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隋炀帝的这位萧皇后,忒有名的就是那个“身历六帝宠不衰”的传说了。
+ O2 X0 v9 S* t$ G3 ~! t/ K
. x( R& D) j2 L, z/ X 至于萧皇后是不是真的侍奉过六朝帝王,谁又能说得清呢?毕竟连野史都不曾这么绘声绘色传闻过的事,何以小说家就能够如此言之凿凿的。而且萧皇后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够在“身历六帝”后还保持着“宠不衰”?5 i% o, n# b8 A8 i+ j5 ~8 c4 B! i
. t0 h9 \8 G$ u/ o4 S' V 乍一看似乎问题不仅多,且无解。不过莫急,就算我们无法穿越回那个时代一探究竟,但仍可以从现存的史料中一窥真相。
4 _/ ^2 `+ a1 b4 ?# A
7 |( j5 X9 |3 g! U' K% G 传说中的萧皇后是历经了隋炀帝、宇文化及、窦建章、突厥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兄弟以及唐太宗这六位帝王,所以算下来时间跨度是48年。而能够在48年的时间里保持长宠不衰,想来萧皇后绝对得是驻颜有术的高手才对。你问为什么?那么好,我们就先来看看萧皇后的生年为何。
4 c) c$ J9 f) |) e6 K
# A( V B9 k& |+ M# V: H4 ? 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而直接地记载萧皇后究竟是何年所生,不过只要有心,仍能从现存史料的蛛丝马迹中推测出萧皇后大致的年龄。4 A! B) w: O) o) D' K5 S
1 _# X" S5 _/ ^! ?# k! X6 t( [ 《北史·隋炀帝本纪》中曾提及:“炀帝愍皇后萧氏,梁明帝岿之女也。江南风俗,二月生子者不举。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养之。未岁,岌夫妻俱死,转养舅张轲家。”( h6 ?0 T2 I( @) ]9 k5 z8 d7 V
0 {6 [0 m, w. c; }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到两个信息:
# \8 p, r$ C( E8 R5 [) c6 B9 U' w; Y# P# N
1、萧皇后是二月份生的。8 K$ W0 T+ p' T" ]- I
, l) k# |" B0 [! _8 V 2、萧岌夫妇收养了这个侄女不到一年便死了。
" s- R. N( p& e
; Z2 D5 V0 T0 S/ ~ Q. e 那么萧岌是何年去世的呢?! W0 I/ h6 Z4 B1 Y
' p, v* x/ h8 {$ }) K' B
《北史·梁萧氏列传》:“岌,詧第六子也。性和,位至侍中、中卫将军。岿之五年,卒。赠司空,谥曰孝。 ”3 V9 t. O7 T7 a! y6 T
- n: f! O! {7 p! k: y7 W" B 可见萧岌是在萧岿登基后的第五年过世的。那么萧岿又是何年登基的?
7 _9 X( v; U5 X) `3 S- i" E3 V1 _2 C( D9 s0 E
同样是《北史·梁萧氏列传》:“武帝又命其太子岿嗣位,年号天保。”
+ v( ?- I. p# u: q
# Z2 [% c8 @- ^8 q) w5 `5 N 西梁天保元年即为公元562年,所以萧岌过世的那年应当是566年。这样一来,萧皇后最迟也得是566年2月出生才符合实际情况。
5 j) [( `2 w& `, E$ L9 J1 n- V# [. r7 W! o' P
换言之,萧皇后出生的时候隋炀帝还未出生。你又问为什么?那么我们就来看看隋炀帝又是何年出生的。
! {/ k/ A3 T& N! Z4 D: M _" L0 K/ [9 ]1 o3 u0 o G
不同于萧皇后,《隋书》对隋炀帝的生年记载得很明确:“开皇元年,(杨广)立为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
$ ?1 T9 L) c; k6 k4 M
4 r" N4 C0 W1 q! |1 o6 y8 y9 r 开皇元年就是581年,这时候的隋炀帝是13岁,但古时候的人都喜欢算虚岁而不是周岁,所以隋炀帝实际的生年应当是569年。1 T# Q' Y5 T8 u" ~' x
' _$ k/ G9 ~) a8 X( A 又根据《北史·梁萧氏》的记录:“开皇二年,隋文帝备礼纳岿女为晋王妃。”可见隋炀帝娶萧皇后的时候实岁才十三岁,而萧皇后至少十六岁了,很明显是“女大三抱金砖”的组合。而这二人的年龄差距正好与《萧氏族谱》中所说的,萧皇后要比隋炀帝大三岁的情况相吻合。
0 t/ _$ n% O- m4 ~# k: b4 M' u" z3 Q$ p ]( {+ }- i& V
等到开皇二年正式嫁给了隋炀帝,萧皇后一生的命运算是彻底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 Y8 I5 r+ s0 z. u4 j$ B0 s: l' m8 e1 U3 @9 F6 t
虽然传说中的萧皇后有着一代妖后的嫌疑,不过正史给予萧皇后的评价还是相当不错的。
: J9 ^4 s$ |! s
1 H( g6 F- o" ^* S N( T 《隋书·后妃列传》:“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高祖大善之,帝甚宠敬焉。及帝嗣位,诏曰:“朕祗承丕绪,宪章在昔,爰建长秋,用承飨荐。妃萧氏,夙禀成训,妇道克修,宜正位轩闱,式弘柔教,可立为皇后。”帝每游幸,后未尝不随从。时后见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厝言,因为《述志赋》以自寄。”, l9 E$ r4 J! I' _& e: b" L( R2 M
1 A/ D2 e _/ B+ w
不仅《隋书》,《北史》中也说萧皇后的性情为人都很不错,小时候寄养在舅舅家,因为贫困还亲自劳作过。只可惜遇人不淑所嫁非人,摊上了隋炀帝这么个败家子,不仅自己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还连累自己的妻子辗转贼人之手。5 Z/ e; X- s' e- u2 h- P
, I' y) L2 ~9 ?
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后,就将隋炀帝后宫的一干人等全部据为了己有,其中就包括萧皇后。《隋书·宇文化及列传》:“化及于是入据六宫,其自奉养,一如炀帝故事。”
* ]3 E& y: k/ g# M8 w1 h( R! U" m( ?; t; M3 {9 |5 c3 y0 D
之后萧皇后便跟着宇文化及逃到了聊城,结果等窦建章攻陷了聊城后又被窦建章带走。谁知窦建章的妻子是个妒妇,容不下隋炀帝的这些美人,就将她们安置在了武强县。不久就有突厥的处罗可汗派人来迎接萧皇后与她的孙子杨政道。可惜处罗可汗也不是个长久的主,没过多久就死了,等他的弟弟颉利可汗上台后,便顺理成章地全盘接受了萧皇后一干人等。
# X' r4 |2 y0 Z* y. T, m2 | p5 L: U- C' e& o2 b7 v7 s2 f
《北史·后妃列传》:“及宇文化及之乱,随军至聊城。化及败,没于窦建德。建德妻曹氏妒悍,炀帝妃嫔美人并使出家,并后置于武强县。是时突厥处罗可汗方盛,其可贺敦即隋义城公主也,遣使迎后。建德不敢留,遂携其孙正道及诸女入于虏庭。”
' r6 t5 Q. F* k3 z. v2 e5 t6 q1 z g7 B4 s% T7 G; V/ ]
所以小说中说萧皇后“身历六帝”,虽然夸张了点,但未必没有事实于其中。正史中对萧皇后的这段遭遇说的比较含蓄,很有可能是因为萧皇后的族人——比如她的亲弟弟萧瑀,在唐朝可是重臣,所以那些史官算是笔下留情了。# C: J) Z% z# J
' l2 ]3 p& k9 a# i$ w4 N( U
但是史官放过了萧皇后,小说家却没能放过这个可怜的女子,而是继续臆想萧皇后最终是在唐太宗的后宫中颐养天年了,还顺便混了个昭容当当。
9 \0 P" _4 ]2 F' {* x' ^; q
9 T/ b0 M# h' ~ 如此说来,既然萧皇后最后还能与唐太宗谱出一段姐弟恋,那么她与唐太宗之间的年龄差距以及究竟有无可能,我们自然也有必要了解一下。: @4 s3 _3 k9 a: ^1 Y
9 B1 ^) H/ f( [3 E- {" i3 r( B( E7 X
知道唐太宗的父亲李渊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吗?2 d3 K, @$ q9 `. D
2 I2 @! t$ Y; n$ b
《册府元龟○卷二◎帝王部·诞圣》:“唐高祖以后周天和元年十一月丁酉生于长安。”
; k. h. E( x) I
2 f) b) u1 F# x" d9 M* [. g) P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公元566年11月,李渊在长安出生。
! y; w. P1 g, ^: ^& d1 \: i
' n9 p* W, p1 P 还记得萧皇后是什么时候生的吗?根据前面我们的推论,萧皇后最晚得在566年2月出生。也就是说,萧皇后至少比李渊大了9个月,比唐太宗更是至少大了33岁!原来萧皇后谱得不是姐弟恋而是黄昏恋啊!因为等到贞观四年(630年)萧皇后归唐的时候,李世民32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候,而萧皇后至少65岁了。
$ z. f; T& S# T& p7 R4 M6 G: k. D: H* S6 N
要知道萧皇后被宇文化及接收的时候至少53岁了,因为《隋书·炀帝本纪》中说过:“上崩于温室,时年五十。”而这一年是义宁二年,即公元618年。" d; ~; t5 h1 E- b6 \ z# {* D
0 W# M7 I; d+ ^3 l( Z
如果说萧皇后五十来岁的时候还能勉强认为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那么此时已六十多岁饱经磨难的萧皇后,就算再怎么驻颜有术也难逃岁月的侵蚀吧。而诸位觉得面对这样一位比自己的父亲还要年迈的老太太,唐太宗能对她产生什么旖旎的想法呢?6 B& H, c' }; J9 _) f9 F- r
) q' w: L. H, k% n2 o0 q
而萧皇后最后究竟是否住进了唐太宗的后宫之中,《北史·后妃列传》则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大唐贞观四年,破突厥,皆以礼致之。归于京师,赐宅于兴道里。二十一年,殂。诏以皇后礼于扬州合葬于炀帝陵,谥曰愍。”
a0 s; o# {1 Z- p% S6 M3 u
; V7 v \3 |: z# i 看到没,正史中说的再清楚不过了,萧皇后从突厥返唐后,唐太宗将其安置在了兴道里。兴道里又是什么地方?
# |. f% o h8 Z
5 _( s% W( N* k0 X [- o7 l 根据《旧唐书·职官志》中的记载:“百户为里,五里为乡。”所以“里”表面上看主要是指农村,可实际上,“里”重要的设置原则是所辖户口的多少。又据《旧唐书·五行志》里的记录,开元八年六月,关中暴雨成灾,致使“京城兴道坊一夜陷为池,一坊五百余家俱失”。如果按照百户为里来计算,兴道坊中应该有五个里。所以很显然,萧皇后的晚年便是在兴道坊某个里的某处大宅中度过了,贞观二十一年过世后更是与自己的丈夫隋炀帝合葬在了帝陵。9 o4 d7 O" n, \: i) T" b: X% q
8 m( O% X; M+ a. B i8 D/ m% a7 U
所以纵观萧皇后的一生,抛开那些小说不谈,根本就是一个可怜女人的颠沛流离的一生。不仅生前饱受屈辱,死后也要惨遭无良YY。萧皇后又是何其的无辜!
, L& M1 k. S# V
7 G0 m1 @1 ^& h9 g( V; m6 h% X'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