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2 N8 R# s# z* P- z2 I1 M
5 R" m0 f6 S' x% v3 a! v8 e8 ~+ O: l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F7 C$ ?5 b# h- a0 s4 ?
" K" W1 w, \- f( z9 X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3 t w* x" s; ~
: P; c( {/ x; W
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 @" {. ?8 F- f3 j& j. H$ s+ W# v e, d
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 ~9 r: a3 z! n) f
$ l4 b5 T L, J总体来说是由慢到快,连打三趟便收更结束。但为什么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时)呢?因为古人早睡早起,五更一过便开始起床做家务了,“一日之计在于晨”嘛,就连皇帝也在五更天便开始准备上朝了。另外,还有种说法就是五更天鬼在串,此时不宜惊动他们以免影响他们回不到阴间而在阳间为祸,当然,这是古人的封建迷信了。9 Y/ O: ^' m( m1 ^
. e1 E) q& f& R5 G$ t古代的更夫十分辛苦,晚上不能睡觉,而要守着滴漏(一种记时的东西)或燃香(也是计时的东西),才能掌握准确的时间。打更的职业虽然高尚,但似乎古人有时也常拿打更的开涮,有句俗话叫“打更人睡觉——做事不当事”就是明证。还有句话叫“落手打三更”,意思是一更天打成了三更天,指搞错了。其实,打更的历史源远流长,打更起源于原始的巫术,主要起驱鬼的作用,那可是受人尊敬的巫师才有资格来打的。所以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保留了打更驱鬼的习俗。如著名的《红楼梦》就有这样一段描写“晚上吴贵到家,已死在炕上。外面人人因那媳妇儿不妥当,便都说妖怪爬过墙吸精而死。于是老太太着急的了不得,替另派了好些人将宝玉的住房围住,巡逻打更……”
: `3 J* O0 e8 W3 d- Y q4 o3 T5 t0 ~7 D7 H; q0 E" k
打更人中也不乏有名人物,如孙中山先生的父亲就参曾经是打更的,可他却培养出孙中山这样杰出的人物。在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里,至今还保存着其父打更的物品,不由让人引发多少打更的思绪.
% |2 v5 D. n8 M$ m5 ^! W( o
% D6 V+ b) g/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