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看到一些古装电视剧和古言小说里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在六宫无首的时候,整个后宫就由皇帝的贵妃代为掌管,而这些贵妃虽然没有皇后的头衔却有皇后之实。那么历史上皇帝的贵妃真的有这个权利在没有皇后的情况下自动执掌后宫吗?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历史上除了皇后外,还有哪些嫔妃可以掌管后宫的。
1 J0 } h) d) c. q: `& G7 n6 j4 D1 M- y/ m
《南史·宋宗室列传》:
" x H- x$ P$ F' L) U B; c2 W7 v. X. F) _$ l
浚字休明,将産之夕,有鵩鸣于屋上,闻者莫不恶之。元嘉十三年,年八岁,封始兴王。浚少好文籍,资质端妍,母潘淑妃有盛宠。时六宫无主,潘专总内政。浚人才既美,母又至爱,文帝甚所留心。与建平王宏、侍中王僧绰、中书郎蔡兴宗等,并以文义往复。
( S, ]9 H$ h( Z7 s; \$ i* F+ d- ]8 R+ G
) h! M& d0 B- f 《陈书·后妃列传》:6 R5 c; S7 n7 n* h# P* w
o# S& c N7 q' e# C. ~
后性端静,寡嗜欲,聪敏强记,涉猎经史,工书翰。初,后主在东宫,而后父君理卒,后居忧,处于别殿,哀毁逾礼。后主遇后既薄,而张贵妃宠倾后宫,后宫之政并归之,后澹然未尝有所忌怨。而居处俭约,衣服无锦绣之饰,左右近侍才百许人,唯寻阅图史、诵佛经为事。陈亡,与后主俱入长安。及后主薨,后自为哀辞,文甚酸切。隋炀帝每所巡幸,恒令从驾。及炀帝为宇文化及所害,后自广陵过江还乡里,不知所终。0 U" T" N- n8 ?7 A7 w# R
3 p* f, ^; i- i; }% W 《隋书·后妃列传》:9 f+ c. I+ F! p6 {+ [7 B
1 q4 \* g1 o8 |( S' l2 O; ` 宣华夫人陈氏,陈宣帝之女也。性聪慧,姿貌无双。及陈灭,配掖庭,后选入宫为嫔。时独孤皇后性妒,后宫罕得进御,唯陈氏有宠。晋王广之在籓也,阴有夺宗之计,规为内助,每致礼焉。进金蛇、金驼等物,以取媚于陈氏。皇太子废立之际,颇有力焉。及文献皇后崩,进位为贵人,专房擅宠,主断内事,六宫莫与为比。及上大渐,遗诏拜为宣华夫人。
( W! g' z r/ C" r2 i
5 Q& \5 x6 b3 G: P) \ 容华夫人蔡氏,丹阳人也。陈灭之后,以选入宫,为世妇。容仪婉,上甚悦之。以文献皇后故,希得进幸。及后崩,渐见宠遇,拜为贵人,参断宫掖之务,与陈氏相亚。上寝疾,加号容华夫人。上崩后,自请言事,亦为炀帝所烝。
( A3 u7 R! \2 J9 [" C; y
~( l% P ?2 L! z+ ?5 V 《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列传》:
. |! U3 U$ y1 D2 z% i9 s
4 J7 f+ O! k% M! |7 r 楚王智云,高祖第五子也。母曰万贵妃,性恭顺,特蒙高祖亲礼。宫中之事,皆谘禀之,诸王妃主,莫不推敬。后授楚国太妃,薨,陪葬献陵。- ]" g. M7 q1 z& S2 U2 s2 [4 j
% h, V% U: B( T' y( g5 L( c% U 《明太祖实录》:
! |' |# [, v1 ~/ i# V' g
% l D( ?5 M' s8 @$ D. I K" v1 ` (孙贵妃)上即帝位,册为贵妃,位众妃上。小心恭谨,于上有警戒相成之助,佐皇后以理,内治宫壸雍肃。
: I( K% o- Q/ O" z; i. m" W- T/ v' R$ h
《明史·后妃列传》:
- C, y( ~7 k5 e, I: Z# y2 R8 Q& b* m3 G. i1 g3 P. h6 L; v8 u# r
淑妃李氏,寿州人。父杰,洪武初,以广武卫指挥北征,卒于阵。十七年九月,孝慈皇后服除,册封淑妃,摄六宫事。未几,薨。
. L' b0 L6 w! t. @7 H# V
$ y8 J# Z$ E% B8 B2 b 宁妃郭氏,濠人郭山甫女。山甫善相人。太祖微时过其家,山甫相之,大惊曰:“公相贵不可言。”因谓诸子兴、英曰:“吾相汝曹皆可封侯者以此。”亟遣从渡江,并遣妃侍太祖。后封宁妃。李淑妃薨,妃摄六宫事。山甫累赠营国公,兴、英皆以功封侯,自有传。2 ^0 Y; M* m2 O6 z
2 s. a6 k1 r: S. ]5 l
《清实录顺治实录》:! R) [5 x$ N0 i
! @" s2 `; F! `/ \- a% Q
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圣母皇太后谕上□日、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倐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
' i; [4 T: L3 [$ W0 }$ m# t) v8 L, A. x, q1 a4 |. J: W
《清实录乾隆实录》:9 m1 p$ a" k8 W7 x) R+ q; x9 n5 O
# t( c4 a8 [0 s1 {' D% h. ] 于本年四月内、册封皇贵妃摄六宫事。今逢嘉庆。适遇吉期。晋显号之加隆。笃璇宫之欣豫。所有应行一切礼仪。着该部详悉具议以闻。
- s6 i1 X7 }# [6 A- s0 }5 N5 g5 g2 A
《清实录道光实录》:+ j# M- I8 b; s- o
& Q; S8 k& k" ?/ V, q
谕内阁、本日丑刻、皇后崩逝。回思道光十三年。奉皇太后懿旨。晋封皇贵妃。摄六宫事。旋于十四年册立皇后。正位中宫。先后事朕多年。恭俭柔嘉。壸仪足式。窃冀侍奉慈闱。藉资内佐。遽尔长逝。痛何可言。着派惠亲王绵愉、总管内务府大臣裕诚、礼部尚书奎照、工部尚书廖鸿荃、总理丧仪。其余典礼。着各该衙门察例办理。
. T; e" {8 s7 B+ K4 J
: [$ n+ J! R, a: R 根据史书的记载,历史上那些除了皇后之外的嫔妃之所以能够握有掌管后宫的权利,和她们本人在后宫的地位无关,家族出身无关,只和皇帝的心意有关。比如隋文帝因为宠爱宣华夫人与容华夫人,便让她们俩一个“主断”一个“参断”后宫事务,从用词来看,当时后宫事务的主要负责人是宣华夫人,而容华夫人则是从旁协助。又比如万贵妃因为性情恭顺,得到了李渊的看重,于是后宫事务皆由万贵妃处理。李淑妃与郭宁妃二人既不得宠,也没有任何特殊的德行受到皇帝的另眼相待,但朱元璋就是要先后令二人统摄后宫。
4 n4 @ t. x) T+ [4 g) Y) ^5 X' b+ h$ O4 i/ ]( e1 F0 Y
不过除此之外,即便嫔妃的品级再高,哪怕仅次于皇后,都没有资格在六宫无首的情况下顺理成章地代管后宫,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唐宪宗的郭贵妃。郭贵妃原本就是唐宪宗的原配,按理来说唐宪宗登基为帝后就该将自己的结发妻子郭氏封为皇后。但唐宪宗为人风流多情,为了不让拥有管理后宫之权的皇后妨碍自己的风流猎艳,于是死活不肯将郭氏立为皇后,只将其封为贵妃。( E- V( h/ B5 n9 u( F$ k
( ^( h+ a( |2 W! c& {
由此可知,如果在没有皇后的情况下身为贵妃就能自然而然地掌管后宫,那么唐宪宗又何必多此一举,百般推诿群臣请求将郭氏立为皇后的上谏,只将她立为贵妃呢?
% k% R/ {1 p& w( j, a# Y, _/ K1 O9 U- G: L" K/ l& p3 O
所以后宫无主时,就算是正一品的贵妃也不能自动地代理后宫,除非有皇帝的特许。而一旦有了皇帝的特许,那么哪怕不是正一品的四妃或三夫人,哪怕只是正二品的九嫔,也照样能管理后宫。比如南朝宋文帝宠爱潘淑妃(南朝宋时淑妃仅为正二品九嫔,而非正一品的三夫人),尽管上面还有正一品的贵妃、贵嫔、贵人三夫人压着,但宋文帝照样让潘淑妃掌管了后宫。- i7 h6 C4 y" q$ z
4 v; u( `0 |' N 不仅如此,如果皇后无宠到了极点,皇帝也可以剥夺皇后管理后宫的权利,将之交予自己宠爱的嫔妃代为掌管。比如陈后主宠爱张丽华而不喜欢沈婺华,所以即使沈皇后活得好好的,无论性情还是品德都无可挑剔,但陈后主照样将她当成摆设,然后将掌管后宫的权利交给自己最心爱的张贵妃——史实证明,后宫究竟由谁管理,永远都是皇帝说了算。
* x, O& T0 M# N; e) p1 o" N; r" q5 M+ ?: {( [
后宫中只有皇后是天然的执掌者,如果没有皇后,那么皇帝可以自己代管。而嫔妃能够执掌后宫是皇帝给予的特别恩宠,并不是她们天然所有的权利,所以对于妃嫔来说这是一种殊荣,史书都会因此记上一笔。比如陈后主的张贵妃执掌后宫,隋文帝的宣华夫人、容华夫人代掌后宫,明太祖的孙贵妃佐理后宫,李淑妃、郭宁妃、董鄂妃等统摄后宫的事情都在史书中记载得清清楚楚,刘浚的列传中也特意花了一番笔墨记载其母潘淑妃掌管后宫一事,李智云的列传也同样提到了生母万贵妃管理后宫之事。
& @- e/ N' N$ B1 p2 J( R
6 ^' P8 t( h( K' y i 不仅史书上会记上一笔,就连墓志铭这种一向贴金成风的东西上,也绝对会大书特书一番。如朱元璋的宠妃孙贵妃只不过是辅佐马皇后治理后宫,此事不仅见载于《明太祖实录》,野史《胜朝彤史拾遗记》中亦有记载,宋濂在撰写孙贵妃的墓志时更没有放过这一莫大荣耀:“成穆贵妃孙氏……佐皇后以理,内治宫壸肃雍,上下咸无怨者。”甚至哪怕并没有代管后宫这么大的权限,只是有些参与权,那么这位嫔妃的墓志上也不可能只字不提——比如唐德宗的韦贤妃,史书中只说了她受到皇帝的敬重,并未提及她能管理后宫,但她的墓志却贴金成了“长秋虚位,凡六十九御之政,多听于妃”。9 k1 u7 l9 B9 P
$ x" L( w. `. H/ R, o0 @2 C6 P0 u 当然也许有人要问了,如果没有皇后,而贵妃在没有皇帝的允许下也没资格管理后宫,那么后宫究竟该由谁管理?7 [/ e- N6 L" {7 Q: ~ i& D
+ }. O: C$ S3 I6 x% ^$ N$ o
事实上皇帝皇后是国家领导人,不是后宫保姆,更不用天天只知道围着后宫转。后宫都有自己专门的部门,六尚内侍省等等,分工极为细致。这些部门有各自的长官负责管理,平日里大家各司其职正常运转,除非有重要事需要请示皇帝、皇后或有代理职权的妃嫔,不然一些鸡毛蒜皮的琐碎小事完全不需要惊动皇帝皇后,否则皇帝皇后还不成了事事都要操心的居委会大妈?) ?6 o. y) W% v+ u5 x
- A: s+ R( A$ M+ n Z: W" [ 补充部分史料,野史上还记录了数位嫔妃曾掌管过后宫之事,虽然出于文章严谨性的考虑,这部分记录暂不列入正文部分,但可见只要是在后宫中有着一定的管理权限,那么正史、野史以及极尽吹捧之能事的墓志中多少都会留下痕迹:- n4 }6 |: F7 @. b$ H
8 p7 R }+ x& _. v
《胜朝彤史拾遗记》:7 i, b) t# }! c) a% S
0 s/ K4 k3 D2 I$ V; {- d
昭献王贵妃,苏州人也,随父宦在京。永乐初,选择良家女,妃入宫,册为昭容。时宫中上下多朔产,略少委曲。独妃具才德,能从容婉娩以行其意,以故妃佐理宫政称惬伏,仁孝爱之。永乐七年,仁孝服阕,进贵妃,上自仁孝崩后,在宫多任性,间或躁怒,宫人皆惴惴惧。妃特辗转调护,徐俟意解。自皇太子、亲王、公主以下,皆重赖焉。十八年七月丙子,以疾死。上震悼,为辍朝五日,赐祭谥照献贵妃。命礼臣考高皇帝成穆贵妃故事,一视其丧葬,以宠恤之。5 z- |8 Q1 |4 Y- p( v- d$ N
( {; q* h6 ]+ n 《清稗类钞》:
6 Z: y& r2 J& u: c {
% k# G) Y6 G* M5 S% j! [4 g 孝全后谥号孝全成皇后,初由皇贵妃摄后宫事,旋正中宫,数年暴崩。时孝和睿皇后尚在,家法森严,宣宗亦不敢违命也,故特谥之曰「全」。宣宗既痛孝全之逝,遂不立他妃嫔之子,而立文宗,以其为孝全所出,且于诸子中年齿较长也。
, |; o7 V( }3 Y+ K% H- f6 s L; n/ v6 S% L# E+ X3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