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洛阳千年大事记

0
回复
53
查看
[复制链接]

7305

主题

13

回帖

73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37
发表于 2021-9-17 08: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    禹之子启杀伯益、嗣位。启之子太康都斟寻(右加阝) ,仲康、夏、桀也都斟寻.夏朝洛阳已有了青铜器作坊。洛阳率先进了青铜器时代。夏朝洛阳已有了学校。夏朝洛阳已有了原始文字。夏都斟寻(右加阝)城是洛阳的第一座都城。
* N6 {+ z" L  o/ g& d# b' s! B) z2 S5 s( z) a
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夏桀暴政,商汤灭夏,都西亳,西亳在偃师尸乡。西亳城是洛阳的第二座都城.仲丁元件,辛丑即王位,自西亳迁都于嚣。盘庚渡河南,复都西亳。庚丁崩,子帝武乙立,从亳迁河北。商两次都西亳。19帝,400年。商朝,洛阳已有了定型的文字。并广泛使用。当时洛阳不仅有小学,还有了大学。7 x) C5 F* E7 @: Y
& O4 p6 S* \" p* F+ X/ ?6 i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元年,率军东下,会八伯诸候,孟津渡河,灭明,建周朝。武王灭商回镐,路经洛阳,建洛邑,迁九鼎于此。
/ z; y# f# U1 c* N/ `9 ~; ~( Q% f1 v. d7 F, n8 J
周成王五年,成王派召公、 击公营建东都。( f% K+ k  [) L- ]

4 K8 Z% e7 p4 _1 G0 c: O周成王十一年,命周公之子周平治理东都。
8 i" P0 C( H6 |7 A- X) u# X& j+ G1 ?
" k5 R2 v% v* q! H* s周平王元年(前770年) 平王废镐京,在秦襄公率师护送下来到洛邑。史称东周。8 r7 e$ i/ l" b6 e6 M3 ?) a

5 V  j$ I5 M/ }* G周景王二十五年(前520年),夏四月,景王卒,王室大乱,王子朝入京。景王旧臣刘子,卓子告急于晋,晋侯派荀踩帅 九州之戎,拥王子入王城。 未即位而卒。 又拥其弟姬丐立,是为敬王。
+ R' I, c% W- p( {3 f
6 S2 R2 [6 D' h* z' a敬王十年(前510年) 敬王改洛邑为成周,并以此为国都,因城小,晋召集诸侯国大夫,扩建成周城。遗址在汉 魏故城。
% A8 w0 F' i; h
. y3 C) k9 h# s2 g敬王十七年(前503年) ,十二月敬王入王城。& R' K9 `, N; b5 B: s
6 V  u7 t9 Y( E& x
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将白起于伊阙,战败韩、魏二国之师,杀俘兵二十四万.
* s( S# q# f8 W4 M9 g. G! p+ |( Z0 U0 ~' f
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秦攻打韩、赵二国,赧王率东方锐师在伊阙战秦军,周败,赧王被迫入秦,并献地,各后卒。周亡。
# x* X% k4 G+ n. w3 F
1 f3 S: ~0 p6 k3 O& M; M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封吕不韦为相国,食洛阳十万户侯。3 j( q8 S. l! Z+ g9 S
" R8 J1 \/ s( j2 J) F3 @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划天下为三十六郡,洛阳为三川郡治。# K0 @2 U7 W1 K# z
5 |  Y; z! Q) e! B# M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 楚项羽立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2 u$ m8 U4 K3 \, m! d+ d

+ t* D) t2 y$ g% r# E5 s汉高祖二年(前205年)   汉取渤海秦置三川郡,改置河南郡。
/ x9 j5 I. k  e% W% q% s: I7 a, m" |- x1 Q% t' D/ F) |6 s7 j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刘邦于汜水称帝, 定都洛阳, 置酒洛阳南宫,论赏功臣。五月,刘邦改都长安。
3 C  ^4 H4 x9 W/ s' _* X6 d  l! J2 O: r
汉文帝元年(前179年)文帝召河南守吴公为廷尉,吴荐贡谊,以贾谊为大中大夫。2 p, b6 q$ G/ ]+ F! z0 _: `
% V: F+ B5 f. {! f7 g) k1 a
王莽始建国四年(12)二月,王莽定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 m" k6 H0 a3 K$ M9 b! W* N4 C& a- }' F" g9 g6 {6 ?8 N
刘玄更始元年(23年), 八月,王匡攻洛阳,九月克洛阳。 十月,更始帝刘率定都洛阳。+ ]% M* g2 v0 v6 |+ ]% R7 A' g, _8 }
/ m6 k2 ]2 T& k% }8 D
刘玄更始二年(24年) 更始帝刘率迁都长安,刘秀派冯异率军进驻洛阳。
& f, w* G; E6 Y0 {; W" Q9 L# ?- s6 ]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十月,刘秀至洛阳,以此为都城。史称东汉。* z0 S; K) g% @3 o# U5 Q2 m

1 d7 w# i& l, U7 o% s$ s. J建武五年(29年) 王梁为河南尹,穿渠引谷水于洛阳城下。在王城东15里筑千金碣,以控制水流。0 i, }3 u8 P3 Z4 J5 Q; v0 }& ^
7 z2 Y9 i! x5 H7 W# p. X4 G
建武二十四年(48年) 穿阳渠,引洛水为漕,鸿沟水系通航。从此,洛阳南通江淮,东达齐鲁。 中元元年(56年) 立灵台,起明堂、建辟雍。
; @" ^6 K* `7 _  ]& E* _& [4 j4 J0 {# ]4 y3 B
永元三年(60年) 明帝刘庄命画工画开国功臣二十八将像,挂在南宫云台。" k( t: v' |- S; v' T5 U

" F9 t0 B  W: n  I9 Y: k, ?永平八年(65年)   明帝派蔡忄音等人到天竺国求佛经。
. {, Y$ b+ |: s, k4 I: M/ ]" T, `: [' H
永平十年(67年) 蔡忄音自月氏邀天竺国沙门摄摩腾、竺法兰二僧, 并得《贝叶经四十二章》及佛像,以白马驮回京都洛阳。
( O# Y1 q6 W* k+ M. H) u, j3 Q& X$ M' k7 x/ L4 a* ~- L
永平十一年(68年)   明帝命筑白马寺。摄摩腾,竺法兰二僧居此译经。
+ x6 A$ e* h, h; X+ E' Q- l! G9 s, I8 o: i: e
永平十四年(71年)   夏四月,汉明帝刘庄亲审洛阳狱中囚犯,平反千余人。
+ T  f6 ~/ C* @: y! P! `: k& G( C% C6 ^6 W0 P: T+ O
永兴元年(105年)   宦官蔡伦,在洛阳制成“蔡侯纸”。, M( G! e) p3 B& g, |
) l$ \3 l" p; d2 y3 C1 d& ]2 |, u5 L
永初三年(109年)  三月,京师洛阳一带发生饥荒。人相食。五月,帝诏上林广城苑,可垦辟者分与贫民。
! ?9 s$ @: @  a
' }: A1 d, i1 p# p8 r8 A元初四年(117年)二月,洛阳武库失火,烧兵物115种。  是年,张衡在洛阳制成浑天仪。  ?; u: y( D' D0 s0 P0 z3 {

  {9 @2 x& C2 L6 y! `8 X永宁元年(120年)十月,京师洛阳雨33天,发大水。
- a+ {0 i3 G+ P7 w& L* |* A8 I: x' N8 a: j* T' O* x
建光元年(121年)许慎的《说文解字》在洛阳撰成。5 Q  l$ s1 ^9 X

4 `* n! i. _7 {7 P* Z4 W! Q, j4 _永建六年(131年) 九月,汉顺帝刘保派人扩修太学,建房240,室1850。
9 R# i2 {5 I/ m5 T4 _
0 w5 @% _6 V- c/ @# ]9 \' S东汉阳嘉元年(132年)   大科学家张衡卒于洛阳。
& ?: E, H$ u* {+ K
8 L+ K: `. q  a2 b* M/ h4 M本初元年(146年)洛阳太学学生猛增,多达三万余人。1 b+ |# i9 Q, P- H5 Y! {" C2 ]" b
, n: y# |# h0 r" p, X9 U* l
永兴元年(153年)  七月,冀州刺史朱穆执法如山,触动宦官赵忠,被醒帝下狱,太学生数千人,集之于宫门 外请愿,为穆诉冤,穆被赦出。
  f! \& ]2 ^* ]- J0 k' D! Z) V' g
% O( W' E$ E8 B  r延熹九年(166年)  一月,豫州饥饿,人口死亡过半。  七月,宦官把受太学生尊崇的李膺、范滂等200多人宣布为党人,下狱治罪。历史上称之 为“第一次党锢之祸”。
5 ]( g. V& }7 A% q% _# i. t, O0 Y# F9 N9 L4 e
永康元年(167年) 汉桓帝死,灵帝即位,陈蕃及大将军窦武执平, 起用李膺等及释放被捕的太学生。
5 o. k8 s0 v9 r$ {* G& N4 |
5 s5 b% ]0 L0 A0 ~- ?3 `& h2 N建宁元年(168年)   夏、六月,京师洛阳雨60余日,发大水。   宦官杀陈蕃、窦武等朝官600多人,又杀李膺、范滂100余人。. w& O" b1 N) m& K, ~8 G5 x9 y

$ d, Y  [9 f8 a- U熹平元年(172年)  七月,汉灵帝大兴党狱,逮捕太学生千余人,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二次党锢之祸”。: `- F5 h4 u/ F' A9 Q8 [
( w$ v  ?- S/ B. r) W, U- C. t
熹平四年(175年) 春三月,灵帝诏蔡邕等正《六经》,石46块,立于太学,后人称之谓“熹平石经。”
$ G# P8 F5 t1 `) Z. n4 h& `% G- R
3 W* m4 U* V% n+ j' x光和元年(178年)   二月,汉灵帝诏置洛阳鸿都门学。开创我国文艺学艺术院* p! y3 r$ i1 `1 p4 y
校的先河。- f" j8 E; L8 ~

2 D# B& g2 z, r/ F) z. ?中平元年(184年)  春,黄巾军预定三月五日起久,事发,马元义被捕,车裂于洛阳。被杀者千余人。   三月,东汉政府为防黄巾军,在洛阳周围置函谷、太谷、广成、伊阙、擐(扌换成车)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磁,并置都尉。
7 _3 _/ y9 K1 e3 X$ n1 X: {$ x
$ m! Y9 J) p1 \! H& Y% T2 u中平五年(188年) 八月,置西园八校尉,以控制兵权。十月,灵帝至平乐观,讲武阅兵。  b4 j* }- O  _: D8 E& s' s
( S7 t/ P0 u) V2 F! ?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挟献帝及京师居民西去长安,火烧洛阳宫。
; a2 }* Q  r* @* w2 U% K
# T1 J7 `. G2 ?0 B$ r# `2 N初平二年(191年)   河南尹朱携(扌换成亻)移书州郡,征兵讨董卓。
* l1 `' v$ F8 x3 e( l0 d
* R6 ?2 I; b% `! q建安元年(196年)   春二月,修洛阳宫。   秋七月,献帝还洛阳。曹操率兵来洛阳,挟献帝及百官去许昌。% l: q6 `$ Y- f" k
3 z* p0 M( ?% R3 {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正月,曹操病卒洛阳。   十二月,曹丕初营洛阳宫。8 `# Z1 L0 b2 O; c) u7 ]

+ J0 r9 v) x  T  a魏黄初元年(220年)  魏王曹丕废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是为文帝。   六月,大雨,伊河水溢,漂溺数千家,人畜死亡甚多。0 m5 E& A- a5 c- o( Q

% h* M8 ~% q) p黄初五年(224年)   四月,重建洛阳太学。5 y% Y$ s6 Q8 [# h
8 T( w0 Z, o4 K5 Q2 Y+ R
太和五年(231年)  命都水使者陈协重修千金碣,并在洛、谷二水内修五龙渠。) P& }& q9 k  @) k+ {1 N# O

1 R9 K3 B' x+ m" F正始二年(241年)   魏齐王正始二年,又于太学立古文、小篆、隶书“三体石经”,刻石28块,因于正始年间 所立,故又称“正始石经”。$ x, u5 G2 e' l

( a' Y- a  e, _9 r: B) \正元元年(254年) 马钧在洛阳发明龙骨水车。; r2 x% u6 a6 ?# b, X/ n' G  x+ K2 `
8 Z& `7 m9 w  y
晋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自立为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 ~  E" R8 `( G3 V5 t8 t! r" ]& `5 i1 v5 w- z* B- |' C5 U
泰始四年(268年)   晋武帝司马炎,重视太学,亲临太学视察,皇太子司马衷,即晋惠帝也曾两次视察太学, 故立“三临辟雍碑”,至今犹存。
5 T! o4 D& ?7 A% h
1 W) [* J! S2 R! A泰始十年(274年)   杜预在洛北孟津黄河上,建立第一座黄河大桥。
- h2 G. O$ `8 p
6 O4 j' X1 Y% m咸宁三年(277年)   张华在洛阳撰写《博物志》,献于晋帝。+ R" r! ^/ p# O. k% Z) w( s
8 I5 r7 A" p: @4 y
泰康六年(285年)   陈帮城洛阳完成《三国志》。
0 s; J$ x4 z6 d& I% @, w
9 A- }; e) e" V' f6 |元康三年(293年) 建国子学,与太学并立。
0 c4 X2 @: }/ ]" d6 e% }# D$ \/ r; @% T8 v( e5 G3 V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   委孝文帝率军进驻洛阳,第二年定都洛阳。
. d0 u3 ]# |2 ?  h! f+ D) s
% k3 S  p7 l6 F+ _' h太和十九年(495年)  在洛阳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8 \+ }5 L) X$ I$ S1 _/ b

# ^5 e  [4 q. Y; M2 O景明元年(500年)   在洛阳龙门西山开凿石窟(宾阳三洞)。: c& G" }& l9 V
' p% v/ U/ w) A, I: `, }) N3 G/ C) r
]熙平元年(516年)   冬十一月,胡太后诏制永宁寺。
" F" P' X9 y$ ?4 U* B( C
4 W$ i+ J6 e' y3 l神龟元年(518年)   诏补三体石经。' i" Y# ~  D. X* c- V

% }1 a2 g0 [3 T3 x8 M- v永熙二年(533年)   冬十月,北魏迁都于邺,尚书令元弼为洛州刺史,镇守洛
5 s$ w" r4 M, ]8 a2 Q- H" L阳。
, ~8 h3 j: K6 |( ?, y& j
, y( I' j% p- w/ @1 \# M5 r6 ^" a武定五年(547年)  杨彳(右加玄加亍)之所著《洛阳伽蓝记》成书。+ j  C, S( d1 Q6 L* S0 ^. ]$ Q
7 m! y: y# h7 c) M8 A
隋仁寿四年(604年)   十一月,隋炀帝杨广来洛阳视察地形,遂定洛阳为东京。
; R/ e4 U) W5 N) ]
: {/ Y) ^% l2 j! X大业元年(605年) 春三月,命杨素、宇文恺营建东京洛阳。 夏五月,建西苑,周290里。
6 S  v/ V0 R! G0 T- g
/ P- M7 f9 E0 r6 n! U大业二年(606年)  正月,东京洛阳宫建成。  四月,炀帝自江都回到洛阳。  十月,建洛口仓,周20里,3000窑,可容粮8000石。 十二月,置回洛仓,周10里,3000窑,容粮8000石。是年,炀帝下诏将全国善乐舞者,集于洛阳。  是年,炀帝设进士科,为中国科举之始。- f( {0 ]- L5 m

" N6 |" u8 G: {& z+ O. i: F. n5 f大业三年(607年)   三月,派遣朱宽出使琉球。   八月,日本国遣小野妹子至洛阳。
3 B, `( r, X5 Q' r! `/ @
" \* Q+ `; v4 N$ y+ g$ r8 G9 p- n大业四年(608年)  四月,遣裴世清出使日本。 九月,集全国鹰师万余人于洛阳。  是年,日本药师惠日等人来洛学医。
$ ?% k$ _) F) X5 s$ `0 w
- g- v' }1 w: u大业五年(609年) 正月,改东京为东都。/ j$ A8 D9 h7 K. X8 J9 c, g

9 r/ `( }9 P0 ?大业六年(610年)  正月,诸番来朝,陈百戏于端阳门外。 三月,炀帝从洛阳西苑乘船出发,游江都。 是年,巢元方在洛完成《诸病源候论》。
1 Q. T- C; R% g+ j' s9 b( Z. n9 p$ i7 _  m
大业十二年(616年)  三月,炀帝宴群臣于西苑。七月,炀帝入江都,命越王侗留守洛阳。
  [2 v7 c0 @  `
! z* k9 V+ Q2 ]9 A- c) j4 K+ [大业十三年(617年) 二月,瓦岗军攻陷兴洛仓,开仓济民。 四月,瓦岗军攻破回洛仓,袭洛口仓,烧; L+ F* K+ ?# K2 E7 e
天津桥。 九月,王世充与瓦岗军战于邙山。为鼓舞士气,遂筑周公庙。* X( w0 s* {3 e+ K" l! w

$ q- @; {& y5 Y) e2 J; z. ~- @大业十四年(618年)   正月,李密占金镛城,屯兵30万于北邙。五月,越王杨侗称帝于洛阳。 九月,李密与王世充战于偃师,败。
! X' H; r& I0 D, L$ m. q& f; [4 F7 y* a+ H/ a1 U
义宁二年(619年)  正月,李世民攻打洛阳,未克。 四月,王世充称帝于洛阳,国号郑。( M/ }* c( B3 ^: O

$ Z# D: o& i* B唐武德三年(620年) 七月,李世民率军包围洛阳。
* A9 J( C' I4 o. y- t) [( i$ {! z9 h2 R8 }( I! g
武德四年(621年)  二月,李世民在谷水败于王世充。五月,王世充兵败降唐。+ v. j# u1 _+ y" _

; x2 I- k3 O# P" C! G8 H- G$ z( W贞观十六年(642年) 二月,张亮为洛阳都督。  v% O$ E$ K4 I- n9 @" x

2 z% Y! R' Z  a5 h! M显庆二年(657年) ,正月,高宗李治来洛阳,以洛为东都。" l; a7 v* d& x1 v
' {% t1 i/ Q* c* U4 T
龙朔二年(662年)  正月,东都洛阳置国子监。1 }+ p# K) e5 `7 r* W/ U. r8 B2 |
( V2 Q5 k2 Q1 g" V; N- e
麟德二年(665年) 二月,高宗居洛阳合壁宫。 三月,东都乾元殿建成。
. q$ J- F4 }2 \. ^  l
7 s0 Y) \3 n5 L+ R上元二年(675年)  十二月,龙门卢舍那大佛立,武则天助脂粉钱两万贯。" s3 v% i$ u* s9 R0 e4 ]

2 Y& f0 f8 T: F* @: ]1 k+ i凤仪三年(678年)   正月,百官四夷朝天后于光顺门。/ O3 i5 _3 k& M2 ], l; C5 D
$ O" U. H6 x$ c9 H" l
调露二年(680年) 正月    高宗李治为龙门奉先寺书匾额。$ v. z' V# G1 `! g

7 M# O0 Z( \; ^" }0 a! R; L嗣圣元年(684年)    皇太后武则天始御紫宸殿,中宗皇帝率王公周上太后尊号。武则天废中宗,立李旦,史称 睿宗。 垂拱元年(685年) 十一月,武后命僧怀义为白马寺主僧。
1 @7 J( ]6 X9 E$ P
" e# P3 {) k2 |+ ^! C垂拱二年(686年) 四月,武后铸铜大仪,置北阙。+ ~- \- g/ [5 j$ G6 B( l6 |

* C: f- {) r; K; x6 `% e* G垂拱四年(688年) 五月,析河南、洛阳二县,置永昌县。 十二0 P" p' e! l4 G2 m
月,明堂建成,号曰万象神宫。. N( N) s, ]! F" n* u5 E' I' B
# x* a1 R! R  V0 a
武周天授元年(690年)  武则天降睿宗为皇嗣,自立为帝,国号周。* J) J' W: @  W0 Z, Y, W
6 \1 L$ A3 T1 E) U
天册万岁元年(695年) 四月,天枢铸成, 号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J. T! h, s# a1 {5 V* S

% X) K/ T! n. }/ I+ o$ D$ _4 U. d神功元年(697年)   四月,铸九鼎成。共用铜567000余斤。' \8 q  v  q4 o' E& x% p. T
1 l  c. Q6 U) z4 _7 c
唐神龙元年(705年)  正月,中宗李显复帝位。太后武则天居上阳宫。六月,洛水溢,漂毁千余家。 十一月,武则天卒于上阳宫,年82岁。
+ L, }: X, W- m6 y( x% U
8 o# z* J0 M6 f/ Y开元元年(713年) 十二月,改洛州为河南府。& e; }# Y: ~# T1 g) B) s

8 W$ Q, B8 u* W: T' ?4 H开元九年(721年)十一月,《群书四录》在洛阳乾元殿修成。凡48169卷。
% V' ?0 L! J0 e- F: k! _: r
! z, t3 J  N# k8 i开元十一年(723年)  改乾元殿为丽正书院。
( r0 D: K) k6 U3 V9 t) D- G# t1 I% i. c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 八月,张九龄于洛阳作《千秋金镜录》五卷,述前世兴衰之原。
1 e# q' P' s; t6 S( v% G5 k6 |% t1 T/ y* ?9 ^) ~1 v5 t. {+ l
天宝十五年(756年) 正月    安禄山于洛阳自称大燕皇帝。
. ]8 ]3 k- X8 s: f
9 X4 D/ a; B; h8 {& S# l7 ?大历五年(770年)正月,河南尹张延赏为东都留守。
4 S2 H+ y# n# P7 D3 m& Q6 p% L0 j7 L/ ?
元和九年(814年) 十月,李元膺为东都留守。& j+ m* ?9 y1 ~. z/ W  {9 G+ J6 H

2 B7 ~( X6 t8 M$ ~2 f4 I4 T) t- U) ]长庆二年(822年) 二月,以裴度为司空,东都留守。
# }5 y; h7 M# q8 q) B5 B
+ N3 V& W& a, B1 g) {8 C" r% w8 y太和七年(833年)   李逢吉为东都留守。
9 C% j6 F2 Q+ K/ d9 [8 ^
1 C5 X7 o8 f  N7 S( s% z$ N会昌六年(846年)   九月,李德裕为东都留守。  是年,白居易卒于洛阳履道里,终年74岁。) H7 B& m. ?9 [1 \! p5 b
* _- k3 H" b. \8 S/ K1 U
广明元年(880年)  十一月,黄巢农民军攻克东都洛阳。
6 L! k* n, [( r3 U2 K; m; W+ D/ Y
" p" x, [4 ]/ x! ?&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正月,朱温攻占洛阳,以洛阳为都。
- L( m1 n% \, \) x" C# Z2 x# b, H7 m9 u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 十二月,后唐迁都洛阳。
- f1 p& u+ s6 L' m+ `9 v. L- C9 l: \/ \5 \, O. ~
同光三年(925年) 三月,庄宗改洛阳为东都。4 e' |/ @! {3 Z5 X/ o2 O8 e+ |
' R9 i; \/ i2 b$ J7 ?
同光四年(926年) 四月,庄宗崩,李嗣源入洛阳。
/ X1 p; J/ w0 ^; M, v- Z
4 C) j% c9 \3 y天成二年(927年)   赵匡胤出生于洛阳。5 L5 O7 W8 }/ L/ O. W

4 w* ]8 i$ X. B4 r% T/ X后晋天福元年(936年)   十一月,高祖石敬瑭入洛阳。
. k* h1 L7 Q7 p: C
& r/ z8 P3 _" |. \9 I天福二年(937年)  七月,高行周为河南尹,东都留守。% Z( e0 X5 Z$ J# f2 J3 X* h5 }% G
: z- e7 o  i/ q& F7 Q
天福三年(38年)十月,改东都洛阳为西京。  十一月,杨光远为西京留守。9 v% |* W; N; m0 u# e0 R: F0 i
. E* i% H, }/ X+ R0 Y
开运元年(944年)  景延广为西京洛阳留守。( K; x6 f$ k/ b' v! t* M7 b! S8 F

$ K/ R; {+ \1 a后汉乾枯二年(949年) 八月,白文珂为西京洛阳留守。
+ I! R' B* w5 X" @
) G/ j6 Z& ~0 S% W( z后周显德元年(954年) 三月,郑仁海为西京洛阳留守。
0 B+ t) Z$ F8 Q/ E+ f
  b; l" c$ m" \2 i( u2 Q2 c显德六年(959年) 七月,向拱为西京洛阳留守。
2 X: T1 V( s) W! {" ^( J& o/ H. Z9 N! C# h4 d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  正月,迁太庙于洛阳。 七月,以西京洛阳为河南府。! o! ^0 z' \5 X2 e1 x

- J. R: K8 r- w6 d太平兴国八年(983年)  六月,洛阳发大水,死者万余人。
" b& U+ }. X5 p* ?9 t+ D, F; [
  C+ ~. [" ^. C+ w' s1 D9 b景德四年(1007年) 三月,置国子监于西京洛阳。. e7 s8 k! U  c
8 X" \; f- W; o) y' v5 r* j
景礻(加右)元年(1034年)   五月,诏令河南府儒学为西京国子监,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入监。
5 ^% g8 J: J1 g: `
5 ~" [; m5 N# }) N* f熙宁四年(1071年) 四月,司马光任西京洛阳留守。* X4 N, ~' A3 l  ~7 b+ V/ g

& v1 {' A# `2 u- V: ~元丰七年(1084年) 十二月,司马光在洛完成《资治通鉴》。0 {+ P* R, ^) Q& M" [
0 r* @) Y, y9 w
元礻(加右)元年(1086年) 四月,召程颐为崇政殿说书,诏81岁的文彦博为平章国军重事。
" `' I! g; p$ L5 h4 F; G( |8 x+ V2 d0 I4 b
元符三年(1100年) 十月,复以程颐判西京国子监。
1 w5 K* b( x" O  C% t3 `
  Q2 `: G1 O! S$ j% j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  二月,李利用为西京洛阳留守。是年,诏赠程颐为直龙图阁。
1 Q) R! U$ l: b; Z) X) [' m3 h+ Y9 C. m/ ~1 H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 八月,金以洛阳为中京。
! n1 V, B% D8 j% R4 O& a) z4 N/ D( b- ~4 A9 ?$ C
乾道九年(1173年)正月,洛阳县民反金,杀县令。9 h7 `/ T/ g2 T9 |
6 ]3 O) y' U# a" ^2 S% B" R
嘉定十七年(1224年)  金改建洛阳城。
2 b3 a; ]2 Z5 F/ x
, u& r2 Z+ @0 k, b绍定五年(1232年)三月,蒙古军攻洛阳,中京留守齐克伸守之,三月未克。* U. a; u+ f! \: O+ h

0 q, y, H, x7 G( P; w" V绍定六年(1233年)   六月,蒙古军攻洛阳,齐克伸被俘。* K1 V* u5 G/ t4 x* O

& T% F$ i/ z# V: k端平元年(1234年)   七月,宋赵葵率兵入洛阳。   八月,蒙古兵攻洛阳。
" m. s7 X& g4 x3 d
6 n; O6 o2 x! a! y3 o% j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  二月,于洛阳置铜仪像圭表。# n, p4 y/ O( j' |9 B3 P2 j

0 V* j& C2 S4 J0 y天历二年(1329年)    河南府皆大旱,食人肉者51人,饿死者1950年,饥者27400人。
' M8 l2 f3 T% R2 t3 Q: f0 Z+ r+ a, b; T- ?1 F# z# F8 b1 E* \2 p
至顺元年(1330年)   七月,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4 T/ [: v$ F1 [0 d* ?) y0 N

. ]# o7 B, e! ]% E) }! t' g明洪武五年(1373年) 洛阳特大旱,黄河竭,行人可涉。5 R. X% ?* O5 B5 g4 u

& K0 V, J9 U2 f7 z洪武八年(1375年)   洛阳立社学,以教民间子弟。& I% c; n) D$ k+ N) K" }# @; r( M( s

$ b  c5 m5 ^4 S/ X" F5 S( X! v#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四月,封皇子朱木(右加彝)为伊王。
& }+ p6 k* h4 H  ~+ m* F
3 T& l* t/ l+ f6 q" o永乐六年(1408年) 伊王就藩洛阳。6 c5 X8 b& t5 D% `. @4 O% q

* B" \1 n' L7 H3 C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秋,洛阳飞蝗蔽日,食禾苗,草木叶皆尽。3 ~. q: o) u8 Y* G1 p! |
. H( {! ]. M% i2 T5 ]6 R1 f8 n! a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  二月,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伊安王迁永宁。
7 m- u1 q# E/ `9 `7 ?
; Z0 ?9 z* o+ U" x崇祯五年(1632年)   秋雨多,黄河在孟津决口,淹数百里。
( h! U* o: e2 M$ C5 |  Z) _% ?: `$ N+ }" s6 b" E4 ]
崇祯八年(1635年)   十一月,农民军张献忠、李自成攻洛阳,未克。
- U3 J9 b+ j1 ^# B2 m- ~( R* g6 g) y4 k
崇祯十四年(1641年)   正月,李自成攻克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及前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 是年,洛阳大饥,人相食。+ x+ e& _* K7 ^9 J, v
6 M! N- j4 R) _  E& H# E$ e1 }
崇祯十七年(1644年)   十二月,清兵攻河南府,明总兵李际云迎降。4 p2 Y$ @! S/ A+ V# D$ z8 k
) D8 H# A' @6 e) {- u
清顺治六年(1649年)   知县武攀龙修《洛阳县志》。' a% @# ~4 `  k. ~0 J$ ?3 V+ D
" j! e6 _  W2 z9 m9 H# k
乾隆七年(1742年)   在洛阳建洛浦书院、伊川书院、龙门书院、雪香书院。
  |6 c& m9 m$ W: n) x  J! t& m, {& G$ l0 O) V$ S6 M5 o
乾隆十年(1745年)   九月,乾隆游嵩洛。   是年,由龚松林主修的《洛阳县志》成书。
% q3 ~. O) d' N2 O) E+ f! y* o6 c
; C9 T$ Q( Z' j0 C$ Z- h3 W嘉庆十八年(1813年)  魏襄修、张继辂编纂的《洛阳县志》成书。- m: k! N  H4 C* H# E" F

4 Q7 B2 F4 _- ]8 ~% U- J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八月二十九日,洋货开始进入洛阳市场。
/ s! \4 {- C0 i  C2 i
  a1 D- x2 _$ T" G咸丰八年(1858年) 朱兰外方传教会,意大利人入河南府传天主教。5 K, b( p* g7 |' b; {4 J1 `
/ T) ]+ M6 _; ?
咸丰十一年(1861年) 八月,捻军与清军在洛阳东连战三日,互有伤亡。9 v: O9 w" K# p6 F3 B  r

. l" t  M( P6 V. B, X# ^1 F咸丰十二年(1862年)至1919年    乏善可陈% `  N/ \* X* a' H
& m/ ]3 m- F2 V0 q
1905年 洛阳成立教育学会,从此有了新式教育.
+ b$ X) x; E8 R) k- W7 c* u% r, ]3 X* U9 n2 V+ |% _2 u
1920年9月  直系军阀吴佩孚进驻河南,盘踞洛阳
8 v' w/ c. M: g5 ]+ z
0 R3 _! _- H. ~9 P2 ?9 X1923年    省政府由开封迁洛阳
( ^! i9 E5 f& E' X: _: v" O; B! G/ W% Q& r  r
1932年中日淞沪之战爆发,威胁南京,国民党政府由南京匆匆移来洛阳,把洛阳定为“行都”。不久
) V3 ?" B) _6 e4 h( j$ @( [- z, l又迁回南京。; _5 }1 b, S* d4 v  ]' `
5 o3 X. E4 x  \. Z' b- z
1937年-1944年 洛阳为河南省会
/ o, a; U) c: B' c
  C% w. R3 J: v) I1 [0 t+ m0 |1944年5月  日本侵占洛阳
& ~: h6 U6 B7 S; A5 L- o/ Y
7 ?' s7 ?- \# S1945年8月  光复
- V6 f: D9 w+ Y- O! D: i1 ?& h2 u0 E' ^) B; _
1948年4月5日  洛阳解放
9 Y! H) P& ]( q  J9 u) Q' Y$ z' h: V4 c3 F' z
1954年  洛阳大工业开始建设,从而奠定了工业中心地位
1 c, F3 P: r2 L% S+ n8 p0 l4 L2 E8 ~
+ U0 J+ h5 q4 t. y# F1958年4月25日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视察洛阳
1 \  F) _6 A9 X8 L- U( v/ @" I3 ]) u% v: t
1960年4月20日    国家主席刘少奇视察洛阳! z: ?; v0 d+ V; a

( a' e& t1 D* S* t5 I9 j1961年3月25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视察洛阳# |* U5 H0 ?- o# d2 l* w3 J2 {

. Q, ?0 t! n* W1964年4月17日    中央中央总书记***视察洛阳城市建设和工业企业
4 f7 [3 }* d$ J$ C
3 c! o) O0 U* i) S7 @1969年10月,焦(作)枝(城)铁路开工修建
1 W" u/ r3 {( h. B1 U$ C! |! e8 z- C0 @$ ~% m  L
1971年  投产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 i; U1 F; _2 x( K

# g9 \* j& M1 X" z( H% l3 G1973年  周恩来陪同来华的印度总理尼赫鲁访洛
- B6 X( S: {) R- y/ @- f1 X1 [+ x; h- a, k/ K
1973年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洛
& @. I' ]" C2 u% a4 f8 k
6 N7 h6 ^* X( }7 y3 y1982年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洛阳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E# r4 N" Q0 S) z# O; S
* D! f; r5 s$ I; ?" s
1982年9月,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定牡丹为洛阳市市花,井决定于每年4月15日至25日举办牡丹花会
( {9 E+ ^4 H& n
% f/ z, c) z/ Y. r5 S1986年 “洛漂队”诞生,开中国漂流之先河
4 a3 `* p# O! y7 i
0 b9 i9 B4 {1 ^" r1991年2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来洛视察小浪底水利工程1 U" n; v* `1 M) M* w
1 d  s6 x- C/ k& H$ m
1997年10月 小浪底工程截流6 f. `2 |0 U2 a. m$ A. Q

$ F% v; E' [7 k' j6 D9 V" r2000年11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c& V4 R# c0 }7 H5 e
) b$ w6 K1 g1 }% Z# [2000年12月25日圣诞狂欢夜    东都商厦发生特大火灾,造成309人死亡。
) ]8 L9 i/ v# `# T
. `- E6 J- j) B# H, O* U2001年  孙善武任洛阳市委书记* z/ u  P' e) U8 b9 b4 m6 F
% {4 }6 o* I# h' M- J% ^
2001-2005  实现低俗作品请删除式发展
' ~4 V# I1 J- j, g7 o) ~- }1 `' U; v' I! m: o'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辰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辰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