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朝历代美女标准的变迁
: `$ K5 r m& G6 r9 m0 w* x- D/ P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蕴藏了中国古人对女性美的诸多独到见解与研究。
" ^. o6 ~2 h5 u' g2 u! Y( i; A' R
# m+ Q# t# M7 k8 n( g6 U概括来讲,古人的美女标准是肤若凝脂、柔弱无骨、小巧玲珑、明眸皓齿。这一点,和西方人的审美观可谓风格迥异,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看不懂西方美女,而西方人选的东方美女也与东方人自己选的美女大相径庭的原因。- m e5 ?( P% V3 L% B0 w
}9 W( i7 t+ s9 g
古代每个历史时期,对美女的评判标准侧重点也不尽相同。5 w4 s! u p* p
$ C% `6 R( J7 R$ ?" A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粗壮结实
4 T2 z! k% S- y+ ?- `$ G0 O$ z" u* j. m
在上古母系氏族社会,生殖和生产的标准就是美的标准。新石器时代女神像的造型特点展现的就是粗壮结实。. v$ x! Z& x& V, J5 E* }' O
5 A- a" Y* U& t5 w" [4 i& y. l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柔弱细腻
: R+ b; d# ~/ I" j3 i0 s' A, a+ G
人们注重女性面部形象,男人提倡“柔弱顺从”的美女观念占了上风,士大夫盛行“精致细腻”的审美意识。
) c0 O" C0 A$ z0 E Z
2 ]1 d5 p5 ?9 ]! r* W* B" x两汉至南北朝时期:内外兼修
) |5 i7 u+ l% |. Q. y8 w& G4 r- d" ^; D a
这一时期,人们重于装饰,对美貌的欣赏玄学化,审美达到了至今尤不可及的哲学高度,如曹植《洛神赋》。到了南北朝,中国的美女观完成了一轮循环,从崇尚健康自然退化到病态雕饰。
+ a, r7 ^) y5 n. _
& J2 [% U# ~ _8 `先秦、两汉时期,女性的美尚未取得独立的价值,人们虽然欣赏女性之美,但更强调道德,表现出了以德压美的倾向。也许是受物质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女性的服饰较为古朴,衣服、鞋子和男子无多大的差别,身上没有巾、带等饰物,头上也只是挽一个简单的发髻,没有任何装饰,但这个时期的女子已经知道一白可以遮百丑,开始使用妆粉。古老的粉有米粉和铅粉两种,米粉是以米粒研碎之后加入香料做成的。铅粉是糊状的面脂。汉代以后,铅粉被吸干了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的形状,一直被后世所沿用。先秦、两汉时期的上衣下裳的服制、粉白黛黑的服装、丰肉微骨的体型,奠定了中国古代女性美的基本格调。1 J1 L4 ?$ s* d0 A2 l; |% Q5 L
# y; J; d9 a1 }5 C9 A隋唐时期:雍容富态、健康自然
% @' \. R. S- x# |( `% N- g0 X, ]0 E. m, c9 g: C' D9 D3 Z8 P' }
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导性标准。女性体态美是额宽、脸圆、体胖,健康是当时人们欣赏的一种妇女之美。这一时期,女性穿着相当暴露,大有西方现代“性感”倾向。
4 ]) E4 O. f0 i5 M: K$ I
8 q5 a8 b' w- V6 L从魏晋时期开始,女性之美开始获得了独立的价值,得到欣赏和珍视。荀粲曾说“妇女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在这种美德独立宣言的鼓舞下,女性开始走向对于美的自觉的追求。这一时期的女子,大多穿着广袖短襦,曳地长裙。腰部束以“抱腰”,并且用衣带来装饰,当时还流行在头上插戴花钗和“步摇”,这样走起路来衣袂飘飘,环佩叮当,进一步强调了女性的温婉妩媚,婀娜多姿。在化妆上,最盛行的是在额间点上一个红色或黄色的“花子”以做装饰,“花子”形状各异,以叶子或花朵形状为主。花木兰从军后回到家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是这种装饰的体现。
4 H" u, b" U" v3 L" y; ]! S. ]7 N+ F: I8 L$ Y% W8 G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外开放,对内宽松,妇女的束缚也相对较少,因此女性之美也相应地呈现出了雍荣华贵的景象。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加上高耸的发髻,飘扬的披帛,显得华丽大方,充分体现了女性美上的“盛唐气象”。她们的打扮是中国历代女性中最为大胆和性感的。这在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中可得到印证。图中所画的女子,云鬓蓬松,上戴硕大的折枝花朵,并簪上步摇钗,衣着轻薄的花纱外衣,另佩轻纱彩绘的披帛,内衣半露,上有大撮晕缬团花,袒胸露臂。这种性感的装束在中国古代可谓空前绝后。/ d( L( w( P- g1 w) \
8 q/ ~5 V0 ?3 r6 d唐代女性着装极其自由,宽袖窄袖,华服胡服,女装男装,皆从其便。因此,当时女子还盛行胡服打扮,翻领窄袖长袍,腰系皮带,上挂各种金属饰件,内穿条纹窄腿长裤。在化妆上,唐代女子流行画浓晕蛾翅眉,高而上扬的眉型,更加增添了女子的风韵。8 l3 o3 q- w" ], E V& e) s
! _. `) v' i3 G ` }% i0 L3 K
宋元明清时期:娇小妩媚和三寸金莲" U7 }! L0 w& Q1 q% _
+ b9 x% i" @6 W: w! h2 ^
宋朝以后,中国传统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时代精神与审美习俗皆为之一变,女性美从华丽开放走向了清雅、内敛。女性美大致以观音菩萨的本貌作为标准,人们对美女的要求渐渐倾向文弱清秀:削肩、平胸、柳腰、纤足,其中最刺目的就是五代缠足的出现,北宋中叶以后形成"三寸金莲"的崇拜。6 k% \/ S% f J% F
$ R" Q) o- K% t2 `
五代南唐时,有一宫女轻盈善舞,以帛缠足,足纤小如弯月,着素袜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上跳舞,深受南唐后主李煜的宠爱。由此开始,缠足之风逐渐盛行于宫廷。
8 I# e) q. W/ U- k" q+ q+ e5 q2 T" a$ Z# Z. N9 Q e
宋代缠足之风则遍及民间,“三寸金莲”成了对女性美的基本要求。宋朝女性使用的妆粉已制成粉块,每块直径3厘米左右,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六角形及葵瓣形等,在每个粉块的表面,还压印着凹凸的梅花、兰花及荷花图案。
! O% P. G- E2 o n( Y' k( q/ y) Z1 i9 J* p
近现代:从自然走向性感4 e Y+ F& x" f( r: _
7 Y! K, f+ @- C清末,整个社会还是把"林黛玉"作为美女的偶像。"病美人"到民国时期仍是主导性的美女标准,受西方影响,女性不再以缠足为美,性感美有所抬头。
0 D. L# c3 P9 d. ^6 L
' n G ~5 ]: Q; `& M! C民国期间,中国美女标准逐步与西方国家接轨,代表人物如赛金花、胡蝶等。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段时期倾向前苏联之风,喀秋莎是人们心中的偶像,文革中受政治影响,女性的美丽标准是“比男人还男人”,此期间禁忌美丽,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一切才又步入正轨。3 M- h0 @- V+ i2 U, E$ ?6 X
! w9 G0 X5 d) `+ d. c今天,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中国美女的标准不再单一,特别是容貌、独立个性和知识素质成为重要的参数。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了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
1 {$ z$ G: @- L5 g) \; s. j$ ?
* C+ S3 x+ j4 i6 V*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