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三寸金莲起源于什么时候

0
回复
38
查看
[复制链接]

7305

主题

13

回帖

73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37
发表于 2021-8-27 09: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究竟缠足起于何时,许多人有过考证。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引张邦基《墨庄漫录》说,《南史》齐东昏侯为潘贵妃用金子凿成莲花让她在上面走,叫“步步生莲花”,但没有讲她的脚小。《古乐府》、《玉台新咏》都是六朝词人的艳词,它们写女人容色的姝丽,妆饰的奢华,还写到眉目唇口腰肢手指之类,却从未写到缠足。唐代如杜牧之、李白、李商隐等的诗,包括好些写闺帏的诗,也没能找到缠足的描写。一直到南唐李后主时有一位宫嫔娘,是漂亮的小个子,又特别善舞。李煜作金莲,高六尺,饰以宝物,细带缨络,金莲中作品色瑞莲,让娘用布缠脚,把脚缠得小而且弓起来成新月状,穿上素袜,在莲中跳舞。唐镐有诗“莲中花更好,云里影长断”句,描写的就是娘。经她一宣传,闺秀们纷纷学习,脚以纤细成弓形为妙,遂成为时髦,就像现在姑娘们时兴烫发穿高跟鞋乃至隆胸那样,一直传了下来。但也有缠足始于汉一说。此说见于《古今笔记精华》(卷二《事原》)。作者既承认“陶宗仪之说未为无见”,同时又据汉《杂事秘辛》中“保林吴女句奏言,乘氏忠侯梁商女,足长八寸,跗丰妍,底平指敛,约缣迫袜,收束微于禁中”这段话判断说,“汉尺小,八寸合五寸余,妇人缠足始此其来尚矣”。据随大流的观点看来,同三寸金莲比,半尺长能称小脚,《古今笔记精华》说似嫌牵强,缠足的发明权恐怕得归李后主。7 d/ t7 {& p- Y+ }
6 Q& E# C1 T: ^) k# G
缠足 从后宫向民间蔓延的悲剧) d$ H# Q- h/ f* B5 W* ~! s
. M1 l* z1 m5 y- h
始作俑者李后主
4 f  V! z- ^/ W* {6 J9 u8 P% A
9 h. ~. ]* r) Y  O# C. O以性心理学而言,男性对爱恋女性的秀足略有迷恋,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中国六朝有一首乐府诗说:新罗秀行缠,足肤如春妍;他人不言好,独我知可怜!簇新的罗帛秀美地缠裹着双腿,秀足的肌肤就像春天那样娇妍,引发诗人无限的怜爱。但这种迷恋超过了一定的度,就属于变态。而始作俑者与推波助澜者,正是那些有恋足癖的帝王。" i! y' u4 ~! ]* h( T8 M5 @
0 x+ H7 |+ d# V& Y1 E; |4 g
后宫女子缠足究竟起于何时?据《南史》记载,齐废帝命“凿金为莲花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一般认为,这是把缠过的纤足称为“金莲”的最早出处。不过,潘妃当时并没有缠足。明代沈德符曾见到过《唐文皇长孙后绣履图》与《则天皇后像》,这两位大唐皇后的足与男子无异。
+ P$ l- g& l3 \7 I- ^" ^% r1 T8 w" y, r
一般认为,妇女缠足始自五代南唐后主。据《道山新闻》,李后主有一宫嫔名叫窅娘,长得苗条靓丽,能歌善舞。后主特为她造了一座六尺高的金莲花台,四周饰以钿带、璎络,台上有各色瑞莲。然后命窅娘以帛缠脚,使足纤小弓屈如一钩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上翩翩起舞,袅娜回旋,宛如仙子凌云。唐缟有诗云:莲中花更好,云里月长新。就是以好花喻人,以新月喻足,来描写窅娘的。窅娘因而备受李后主青睐,南唐宫廷的其他妃嫔也纷纷效颦。为了获得君主的宠幸,窅娘竟戕残自己的肢体。这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开创了妇女缠足的恶劣先例。* J4 ~* Z8 }7 H. i5 L" \
- B" n, Y4 L7 C3 F
入宋之初,主要还是宫中女子时兴缠足。其后,这一做法大致由宫廷进入教坊乐籍,再传到京城,最后流行各地。不过,熙宁、元丰以前,民间缠足还很少见。苏轼有一首《菩萨蛮》是咏赞小脚的,其下半阕说: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首词的写作年代大约就在熙宁、元丰(1068-1085)前后,还是教坊乐籍的舞女仿效后宫足样的阶段。南宋理宗时,宫人缠足崇尚纤直,当时称作“快上马”。及至宋元之际,妇女已普遍缠足,而以天足为耻了。
0 ~# O# e. Q, W+ {
6 A6 a. n8 m0 N. J, [元明宫廷的风尚& q( c2 w+ _. S, F4 h( t
% }, ]5 G- B, \5 M  H8 o# {& e' _
元代是蒙古族立国的朝代,不料这个马背民族的男性统治者居然也欣赏女性缠足。李炯有一首应制诗,题为《舞姬脱鞋吟》,刻画了宫廷舞女的缠足情形:侍儿解带罗袜松,玉纤微露生春红。翩翩白练半舒卷,笋箨初抽弓样软。三尺轻云入手轻,一弯新月凌波浅。象床舞罢娇无力,雁沙踏破参差迹。金莲窄小不堪行,自倚东风玉阶立。2 z5 i; p/ ~/ i4 F7 j" v' {  J9 w
3 K1 f( R# N; w
所谓应制,就是应君主之命而作,由此看来,元代皇帝也看重三寸金莲。还有一首《元宫词》,也足以证明蒙元宫掖颇有缠足的嫔嫱:宫里前朝驾未回,六宫迎辇殿门开。帘前三寸弓鞋露,知是小姐来。" v. \) x% _) _0 h4 I

2 c. z; A- S/ J* o; R+ G这首宫词尽管是明代朱有燉所作,却没有把明宫史事窜入了元代宫词。当然,这些诗词恐怕主要反映元宫汉女的情况,蒙古族后妃却是未必缠足的。  B# I0 i3 a: e/ D6 N3 G5 L3 K

) _' T" g' a7 {0 v$ u明代宫掖女性是否崇尚裹足,诸说不一。《万历野获编》卷23《妇人弓足》条说:向闻今禁掖中,凡被选之女一登籍入内,即解去足纨(裹脚布),别作宫样。盖取便前奔趋,无颠蹶之患,全与民间初制不侔。予向寓京师,隆冬遇扫雪军士从内出,拾得宫婢敝履相示,始信其说不诬。
6 V" [# [0 L" x  x
. w( i8 F+ [6 |" N& O1 z8 ^清代学者俞正燮根据这条史料,再引证《三事纪略》所载,南明弘光朝选女时,太后曾下旨说选后不需束足,认为明代后宫不尚缠足。实际上,《野获编》似乎只指掖庭中役使奔走的宫女,并未把后妃包括在内。据记载,明思宗周皇后曾缝制一种名叫“一瓣莲”的弓鞋,宫人竞相模仿。这不仅表明这位皇后是缠足的,而且证明缠足仍是明宫风尚。另据《烬宫遗录》,明思宗时,田贵妃三寸金莲,而袁贵妃脚大几乎是田贵妃的一倍,崇祯帝曾在周皇后前赞美田氏的纤足,而嗤笑袁氏的大脚。这一记载,一方面说明《野获编》所说的宫样并不适用于妃嫔,故而田贵妃依然金莲三寸;另一方面也说明,明代对后妃缠足并不严苛,这或许与明太祖的马皇后是“淮西妇人好大脚”大有关系。
/ }9 }4 A8 g, ~( |
# X+ E$ s8 u/ b8 H9 I孝庄太后曾禁止缠足! G; h2 u" o& Z1 ]* D5 q" H* D! T2 K

" c& Y: C. V1 ~清代是满族入主的朝代。入关前,清太宗严禁臣民女子缠足。顺治初年,孝庄皇太后颁布谕旨,张挂在神武门内: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不过,从康熙七年(1668)起,清廷就废止了臣民女子缠足的禁令。1927年清东陵乾隆帝墓被盗发,据目击者言,地宫中有缠足汉人妃嫔的棺椁,说明乾隆以后,清帝也嗜好缠足女子。其中尤以清文宗咸丰帝为最,据《十叶野闻》说,“文宗眷汉女,其目的所在,则裙下双钩是也。窅娘新月,潘妃莲步,古今风流天子如一辙哉!”. r/ A" d8 [( M

/ n; d7 u! H- R" x5 J. l从南唐两宋起,纤纤小脚成为美女的必要条件之一。而这一过程正是帝王为满足自己变态的恋足癖,最先让后宫妃嫔做了牺牲品。而千余年来,宫掖女性也心甘情愿以自残足肢的愚蠢代价,让自己变形的纤足成为帝王性变态下的把玩之物。她们在扭曲秀足的同时,也扭曲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并把这场灾难推向民间。' o% V: H; g+ l; o$ g# Y

9 O* J, g$ [& z$ J. o0 }0 Y  G% @+ }著名中国学家费正清指出:“缠足,显然是男人对女人的超文明的胜利。”在中国后妃史与中国妇女史上,这种胜利都是以女性的人格扭曲作为沉重代价的。由此,令人想起十九世纪一位西方学者的一声叹息:“不仅中国人的思想,而且连他们的身体也被反自然的习惯摧残和扭曲了。”2 q8 Q5 E' v! {% h; o
& f4 n/ Y9 C5 P, l) |/ I5 Y; U,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辰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辰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