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左自有管夷吾江左事业,繁华落尽,尔来一千六百余年。读史到此,长令人唏嘘不已。每过金陵,见山川形胜不改,龙蟠虎踞依旧,而英雄凋落,红颜湮尘,不由得仰天长啸——十丈软红里,新繁华毕竟掩不住旧悲凉。# ]/ C. Y V, `3 V
- N, [$ |. y( Z& m" r# T1 E
夫子庙前秦淮河,河上漂满了文明的垃圾,嘈杂喧嚷中,无复旧时文气。摩肩接踵中,淡忘了昔时忧伤,即便是长夜中霄,恐怕怨鬼们也不敢来寻旧时足迹了。
& k: t. H- e0 i( r; ~8 W$ l; k
秦淮河上有古桥,夕阳野草燕归来,偶有被人漏踩的小花冒出头,看看这个陌生的世界。漫步走过对岸,才知道此乃“王谢故里”,幽深的巷子就是所谓的“乌衣巷”。当然,“王谢故里”的牌子下面,理所当然的是门票的价格,但生意也并不见得好。8 U. r: R- R; k# e) e
- n5 Q# E# F- @- g2 p& A4 c) h' }: U" V 回头看来,青苔下原是写着“朱雀桥”。
" C H7 d" j% S9 A/ f! O; p I* v" |
, ` n- N% f0 N8 K/ V. |: p4 h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7 [: |$ v: g. F5 ^6 M
$ k2 A. p+ `3 u/ ]: G5 \
明月荡漾在秦淮的碎波中,看完了王谢钟鸣鼎食,看完了高门大姓,一朝夷灭。
3 {% l+ E! G3 }& J s7 _1 k2 H) S: R& m9 m: x: I! \
造化为炉,阴阳为工,万物为铜,圣人猪狗,终究同归尘土。, Q) o3 q2 S0 y$ K) w4 M0 ~$ l, {, q
/ J( a+ u* }' ] 唯有明月青山,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倒了。
, n$ N1 Q1 r( N; |+ Z
' x1 d1 x( q7 T# ~' W* M 话说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大江以南一时纷纷扰扰,虽有天堑,竟不知谁人能守,又为谁守?
* [! K4 A& e) O; b8 x C, M
: O5 ]' [- @9 Q6 X 司马睿号称监国,但是这“国”乃是东吴孙氏之国,实在不知道从何“监”起。司马睿当时的条件,比赵构、弘光都要差得多,他不但没有力量,甚至都没有合法的统治权。# ^" N+ Z' ~2 W: l. V
2 R5 f7 p% A$ y$ A8 ^ 这个所谓的“晋”政权,一脸的倒霉样,随时可能灰飞烟灭,远远看不出来能有后来的辉煌。
- B$ a, G5 Z3 m9 c2 i" k& s8 H+ {1 V L* G
司马睿对东吴的遗民们,是诚惶诚恐的,一次竟对东吴大族顾荣说漏了嘴:“寄人国土,心常怀惭。”因为这片国土,本不是司马家的天下。9 m% T5 P* M2 P& I
* K2 a! C1 U. q3 {' y- d$ v6 _
此时北方的中原天下大乱,蛮族们正在彼此并吞——最终最强的那个会存活下来,它的下一个目标,理所应当的是江南。事实上,胡马临江,已经不止一次了。9 W9 p+ @5 P' @$ _3 |
4 ]9 b7 w, _3 R7 d7 B1 O
江南能不能在蛮族的下一轮冲击中幸存?谁也说不上来。1 P8 N7 |9 B( e& T; X
0 F' ~& l! U% R5 O3 p1 {" k1 p6 p7 S
南渡的衣冠人等,常常到新亭北顾,治酒饮宴,遥想中原,泪涕皆下。" @( e5 O! ^1 S, F1 z; Z# ~; \
; H& `# J$ v- I- A: {; } 然而有一个人不哭,这就是王导。只有他愀然变色道:“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
5 w# a5 G% P+ s3 i/ r- J7 a5 p8 W' W& {) e& |' Y) x8 ~6 B
后世所谓“王谢”,王就是王导,谢就是谢安——正是他们俩奠定了南朝的基业,一提到南朝,就不能不说到“王谢”。
( {3 c( |" h9 M+ [" {
8 ` j. H* I. z$ P0 U+ l# g, K" } 一千多年过去了,谢安还有个肥水之战,常常被人想起。王导却早已被众人遗忘,其实他才是真正的大英雄。历史并不总是那么公平。
; q7 B( r1 a. Q/ r% P; M8 S0 ^- v
- s2 B; Q+ [( g1 A2 [; W- H 王导一辈子的事业,没有什么能让人特别记得起的大事,所以他很容易被人遗忘。但如果中国没有了他那样的人,也许中国也走不到今天了。 b$ J, H+ Y2 y& q4 o
8 @. C0 w p& p- r2 D" v% p
如果说谢安是红花,那么王导就是绿叶——他一辈子都在当绿叶,死了也变作花底的肥料。没有他的努力,就没有东晋存在和富强,也就不会有桓温、刘裕们的舞台了。如果胡马南渡,江南后世的繁华,也就难说得很。6 f! C( a" ]! _. y- g- L8 R6 x
, }/ c* n- E# a; \
陈寅恪先生是这样评价王导的:“在东晋的建立与稳定上,最有功绩的人物是王导,他的功绩就在笼络吴人,协调南北各阶级特别是南北士族在南方的利益,以坚定地支持东晋对付北方胡族统治者的进攻,进而克复神州。”5 c) ~( P) ]" P' v0 ?6 y& Y: ?
% ^' |5 ]: {4 X- L 正当别人在历史的舞台上张扬个性的时候,王导在被士族们痛骂。
( H" C0 u' B* y. A( E2 L; R3 m: A. F3 m& z0 P( d3 G( M0 T2 b8 w1 _/ B
《世说新语》道:“王丞相初在江左,欲结援吴人,请婚陆太尉。”可是陆玩并不领情,来了句“培娄无松柏,薰莸不同器。玩虽不才,义不为乱伦之始。”王导吃了闭门羹,换个人就给陆玩好看了,可老王却没有。
; f- i+ ^6 R0 Q8 U. Z; X8 f S5 h3 Y
刘真长去见王导,出来人家问他老王如何,这小子来一句:“唯闻作吴语耳。”后面作注解的还生怕大家看不懂,引《语林》道:“真长云丞相何奇,止能作吴语及细唾也。”把王导说得非常不堪。
# L2 `4 L: y2 h; O. w- i+ B$ B* q+ b% Y' W) g) B! M1 c
王导请客,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悦色。只有临海任客和几个胡人未洽。“公因还过任边云:‘公出,临海便无复人。’任大喜悦。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阇!兰阇!’群胡同笑,四座并欢。”
0 @- Q% R1 _) u0 X5 U# J2 ~( O* i N% \+ Q
吴语为当时北人和江东士人共同羞用的方言,为了笼络吴人,王导不惜屈尊,是费尽了心力。4 ]" o$ L' a8 V: a3 W3 j
- ^6 q* @! I4 r
如果照今天的粪青们看,王导你,就是自己找骂!3 T$ d2 K( C; d, a( q2 A5 M
% s! F9 Q* H6 F 可是,他为什么?为他自己吗?! f8 ^4 x# e' \" k0 M- ?9 u$ W$ ^2 r
5 S7 V% z- j2 h( a, g) I, n$ u 天下最难,是忍辱负重,天下最易,是冲冠一怒。5 U9 r) n2 a* ^7 I f0 p
8 u6 O! D( U- M) a: J, W U
象王敦那样,动辄内讧,左良玉辈也能为之,一时意气是发泄完了,个人恩怨是一笔勾销了,天下也就毁灭了。
6 D2 ^( }3 y) ^% U1 N+ e! ^! D: G \! v; @/ `1 h+ y, K' _
当时光划过历史的夜空,大明朝的最后一缕夕照又落到石头城上的时候,朱雀桥边已经是漫野荒草,只有桥头那边,还住着个李香君。
3 Z2 J9 S) T4 H; ]- N4 n
; Y7 ?3 u, I; Q" H 史可法但求令名,马士英唯图财富,阮大钺快意恩仇,小福王只爱美人。
8 t1 ^3 R3 q% \1 k& `3 x
1 @7 b3 _9 Q7 a9 r+ v 诸人求仁得仁,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却没有一个人为江山存念。
! k5 O/ J/ X+ U% {8 j7 |+ l& b7 D) s; G0 r3 t
小老百姓不问江山姓氏,只关心自己的发型——到这个时候,他们也只好自求多福了,在要脑袋还是要方巾的两难中去挑选一样。
/ p: ?' M8 g. ~) @" E2 B# v
% E' C k9 m8 X0 r9 f8 \8 M: q" M( } 所以顾炎武想通了之后,喊出了那句让人振聋发聩的口号:“天下兴亡,匹夫预其责焉!”- O+ D6 K( l j" v
, T8 t4 x. T0 `/ C3 y
可是无论是吴三桂、钱谦益还是事不关己的小老百姓们,他们都后悔得太迟了。
9 i! o0 r2 } X6 e# C8 V: `6 l4 |4 u% |. x
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 l" G& Y: y# m- x( I
! G' U* G# G& T( o) D 迟来的后悔又有什么用?当事人们只好穿着异族的衣裳,拖着异族的辫子,在苦闷中苦熬三百年了——即便是这样的三百年,还是没能让我们明白,什么叫做“匹夫有责”。三百年后,我们照样自己揍自己,差一点又把江山送给了狄夷。( Y, C; p% A. P! M
% e- X7 ?3 Y& v9 Z; i
回想一千六百年前的王导,晚年他说了一句:“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在他遥远的身后,在这么个寂寥的下午,我正在思念他,中国并不差英雄,差的是能够在身后默默成就英雄的人。; F: H; A, E0 `7 O0 K+ ^
2 T8 h; A. q3 \5 k
这才是有大智慧的人,这才是中华民族不朽的脊梁。然而大智慧也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够理解,所以古往今来,圣贤总是寂寞的。4 ]6 e% v3 p0 }" I7 q' L
/ l: j/ o: B8 M5 p
引用《晋书*温峤传》来结束这段短文吧:“于时江左草创,纲维未举,峤殊以为忧。及见王导共谈,欢然曰:‘江左自有管夷吾,吾复何虑!’”
& ~7 W o$ l* A1 i7 T+ g. e, M. i* L* p' L9 g* p& h5 L
这大概是当时的人,对他最中肯的评价了。
% D4 |/ G* s, x! L. v# K; q# t3 H1 V/ ]6 ]% _+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