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古代十大吃货皇帝% Y g, O. w& s9 `
2 K* H6 v" N G& u$ Z/ {7 B 《舌尖2》的热播,再一次满足吃货们舌尖上的欲望。节目给了我们一个诠释文明的新方式:味觉。一个讲究味觉的民族才是有味道的民族,有味道的民族才是有人情味的民族。那么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吃货皇帝呢?
. t; z1 v5 M) b. @+ W6 N) E
1 e3 k/ Q. V# j* h5 u (以年代为序)
0 t% U. q3 a. M4 K' k( s! ^3 u4 g5 Z t
1、魏道武帝拓跋珪$ r4 |- K& x5 R! c
6 g& c" J! B( o8 U2 o; V* Y; i 入选理由:爱吃羊肉汤& a! ]# s5 D* u
& x) e* x/ `7 w* M
一碗羊肉汤成就了毛修之。拓跋跬打败夏国后,擅长烹饪的毛修之被俘。后来他便找时机炖了一碗羊肉汤给尚书崔浩吃。崔浩一尝,认为这是天下第一美味,便把毛修之推荐给了拓跋焘。拓跋焘吃了毛修之的佳肴后,也点头称赞,便命毛修之为太官令,成了皇帝的私人厨师。从此,毛修之平步青云,仕途上一帆风顺,后又做尚书、光禄大夫,直到南郡公。! P5 O8 E- A6 z& c5 H5 Q: K( L$ q
6 u' P( J% x$ {& x 2、南朝宋文帝刘义隆% j- X+ I& W, C# J# M
B; M3 q0 i- \- Q+ | 入选理由:爱吃柑橘/ {% t. i) y& t0 m
: c7 o X+ w& P7 A 宋文帝病重,便让弟弟刘义康做代理皇帝。故送礼的,把礼品一分为二,上品给刘义康,次品留给文帝。文帝有次吃柑,见其又小又涩。刘义康见后,给文帝从家里拿了些又大又甜的。6 e9 |8 i3 |+ q0 l
5 P" s& K9 e6 _4 P9 o3 Y 3、齐明帝萧鸾
4 ?+ p& Z3 @. T I# T. [
# F$ }7 D4 y0 G- n1 K+ f9 Q. j 入选理由:爱吃粽子
$ A) I. D6 V+ @# S5 e! F8 t7 \5 O
# A& @: j5 P w) b 太官端上的有粽子,齐明帝萧鸾便说:“这么多饭食,我一顿吃不了。粽子四个角都破了,我打包行不,留下来当晚饭吃吧。”* r. T3 c3 O! }' Z0 F- |, O: J4 j3 d
) r W0 b/ E5 m* u
4、周宣帝宇文赟
( ?- g0 J7 b) F$ j1 d% g$ p3 \; f
入选理由:爱吃羊肋
( k* U1 D' b" E S) o" b; Y- k4 L5 G- D
宇文赟在吃饭时,吃了一个羊肋,把肉吃完后,把骨头送给了傅伏,并说道:“这骨头,你要好好保存。这可是我啃过的骨头。”傅伏连忙把骨头收藏起来,后与宇文邕共同进餐。- ]( A' Z7 w; ?# M! G
7 @9 z; p7 B* } 5、唐肃宗李亨5 ~8 X% w7 `+ z1 e( t4 p X
" b" x& p9 `1 A0 s, Y
入选理由:爱吃熟肉/ Z! A' T s1 X0 b2 z$ m
( v j- n# ?8 ` 唐肃宗还是太子时,经常陪着老爹玄宗吃饭。一次御膳房准备了熟肉。其中有熟羊腿。皇帝让肃宗把羊腿分割开来,肃宗便将羊腿割开,然后他用饼将手上沾满的羊油擦下去,皇帝看了很不高兴。肃宗擦完手将饼吃了,唐玄宗又很满意了,对肃宗说:“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理应珍惜。”
$ i% W% r5 M# s. ?6 O# \6 \- ?* x
" o# e: @9 l- D5 v0 P* Q' D& r% T 6、宋太祖赵匡胤
5 H4 W9 u* y9 l
2 b( E4 U8 K( |- @$ y 入选理由:爱吃羊肝" ], `) D1 i H$ b8 E
8 K3 c2 T4 y' X; ^$ d
赵匡胤半夜突然起来。他此时非常想吃羊肝,却犹豫不决,不肯下令。左右仆人一脸茫然,说道:“您有什么事就吩咐吧,我们定会照办!”随后,赵匡胤的风趣回答,再一次表现出他特有的可爱。他回答道:“我如果说了,每天必定有一只羊被你们杀死!”, _0 f- K2 F; x! Q f
4 V' ?4 ^+ y& b; f 7、元世祖忽必烈+ a' G Z1 |+ R
8 l( N T7 u. \* L# p" `
入选理由:爱吃涮羊肉( j' V1 g7 k8 b+ `$ e) T, e
. ], t0 ?9 b `* C5 I% E' M 涮羊肉的发明与忽必烈有关。忽必烈率军远征,嫌伙食太差,想吃清炖羊肉。厨子便宰杀羔羊,剔选羊肉准备做。可敌军突然来袭,厨子情急之下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锅里混乱搅和一下,就捞出来,放点配料,给忽必烈端去了。忽必烈肚子咕咕叫直叫,吃完就披挂上阵去了。没过多久,忽必烈就凯旋了。回朝后,忽必烈不忘厨子的功劳,就让他再做一次,并说味太淡,该多些配料。文武大臣吃后,皆竖大拇指。忽必烈高兴,给这道新菜赐名“涮羊肉”。4 E$ C7 ]6 m. s0 d T
0 }/ ~% J( g/ s3 l* v$ k* I/ U
8、明穆宗朱载垕
3 y% H, _% b, I; q2 t$ h0 V- ~+ \ Q5 ?3 W6 k& x9 k h1 w
入选理由:爱吃果馅饼
+ T8 e: W; y* Q% t( _2 J/ w6 ~
/ I! u& V! v, U5 ] 明穆宗想吃果馅饼。御膳房便开始忙碌起来,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来内监报账,吃果馅饼花销五十金。明穆宗即位前,久居民间,故知道民情,便惊呼道:“有五钱银子,足以在东华门那里买一大盒子了。”" L: O* h! n& A
3 u6 @! b) e9 M6 Q2 i# o
9、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 T$ X+ w$ V8 t. Q2 {+ m2 U
* t& P$ t/ z, i. ~! L6 h+ V3 s# B
入选理由:爱吃凉皮
9 e8 }) r9 b6 L8 Y9 S+ d- L( w, `! K9 q
咸丰帝爱吃凉粉。他微服私访,在大街胡逛,看到有卖凉粉的。他一口气吃了两碗凉粉。吃完后,直夸凉粉味道好极了。为了能天天吃这人间美食,便把卖凉粉的叫到了宫中,一连吃了一个月的凉粉。顿顿吃,天天吃,咸丰帝最后直接吃腻了凉粉,在短时间之内是不会再吃了。卖凉粉的后把祖传手艺传给了御厨,也好日后能随时为皇帝做凉粉。
, F7 k7 R& L5 _ p' r
2 t% A1 F* v1 ^- t0 o7 d8 P+ n6 R 10、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
/ V9 y" q( F) m8 N( h5 Y! ]1 @2 q8 b& t2 A$ E9 N, \
入选理由:爱吃木瓜& l7 X- b7 }2 r9 s* o3 A
% Y: N& O: { q8 T
同治帝曾让一个小宦官拿着自己御笔批的字条到内务府领500两银子去买木瓜吃。内务府负责人荣禄前来奏请:“各宫所需木瓜有专门部门供给,没必要再花这么多冤枉钱!”4 f7 i: q4 l0 f6 \( [
h% W$ y4 s& N1 \! U$ \9 U
如果回溯过去的文明,除了那些斑驳的古画,暗黄的古籍,是不是应该将味觉作为一个工具呢?用古典的烹饪去操作当今的材料,让魏晋风流,汉唐气魄,明清韵味从你的舌尖深情地掠过,然后通过味蕾渗入你的感性世界,这样的怀古是不是更鲜活呢?
+ q6 p! j9 y5 ~* P- p" W! [
8 Z1 J% y0 M3 v" ~+ y0 q% }9 x1 {4 w6 f 唐:饼和饭是主旋律 宋:全民热爱下馆子+ P' s# H# p' Y
6 f3 p/ x) H" Z4 k1 \% {$ H& z 一日三餐在宋代才普遍起来(但也有部分人家只吃二餐),这只有在农业产量大为提高、食物变得丰富并且有了夜生活之后,才可以实现的。9 y; y& y2 C u. I2 o! s: R$ v. m
1 E* |. L4 A/ L" z( t 吃饱之后,人们便会追求吃得精致。宋人对于饮食是非常讲究的。富贵人家,“凡饮食珍味,时新下饭,奇细蔬菜,品件不缺”,甚至“不较其值,惟得享时新耳”。为了尝到新鲜,不惜金钱。2 r0 R8 S" b" L
9 d$ t5 A D% r, S 宋朝的一般城市白领跟今日的小白领一样,都不习惯在家做饭,而是下馆子或叫外卖。有人统计过,《东京梦华录》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其中酒楼和各种饮食店占了半数以上。《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一百余栋楼宇房屋,其中可以明确认出是经营餐饮业的店铺有四五十栋,也差不多接近半数。南宋笔记《武林旧事》、《都城纪胜》、《梦粱录》也收录了一大堆临安的饮食店与美食名单。
, h/ Q! {4 ~& y7 b; j. a+ C1 o p& j4 r; Z# Y* ?
即便是城市下层人,也能从饮食店找到物美价廉的食品,据《梦粱录》记载,“更有专卖血脏面、斋肉菜面、笋淘面、素骨头、麸笋素羹饭,又有卖菜羹,饭店兼卖煎豆腐,煎鱼、煎鲞、烧菜、煎茄子,此等店肆乃下等人求之粗饱,往而市之矣”。
3 z# Q+ B3 ? f4 |% s2 h( C4 k2 j+ i* J( B! m
临安的每天早晨,“买卖细色异品菜蔬”的小商贩“填塞街市,吟叫百端,如汴京气象,殊可人意”(《梦粱录》)。蔬菜是宋人餐桌上的常见食材,学者的考证指出,宋代栽培的蔬菜品种非常丰富,约有四五十种,与今日市场上的蔬菜种类大体差不多。$ I$ E* O$ n! g! t
4 o# Y) D: [' Q) d0 z! T- f5 Z
如果是隆冬时节,天寒地冻,似乎北方居民只能靠窖藏蔬菜过冬。但是诗人梅尧臣就写了一首《闻卖韭黄蓼甲》,说,“百物冻未活,初逢卖菜人。”原来,这位卖菜人利用粪土热力与保暖作用,培育出鲜嫩的韭黄、蓼甲:“乃知粪土暖,能发萌芽春。”换成现代的说法,这不正是“反季节栽培”技术吗?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让宋朝人在餐桌上的选择机会比之前任何时代都要丰富。
/ }' S6 \' g) \+ @- g) M( r
6 G% b7 P( G) p/ H! I7 q 对美食的讲究,促使宋代诞生了花样繁多的美食,《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条,《梦粱录》“分茶酒店”条、“面食店”条、“荤素从食店”条,《武林旧事》“市食”条,都罗列有一个长长的美食、小吃、点心名单,抄也抄不过来。今日的五星级大饭店,菜谱上的名目也未必有那么丰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宋朝的开封与杭州,简直就是“吃货”的天堂。% W2 w. S& ]- \+ [
8 I/ Y1 ~( S! \ 我们现在能够品尝到的火腿、东坡肉、涮火锅、油条、刺身等,都是发明或流行于宋代,烹、烧、烤、炒、爆、溜、煮、炖、卤、蒸、腊、蜜、葱拔等复杂的烹饪技术,也是在宋朝成熟起来的。- H6 t" v2 v- w% d
0 m! T: c6 P/ e8 u 唐朝人的主食结构,主要是饼和饭。这二者中,饼又占据主要地位。唐代赵璘在《因话录》中说,当时“世重饼啖”,这是多数唐朝人食饼的真实反映。! ^4 R' S( r% ]2 r
5 ^) M, s) y* b" a& w# D, D6 s" N) ^$ f" T 唐代所说的饼,内容比今天宽泛得多。除面糊以外的各种成型面食,都可以称为饼。而唐人食之最多、最具代表性的饼,有胡饼、蒸饼和汤饼等。, l' ?" [& t3 O4 Y" \
$ f) O! J% |6 i- D( \0 M8 n
胡饼是用烤炉烤制的大饼,它是汉代自西域传入,在唐代极为流行。胡饼中有一种胡麻饼,烤制时在饼上撒了一层芝麻。白居易在《寄胡麻饼与杨万州》一诗中曾对胡麻饼赞美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短短四句诗,就把胡麻饼的风味特点及受欢迎程度生动地写了出来。
- Y# l+ S- G9 o6 p# v& [/ D) R2 p
* B) u4 |, v1 `1 Z 蒸饼是将面糊发酵后再蒸熟的面食,如馒头、包子等。唐朝人食用的蒸饼种类很多,它既可单纯用麦面制作,也可掺进各种配料。各种蒸饼不但是百姓餐桌上常备的食物,也能登上皇家的大雅之堂。白居易在《社日谢赐酒饼状》一文中,曾提到“蒙恩赐臣等酒及蒸饼、环饼等”,这说明皇帝赐给大臣的食品,就有蒸饼。
! m0 P' q# V& q- r3 P) b. w( m$ J* d8 s- j
汤饼是下在汤里煮的面食,如面条、面片等。其中有一种叫“槐叶冷淘”的冷面,它是用槐叶汁和面做成面条,煮熟后再放入凉水中冷却,吃起来又凉爽又别具风味。杜甫曾在《槐叶冷淘》一诗中写道:“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f6 t8 p [: ]6 o/ R
8 M% N5 L4 m; i
饭在唐朝人主食中的地位,虽然略逊于饼,但仍是不可或缺的主力。而在有些地区,它甚至比饼更受青睐。唐朝人食用的饭多种多样,主要有稻米饭、粟米饭、黍米饭等。稻米饭食用的范围最广。尤其在长江以南产稻地区,它一直是最重要的主食。稻米饭配以相应的菜肴,既是人们喜爱的美食,也是诗人寻觅的美好意境。如“香稻熟来秋菜嫩,伴僧餐了听云和”(陆龟蒙);“看炊红来煮白鱼,夜间鸡鸣店家宿”(王建);诗是现实生活的反应。从诗人的诗中,我们足以看出稻米饭的价值和它在唐人饮食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t7 V0 Z0 a6 q( U
) e' [$ y6 l+ z) _) k+ { 粟米饭即小米饭,它的食用范围主要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农村。当时一些小饭店出售的饭食,也多为粟米饭。黍米饭则是用大黄米(即黍米,有粘性)煮的饭。唐朝人的主食中,还有胡麻饭、乌米饭以及添加各种配料的什锦饭等。: S. j l e) y# m; ~9 _/ I( c
+ x6 O9 ]; B; i* U 明:明朝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市民经济和市民文化的繁荣,这种文化注重享乐,表现在美食上就是宫廷菜(官宦菜)和江湖菜的双峰并峙。, D( T5 e* _; h% c$ c; d6 f8 {" P! v
1 N$ c; f$ m; s# b3 q7 K# a# x' p 因为朱元璋出身安徽,开国将领中也多淮扬一带的人,所以官场上流行的菜还是以淮扬风味为主,比如太祖烧香菇、长寿菜、徽州毛豆腐都带有浓郁的淮扬菜特色。! }! l8 z: m9 C5 s' Y x, h
1 A* U) u+ d! m 据《明大政纪》记载,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工部在京城(南京)建了10座大酒楼,具体经营交给民间的商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用官方的投资来拉动内需。这些酒楼非常豪华,里边还设有剧场等娱乐场地,有些酒楼里甚至有水上流动餐位。为了拉动消费,朱元璋又赏钱给文武百官官钞(相当于现在为了应对危机拉动内需发放的消费券),让他们到这些酒楼中去消费。有了皇帝和百官的带领,这些酒楼自然生意兴隆,“日收十万钱”。+ E1 B) K4 T; Q: \5 l6 b# {" w* w
9 [! _1 w/ C! z; J W
因为社会物质的丰富,文化的繁荣,饮食在民间也逐渐走出了“吃”的局限,成为一种独特的娱乐方式。这与宋代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水浒传中经常记载的还是吃饭,填肚子,酒楼的主要功能还是“吃饭”,而明代,去酒楼更多的是一种娱乐行为。8 _: d7 s4 h+ H% d9 B) Q3 V/ s
6 r9 c9 g ?- C# ?0 u( A3 x 明代饮食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很多外来食材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原本的菜系、菜式。番茄、辣椒、南瓜、地瓜(甘薯)、玉米、大蒜都是在明代传入中国的,特别是辣椒的传入,对于中国饮食来说是革命性的。没有辣椒,今天的川菜、湘菜都无法形成。如今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的番茄鸡蛋汤在明代已经出现。, d3 H" H/ n7 _; c8 r n6 Y
' A8 v+ j+ E, r- M
在烹饪技术上,明代与两宋相比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更加规范,有烧、蒸、煮、煎、烤、卤、摊、炸、爆、炒、炙等,查阅明代的史料,我们可以发现至少有28道菜都是用独立的烹饪方法做成的,比如火燎羊头、水晶鹅、酿螃蟹、蒸龙肝、炮凤肚、烧芦花猪、糟鹅掌、烩通印子鱼、煎鸡、熬鸡、酥鸡、卤烤鸭、摊鸡蛋、火熏肉、腌螃蟹、王瓜拌金虾、肉鲊炖雏鸡、腊鹅、羊灌肠、馄饨鸡、油炸烧骨、鸡煎汤、蒸羊肉、榛松糖粥、鸾羹。
% G* ?5 B/ I) b; L& o5 ?( U/ f0 K+ o( ~; \. k; ^6 b
相比于官宦菜,明朝民间的美食更加丰富多彩,这在明代着名白话小说《金瓶梅》中有集中的体现,并且深刻的影响了另一部小说巨着《红楼梦》。
# E9 e! m- o3 n. `% `% H/ C
5 D5 Z& R- S9 f8 i 粗略统计,《金瓶梅》中列举的食品(主食、菜肴、点心、干鲜果品等)达280多种,茶有19种,酒24种,提及的饮食行业有20多个。其精细程度,现在看来也是让人惊叹的。比如,仅以蛋的做法,《金瓶梅》中就有摊蛋、煨蛋、洒蛋、糟蛋、蒸蛋、煮蛋、饡蛋等。这些做法至今还盛传不衰。《金瓶梅》中的面点也蔚为大观,有芋饼、肉饼、卷饼、夹沙团、臊子面等。
* e0 F; ]8 I, a- w: x6 m% ?0 Y
& n$ t: J: m X. R- }2 O7 ^: e 《金瓶梅》里对吃喝如此详细的记载,自然也引发了很多人的兴趣和模仿。在故事发生地山东阳谷县当地的阳谷宾馆今天就有专门的“金瓶梅宴”,把《金瓶梅》中的大餐还原,并有创新。出名的菜有“宋蕙莲烧猪头”、“肉兜子”、“羊贯肠”、“捶溜大虾”、“杏仁豆腐”、“西门佛跳墙”、“西门大黄翅”、“糟扒蹄筋”等。9 Q2 ^( A4 i0 @, z% G
1 d0 M/ S( T" [2 U5 U3 m4 D. t 清:满汉全席的奢华, Q6 t w2 N' N
2 m! Y5 I6 i( n N5 b3 [
以“满汉全席”闻名的大清堪称舌尖上最腐败的时期。吃货大清极尽奢华,享尽天下美味佳肴,但他们没有想到,每一次饕餮盛宴的背后都是逐渐加重的危机,最终变成了吃不了兜着走的晚清。
0 O+ `5 J& Q# `% L- k5 g
) k; }7 d: ?2 {" c 话说自满自大的乾隆本是一个十足的驴友,尤其喜好江南自驾游,遍览自己治下的大好河山。皇帝巡视各地,各种吃喝玩乐是一定的。尤其是在吃喝上,更是乾隆猎奇的目标,很多紫禁城里见不到、吃不到的各地特色菜、小吃,自然成为了乾隆满足口腹之欲的首选。而给乾隆做菜的厨师则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皇城带来的厨师,一部分则是当地的厨师。由此一来,乾隆的大餐则是满汉菜肴皆有。从此,满汉席逐渐成为常态,以至后来发展至满汉全席。
) H, w/ _/ B' s2 N+ N
' N9 W7 ]! F8 ^, Q+ j( J" v2 @; z 满汉全席是满席加汉席,简单说,就是满族特色菜与汉族特色菜的大拼盘,或满汉特色兼具的菜肴。据乾隆时期李斗的《扬州书舫录》中记载,满汉全席共有冷荤热肴一百九十六品,点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共计三百二十品。这320道菜包罗万象,各种山珍海味,飞禽走兽,什么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多条腿的、四条腿的、两条腿的、没有腿的等等应有尽有。如鲍鱼、海参、鱼翅、熊掌、猴头等各种高大上食材。在烹饪技法上,也是煎炒烹炸炖、蒸烧烤煮,样样俱全。总之,满汉全席无论是在食材的丰富上、还是在烹饪技法的全面上,都是各种大而全的架势。简单说,一个厨师如果会做满汉全席估计就没有不会做的菜了。
+ j. a5 J: f! E: p* N( U) Q1 c3 }- v$ z2 a: R/ w
啥叫奢侈,光有美味佳肴还不行,还得有各种形式的衬托。一个是用餐环境,露天的是野炊,小黑屋里的是大排档,吃满汉全席必须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还有一个是精美的餐具,各种粉彩万寿餐具,精美绝伦,再配以各种银器,甚至有的筷子都是象牙雕刻而成。再一个就是吃饭的氛围,要有名家名曲伴奏,必须是古典美声范儿,通俗歌曲都上不了台面。最后一个就是用餐的礼仪,必须严谨庄重,更衣入列,按官职大小入席,吃完一桌再换上一桌,必须井然有序。总之,这种场合吃满汉全席都不好意思使劲吧唧嘴。: _& h/ e9 l3 l3 k
6 ]0 E A4 o7 I% g" J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