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事年表& K5 a1 Z8 Z& b
, J, ]+ o! q, k: ~% E2 E1583年,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袭封为指挥使,开始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
! O2 o' M- o7 T# B4 H9 ~7 H
9 Y& K4 K2 X4 v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称汗,国号曰大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定都于赫图阿拉* O( `5 y! M) J8 D: H
) h2 t: s0 u6 U1 `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讨明檄文。同年,明金爆发了萨尔浒之战。
9 R/ c$ Y: H c9 u: l) y
. P4 i5 r6 ]( Y1621年,后金迁都辽阳。
1 E! I9 ^6 Y( s3 A& i! p/ P1 N/ E+ o
- r W* k& F' O! y3 Y: |1625年,后金迁都沈阳。+ T ^; g9 t" ]
* X& O* {9 Y6 D( y0 U4 o( W% e
1635年,太宗皇太极废除女真族名,正式定族名为“满洲”。
; U3 m* I- w2 U5 p9 f" | v/ y8 Y0 S. t. ^7 }) E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大金」为「大清」9 Y( K5 l9 }* f, s1 ^
9 |1 C" C0 U" T) D) K' n1640年,明清松锦之战开始,至1642年结束。明将洪承畴降清。& {- \ U _* e/ @0 B# z
* M/ _0 T1 H+ U* P" w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在景山吊死。明朝覆灭。同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明宗室福王、鲁王、唐王、桂王先后(1644~1661年)抗清。, U/ } t! f# U/ p
, i! ?( R2 M1 g. T$ |# v$ s1661年,郑成功反清。同年,永历帝(桂王)被俘。1662年永历帝于昆明遇害。
* m2 ~0 Z% e/ P8 J6 h! b+ p6 M0 c* i+ v5 K+ g& p
1673年,康煕帝下令削藩,三藩之乱爆发,至1681年被平定。: T9 ?- C8 o% P5 M' V; o! ?3 j+ B
' G( s! ]& O: v4 r
1683年,清军攻tw,郑氏投降,中华全境统一。4 x' Q: \; r5 P6 X% O
! r# r$ B# q( z3 q4 p; G1685年至1686,清军于俄军两度雅克萨之战,清军大捷。, N7 B/ y/ f0 M/ ~9 B' E
' ] ~0 v( |5 G$ u. ]6 b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确立两国边界。
B# d1 G2 J4 U1 J$ X! E! X( p& o* `9 K l% q! Q
1690年1723年间,康煕帝屡征准噶尔、青海。平定新疆叛乱。
7 z% v% u8 e$ I' y& q$ d/ M2 ~" p. z; E
1712年,清zf宣布此年(康熙50年)以后,「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中华人口开始繁荣。
: z; a, E& Y6 p5 u, I7 e: \0 [0 x+ ~" L& j4 M3 ?2 }
1723年,清zf宣布开豁乐户贱籍的,大批明朝永乐时代遭到迫害的建文忠臣女性后代得以从良。
: g2 O1 [# p' j6 q; S, S( R1 Y
+ j9 U" E( o% x+ s1747年,乾隆帝开始征伐藏边回疆等地,自记「十全武功」。征伐直到1792年结束。 I1 [7 o4 _: c, Y0 w* a6 b, o9 a/ o
' F9 M$ M* S! c5 l5 T1760年,乾隆帝亲自撰拟「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碑」,
9 P$ D' n: W8 B7 ^' \! d* G, }& y5 Z
1776年,清乾隆四十一年,清朝人口达31150万。同年,乾隆帝开始宠信和珅,使清朝步入中衰。4 ~% U5 p: X' S
, Z& m$ i, Q3 v& \* w1782 年,《四库全书》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
# o' n* _* f; t! O2 F$ l/ O; d3 \5 |5 A/ I( x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清朝中央zf制定和颁行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同年,英使马嘎尔尼来华,要求开放贸易被拒。
3 f# o0 h/ K& k" O+ `, }) C5 K( ?% T1 k3 ~( [ P6 |6 f
1796年,川陕白莲教起事,至1805年平定。 b4 y2 Z9 Z/ C8 z8 A
9 @$ o# d; ~7 d) A. b' Y: K' s
1813年,英使马嘎尔尼第二次来华亦无功。
0 i" t+ G; O! J: X; V- o/ k0 |$ ~% ]9 D7 J, l; n
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清朝人口达38310万" d. v9 F* Q& p+ `3 g9 l
5 C! g) n1 g1 f) k; C$ H# o1839年,林则徐于虎门销毁鸦片。
1 @8 o$ E& ^9 z+ M) s! A2 \2 o$ [
* Q) ]% s- F" J" q6 \5 \$ }% j T低俗作品请删除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低俗作品请删除-1842)。' D# Q' c% r/ n& k# G
8 I% H0 { M. v6 h' b* r/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英占香港岛,开放五口通商。. h9 ^) d) ] a4 ^9 |
* u8 d+ [" j$ q) a' I, H; t
1843年,中英签订《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同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 H8 H K' x, I% c# C4 z6 q9 g7 J1 b# T- m9 p! y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订立。
0 y6 `, X5 e0 i! A& P0 l* } ~; ^" V! e: Y+ A
1851年,清咸丰元年,清朝人口达43610万。同年,拜上帝会在广金田村起事,建号太平天国。
1 y& ?9 u) W, D% P( }
' r k. w# N+ D5 U6 d1853年,太平军攻入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并颁《天朝田亩制度》。+ f1 D7 e( t$ X6 O- h0 T3 h/ b
; f( l) ?& p$ Q0 [' P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4860)爆发。英法联军侵华。同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内讧,渐趋败亡。& _( B3 R! I6 H* |6 D J3 B
* ~7 \0 T! L* S* p0 Z. g5 v. q2 i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清廷与两国签订《天津条约》,又与俄签订《瑷珲条约》。' j; L9 b! @9 H) a
1 T; q% f1 w% \ |! J1859年,英法联军再次入侵中国,
9 E" [8 }, ^) T- o- J4 ~. h1 g4 I+ U7 j3 x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攻陷北京。中英、中法、中我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 O- N2 {( I3 @2 R' S6 u$ Z( a* S" t9 z9 D. T9 Q
1861年,8月咸丰在热河驾崩。11月1日,辛酉政变,慈禧太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同年,洋务运动(1861-1894)开始,创办军事工业、实业,编练陆海军设西式学堂。1 B2 b4 R; L- w$ J& m, X
- f! V, \! t2 u; ^& ]
1864年,洪秀全病死,清军攻入南京,太平天国败亡。同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1 `- W8 J" Y# d& b G+ ^8 ?
& ~& b8 k% u' @: r0 c. r- l1883年,中法战争(1883-1885)爆发,: `+ y+ e. N" Z* }4 y
6 M* t/ {8 V( T% Q& a( s" f
1885年,中法签订《越南条约》,法占领越南。
% O; X( ]2 f: K. Q$ z0 s8 X' e
5 t" s/ ]- E5 L/ o( A8 ?# v1888年,清廷建立北洋水师,加强军备,巩固海疆。& {5 Z# e) h6 t
, l; Y2 m4 y) ?, }" t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爆发。同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E( w2 ~( r) ?7 E1 @
6 K: o! @7 i5 m* B' G! G'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tw及辽东半岛。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同年,洋务运动宣告终结。
6 P/ c" o( U0 o4 f( C- M, x% `9 d5 f9 x2 q0 { u/ S0 r
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此后列强纷纷在华租借港湾,划分势力范围。: _- ^) y( f) H4 M' L/ t4 D6 c8 R; Y
7 B8 v3 ^# }' v {# i8 q
1897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沙俄占旅顺及大连。3 b# p& D; L8 o4 ^9 U0 w
: f+ D0 I; ^+ I$ e2 D1898年,6月,光绪帝在康有为等推动宣布“戊戌变法”,同年9月,慈禧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又称“百日维新”。- O* m5 r+ S# }* `, u
5 l3 L3 w$ p8 J0 w6 h$ s$ _1899年,义和团兴起,在山东各地杀教士、教民。. W: r& c" E" b: x: t6 O' l2 ~
% D5 o, \8 k* \; u, T( r9 c1900年,6月21日,慈禧对全世界宣战。8月16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同年,兴中会惠州起义失败。 F( W* b+ N' H
1 j: r) h: ]5 W1901年,清zf和西方列强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清廷下令筹划新政。7 ^; p5 Q9 ^, H8 }- i9 q
4 H% {7 m/ I- z$ I+ d+ }0 ]; k1905年,清zf罢科举,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同年,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mz义。( J- U$ o, O0 ` t
1 t& `% |8 j& D. L. d1906年,清zf宣布「预备立宪」。& P; t0 L O3 O* e$ X( E7 j1 U
' U0 }! h; v% R) S9 ?8 l( c# X9 f
1907至1908年,同盟会发动六次起事均失败。
8 i' Q. c' `) x3 r+ U
- i9 G L2 e& W6 ^) g) z; N1908年,光绪帝、慈禧太后先后驾崩;宣统帝即位。
2 j2 R5 N% f9 E# m: d" H/ [6 q( d: n! u% B' K) ^3 {: V4 P9 b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事未成;5月清攻府宣布铁路国有,引起保路风潮;10月武昌起义,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史称辛亥革命。
f+ ?7 O/ t+ _) U, ]. V8 J2 O4 o d! q* \
1912年1月1日,****宣布成立。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结束。
: ?+ c" A X$ q6 H" M6 N; F. M, D% {% \6 E
满清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1 }" o6 C0 G. b- j( t7 `; D
: j6 q$ ^6 v, u& c1. 中英 广州和约 余保纯 六百七十万两 27-5-1841;6 }& m, c$ |! g! E8 `1 W
7 ^2 g' U, I/ O/ g. c+ y) c8 y8 c2. 中英 南京条约 耆英,伊布里 二千一百万两 29-8-1842;$ B" N3 j- x# `- `
0 H( o7 x. k4 I) F A% a
3. 中英 南京条约补充条款 耆英 22-7-1843;
& t; @$ j9 s4 o( `0 L6 l, r. p+ @5 H+ R& X) m6 q$ X
4. 中英 虎门条约 耆英 8-10-1843;8 M& L( s0 m, S0 a+ D9 j
8 p( M' ? Z& M7 b# J
5. 中美 望厦条约 耆英 3-7-1844;9 G& {4 R" Q! E' |4 j9 E9 e
, P. a) a4 {5 c5 H! t! c6 O
6. 中法 黄埔条约 耆英 24-10-1844;% i0 p) q: V2 f, v% G% A
1 j/ w% |0 w0 f2 l& v0 `8 C
7. 中俄 瑗珲条约 奕山 六十万方公里 28-5-1858;
) J" v; K, @' q" `0 _% K8 w3 r, y" m- P7 L. Y' f; n/ j
8. 中俄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13-6-1858;. ?( w8 L) Q: h6 J5 u ^
; H: c1 W( |; `4 g8 `7 P8 E9. 中美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18-6-1858;
9 F4 K6 B3 l8 o4 l* h8 F4 ~# D0 p: F7 s; X- R8 |2 j7 k
10. 中英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26-6-1858;
8 l y5 m9 F: x9 H# m& C; c6 l! C, @2 X) _7 P; n. z1 ]
11. 中法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27-6-1858;; ?5 K1 _' ~, L/ i2 t; }, E; _
4 a% d6 s V2 l3 o12. 中英 天津条约补充 桂良 8-11-1858;
3 J8 \0 x% Z0 V$ s7 C1 z0 s a) q! @& B
* x& g7 K; _* g$ b4 [! u6 m6 Z13. 中英 北京条约 奕欣 一千叁百万两 24-10-1860;
: _- S- Z3 X( q0 S5 R) t, Y; V
14. 中法 北京条约 奕欣 25-10-1860;
5 `2 x% \! R* X4 l, a7 t* I, G5 z0 L" T# @: \
15. 中俄 北京条约 奕欣 四十多万方公里? 4-11-1860;% Z. H( `- c* a! {+ Z% v
) `( U) |( I8 A1 t6 ` y1 {; }) B
16. 中俄 勘分西北界约记 明谊 四十四万方公里 10-7-1864;
' O# `6 M& x6 u! T2 b' Z
/ b- }) V5 Q, }. y, m$ U17. 中美 增续条约 前美公使蒲安臣 7-28-1868;: E+ r' u% G6 t' y0 `' B3 j3 g
2 f9 x! R/ N7 L5 ^0 Z18. 中英 新修条约普后章程 不详 23-10-1869;
$ a1 B/ q, b o" z; B6 z
5 N3 O, x2 Z7 e$ w6 x8 R- |! e8 p19. 中日 修好条约 李鸿章 13-8-1871;
2 Y6 k, R& o2 U: b8 T2 m( d
' u# \" w% y: j! u* U20. 中日 北京条约 奕欣 31-10-1874;
8 k o$ ?2 |8 C
) T/ D( s4 W1 S9 q21. 中英 烟台条约 李鸿章 13-9-1876;) A1 T# M4 z: ~; @9 A
- _' V5 ^2 j; d0 p22. 中俄 里瓦几亚条约 崇厚 2-10-1879;0 E1 n% y" j- a4 w6 x( G9 W1 e
3 w' _+ T7 _* ^3 B4 A Z; d23. 中俄 伊黎条约 曾纪泽 七万方公里 二百八十万两 24-2-1881; M7 C9 i- Z0 N7 [4 h
, P/ { A0 z' v' H1 l. C
24. 中法 会议简明条款 李鸿章 11-5-1884;0 G: p0 w! C! z+ J% T3 S
4 M2 \6 T' X1 s3 n. b! ^25. 中日 天津条约 李鸿章 18-4-1885;4 c: U. A$ J5 K
9 q7 u6 u9 H1 ^. b+ p: g* t
26. 中法 新约 李鸿章 9-6-1885;+ I9 d# }# t8 s6 R) o
# }* `% d/ i* J2 X+ q; y, r& D
27. 中英 烟台条约 续增条约 不详 9-6-1885;
1 q$ P2 t5 @7 l g! |- P H3 {+ p6 b+ V1 x9 Y- s: O
28. 中葡 北京条约 奕□ 1-12-1887;
/ g* }' g |$ I J
; {% o# U; ^- _6 I9 \# s! N29. 中英 印藏条约 升泰 17-3-1890;: D% `/ N, w; F* O6 I
2 a2 L [/ p& A1 x) q! F+ |; J/ S' ~
30. 中美 华工条约 杨儒 7-3-1894;1 A4 U! j M8 n) @
8 T( Q3 I: ]3 k/ C/ l$ R% E+ k
31. 中日 马关条约 李鸿章 二亿两 7-4-1895;
; u+ t7 J D8 V0 W2 y$ S& F9 _4 p8 v% X' ]6 o" n+ W
32. 中日 辽南条约 李鸿章 叁千万两 8-11-1895;( j4 k9 F6 M- V4 I2 y
) E2 N9 U; {6 a f
33. 中俄 密约 李鸿章 3-6-1896;) }& y; B* l4 R/ S' I3 ~' t L% a) D
+ A, A- J w* O+ p0 v; P34. 中德 胶澳租借条约 李鸿章 6-3-1896;
4 e2 N/ m) S( a. S. J% f1 S5 f# I( [4 h/ l5 c' A1 O6 D
35. 中英 展拓香港界址条约 李鸿章 9-6-1898;& N5 B, x$ O! F. x6 f
' m* p# ]8 p/ b36. 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 李鸿章 十亿二千二百七十万两 7-9-1901;
: J& f! d M2 J0 v% H* g/ Z+ @: x8 ~* w3 a8 X' _* W8 s
37. 中英 续定印藏条约 罗生戛尔曾 7-9-1904;3 L' E, A- r! \" H+ ?$ h/ `
/ h: O# G& }; l4 T [38. 中日 会议[满州善後条约] 22-12-1905;9 v0 p6 M: h( p
6 X; |8 [, W \0 {. k- M$ z
注:
9 [) K8 T: a9 B/ C
4 `3 v$ L. X! d' [5 g, X- E一. 辛丑赔款本为四亿五千万两,平均每名中国人赔款一两,卅九年还清,年率四厘,母子利息,共约十亿两库平银。另加民间赔款二千多万两。以关税,盐税作保。中国从此失去关税主权,国内工业倍受摧残。5 z7 ]" L. Z0 ^1 C4 [$ F
1 W" f8 c7 H- m9 Q& q
二. 以上是我所能收集到的较为重要的条约资料。
: q9 G, d; ?- i7 C" X" @
9 O- n7 ?( c+ s: E/ Q N( [三. 中美增续条约是美前公使蒲安臣未经中国zf同意而私自签定的,当时他任中国顾问。0 O# U( R7 \6 c4 Q) R9 I
' V8 e5 l: f1 V! K! t
四. 更须估计当时货币的购买力,如以现时货币计算,可能是百倍或千倍之巨。5 Y6 j- v! Q, z. r X) m. O
: ` d0 ?3 k( E+ \ x五. 列强所强加於中国的灾难是无限的,敬希同胞慎思。
4 O4 J" I! P+ w
: Z) S; W$ s: g9 j- v7 F六. 根据瑷珲历史陈列馆的档案,在北京条约中失去领土四十馀万方公里。外蒙未分界中有廿馀万方公里被强夺。加上外蒙的独立,中国共失领土约叁百卅馀万方公里。3 \1 ` x' g2 l" B8 W
8 p, T' I5 n7 L七. 根据辞海记载:根据北京条约的内容,才有勘分西北界记约。故两条约中的失地只一次,即四十四万平方公里 (不知那一项符合史实)。
4 j2 m: g" q+ d7 N5 s; h) Y6 F# K!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