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备的形象,经小说《三国演义》的描绘变成一个谦谦君子,几乎在中国家喻户晓。他起家之举的“桃园三结义”,因反映了古代草根阶层的心理寄托,长久地为人们所崇拜。不过若仔细看看史书《三国志》及相关史籍,研究刘备如何从最底层逐步发迹,便可看出他起初并没有什么仁义、忠厚的表现,反而是有些黑社会色彩。3 q& n. w* ^6 B; ^( u
" l1 A/ F! D6 ^0 g1 o" f+ X “三国”的要人们若按解放后的标准填表,曹操、孙权的出身肯定是官僚地主,刘备却因曾经“织席贩履”而能填“手工业劳动者”这种好成分。他少时家贫,成年后经济条件才有所好转。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介绍,年轻时,刘备不喜欢读书,却喜爱狗、马和玩乐,“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甚至当地“大商”都“多与之金财”。家乡有钱人要向无官无职的刘备交纳保 护费,“豪侠”都“争附之”,此人不是明显带有黑社会老大的味道吗?& h& G' k( p8 M0 W) f2 H( K
3 ~( @# P7 u: e- T( ]
遇到无政府状态的乱世,底层豪侠才有出头机会。公元184年,即刘备23岁时,“太平道”首领张角聚集信徒以头缠黄巾为标记,武装造反想夺权。缺少中央直属军队的东汉朝廷面对突发暴动,急令各州府征兵,草鞋贩子刘备就此有了建立私人武装的机会。
, G8 @$ o0 j% p. H" D7 _& F2 C' W2 i3 X, _/ s6 E$ t7 s
刘备起兵时需要花钱招兵买马,打造管 制刀 具,就拉当地有点小钱的屠户张飞出资加盟,接着又吸收被通缉的在逃犯关羽(《三国志》载他由河东“亡命奔涿郡”)入伙。这支私人武装以哥儿们义气作为精神支柱,组织性质与现代黑社会十分相似,即属于社会边缘人物以非法手段聚众,不以法制观念,而以黑道之“义”行事。关羽在中国封建社会成了感动千年的人物,后世朝廷对他追封为“关帝”,民间帮会组织也将他奉为宗师鼻祖而顶礼膜拜。实际上,这位“关帝”能引黑白两道尽折腰,靠的就是所谓“义”字,即无原则地对统治者和帮会老大忠心不二。 [, A% N# p7 n% r- P
+ s$ O2 E+ g& G4 L! S 靠异 端宗教发动的黄巾造反仅半年即被平定,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因讨伐黄巾军有功,得了一个县官。不久,朝廷派督邮(类似巡视员)到县城来办公事,刘备请求拜见,没有获准入见。刘备就直接闯进去绑了督邮,打了他200杖,然后“弃官亡命”。来巡视的上级不肯见面,刘备就把他绑起来暴打一顿并弃官,这是什么作风?《三国演义》的作者为体现张飞嫉恶如仇的性格,把打督邮这笔账记到他头上,反而将刘备写成仁慈的劝阻者。为泄个人私怨而对朝廷命官滥用私刑,闯了大祸的刘备自然在官场呆不下去,被迫“亡命”游荡于河北地区,重操向商旅索取保 护费来支撑本团伙的旧业。% c+ {' e' U6 x7 B$ U
8 H) l% b, V# @( [* t9 q& v, A5 {
公元189年,董卓进京引起军阀混战,此时刘备已聚集起一批人马,便率众加入群雄争霸,成为一个有点实力的小军阀。进入许昌后,他便被急于寻找支持者的汉献帝认作“皇叔”。但若从血缘上考证,这位“中山靖王14世孙”与汉献帝已是分炊了15代的本家。在十几年的转战中,这位与汉献帝15杆子才能打得到的“皇叔”为发展自己,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遇形势不利又会马上反戈一击,堪称比近代山西军阀阎锡山早1700年就发明了“存在高于一切”的处世哲学。% H. ?% W3 W/ S
4 l2 Z3 p( W. @- l% d! T1 c
此时的刘备不仅逢人便自称“大汉宗室”,头上还加了“豫州牧”等一系列官衔,并处处以“爱民”和待人宽厚来标榜,可谓彻底将自己由“黑”洗“白”。
& H) C7 M( N! Y7 {/ K5 K6 k' Z! B6 R- E, l3 t4 A
公元207年,刘备以“三顾茅庐”的诚意求得了诸葛亮出山相助,以几千兵卒和新野一小县的实力,终于迈上角逐天下的正途。通过与孙吴联盟击败曹操而据荆州,再以协助刘璋之名入川而夺人基业,刘备所部发展为国内三大军事力量之一。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但仍“以礼待先朝之主”。刘备却大造汉献帝已遇害的政治谣言,于221年建立蜀汉朝廷并自称皇帝,就此完成了黑 道──军阀──称帝之路。/ r/ a z3 }# D8 t* |
$ O' R8 Z% _3 \. ?" W
今天,我们除去封建正统观加在刘备头上的光环,并不否认他从一介布衣起家而能创建霸业的才干,反而更能看到在当时残酷的众雄相斗中容不得温良恭俭让。刘备能与文武兼备的曹操并列为“天下英雄”,说明他不论是真君子还是伪君子,都是一个历史强人。; c, d* E4 j5 h
! x! u* l) Y# n: E1 D6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