合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参加了向四川、贵州的进军作战。
2 e3 Z Z3 n h6 k. ?
7 m$ }4 l- O2 W/ a. h 7、20军---扬名朝鲜钢铁军
, y, j, V9 F: |% @6 C
4 y; T- D* M# @#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1945年11月10日,从苏浙皖北撤的新四军苏浙军区第2、第4纵队和苏中军区教导旅,在江苏省涟水组成新四军第1纵队。纵队成立后,开赴山东作战,属津浦前线指挥部领导,参加津浦路阻击战,在兖州、泰安、大汶口等地,歼灭日伪军和国民党军各一部。
( ^$ D* y! B i' Z* P! n
l2 u" @- A! S. z/ Z8 j8 u 1946年1月7日,改称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1947年2月,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下辖第1、第2、第3师和由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改编的独立师,共2.3万余人。2月,在莱芜战役中,协同兄弟部队歼灭国民党军李仙洲集团。5月,参加孟良崮战役。11月,参加陇海路破袭战。" [' [+ Q$ U. y& D/ @1 [3 V5 d
; d5 T- x+ J* V- h 1950年11月,第20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第2次战役中,对长津地区之敌实行分割包围,重创美陆军第1师。在第5次战役中,歼灭南朝鲜第5师和第7师5个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第20军涌现出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卜广法,以及于潘宫、车树琴(女)、孙振禄、任玉祥等英模个人和"杨根思连"等英模单位。
: ], k( J) ?& a( k5 |+ i
- F, ^2 I$ V! e, h { 8、39军---铁胆英豪头炮军* a! S; F% C& t: J7 [ d* f
3 r |4 v) @1 L 39军的前身是徐海东大将指挥过的红25军,万里长征的开路先锋,是第一批入朝的六个军之一。1945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战略部署,新四军第3师师部率所部第7、第8、第10旅和独立旅及师属3个特务团共3.2万余人入东北,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刘震任司令员,吴法宪任政治委员。- M- v+ _, t% ]- T L) i8 U' R, [
/ i$ Y8 Y2 F4 h( s7 v
纵队成立后,参加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作战及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1948年9至11月在辽沈战役中,参加攻克义县、锦州和在黑山、大虎山地区的围歼战,并与兄弟部队一起解放沈阳。1950年10月,第39军开赴朝鲜参战。8 z. i P, ]& L9 A# y7 A" r5 l8 g
- @ A: l k3 q 于云山地区打了出国第一仗,歼灭美军骑兵第1师第8联队和南朝鲜军第1师第12团一部及两个炮兵营、一个战车连大部,毙伤俘敌共2000余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倪祥明、高云和等许多战斗英雄和"突破临津江英雄连"等许多英雄集体。
+ n& ]' c( U5 F8 @5 }
* ]% k) L S( d, \) h 9、42军---后起之秀旋风军* w& J( D( P6 |" _: u) P7 j8 U5 `
; P% e, A6 a* x* [ 42军的前身是原东北野战军5纵。说起来挺有意思,解放军各大野战军除东野外都没有5纵。为何?盖因1936年西班牙内战,颠覆共和国为纳粹开路的就是内奸“第5纵队”,此后便成了共产党人的忌讳。林彪则不信这个邪,在全军来了个独一无二。5纵的首任司令也很有名,便是人称“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毅)”的万毅中将。9 V$ l( j9 k# t
8 o, q4 h) x8 y' ^# U3 Z
5纵在东野各部队属于资历甚浅、排名靠后、战绩一般的部队。值得一提的亮点是辽沈战役中打廖兵团,5纵在黑山以东地区歼灭国民党军1.7万余人,生俘新编第1军中将军长文小山。1949年全军整编,5纵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42军。在进军中南时,42军没有过长江,一直在河南剿匪。
% P \% c, b3 ^ l# l. u& _$ n2 ]8 A2 v/ B. h, k7 m: F5 X/ n
1950年2月,42军奉调东北从事生产,已有了全军转业的趋势。朝鲜战争的爆发使42军有了英雄用武之地,作为最早入朝的志愿军先头部队,42军于1950年10月16日秘密入朝,比其他兄弟军早了3天。其时的军长是出身红四方面军的“瘸子”名将吴瑞林。在2年多的抗美援朝作战中,42军共歼敌2.8万余人,终于从二流部队中脱颖而出。日后中国陆军经历了数次裁军整编,42军这支年轻的部队总是得到了保留,应当是和朝鲜战争中的表现大有关系。如今,42集团军驻防广东,有“岭南雄师”之称。! R( E5 b3 T2 h B- Q9 R
0 W5 k+ y- V8 L. P4 C
10、54军---智勇双绝霸王军7 g+ C% z" N j# u; @5 n# _1 L
% O9 E/ q) b. f0 q. I8 B& V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集团军历史悠久,是我军的“拳头”部队,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伐铁军”,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它是一支合成部队,在建国初期由44军、45军合并,84年又与43军127师合并而成。组成54军的三支部队都是历史悠久、战功显赫的精锐之师。建国以来的历次对外作战,54军部队除珍宝岛战斗外无役不与,战绩显赫。127师的历史在43军中做过介绍。而54军的主力原45军,其前身是红军时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政府警卫团,即着名的“瑞金团”。长征前夕扩编为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军团长就是着名的“奴隶将军”罗炳辉,政委是“独臂将军”蔡树藩。1936年奉中央军委命令,红九军团改编为红32军。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9旅718团。整个抗日战争都驻守在陕甘宁的南大门关中分区,后整编为留守兵团警备第一旅兼关中军分区。抗战胜利后,警一旅奉命进军东北,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即着名的“黄永胜纵队”。组成该军的另一支部队第130师是抗战爆发后在冀中地区组建的八路军第三纵队,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进行平原游击战争,着名的“回民支队”就是这支部队的一部分。1942年日寇调集重兵发动惨绝人寰的“五一大扫荡”后,冀中主力部队陆续转入外线,其中有六个团由吕正操带领撤到晋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根据朱德总司令命令,吕正操带领约一个团的冀中子弟兵进军东北,出关后部队壮大为保一旅,由邓华率领参加东北解放战争。
y; T- [4 O& E0 D/ R+ n% k4 z, @( T) a- Q6 b% ]+ R) [*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