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关于古代计算时间的素材资料

0
回复
69
查看
[复制链接]

7305

主题

13

回帖

73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37
发表于 2021-9-15 09: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一天分为12个时辰,以地支纪位:即十二生肖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小时.6 U+ i% ]6 Y' {$ G8 X% s7 K+ S
- X$ x% n* y( s3 Y' _& s0 Z
子时23~1点,
0 y" U* h  t3 i
' Y* o1 `; l' i5 U# b1 u丑时1~3点,7 i0 }+ @5 }$ w( X) R

! ?* T, K) Z1 r# a8 g7 m3 D寅时3~5点,' r9 ]' Y$ w( q; P3 I7 Z& P

. v0 D7 p7 A$ n0 x+ H' w* `$ Z7 p+ u卯时5~7点,% z% d- g. I  O( N+ T

2 X* n/ G1 T0 T  R. {辰时7~9点,
3 F- N- C1 z5 N- {6 Z6 l) h3 f/ P
巳时9~11点,
9 h) {% q' P2 O" @4 u8 r5 z5 x. H2 u" J7 _4 e- P% t
午时11~13点,
, G8 a, `# K. U- \; S$ B$ }& L6 h: Y5 E% Y! b$ ~! \9 u
未时13~15点,& ~; @! M" e2 u" X3 X+ w4 v

0 s  \" I) E/ w/ O: Q6 y; Q申时15~17点,0 G2 n" {6 `7 A' t3 \5 k

( e) C( ^4 ~0 p4 z2 |5 a8 D酉时17~19点,4 ^: ^( N7 f1 ]& t; o  {6 L7 f! P9 S
" c' T+ H. c3 \1 O
戌时19~21点,
3 a& z9 b9 A" L2 N9 G: O8 v4 Q5 }: T: f: u; ^
亥时21~23点。4 K, l+ }& k& k& x) ]& i

- F$ e# s5 E; Q-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8 S# S& g9 Y$ R, f# S7 {1 V# d7 u7 R: d1 p% \' K4 e2 y
所以三更是半夜23点到1点这段时间.( W0 I, S) @, [, e3 y$ [8 V) [" h/ h
' ]& C, [* T/ n+ W/ Q
古代人用的时辰
  U; T: J. V: X* d) z9 y1 x9 v. l
3 e' f+ D3 Z" e9 r: z) n9 J时辰
% l; P, e5 s8 L" Q% P! r' V3 z: H
  W! R6 W/ a( P( |1、十二时辰制。7 A) R2 `4 h5 @6 N% f; S

/ _4 F9 f3 U  v* E2 O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 g7 H4 ^! v# Y1 [* I1 o* h$ s7 E1 I, u6 R7 v4 r
2、二十四时辰制。
2 M1 @2 y7 }( o! n! |3 p8 U, \4 _& Z. \" o" N+ u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 a6 X! [! j9 [+ r' H" o$ j4 Q- `8 ]! y0 w4 O2 i0 Q. O3 ?
3、十时辰制。
, p: I% _& S1 o- H$ G+ ?1 B' Y. h  _+ Z- |, E. ^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7 U6 b0 [+ P& N' C5 R+ e: j
3 ]3 o' b3 R: g1 w  S8 _0 A
4、五时辰制。
) b. s  p6 u7 R5 Y; i% v' K2 o  b4 r; B7 M/ O3 [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m% o- f& E$ e+ ]( q

* g4 x% V) Z0 g% _0 \5、百刻制。! E3 O5 Y% H* n, @# a. }
& @/ \: S  d4 X; o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 p/ z  c% q' Z  t* P" ^7 j; C9 S6 D; \) V$ f* ~2 Q# A! _) G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f( N( |6 @2 `- g1 a7 j

* s/ G8 i2 l+ c- ^7 E* p)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0 u+ c5 c; Z7 v' L; X
/ n$ j' g1 x0 w" K3 D9 A【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 L5 W, k! O/ ]) q& o1 ]
6 V: `$ u- C7 T8 M  B【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3 e% h+ }$ |; S
8 C* E1 b; j! P, M. k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 n# v5 U0 R: l& F6 Y$ o& v  K3 x% B! x1 Z2 }& G" W5 ~& X& l6 n6 \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o4 _7 D5 m' E. X) v
6 D) I2 l" h2 s, k( Y- x( W; T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z6 ?$ x6 u5 D2 f- @2 T% |  D. q

, A6 J- c; C  n# r8 h; G7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Q+ g0 n/ z0 a( \9 }6 G

: u3 e- p/ e4 `3 V1 P! e. K【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 ~& q. i' v, E% R  ^, x2 W) r
, h: ?  T# Q! L! r  N【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 t/ u; O% p) d. t; I( r: ]  D4 B1 w! z/ D% t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 E' a) |* r: }: }7 t2 D: t+ F1 J: [# m( D8 z9 X0 q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T; O# [4 F0 B6 p  `0 E
' o/ l- y9 |2 H8 r! j3 M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6 p3 v. d1 }0 d$ v" H
4 h% J3 H! B) i, M& I* l6 v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x( x$ X# @/ j/ m

* s. [2 ^3 w1 @/ Z$ m' m7 m★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 B# `, G; [/ Y' w. N+ }5 p: L7 r8 t, W% t& d3 A9 d/ O. D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 Y! e# w. P1 Z5 ]. E* [; v; }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m8 L7 Y0 R; E# Q3 i

/ c& ]6 g8 r3 Y, S. i+ z, d4 A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4 U8 y4 @' J0 O
2 {' m+ E3 E4 W* A$ ?& Q, u★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 U9 ~$ V  B; \: [
. u5 L" a+ r2 o1 x+ @5 A: e% T2 I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7 H8 N4 Q4 ~4 k# x: q' _- p9 T
% Q" I/ @8 Y' e  U# }“打更”、“更夫”、“更楼”各词全由“更”字而来。我以前谈过,中国古代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亦即两个小时一个时辰。白天人们可看太阳、日晷或计时的“铜壶滴漏”之类东西判断时间,夜晚则不知时间了,于是由专人看着“铜壶滴漏”,按照时辰打鼓告诉民众。古人规定,逢戌时(约合现在晚上七点至九点钟)开始,叫做“起更”,也就是“一更”;二更是亥时,即合现在夜晚九点至十一点钟;三更是子时,即夜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五更是最后一更,已到寅时,即黎明前的三点至五点钟了。' U# w0 Q# K6 K( ]/ p8 X

( B$ w! Y" s2 Y"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辰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辰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