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中国十大名茶

0
回复
144
查看
[复制链接]

7305

主题

13

回帖

73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37
发表于 2021-10-9 17: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西湖龙井
5 P3 X1 \9 H: k! t' _8 O; m; f
, R" ^" a8 ?& X& Q6 Z8 i【简介】# @# P/ }- K/ u# X7 _
   西湖龙井是最著名的绿茶品种,同时也是我国的第一名茶。西湖龙井茶,因产于杭州西湖山区的龙井而得名。习惯上称为西湖龙井, 简化称为龙井。具体产地是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品质为最佳。龙井素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黄似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产地:按“狮”“龙”“云”“虎”“梅”列品第:
$ V: m: E- ?# s4 d9 c( M  狮--既狮峰,品质最佳,最富盛誉(地名)
/ n/ r9 R" ]# l  I; y$ s; _, O, Z( j  龙--龙井(地名)
; g* P  @! ~& X% T3 X2 p  云--云栖(地名)# {; ~6 E0 K) T0 L3 k* F" J5 r7 t
  虎--虎跑(地名)
7 H/ [% h; O' F' U0 _% f  梅--梅坞(地名)$ O4 A# @- J8 V
  味:为豆花香、清香味甘。! z1 h) s, h1 B- E( t( }
  色:色清! _) ^$ w% a! K0 d. b
  形:取其一芽一叶,长不过2.5厘米4 e& G) ?. t, d3 R4 T) j
  采摘期:四月初至十月上旬。
( Y0 T( M6 Z" U9 Z5 R# O5 Q3 {  【传说】
0 S, L  ^! e% w8 x( Q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 M" {, a6 z, J$ }  【鉴别方法】, b0 k5 I4 K7 O6 I& S
   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 e: W" v2 `( b3 Z* E# T  J二.洞庭碧螺春
# Z5 y6 ]1 l& k1 [1 B+ j  【简介】
& R2 l% w7 C. T2 x! M  i8 Y   碧螺春同为著名绿茶品种,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外形卷曲如毛螺,花香果味得天生,索为茶中之华。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高级的碧螺春,每公斤干茶需要茶芽13.6~15万个。外形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汤色清澈明亮,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叶底嫩绿显翠。
, h1 m  s+ ~4 `3 f/ r  春茶条索紧结,卷曲成螺,白毫密被,银绿隐翠。号称“三鲜”即香鲜浓、味道醇、色鲜艳,花香果味,沁人心脾,别具一番风韵。5 j" E. ~' E& ?2 M0 r& u( C" N
  碧螺春采制工艺精细,采摘芽叶的初展芽叶为原料,采回后经拣剔去杂,再经杀青、揉捻、搓团、炒干而制成,炒制要点“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中带揉,连续操作,茸毛不落,卷曲成螺”。
, k1 M+ A: }  s$ {  碧螺春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
! P. t' ^7 B' x5 Y4 _2 V  品尝碧螺春茶,在白瓷茶杯中放入3克茶叶,先用少许热水浸润茶叶,待芽叶稍展开后,续加热水冲泡2-3分钟,即可闻香、观色、品评。碧绿纤细的芽叶沉浮于杯中,香气扑鼻而来,品饮过后,鲜爽怡人。+ W2 |5 d' Q' j
  【历史传说】+ h) j1 S3 q5 M5 Q0 F0 l
   相传采茶人采下的茶叶放在胸口的衣襟内,新鲜的嫩叶由于得到体温的热气,挥发出极浓的香味,故“吓煞人香”。后来康熙皇帝南下苏州,驻驿太湖,苏州地方官员进献当地名茶吓煞人香,康熙颇有文采,嫌其名不雅,因此赐题碧螺春为茶名。: M4 h# X* p& K/ m% l3 v
  还有一个更加动人的传说,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的一个名叫阿祥小伙子。两人心里深深相爱着。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碧螺姑娘,阿祥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渔*,潜到西洞庭山同恶龙博斗,直到斗了七天七夜,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救命恩,她亲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伤势一天天恶化。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与恶龙博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也落了地。就在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她倒在阿祥怀里,再也睁不开双眼了。阿祥悲痛欲绝,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从此,他努力培育茶树,采制名茶。“从来佳茗似佳人”,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8 T8 M, h- ]) n
  【鉴别方法】# K* b7 v, O: W; E, e' U, j1 F
   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7万个芽头,芽为白豪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h& h1 ^6 [% O7 f- V6 M: c
三:黄山毛峰1 j& W' @! r2 S, p2 d+ C) T
  【简介】0 H1 Y: y% r4 [0 p; M+ a2 S6 l$ h5 z
   黄山毛峰是著名绿茶品种,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吊桥阉、慈光阁及半寺周围。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香如白兰,味醇回甘。
; k6 |, }( z$ Y; [# k* x& y0 k! Y  【历史传说】  v% C" m$ ~3 w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8 m& l' v, _* g1 ?" Q" ^
  【鉴别方法】) f! x5 P+ B  X5 i! {6 O1 o) u8 N
   鉴别方法: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假茶呈土黄,味苦,叶底不成朵。
& B2 M0 L5 [5 k7 P6 B8 f四:庐山云雾
. v6 `9 E8 `1 u* {$ e  【简介】* I% d+ k5 E& R8 ?
   庐山云雾茶是绿茶类名茶。产于江西庐山。庐山云雾茶,古称“闻林茶”,从明代起始称“庐山云雾”。
. N( z5 k& ~8 [! G0 t( x  庐山云雾茶色泽翠绿,香如幽兰,昧浓醇鲜爽,芽叶肥嫩显白亮。  r4 ?( z( i& N% r# V! }
  巍峨峻奇的庐山,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山从平地起,飞峙江湖边,北临长江,甫对鄱阳湖,主峰高耸入云,海拔1543米。山峰多断崖陡壁,峡谷深幽,纵横交错,云雾漫山间,变幻莫测,春夏之交,常见白云绕山。有时淡云飘渺似薄纱笼罩山峰,有时一阵云流顺陡峭山峰直泻千米,倾注深谷,这一壮丽景观即著称之庐山“瀑布云”。蕴云蓄雾,给庐山平添了许多神奇的景色,且以云雾作为茶叶之命名。9 q# p& H3 [! L6 `$ `
  庐山云雾茶不仅具有理想的生长环境以及优良的茶树品种,还具有精湛的采制技术。在清明前后,随海拔增高,鲜叶开采朔相应延迟到“五一”节前后,以一芽一叶为标准。采回茶片后,薄摊于阴凉通风处,保持鲜叶纯净。然后,经过杀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制成成品。
$ ^) g: r/ G; C* t/ B& S) L" k  由于后天气候条件,云雾茶比其它茶采摘时间晚,一般在谷雨后至立夏之间方开始采摘。以一芽一叶为初展标准,长约3厘米。成品茶外形饱满秀丽,色泽碧嫩光滑,芽隐露。
. T# P0 n* ]% n$ l; p! {  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负盛名。畅销国内外。仔细品尝,其色如沱茶,却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于碗中。若用庐山的山泉沏茶焙茗,就更加香醇可口。
# [# H. q* z2 ]' I4 [4 s4 q" _  风味独特的云雾茶,由于受庐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形成其叶厚,毫多,醇甘耐泡,含单宁,芳香油类和维生素较多等特点,不仅味道浓郁清香,怡神解泻,而且可以帮助消化,杀菌解毒,具有防止肠胃感染,增加抗坏血病等功能。
% K4 [8 }& U  y- v; t! w/ t! S  朱德曾有诗赞美庐山云雾茶云:“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 ]4 I) s! W9 E  【历史】6 S. B; ~1 H# `; ?3 C0 d
   据载,庐山种茶始于晋朝。唐朝时,文人雅士一度云集庐山,庐山茶叶生产有所发展。相传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庐山香炉峰下结茅为屋,开辟园圃种茶种药。宋朝时,庐山茶被列为“贡茶”。
' ~; R0 a2 f* _2 z" _& y[编辑本段]五:六安瓜片) M( B7 g1 l1 F* }  U- `7 }
  【简介】
! f) s) Y6 d" e# K/ j7 a   六安瓜片是著名绿茶,也是名茶中唯一以单片嫩叶炒制而成的产品,堪称一绝。产于安徽西部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品最佳,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六安瓜片”,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它最先源于金寨县的齐云山,而且也以齐云山所产瓜片茶品质最佳,故又名“齐云瓜片”。其沏茶时雾气蒸腾,清香四溢,所以也有“齐山云雾瓜片”之称。. w$ w& i# e. p
  在齐云瓜片中,又以齐云山蝙蝠洞所产瓜片为名品中的最佳,因蝙蝠洞的周围,整年有成千上万的蝙蝠云集在这里,排撒的粪便富含磷质,利于茶树生长,所以这里的瓜片最为清甜可口。但由于产量的制约,很多茶客对“只闻其名,未见其容”。六安瓜片的成品,叶缘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与其他绿茶大不相同,冲泡后,汤色翠绿明亮,香气清高,味甘鲜醇,又有清心明目,提神乏,通窍散风之功效。如此优良的品质,缘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也离不开精细考究的采制加工过程。瓜片的采摘时间一般在谷雨致电立夏之间,较其它高级茶迟半月左右,攀片时要将断梢上的第一叶到第三四叶和茶芽,用手一一攀下,第一叶制“提片”,二叶制“瓜片”,三叶或四叶“梅片”,芽制“银针”,随攀随炒。炒片起锅后再烘片,每次仅烘片2-3两,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叶片白霜显露,色泽翠绿均匀,然后趁热密封储存。果如宋代梅尧臣《茗赋》所言:“当此时也,女废蚕织,男废农耕,夜不得息,昼不得停”。色香味俱佳,是瓜片茶中的珍品。
6 u" ^5 s( q( m7 q  【历史】
5 w8 {% F9 G7 w; P! N   六安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史书记载,六安茶始于唐代,扬名于明清,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有“扬子江中水,齐山顶上茶”之赞语。宋代更有茶中“精品”之誉。明代之时曾一度作为贡品,献于宫廷,明朝闻尤《茶笺》一书六安精品,入药最佳"。解放后,三次被评为国家优质名茶,出口到香港等地。
# ]/ y6 u+ W# a9 v  O  z. ]  据周恩来总理的卫士乔金旺回忆,总理病重期间,有一次突然提出想喝六瓜片茶,办公厅的人费了很大周折,才满足了他老人家的心愿。喝过茶后,总理解释说,抗战初期,新四军军长叶挺曾送他一大筒六安瓜片茶,喝了这种茶,就好像看到了叶挺将军。可见六安瓜片在两人心中的位置。) I! U. C& ?" l4 Q+ c
  【鉴别方法】" }) \" W1 W3 u% H0 G8 O
   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 L/ V5 M% H; Q$ m3 }$ |
六:君山银针- X  S6 X3 G0 U: M& R% ~
  【简介】. N" q0 D( e9 Q2 u7 _
   君山银针属于轻发酵茶,是我国黄茶中的珍品,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的青螺岛,有“洞庭帝子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长”的描写,是具有千余年历史的传统名茶。冲泡时尖尖向水面悬空竖立,继而徐徐下沉,头三次都如此。竖立时,如鲜笋出土;沉落时,像雪花下堕,品饮之时,还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故得其名。唐代时,文成公主出嫁西藏就曾选带了君山茶。后梁时已列为贡茶,以后历代相袭。《红楼梦》曾谈到妙玉用隔年的梅花积雪冲泡的“老君眉”即是君山银针。6 q# h! w" B# Z" h9 M
  君山银针全由没有开叶的肥嫩芽尖制成,满布毫毛,色泽鲜亮,香气高爽,汤色橙黄,滋味甘醇,虽经久置,其味不变,其采制要求很高,比如采摘茶叶的时间只能在清明节前后7-10天内,还规定了9种情况下不能采摘,即雨天、风霜天、虫伤、细瘦、弯曲、空心、茶芽开口、茶芽发紫、不合尺寸等。在烘干处理上,也颇有特殊之处。烘干分为初烘、初包、复烘、复包四个部骤,要经三天时间。初烘温度为摄氏八九十度,烘到七成干后,用牛皮纸包好后放置木箱中,称为初包,经两天再取出复烘。复烘温度较低,烘至九成干时,再用纸包好,放置一天时间,等到芽色变成淡黄,发出清鲜香气,再用低温烘至充分干燥后放入铁箱中储藏。采用这种工艺,能使芽叶内所含有效化学物质,随着叶中水分的缓慢散失,发生良好的变化,茶叶色香味形更臻完善。" V- _0 F7 A, C
  【历史传说】
4 Y4 |8 v* C- [* a/ r' W1 |   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 }+ `! M8 O6 B% g* \  【鉴别方法】
& l) _- A/ B- X( p+ v   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假银针为清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5 x9 T: y  _. w5 b  c, ^* h
七: 信阳毛尖
8 X! a* |! z' J# `9 o6 x( ~  【简介】/ F# T: D7 X/ I7 H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大别山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内销绿茶,以原料细嫩、制工精巧、形美、香高、味长而闻名。信阳产茶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茶园主要分布在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震雷山、黑龙潭等群山的峡谷之间。这里地势高峻,一般高达800米以上,群峦叠翠,溪流纵横,云雾颇多。清乾隆年间有人道:“云去青山空,云来青山白;白云只在山,长伴山中客。”这里还有豫南第一泉“黑龙潭”和“白龙潭”,景色奇丽,诗人赞曰:“立马层崖下,凌空瀑布泉。溅花飞雾雪,暄石向晴天。直讶银河泻,遥疑玉洞开”。这缕缕之雾滋生润育了肥壮柔嫩的茶芽,为制作独特风格的茶叶,提供了天然条件。3 t. a: W4 X4 r  D4 M
  信阳毛尖风格独特,质香气清高,汤色明净,滋味醇厚,叶底嫩绿;饮后回甘生津,冲泡四五次,尚保持有长久的熟栗子香。 欲得毛尖独特风格,须知细采巧烘炒。采摘是制好毛尖得第一关,一般自四月中、下旬开采,全年共采九十天,分二十到二十五批次,每隔两三天巡回采一次,以一芽一叶或初展的一芽二叶制特级和一级毛尖,一芽二三叶制二三级毛尖,芽叶采下,分级验收,分级摊放,分级炒制。摊放的地方,要通风干净,摊叶厚度不超过五寸,摊放时间不超过十小时,鲜叶经摊放后,进行炒制,分生锅和熟锅两次炒。炒生锅的主要作用是杀青并轻揉。鲜叶投入斜锅中,每次投叶750克,用竹茅扎成束的扫把,有节奏地挑动翻炒。经3-4分钟,叶变软时,用扫把末端扫拢叶子,在锅中呈弧形地团团抖动,使叶子初步成条。炒熟锅是用扫把呈弧形来回抖动,予以紧条和理条,使茶叶外形达到紧、细、直、光。然后将茶叶摊放在焙笼上,约经半小时,再放到坑灶上烘焙。直至成品
* C; V+ ~" M9 H  信阳毛尖深受人们喜爱,荣誉众多
  }' x: }  V7 l- ]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名茶优质奖状;
3 T1 R: Z+ ], x! Z  1959年被列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 a2 ]0 ^  v4 b. W; c# N  1982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部级优质名茶;
) Z, S2 `0 i& `$ D- a2 T' D1 d$ `  1985年被选送到全国优质农产品展评会展出。销往国内20个省区以及日本、德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深受欢迎。
7 {. ], V8 g- B  1990年“龙潭牌”特级信阳毛尖在全国名茶评比中以“形美、色翠、香高、味甘”夺得总分第一名,荣获国家金奖。1 H5 l# h9 O- Z. }4 B8 A& y$ {
  1991年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
. _( F9 s$ \5 l2 b  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
/ N" \( J: T: D. ^1 U0 R  【历史】
3 R1 B; J9 v- n   信阳地区优越的气候与土地壤条风味件,是绿茶生产的理想环境,千百年一脉相承的手工制茶工艺,使“信阳毛尖”的独特无与伦比.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把光州茶(信阳毛尖)列为茶中上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又有"淮南茶信阳第一"的千古定论。
% {; N% ?3 }0 u  }2 r  【鉴别方法】4 Y# B8 m! v( V% ~, s) `9 e
   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d0 ?0 F4 k+ U' G3 d+ d3 B
八: 武夷岩茶5 D) E% ~$ \3 a+ c
  【简介】: Q* H* t$ Y8 P  c( v. `2 j1 V
   武夷岩茶是著名乌龙茶品种,产于福建北部“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山,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绿叶红镶边”的半发酵茶,它的特点以清人梁章锯概括得最为简练,即“活、甘、清、香”四字(见《归田琐记》)。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这种茶最适宜泡工夫茶,因而十分走俏,其品质独特,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从的喜爱,还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2 N: ?4 \( f- Y. S0 f4 j  武夷岩茶驰名中外,与优异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武夷山位于北纬27°35′-27°43′,东经117°55′-118°01′。方圆120华里,平均海拔650余米。四周皆溪壑,与外山不相连接,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及九曲溪所组成,自成一体。岩峰耸立,秀拔奇伟,群峰连绵,翘首向东,势如万马奔腾,堪为奇观。澄碧清澈的九曲溪,萦绕其间,折为九曲十八湾。山回溪折,真有"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之貌。而沿溪两岸,群峰倒影,尽收碧波之中,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实为"碧水丹山"人间仙境。前人题"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峰连逶迤,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概括了武夷山的轮廓。名山胜境,陶冶出岩茶的天然灵气。
1 v4 G8 ^0 {. j" N  武夷岩茶区,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在18~18.5度之间;雨量充沛,年雨量2000毫米左右。山峰岩壑之间,有幽涧流泉,山间常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正如沈涵《谢王适庵惠武夷茶诗》云:“香含玉女峰头露,润滞珠帘洞口云”。茶园大部分在岩壑幽涧之中,四周皆有山峦为屏障,日照较短,更无风害。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岩茶独特的韵味。
; h0 i$ e5 q/ y- J  武夷山之地质,属白垩纪武夷层,下部为石英班岩,中部为砾岩、红沙岩、页岩、凝灰岩及火山砾岩五者相间成层。茶园土壤之成土母岩,绝大部分为火山砾岩、红沙岩及页岩组成。《茶经》称茶山之“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茶园土壤系烂石或砾壤。明代徐火勃《茶考》所述“武夷山中土气宜茶”。适宜的土壤,造就出岩茶的优良内质。碧水丹山,峭峰深壑,高山幽泉,烂石砾壤,迷雾沛雨,早阳多阴,“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武夷岩茶独享大自然之惠泽,它奉献给人们以独特的“花香岩骨”,使同属自叹不如。6 F$ b8 f; ?+ ~) C
  武夷岩茶可分为岩茶与洲茶。在山者为岩茶,是上品;在麓者为洲茶,次之。从品种上分,它包括吕仙茶、洞宾茶、水仙、大红袍、武夷奇种、肉桂、白鸡冠、乌龙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 D0 j; p4 n& r6 A
  其中以“大红袍”最为名贵。关于大红袍名称的来历,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是传说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还有另一说法,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流传更广的是每当采茶之时,要焚香祭天,然后让猴子穿上红色的坎肩,爬到绝壁的茶树之上采摘茶叶。所以广东话把这种猴采茶称为“马骝”(广东人管猴子叫马骝)。正由于数量稀少,采摘困难,这种茶在市场上是价格昂贵的珍品。  W4 {1 R7 p+ P9 h% P6 A) B4 g
  武夷水仙是另一个岩茶品种,它由于叶片本身带有一股清香,可以被制成富有香味,极为珍贵的茶叶,因此叫水仙,是在日本销量最大的乌龙茶品种之一。
* H  W9 A; H5 a3 \7 C( C  除此之外,广东省潮州东面的凤凰山盛产一种名为“凤凰单丛”的乌龙茶。由于茶树高达一丈由于,有鹤立鸡群之感,故称单丛。采摘时,条件十分严格,有“五不采”之说,即太阳升不采,天气热不采,早期见其芽不壮不采,阴天不采,雨天不采。它的特征是条索粗壮,轻匀挺直,粗中有细,质地柔软,有一股幽雅宜人的独特清香。
" L7 G0 `3 f& X* G) |1 G  【历史】9 Z# d' p* p  _) x7 y& i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
" _. m( H; x' }  P3 g0 e  【鉴别方法】
$ O" n, B" z. ?8 X3 x  武夷岩茶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蜓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汤色橙黄,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红点,中央叶肉为黄绿色,叶脉为浅黄色,耐泡。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 H/ D) P( L3 s2 ^' r. p九:安溪铁观音" \/ d4 u- G) Q, A) _, S, G
  【简介】" e  \4 f' {: E. \! j: @" M6 r
   铁观音同为著名乌龙茶品种,产于福建安溪,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g/ }4 X3 n- o% }: ^  M  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制成的茶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砂绿。好的铁观音,在制作过程中因咖啡碱随水分蒸发还会凝成一层白霜;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近年来,发现乌龙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后,铁观音更风靡日本和东南亚。
, R: @. D& z$ X( R, F( g9 @  【历史传说】
! X4 U" g. t2 L: z- i- s* L$ x' X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 O3 A" V  c& l4 X; i- i
  【鉴别方法】
5 Y+ {% A& P1 B  u& Q   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n9 `) k9 ^! x" V5 _
十:祁门红茶
( V0 F, v0 v& s. d8 u  【简介】! f) c# F0 _* I% E8 K6 D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为工夫红茶中的珍品,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红茶品种。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茶叶的自然品质以祁门的历口、闪里、平里一带最优。  v7 X8 J3 h/ {) X
  在遍及全球的红茶品种中,祁红独树一帜,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著称,一九一五年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奖章,创制一百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优异的品质风格,蜚声中外。
6 \- h* [0 t2 |4 v, q  祁红产区,自然条件优越,山地林木多,温暖湿润,土层深厚,雨量充沛,云雾多,很适宜于茶树生长,加之当地茶树的主体品种──槠叶种内含物丰富,酶活性高,很适合于工夫红茶的制造。
& D$ W7 }% Q% j  祁红采制工艺精细,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芽叶作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进行文火烘焙至干。红毛茶制成后,还须进行精制,精制工序复杂花工夫,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而制成。
, p& M8 T" D, ^  高档祁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显的甜香,有时带有玫瑰花香。祁红的这种特有的香味,被国外不少消费者称之为“祁门香”。祁红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之为“高档红茶”,特别是在英国伦敦市场上,祁红被列为茶中“英豪”,每当祁红新茶上市,人人争相竞购,他们认为“在中国的茶香里,发现了春天的芬芳”。
+ q; s& R& \8 k0 P. {% w  祁红茶最宜于清饮,但也适于加奶加糖调和饮用。祁红向高香着称,具有独特的清鲜持久的香味,被国内外茶师称为砂糖香或苹果香,并蕴藏有兰花香,清高而长,独树一帜,国际市场上称之为“祁门香”。英国人最喜爱祁红,全国上下都以能品尝到祁红为口福。皇家贵族也以祁红作为时髦的饮品,用茶向皇后祝寿,赞美茶为“群芳最”。
6 b$ m- @/ H" C/ e( N8 E! e  【历史】0 d. K& J0 n; v9 E5 K3 }5 I
   祁门一带历史上很早就盛产绿茶,从事茶业者人数众多,唐咸通三年(862年), 司马途《祁门县新修阊江溪记》称: 祁门一带“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祁之茗,色黄而香”。祁门在清光绪以前并不生产红茶。据传,光绪元年(1875年),有个黟县人叫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因羡福建红茶(闽红)畅销利厚,想就地试产红茶,于是在至德县(今东至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仿效闽红制法,获得成功。次年就到祁门县的历口、闪里设立分茶庄,始制祁红成功。与此同时,当时祁门人胡元龙在祁门南乡贵溪进行“绿改红”,设立“日顺茶厂”试生产红茶也获成功。从此“祁红”不断扩大生产,形成了我国的重要红茶产区。* a3 }3 `/ {. B
  【鉴别方法】% d+ p' R: N9 G" H% F4 O& {1 {" y
  祁门红茶的茶颜色为棕红色,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 N+ m2 T1 }8 r  y& M[编辑本段]其他名茶
9 @- m0 g& `/ c* t& ?6 x: N1 T8 ^2 R" e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种类众多,以下几种茶叶也非常有名,经常出现在非官方版本的“十大名茶”中。/ B- b: k; G3 P# _/ d
云南普洱茶
0 Q. }# ]- a4 ?4 S+ |, ]3 V2 Y  普洱茶亦称滇青茶,原运销集散地在云南普洱,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2 a* T% S$ O2 ~2 s) F# p
  普洱茶是以古普洱府所管辖地区的云南大叶种茶的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发酵(包括自然发酵和人工后发酵)在形成的符合普洱茶云南地方标准的散茶和紧压茶的总称。) ^" i0 J' H* P1 G! X+ D; ^
  普洱茶的产区,包括现在的思茅市,整个西双版纳州和临沧部分地区,这个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湿度较大,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茶叶原料采自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树,其叶片长12—24厘米,具革质,比其他茶树品种更加厚韧。芽叶极其肥壮而茸毫茂密,品质优异。采摘期从3月开始,可以连续采至11月。在生产习惯上,划分为春、夏、秋茶三期。采茶的标准为二三叶。其制作方法为亚发酵青茶制法,经杀青、初揉、初堆发酵、复揉、再堆发酵、初干、再揉、烘干8道工序。
5 l. _% G  ]& y  I/ u4 u: P  普洱生茶制成之后,还需要漫长的熟化过程。传统上普洱茶的熟化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也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原因。1973年,云南省勐海茶厂试制人工发酵普洱熟茶成功,自此普洱茶的人工发酵工艺及相关地方行业标准相应产生,同时也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普洱茶。
$ D( o" D3 y( z  w  在古代,普洱茶是作为药用的。其品质特点是:香气高锐持久,带有云南大叶茶种特性的独特香型,滋味浓强富于刺激性;耐泡,经五六次冲泡仍持有香味,汤橙黄浓厚,芽壮叶厚,叶色黄绿间有红斑红茎叶,条形粗壮结实,白毫密布。
: m% X5 W# x" t" `  普洱茶从外形上分有散茶与型茶(紧压茶)两种。运销港、澳地区及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
% L9 Y, I! ~, H  北路银针:产于福建福鼎,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外形优美,芽头壮实,毫毛厚密,富有光泽,汤色碧清,呈杏黄色,香气清淡,滋味醇和。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的太佬山,太佬山产茶历史悠久,有人分析,陆《茶经》中所截“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就指的是福鼎太佬山。清代周亮工《闽小记》中曾提到福鼎太佬山古时有“绿雪芽”名茶,“今呼白毫”。如此推来,福鼎大白茶品种和用其芽制成的白毫银针,历史相当久远矣。
" [3 z$ b: q. g3 K8 P: k* J
/ o- M1 y, ?5 J/ @" j' \% a9 _南路银针:
6 t% b0 C2 a7 E' J% A$ W6 l5 A7 E
' f9 N; J" F% M3 _5 {4 _    产于福建政和,茶树品种为政和大白茶。外形粗壮,芽长,毫毛略薄,光泽不如北路银针,但香气清鲜,滋味浓厚。政和大白茶原产于政和县铁山高仑山头,于十九世纪初选育出。政出白毫银针,则随政和大白茶的利用应运而生。据介绍,一九一0年,政和县城关经营银针的茶行,竟达数十家之多,畅销欧美,每担银针价值银元三百二十元。当时政和大白茶产区铁山、稻香、东峰、林屯一带,家家户户制银针。当地流行著“女儿不慕富豪家,只问茶叶和银针一的说法。
8 p  }5 L( Q: x! a3 C冻顶乌龙
* T2 B+ `& n8 K/ k; f6 w$ L  冻顶乌龙茶,被誉为台湾茶中之圣。台湾省南投县鹿谷乡是它的主要产地。它的鲜叶,采自种植于冻顶山的青心乌龙品种的茶树上。冻顶山海拔很高,因雨多山高路滑,茶农上山必须蹦紧脚尖(冻脚尖)才能上山顶,故又名冻顶,其产出的茶叶又属于乌龙茶,所以命名为“冻顶乌龙”。但冻顶乌龙茶的的发酵程度很轻,约在20%—25%之间,属于轻度半发酵茶,制法则与包种茶相似,应归属于包种茶类。6 q5 }6 _+ D  @3 {, o; P
  文山包种和冻顶乌龙,系为姊妹茶。冻顶茶品质优异,在台湾茶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其上选品外观色泽墨绿而油润,并带有青蛙皮般的灰白点,条索紧结、匀整,弯曲成球。干茶具有强烈的鲜花芳香;冲泡后,汤色金黄透亮偏琥珀色,汤味醇厚甘润,带熟果香或浓花香,味醇厚甘润,喉韵回甘十足,带明显焙火韵味。叶底边缘有红边,叶中部呈淡绿色,称为“绿叶红镶边”或“青蒂、绿腹、红镶边”。) S* _4 ?' }& P) x( u. |& i
歙县茉莉花茶& k  ]; ?4 Z2 \/ C$ Z' \
  花茶属于再加工茶类,茉莉花茶最为常见,而安徽歙县茉莉花茶是历史名茶,我国茉莉花茶中的佳品。歙县茉莉花茶,约于清代雍正年问已开始发展,距今已有250年的产销历史。1860年时,歙县茉莉花茶已盛销于东北、华北一带。歙县气温冷暖适宜,雨量充沛,茉莉花生长良好,同时歙县也是著名的茶叶产地,优质的茶叶原料和适于茉莉鲜花生长的气候,造就了茉莉花茶发展的优良环境。
) l. g; H7 ]3 [. Q  歙县茉莉花茶以所用茶胚、配花量、窨次、产花季节的不同而有浓淡,其香气依花期有别,头花所窨者香气较淡,“优花”窨者香气最浓。歙县茉莉花茶主要茶胚为烘青,也有杀茶、尖茶、大方,特高者还有以龙井、碧螺春、毛峰等原料,用本地栽培的茉莉鲜花,经十余道工序窨制而成。与同类花茶相比属清香类型,香气清芬鲜灵,茶味醇和含香,汤色黄绿澄明。; o& Y' S/ ]+ [+ H' [; @9 E
  从解放初期始,歙县茉莉花茶开始出口,外销香港、日本、东南亚、欧洲、非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 {" B# ^) h/ r# Z, S$ \7 i  歙县茉莉花茶以味浓、香纯和耐冲泡而著称,现歙县已经成为花茶的主要产地之一。. M$ S( }0 |$ k7 _
四川峨眉山的“竹叶青”  F, n( M2 g; A
  不少人都听说过竹叶青酒,但知道竹叶青茶的人就为数不多了。
, v8 a7 ~6 d' X( M8 g  竹叶青茶产自四川峨眉山,创制于1964年,属于扁形炒青绿茶。陈毅元帅1964年游览峨眉山,在万年寺品尝该茶时,赞美该茶形美似竹叶,汤色清莹碧绿,将其命名为“竹叶青”。峨眉山竹叶青茶外形扁条,两头尖细,形似竹叶;内质香气高鲜,汤色清明,滋味浓醇;叶底嫩绿均匀。, E. ]- K; C( q6 ~5 V  @
  峨眉山是中国名山,这里平均海拔800~1200米,主峰海拔高大三千多米,是四川盆地内的最高山峰,娥眉山区气候温和,土壤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又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正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再加上竹叶青茶精选一叶一芽的初展鲜叶为原料,精湛的制作工艺,自然品质优良,虽然创制历史较短,但大有后来居上的潜质。  ?: ^; ?/ y( j" e4 B2 }
蒙顶甘露* O3 h. O8 t* G# j2 W3 `/ v
  蒙顶甘露又叫蒙顶茶,产于四川省蒙山,素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山上茶”之誉,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蒙山位于四川省邛崃山脉之中,地跨名山、雅安两县,东有峨眉山,南有大相岭,西靠夹金山,北临成都盆地,青衣江从山脚下绕过.立足峰顶,“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杉径,异石奇话,足称名胜”,因此有“猛杉之颠多秀岭,恶草不生生淑茗”的说法。清代徐元禧有诗云:“五顶参差比,真是一朵莲”。如此秀丽的蒙山,孕育出了这里的名茶,由于蒙山茶主要产于山顶,故被称做“蒙顶茶”。# Z/ ?! d% e5 K7 a
  蒙顶甘露茶形状纤细,身披银毫,叶嫩芽壮;色泽嫩绿油润;汤色黄碧,清澈明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沏二遍时,越发鲜醇,使人尺颊留香。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赞颂蒙顶茶的文章:白居易在《琴茶》一诗众写道:“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唐代黎阳《蒙山白云岩茶》诗中称颂“若教陆羽持公论,应诗人间地一茶。”宋代文人《谢人寄蒙顶新茶诗》:“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文彦博在《谢人惠寄蒙顶茶》诗中云“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腋胜醒醐。”明代钱椿年《茶谱》中记述:“茶之产于天下多矣!剑南油能顶石花,湖州油顾渚紫笋,峡州油时涧明月……其名皆著。品地之,则石花最上,紫笋次之……”清朝赵恒叶留油“色淡香长自仙”的佳句。从这些文辞优美的词句中,我们不难体会道历代文人对蒙顶茶的酷爱程度之深。% X4 d0 W+ Y( S% _& r
都匀毛尖
+ w! K6 x& A3 [. p3 y& ?2 |8 k  都匀毛尖属于绿茶类,历史名茶,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产于贵州都匀县,属布衣族、苗族自治区。都匀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南东山屹立,细面龙山对峙。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哨脚、大槽一带,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º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1 ^" I5 E* @$ n: W
  都匀毛尖“三绿透黄色”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成品都匀毛尖色泽翠绿、外形匀整、白毫显露、条索卷曲、香气清嫩、滋味鲜浓、回味甘甜、汤色清澈、叶底明亮、芽头肥壮。其品质优佳,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提,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主民茶界前辈庄晚芳先生曾写诗赞曰:“雪芽芳香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爽味,心旷神怡功关灵!”# j8 s% |) e$ g) R
太平猴魁
& k) h0 d; ]# \4 q' b2 {9 `  太平猴魁名列中国十大绿茶之列,属绿茶类尖茶,为我国“尖茶之冠”’尖茶特点是叶芽挺直肥实,两头尖而不翘,不弓弯、不松散。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凤凰山、狮彤山、鸡公山、鸡公尖一带,其中以猴坑所产质量最为上乘。这里依山濒水,林茂景秀,湖光山色交融映辉。茶园多分布在25~40度的山坡上,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里年平均温度14~15℃,年平均降水量1650~2000毫米,土壤多为千枝岩、花岗岩风化而成的乌沙土,土层深厚肥沃,通气透水性好,茶树生长良好,芽肥叶壮,持嫩性强。当地茶树品种90%以上为柿大茶。这是个分枝稀、节间短、叶片大、色泽绿、茸毛多的品种,适制猴魁的良种资源。太平猴魁为尖茶之极品。- {% t8 T, T2 c5 J& A" x; ^( x8 }
  太平猴魁的鲜叶采摘特别讲究,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其后3~4天采一批,采到立夏停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采回的鲜叶要进行“拣尖”,即折下一芽带二叶的“尖头”,作为制猴魁的原料。“尖头”要求芽叶肥壮,匀齐整枝,老嫩适度,叶缘背卷,且芽尖和叶尖长度相齐,以保证成茶能形成“二叶抱一芽”的外形。采摘要在晴天进行,雨天一般不采。一般上午采、中午拣,当天制完。制造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该茶制法经不经揉捻,茶汁未出,故杉耐冲泡。
5 t  @  v1 z' W+ N  太平猴魁的外形是两叶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花香高爽,滋味甘醇,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净,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品饮时,可体会出“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 高香醇味,回味鲜甘,汤色清澈,叶底黄嫩。 猴魁茶共分猴魁、魁尖、尖茶一至五级共七级,以猴魁为首。曾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 H! G$ a& W$ w% c5 w& }
  太平猴魁的来历有个故事:清未,南京太平春,江南春等茶庄,纷纷在太平产区设茶号收购茶叶加工尖茶,运销南京等地。江南春茶庄从尖茶中拣出幼嫩芽叶作为优质尖茶供应市场,获得成功。猴坑茶农王老二〈王魁成〉在凤凰尖茶园,选肥壮幼嫩的芽叶,精工细制成王老二魁尖。由于猴坑所产魁尖风格独特,质量超群,使其他产地魁尖望尘莫及,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 C1 K2 [& s/ \+ }# [
屯溪绿茶
3 w' }- R$ e# G1 G- _6 p) K. T" T  屯溪绿茶,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绿茶的简称,为我国极品名茶之一。主要产地有休宁、歙县、施德、绩溪、宁国等地。因历史上在屯溪加工输入出,故名“屯绿”。该茶条索紧密,匀正壮实,色泽绿润,冲泡后汤色绿明,香气清高,滋味浓厚醇和,是我国绿茶中的名品。“屯绿”属炒青类,屯绿毛茶又称“长炒青”。其做法起源于松罗匹茶的制法,品种有珍眉、贡熙、特针、雨茶、秀眉、绿片等6个花色18个不同级别,此外还可窖制茉莉、珠兰、玉兰、玳玳、桂花、玫瑰等花茶。, X. E" O5 i6 C: o( i# |% z
雨花茶
' [0 p1 \( n$ J' }  雨花茶是南京特产,因产于南京中华门外的雨花台而得名。南京山、水、城、林相映成趣,景色壮丽秀美,著名的雨花台原称“聚宝山”,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讲经,天降宝花,因此得名“雨花台”。由于南京地区空气湿润,山峦起伏,因此这里是栽培茶树的好地方。0 Q1 o& o% G8 A
  “雨花茶”的生产历史十分悠久。约在公元4世纪的东晋时代,南京百姓就有饮早茶的习俗。陆羽在《茶经》中曾经记述了《广陵耆老传》的故事。说的是晋元帝时,有一个老妇人,每天早晨提着一壶茶沿街叫卖,百姓都争先恐后地买她的“雨花茶”汤来喝,奇怪的是,这老妇人自一清早叫卖到晚上,壶中茶汤不减。老妇人把卖茶所得的钱全部分给孤苦贫穷的人,贫穷的人都很感激她。这个消息被当时官吏知道,派人把老妇人抓了起来,关进牢里。第二天一清早,牢妇人不见了。后来,雨花台一带开始骗布葱郁碧绿的茶园。雨花茶的色、香、味、形俱佳,她外形圆绿、条索紧直、峰苗挺秀,带有白毫,犹如松针,象征着革命先烈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形象。香气浓郁高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清澈,叶底嫩匀明亮。/ B/ c& ]1 H2 a8 X/ ~& ]4 }
滇红& P7 o' `4 b) d  H7 R8 x0 }
  滇红是云南红茶的统称,分为滇红工夫茶和滇红碎茶两种。其中又以滇红工夫茶最为著名。0 Z2 z9 t# Y- A. J! Z: C* o
  滇红工夫茶属大叶种类型的工夫茶,产于云南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其产区被称为“生物优生地带”。这里的茶树高大,所产茶叶芽壮叶肥,白毫茂密,是我国工夫红茶的一枝新葩。0 c3 t. V$ Q7 s9 e( @
  滇红的最大的特征为茸毫显露,毫色分淡黄、菊黄、金黄。凤庆、云昌等地生产的滇红工夫茶,毫色呈菊黄;临沧、勐海等地所产,毫色则做为金黄。即使是在同一茶园,不同季节的茶色叶各不相同,春茶毫色较浅,多呈淡黄,夏季毫色多呈菊黄,秋季则多为金黄色。滇红工夫茶另一大特征为香郁味浓。香气以滇西元县、凤庆、昌宁为佳,尤以云县部分茶区所出为最,这里所产滇红工夫茶的香气中带有花香。滇南所产之茶,滋味浓厚,刺激性较强,淡回味不及滇西之工夫茶。
! K# I4 f+ j, y$ u  滇红工夫茶中,品质最优的是“滇红特级礼茶”,该茶外形条索紧结、肥硕雄壮,干茶色泽乌润、金毫特显,内质汤色红浓艳亮,香气鲜郁高长,滋味浓厚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嫩亮。- p- _! m0 S( o, h* c
3 p) T5 v5 j) c( Y1 ^! T8 W' [2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辰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辰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