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有关中国最早的“恨嫁”诗的说法

0
回复
32
查看
[复制链接]

7305

主题

13

回帖

73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37
发表于 2021-8-17 0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摽有梅,其实七兮!
0 Y, ?7 N, M! f) O+ l( g9 W3 d7 F! B7 J  q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 U/ u- @4 T0 _6 K4 ]9 Y6 I/ J3 N# v# S
  摽有梅,其实三兮!
) t3 J3 ?! {1 g) p
. m" |" p& f+ i8 @. r' `+ E& {: b4 x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 B, {. ?4 I- ?' N* y+ F& g& E- o$ @6 w0 ^' W+ O* t7 t4 A' \
  摽有梅,顷筐塈之!
, q# U. w; X; ^  t  h9 }, ]+ z" a& W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 h- N$ W" l
: b  v& p* i2 o2 u, f2 i
  ——出自《诗经·召南·摽有梅》
' Q2 w+ B, Y/ x8 j7 D: B! \7 X8 @
3 H# c2 x/ q* g# A7 l' E  少时,看《牡丹亭》,张继青扮演的杜丽娘,莺啼婉转,水袖飘曳,咿咿呀呀地唱着,“锦屏人忒看得着韶光贱”。锦屏人指的是深闺女子,可为何说韶光“贱”呢?从来都是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不是吗?光阴怎么会贱?我很不理解,长大后才懂这曲子中暗含的情愫。
7 @" [. A, ?; y) V6 H9 R* L3 U3 Z
  岁月匆匆,刹那芳华,寻寻觅觅,却始终没有遇到如意郎君,每思至此,杜丽娘心内怎能不戚戚焉?7 ?+ Z! @* U( ^, J) l) Q

- c4 y7 Y" M$ }- O7 S8 ?! V, k$ j  “韶光贱”,说的是怀人幽怨,盼的是似水流年里如花美眷。《摽有梅》,也是这样一首诗,诗中这位女子望见梅子落地,感慨弹指红颜老,希望马上有人上门求亲,能早日觅得好夫婿。6 i. A: ]' \7 \

# ^+ X4 W# c( x# C  @( a/ p0 q  用我们现在的流行话语来说,这首诗描写的是大龄女青年的“恨嫁之情”。女儿悲,青春守空闺,诗中女子的怨与盼,还有思念,与当今一些婚嫁没着落的大龄女并无二致,《摽有梅》可以说是中国最早描写“恨嫁”的诗歌。
: {' \/ N0 `( b- A* Z% S" r0 B8 Y4 F: e+ K6 p' R
  古往今来,描写男女情思的诗句,不胜枚举,红豆生南国,春来总是要发几枝,才子佳人的故事更是车载斗量。然而,这首《摽有梅》所体现的女子情思,却是格外的寂寞,格外的冷清,在《卷耳》《殷其靁》等《诗经》篇目中,无论相思是多么痛彻心扉,总是有个对象的。, Y* L1 A4 B& p4 ?) K
7 Q# e. _9 V7 R% Q/ m6 v1 A& K
  可这首诗中的女子,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却不知,所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她正值妙龄,却怀抱空空,怎能不徒生悲矣?
" A( }, K6 ?, a" o
; `. }% q( F1 c3 A  老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而青春就像是一把散碎银子,花着花着就没有了,很多时候,人们等到口袋空空时,才察觉并没有买到什么特别珍贵的东西,并没有遇到刻骨铭心旳爱情,所以感伤。
: I2 |6 p& b7 x9 b- R3 ?6 F1 M
3 {9 |2 e$ s; }3 H0 }  像是沈从文给张兆和的情书中所写那样,“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不同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真的是人生幸事。倘若诗中的女子在合适的年纪遇到了合适的人,大抵就不会如此畅叙幽情了。
0 y( L  G6 g" |. w" x) h
& L' O! E4 S4 Q  ^/ _- R! S  《摽有梅》描写了这种青春的“伤逝”,成了春思求爱诗的源头。8 n+ w, L+ v# A* P0 z

( ~9 a8 g( J$ f  诗人从花木盛衰荣枯,联想到红颜老去,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意思是未婚男女“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开空折枝”。
; N; \/ i& |, v+ K" f: L1 n1 A/ }  q
5 d- |' b  {2 h( @* G- o  因为“梅”通“媒”。古人婚配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梅子挂满枝头,绚烂至极,到随风坠地,由盛转衰,犹如男女之年齿也,故而诗人见梅起兴,摽有梅,等的是红娘牵线,媒人叩门,渴望的是凤冠霞帔,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2 X3 P$ r7 _0 S  @4 Q: p
! h) I" u6 _) ?3 ]  梅子生时春渐老,女子想嫁人的心思尤为急切,所以后人也常用“摽梅”来形容那些到了适婚年龄却没有许配人家的女子,而“摽梅之年”则指的是女子已经到了适嫁的年龄。3 N7 G+ S" V" r, X
9 p- W4 v& m# z$ ?' C
  所以,龚自珍的长子龚橙说,“摽有梅,急婿也。”一个急字,抓住了全篇的情感基调,很有道理。9 S, e% T6 C9 H6 p; n+ M0 W

& h- d8 V: o/ c# i  D  诗中所写待嫁女子的“急”,是渐渐推进的。, I! k, b; F8 S! x5 p! T3 m$ a

9 N0 v& a) \$ [$ O  N5 S& O% o  先是“迨其吉兮”,树上的梅子还有七成未落,女子也还姿容秀丽,尚有从容相待之意,所以她希望追求她的庶士能选择良辰吉日来迎娶她;然而又过了些许时日,愿意与她携手到老的男子还没有出现,而枝头的梅子已经不足三成,她的内心焦急起来,一句“迨其今兮”已饱含敦促之情;遗憾的是,等到梅子纷纷落下,“顷筐塈之”,那个人还没有出现,所以她叹息,“迨其谓之”,此时她渴望出嫁的心情,已可用迫不及待来形容了。* I" D, d2 ]  D/ p+ ]* t

# c- a! X) P& j5 u  梅子作为古诗里常见的意象,曾落诸很多诗人的笔端,李白曾写道,“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文征明也写道,“五月雨晴梅子肥,杏花吹尽燕飞飞”,更别提“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等写景状物的诗句了。. l7 l, k) R  C1 o+ s2 w/ X/ y
$ `- P+ w$ p8 O
  可读起来,似乎与这首诗有些许不同。《摽有梅》中,诗人用梅子表达心意,除了用梅子飘落来刻画待嫁的急迫心情外,还有暗含希望人们珍惜青春韶华之意。毕竟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诗人用自己为例,劝诫女子在如花似玉的青春年华里,要重视婚姻大事,凡事早做筹谋。
/ w& F6 y6 a" A
! h3 K. @; ^( T$ W4 p* F0 T" p% U' ?  孟浩然曾作《送桓子之郢成礼》,曰:“闻君驰彩骑,躞蹀指南荆。为结潘杨好,言过鄢郢城。摽梅诗有赠,羔雁礼将行。今夜神仙女,应来感梦情。”' c; D( |2 B6 u# @
- w- V/ ?. g; f& C  c0 b. v; w
  这首《摽有梅》,我读了很多遍,每次读时,都会为诗中的女子心焦。真愿她和天下所有的待嫁女子,都如孟诗所言,了却心事,早结潘杨之好,青春路上有人相伴,互相扶持,白头到老。
7 X$ U9 v  }5 n! G% K
  Z! E* e7 I9 g' p# w4 y.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辰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辰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