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独立柱担梁式垂花门- B% ]8 ?- a2 S9 Y6 j0 O, V* R6 t( t
* }1 ^4 Z1 H( u- x; W6 j# T
这是垂花门中构造最简洁的一种,它只有一排柱,梁架与柱十字相交,挑在柱的前后两侧,梁头两端个承担一根檐檩,梁头下端各悬一根垂莲柱,从侧立面看,整座垂花门形如樵夫挑担,所以又被形象地称为“二郎担山”式垂花门。(见附图)。/ B! O8 J6 Q1 E' `# ~
' l) K9 `& Q8 ?3 ~0 P$ C% p( f 独立柱担梁式垂花门多见于园林之中,作为墙垣上的花门,在古典皇家园林及大型私园中不乏其例。这种垂花门的特点是两面完全对称,从任何一面观赏都有相同的艺术效果。垂花门的两柱间装楹框、安装(攒边门)或屏门。垂花门面阔和柱高的比例,一般为10:9,即面阔一丈,柱高九尺(按:柱高在这里指台明至麻叶抱头梁下皮的距离,不是指钻金柱的通高尺寸),比清式则例中面阔一丈柱高八尺的规定略有变化,适当加大了柱子高度,使垂花门整体上显得轻巧。其余构件的断面尺寸,也与则例规定略有增减,如柱高与柱径之比不是11:1,而是12:1或13:1,显示出杂式建筑在权衡比例上的灵活性。
& }: [( d" b9 a3 {, P9 \/ D2 H, s& C9 P6 O3 j2 V1 B
各位,附件的内容是附图的CAD文件,如果有了,就不用下载了,我在建筑软件库淘来的。不要说我现炒现卖,我是加了佐料的。我发帖是因为发现在园林软件库中有人发布了这些垂花门图纸,但是起名叫“牌楼”,感觉有必要说明一下。& {3 e) k1 K3 |0 I$ r$ O$ g& b
# I( O9 y) g3 d3 d
(二)、一殿一卷式垂花门/ k/ S) Z$ {% g8 V3 g5 c: i
) k. [# [- t3 Y0 k* Z+ n, E 一殿一卷式垂花门是垂花门中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它既常用于宅院、寺观,也常用于园林建筑。从正立面看,为大屋脊悬山形式,两棵垂莲柱悬于麻叶梁头之下,其间由连拢枋,罩面枋相联系。在罩面枋之下,有的安装花罩,做各种题材的雕刻,也可装雀替。在前檐两柱间安装楹框,门扉。垂花门的背立面为卷棚悬山形式,柱间装屏门,起屏障作用。(见附图)# Y# O" u2 [0 C* F r5 d2 N0 j
& B0 W3 V# a# }6 l 一殿一卷式垂花门主要梁架为麻叶抱头梁。它的前端落于后檐柱柱头之上,前端与前檐柱相交,并挑出于前檐柱之外一步架。梁头下面悬有垂莲柱。在麻叶抱头梁之下,前后共承托六根桁檩,其中三根,一根落于前檐柱柱头檩碗中,成为脊部的脊檩,其余两根安装在后部的月梁上,作为卷棚部分的双脊檩。(见附图)0 ?0 s7 |$ O& K" E: v
' ]- Q0 U! `/ w8 n' ^% R! Y- P1 R
一殿一卷式垂花门的檩架分布有比较固定的形式,一般是以前檐檩中(亦即垂莲柱中)至后檐檩中(亦即后檐柱中)之间距离均分为就等份,每一步架占二份,卷棚顶部占一份。垂花门前后部分的举架也不相同,卷棚部分举架一般为五举(即所谓五举拿头),前檐殿脊部分举架则高于后部,一般为七举。有时用六举或六.举,目的是为了增加前檐殿脊的高度,使它高于后部卷棚部分,以显得崇峨峻拔,增加建筑物的立面效果。(见附图)9 r: ^- ?2 b7 _2 h q- [2 U
$ W4 V$ T. E+ g. U! s; V
一殿一卷式垂花门由四柱围成一间,它在面宽、柱高、进深之间的比例关系大致为1:0.9:1.2,即面宽一丈,则柱高为九尺,进深为一丈二尺.这里所谓进深是包括垂步在内的通进深,即前檐檩中至后檐檩中之间的距离.如计算前后檐柱之间的距离,还要减掉垂步步架尺寸,可按以下公式:前后檐柱中~中距离=(通进深/9)X7.
# {' `5 Y4 O7 R0 s: h7 _3 d- z0 t
一殿一卷式垂花门两侧常与抄手油廊相连接,游廊除台明比垂花门台明矮一阶之外,柱子也比垂花门矮.游廊的屋面延伸至垂花门梢檩博缝板下面,高低错落,更显出游廊之轻巧,也突出了垂花门的显赫位置.8 ?( K5 r& F# ? Y j6 l) Q
7 d6 \$ E/ g: D2 u+ B1 Y
垂花门也同其他古建筑一样,有大式和小式之分.这种分别,主要是垂花门所处建筑群的等级决定的.古建筑大式和小式的划分,不仅仅是建筑的概念,更主要的是封建等级制度的概念,建筑上的各种分别是由等级制度决定的.因此,建在宫殿、坛庙、王府这些大式建筑群当中的垂花门,应当看作大式建筑。而一般民宅中的垂花门,则多为小式。大式与小式垂花门除在建筑体量,即面宽、进深、柱高这些大的尺度上的差别以外,在屋脊瓦饰,雕刻繁简,彩画等级诸方面,都有些较明显的区别。小式做法,屋面多调清水脊,脊两端饰以蝎子尾;大式做法,屋面做大屋脊,施兽吻,有的还要施琉璃瓦。故宫东西路寝宫内的垂花门,天坛斋宫内的垂花门均施琉璃瓦。清恭王府天香庭院垂花门虽使请筒瓦,但装大屋脊,也应是大式的例子。在木作方面,大小式也有些区别,带斗拱的垂花门为大式无疑;无斗拱者,大式做法,垂柱多为圆柱头,雕风百柳或垂莲花;小式做法,垂柱头多为方形,四面贴“鬼脸”,雕刻四季花。彩画制度,也是区分大小式的重要标志,大式垂花门多做旋子彩画或苏装彩画锦上添花;小式垂花门则仅刷红绿油漆,不做彩画,或只在枋檩两端掐箍头。1 N5 E5 }2 |" o, X3 q
" {( s# ^, t) p7 B# `# [
(三)、四檩廊罩式垂花门
- _% C# E) x! Y- ~6 j* O2 X, l' m) A# H
这种垂花门多见于园林之中,常与游廊相连接,并作为横穿游廊的路口,其面宽按一般垂花门,或根据实际需要定。柱间进深与游廊进深相同。这种垂花门的柱高也与一般垂花门相近,但由于游廊与垂花门相接部分的需要,在确定垂花门柱高时,应当兼顾到游廊脊檩高度与麻叶抱头梁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游廊脊檩要交于麻叶抱头梁侧面,端头作榫,插在梁上,所以,垂花门的柱子不宜过高。遇特殊需要时可以另作处理。(见附图), ^# C* H4 U/ R
: O2 Y, H8 R3 Y) T) r
廊罩式垂花门是两面完全对称的建筑,这点与一殿一卷式垂花门不同。由于两面都有垂莲柱,所以,梁头两端均向外挑出,挑出长度(即柱与垂莲柱间中~中距离)一般与游廊上出相等。梁两端上面挖檩碗承檐檩,下面悬挑垂莲柱。梁的中间部分装瓜柱安角背上承月梁,担双脊檩(两脊檩间距离常定为3檩径),使垂花门梁架构成四檩卷棚形式。在四架麻叶抱头梁之下有麻叶穿插枋,作为联系两柱并悬挑垂莲柱的主要构件。为构架稳定及安装方便,在面宽方面,两柱柱头间还有跨空枋相联系。
) j& T$ o) l L
* R9 m8 G1 t- e# T+ [ 廊罩式垂花门的举架大小,应与游廊举架一致,以求得相关建筑之间的和谐,一般为五举拿头。/ M" |8 {- T& t5 u1 K% V/ g
! ?" g# a7 |4 E 在面宽方向,廊罩式垂花门两梁间有桁檩联系,檩下施垫板,垫板之下施连拢枋(或名檐枋)。为造成玲珑剔透的效果,往往将垫板取消,用荷叶墩等花饰构件代替。连拢枋下一般施用倒挂楣子或安装花罩。垂柱头为方形,四面贴“鬼脸”,做四季花一类雕饰。
! i3 S; r6 f1 U( V {% p' `
- Y1 e1 n: h+ Q5 P' i; T- V3 A" L/ _ 垂花门的使用极为广泛,除宅门、府邸外,宫殿、寺观、园林中都有垂花门。因此它的形式多种多样,真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如园林中常见的在围墙上的两面均有垂莲柱的担梁式垂花门,单卷棚式垂花门,三开间四垂柱的垂花门以及二层楼式的垂花门等等。故宫太和殿两侧墙上的垂花门尺度很大,而乾清宫室内侧门上的毗卢帽式的门罩,也具有垂莲柱,未尝不可以认为是垂花门在室内的变体。5 q7 Q8 D) V" \$ ]; f. |
) a% x6 L4 T" a4 d3 ^1 n 北京宅门中的垂花门$ ^' S* w4 h0 a' R! M
5 }3 P6 f' g; \* } 居住过或进去过北京宅门的人都会对垂花门有较深的印象,因为它端庄而华丽,极为醒目。这里我用“宅门”二字而不用四合院,是听朱家溍先生说过,四合院就是指有东西南北房的住宅,一有垂花门、廊子等的多进院就是宅门了。已故着名民俗学家金惠先生也说过,不该把北京的住宅叫四合院,应该叫“四合房”。他说这话时还颇愤慨。因此有必要逐渐正名,把有东西南北房的住宅叫四合房,把具有垂花门等的多进院的住宅称为“宅门”。8 x9 |2 s6 ^0 M: z
+ ?1 B: l4 X" q6 a+ e
垂花门是宅门中内宅的入口,绝大多数是坐北朝南的,与正厅、正房等同在一条南北向的主轴线上。当然也有少量朝北或朝东的垂花门。它之所以叫做垂花门或垂华门,就是因为它有垂莲柱——由前檐下垂不落地的短柱。柱端做成莲蕾形的垂珠,垂珠的形式也有多种多样,如风摆柳或雕花的方形等,但以垂莲形为最正规。
- H# X; m, \- K* I# \
?2 ?$ T$ B1 W, i5 |8 ~ 一般宅门的垂花门就位于第一进院的中线上,与倒坐房对面而立。多进院的宅门,前边还有过厅、厅房等,垂花门一出现就标志着内宅在此了。所谓的内外有别,就是以此为界。旧社会不准妇女出头露面,女眷迎送亲友就到此为止,当时的轿子或轿车就停在垂花门前,行礼、话别就在垂花门台基上进行。规矩大的人家,男仆及一般来客都不能进入内宅。
3 a8 Q2 L5 q4 O( f/ t2 B* }6 r/ h9 J
7 B' q+ R- _5 `; @$ Y; S8 c! P& b 垂花门的历史我没有做过系统的研究,仅知垂莲柱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在宋元符三年(1100年)成书的宋营造法式上就有数处提到“虚柱”,而且有“虚柱莲华蓬五层”的条目。这是佛帐的做法,属于雕木作,表明宋代垂莲柱的做法已很通行,故它的形成可能更早于宋代。山西侯马董氏墓出土的金代墓中有砖雕的外檐装修形象,上部的垂莲柱造型已很成熟,至于垂莲柱应用于门上始于何时尚待考证。从全国各地住宅的大门上看,使用垂莲柱的极为普遍,如四川的“龙门”,闽南住宅的大门都有明显的垂莲柱,江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的住宅也有用砖雕做出带有垂莲柱形象的门罩,可以说用垂莲柱展深门的檐下空间或装饰门的出檐是中国建筑中的一种习见做法。
* ]6 Q4 p$ j5 q6 S6 p) }; O8 U9 k
. W2 v f, J: _' M" s- f3 S# J3 N 俗话说的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就是指的宅门中的垂花门。垂花门用垂莲柱加深出檐不占地面很符合二门的功能需要。妇女们在此寒暄、行礼、殷殷话别需要一定的空间,如果两根檐柱落了地,那门前活动地面就要受到很大的局限,用不落地的垂莲柱,地面就宽敞多了,上边有遮阳挡雨的屋顶,再加上华美的垂花门的衬托,环境、气氛均极恰当。不久前我在一处用作单位宿舍的宅门中,见到那里垂花门的两根垂柱,被木柱支顶上形成两根落地柱子,这是出于保护目的,可看上去真别扭。不久我又在另一处见到使用单位把垂花门的两个垂珠齐根锯掉,有如见到断肢的人,心里好难受。# T7 }! |1 r% F! p0 s4 d# m
5 r9 ~: r8 f+ l! d
说起垂花门的形象,那简直可以说是中国建筑的浓缩,精华的集锦。构成中国建筑的要素、构件、装修手法等,它几乎全都具备:屋顶、屋身、台基、梁、枋、柱、檩、椽、望板、封掺板、雀替、华板、门簪、联楹、版门、屏门、抱鼓石、门枕石、磨砖对缝的砖墙等等一应俱全。各种装饰手段,如砖雕、木雕、石雕、油漆彩画都用上去了,相衬得体,十分华丽悦目。可能有人要提出“斗拱”的问题,一般住宅中的垂花门的确没有斗拱,但多年前我住过的东城水磨胡同的一所过去的小王府中的垂花门,的确有很规矩的一斗三升斗拱,在其它地方也见过一斗二升蕉麻叶斗拱。至于宫殿、苑囿、寺庙中的垂花门用斗拱就很普遍了。宅门中的垂花门多是“一殿一卷”式的,就是说门朝外部分屋顶是起清水脊的,门内部分是卷棚顶,二者勾连相搭接。垂花门都用悬山顶,封檐板很宽很厚,漆成红色,上加金色梅花钉,很富装饰气氛。垂花门朝外一面两侧的看面墙,常做得很精致,与影壁相似使用磨砖砌法。也有的在白粉墙上开各种形象的灯窗,屋脊两端砖雕的花草,门两侧墙上砖雕的对联,抱鼓石的石雕、门簪、花板、垂珠、雀替等的木雕都是很精美的。当然这与宅主艺术鉴赏水平和财力大小有关,尤其是彩画一项,由于易于更新,更能反映宅主的爱好,或有一定纪念意义。垂花门都是“澈上明造”的,就是不做天花、不吊顶的,油漆彩画有充分用武之地。苏式彩画的包袱中一般是画山水、人物故事、花卉或博古等等。我在五十年代曾见过着名工程师朱兆雪先生家的二门彩画,包袱中画的是正在使用中的各式施工机械、大吊车、挖土机等等。当时我国的建筑施工还很落后,这表明主人对先进技术的向往。还有一次调查一家住户时,老先生说:“垂花门上的彩画是她(指着夫人)过门那一年画的。”那是一幅很高雅的山水画,老先生说话时怡然自得,夫人在旁莞尔而笑。
) m$ k8 b/ I( Y* P- V6 y+ @7 h
4 h; r$ r' V! f1 {& ?" f L+ w 宅门的垂花门从外边看是一座华丽的小门,尺度近人,比例合谐,从内院看则是一座完整的类似亭榭的方形小屋,四扇绿色屏门,上面有的还有四个吉祥文字,门虽设而常关,出入多是绕行左右踏跺,有的还得先进廊子再下院子。雨天或烈日当空时可以顺廊子走到厢房、正房。6 E$ \1 f( M% O( Z
" q$ Q r% ^0 H8 f3 M3 l; s
在北京传统的四合院住宅中,垂花门位于院落的中轴线上,处在正房与倒座之间,它的两侧连接着抄手游廊,游廊的外一侧是一道隔墙,称为看面墙,把院落截然分为内外两部分。0 [! c# @! s6 o7 j1 J" O
" g$ ^" ?1 p4 Y
垂花门就是沟通内外院的门,俗称二门,又称内门。
3 R6 B) E$ P9 T Q0 X p6 R3 R7 R
" `: _1 c& N- T! i b& R 在垂花门以外的倒座房或厅房及其所属院落算作外宅,它是接待外来宾客的地方;垂花门以内的正房、厢房、耳房以及后罩房等则属内宅,是供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内宅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 j' d4 M& e" |; N
; [6 |2 x1 Q: V5 ~1 H9 Y7 T* g 在封建社会,未出嫁的香闺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指“二门”就是这道垂花门。3 J i; y; u9 a- t2 n7 |0 S
, p2 T D( }3 W* Z0 P
垂花门作为内宅的宅门,也是房主人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这方面,它与宅院的外门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
4 w* r c3 t9 o. } l, r5 g+ W0 u9 {- @6 q# S2 Y* B
在品第森严的封建社会,宅院门户等级的高低直接标志着房主人的品级地位。9 v4 ~, t O% H, _$ [5 g- G: P; }' I
1 j3 J6 o5 j) ~* s/ ?' {- d4 A! A8 }3 k 历来的有钱有势之家,都很注重对二门的修饰装点。正因为如此,宅院里的垂花门一般都是建造得非常华丽考究的。+ z- W$ x }8 n j
0 @" [3 v" b5 e1 T8 O) `
凡垂花门都有两种功能。
9 M5 W4 N% e$ `; b1 I% o( S' u0 Q; N& q: F2 K1 J
第一是要求有一定的防卫功能,为此,在向外一侧的两根柱间安装着第一道门,这道门比较厚重,与街门相仿佛,名叫“棋盘门”,或称“攒边门”。白天开启,供宅人通行,夜间关闭,有安全保卫作用。
* w4 i7 b( [0 b5 x, M
, B) f9 R# d: L 第二是起屏障作用,这是垂花门的主要功能。为了保证内宅的秘密性,在垂花门内一侧的两棵柱间再安装一道门,这道门称为“屏门”。
6 H: ]4 s" ~, @8 W2 k& n( p' W% B" }& S4 p2 x
除去家族中有重大仪式,如婚、丧、嫁、娶时,需要将屏门找开之外,其余时间,屏门都是关闭的,人们进出二门时,不通过屏门,而是走屏门两侧的侧门或通过垂花门两侧的抄手游廊到达内院和各个房间。垂花门的这种功能,充分起到了既沟通内外宅,又严格地划分空间的特殊作用。
. a9 R" T1 _5 X' a/ f" [4 I
( w/ P2 _7 u! c1 s7 Y# W 垂花门除用于住宅建筑中,还广泛应用于园林、寺庙等建筑当中。( M( D$ e" q J- ?3 u
( R+ D3 S- L, N
北京着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中,就有各种形式的垂花门十余座。这些建于园林中的垂花门,有的作为园中之园的出入口,有的则串联于墙垣、游廊之间,起分隔园区、隔景、障景等作用。
- ^5 a" l& \' L5 q) p6 g7 ^0 S8 \7 o* u
由于功能不同,采用的建筑形式也更加灵活,除一殿一卷式、单卷棚式而外,还有独立柱式、歇山式、廊罩式、十字形垂花门多种,充分展示出中国古建筑形式的千变万化。
3 [; U D: m; |$ A& v, E& o* ^7 { f! _. G% L
垂花门是装饰性极强的建筑,它的各个突出部位几乎都有十分讲究的装饰。
% F7 u: c2 F) C8 j4 y
! S! E+ ?% c) J6 w 垂花门向外一侧的梁头常雕成云头形状,称为“麻叶梁头”,这种作出雕饰的梁头,在一般建筑中是不多见的。
2 [; u( q& B! [/ M) W/ z
; {2 _9 g6 j9 j2 N, Q 在麻叶梁头之下,有一对倒悬的短柱,柱头向下,头部雕饰出莲瓣、串珠、花萼云或石榴头等形状,酷似一对含苞待放的花蕾,这对短柱称为“垂莲柱”,垂花门名称的由来大概就与这对特殊的垂柱有关。
% f) j6 _- e) d7 i4 a, H; N4 ^# \' O; }9 |9 O1 h9 b" x K
联络两垂柱的部件也有很美的雕饰,题材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棠富有”、“福禄寿喜”等。这些雕刻寄予着房宅主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将这道颇具地位的内宅门面装点得格外富丽华贵。
( [9 t: f0 P' e% R; W- n0 g/ i$ t, {! C* Q7 H5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