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经脉
5 r$ `2 r1 `' _0 F; Q- j- a7 @, a% F7 J, }3 _# m1 |
指人身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包括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手太阴、手厥阴、手少阴、足阳明、足少阳、足太阳、足阴、足厥阴、足少阴共十二经脉。十二经脉运行于一身内外,遍布各处,不论是四肢、躯干、内脏无所不到。这十二经脉同人体内的脏腑均各有联系,是人身血气外运、内外统一的主要循环通路,所以又名为十二正经,并以此构成经络学说的主体。
+ m9 ^: k& m2 `' }& Y. J5 Y- C0 M. Y2 c' t$ k: b. A' Z" f
古人观察天地间阴阳的变化和其大小的发展过程,发现阴阳的消长各可分为三个阶段。阳的方面:少阳是阳气之始,太阳是阳气之盛,阳明是太少两阳相合而成;阴的方面:少阴是阴气初生,太阴是阴气隆盛,厥阴是太少两阴之交尽。这样这将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再配属手足而成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合为十二经。这种阴阳的概念与人体的部位和脏腑的属性相配合,以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腑为阳、脏为阴作原则,结合经络的循行分布与内脏的关系,定出了十二经脉的名称。例如循行于上肢有关,所以定名为手太阴肺脏有关,所以定名为手太阴肺经;循行于上肢外侧前缘的经脉,因其和大肠经。其余类推。" R# x8 u- [- N
* }/ ?- _- E Z/ [9 H! u J
十二经脉都有一定的顺逆循行方向,并且相互衔接彼此通气。据古籍载,“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这种循行的走向规律,若以躯干为中心,则手三阳、足三阴自肢体的远端行向躯干,是向心性的经脉;手三阴、足三阳自躯干部走向四肢远端,故是远心性的经脉。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十二经脉可以沟通表里内外和通行营卫气血,沟通四肢百骸、头面躯干,五官九窍,将人身组成一个上下左右、内外统一的有机活体,十分重要。根据经脉和脏腑的关系,还可以探究和判断人的病理状态,在临床上有诊断必治疗的重要价值。
# N! n/ Q7 k/ s5 h9 t
+ I& i% M: @* x( ?八仙迎客
6 Z8 I5 u; e1 n8 `1 f
4 M- m: _& N, x5 E6 W$ C( X亦称“八仙郊迎三百里”,是江湖上一种迎接宾客最隆重的礼节。主家多数是一帮之主或德高望重的人物。而负责出迎的八人或是本帮内武艺高强之人,也可能是客人身份,为表示对主人和所迎贵宾的尊敬而甘愿充当主家的知客。八人分四对去远道迎宾,所迎接的贵宾声望、身份须在主人之上。(见梁羽生《广陵剑》)6 Z8 s' `/ b7 n) z, [" o8 D f4 }
7 ?' i3 u" y; v! b, {1 P
三象归元
/ N3 s, O! @. r1 j- j @1 D9 x; }: J" Z) @ F( s2 \
武学术语。三象归元之说,在于研究神、气、脉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人主张“神与脉合”,有的则侧重“神与气合”,有的主张舍气从脉,有的主张“气脉精神,天人合一”,不同的主张形成了不同的练功心法,不同武学流派由此而生。(见梁羽生《联剑风云录》
: A' e% I: H9 p/ s: R
$ z5 B& z6 { K7 H, P0 F, L三刀六洞7 o; J: t/ q8 K" u d
1 M1 s7 o( N7 h8 `7 o帮会规矩。如果做了无可挽回的错事,请求对方恕罪,就得用利刃在自己的身体上对穿三个窟窿,此之谓“三刀六洞”。这是一种仅次于自尽的自我刑罚。黄河大帮会副盟主楚大鹏等在宫锦云面前曾以此法赔罪,乞求其父黑风岛主援手救治帮中兄弟的化血刀之伤。(见梁羽生《鸣镝风云录》)
: h4 d* h: h |7 p. L m1 N
& t$ r! q' q) a/ S5 K: E5 @6 X三清弟子# g# ^4 X; M& R/ k% v4 H6 M
6 w& L2 ? V1 K+ ^$ C) P7 M6 W
指道教弟子。三清,系道教所尊的三位神,即玉清 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道书说此三神居天外仙境,称三清境,即玉清、上清、太清。一般将道家人称为三清弟子。诸葛宽以此称呼席大千。(见诸葛青云《武林三凤》)
A3 y$ p# D6 {! Y: ]- R. V# g9 L! A* h' t* {% o/ e: h
大内/ U% R* F1 ~+ c; M7 g$ n
4 {# m, A p. h- K# ]
指皇帝宫殿。《旧唐书?德宗纪上》:“天宝元年四月癸巳生于长安大内之东宫。”另一意义专指汉代京城内的仓库名。《史记?景宗本纪》:“置左右内官,属大内。”武侠作品中的大内高手,即指皇宫内负责警卫的武功高强之人。4 f5 v1 m+ N! T8 w
0 A% L6 H. V8 r1 H+ d. ^大吹法螺# G, @( H0 \3 u q- f) h
. p8 q: q1 Q0 |# o法螺是一种海中的软体动物,壳为螺旋状。大者于螺头穿孔吹之,发声可传远,吹之呜呜作声,自古为佛事和军用的乐器。“大吹法螺”被后人引申为吹牛之意。段誉对南海鳄神胡乱吹牛哄得他信以为真,心下自嘲自己“大吹法螺”。(见金庸《天龙八部》)
Y( A5 t; M3 v$ F4 M7 e
* l: {! P. k+ ~3 \1 K万里行尸
3 D+ ?+ e; p. K- l7 \2 M4 v
! y8 m9 |1 @. [1 L# B: t尸体被赶尸人赶着行走,江湖上称之为“万里行尸”。据说湘西一带,有专以赶尸为业的人,如“僵尸门”即属此类。经赶尸人作法,死尸便听从指挥,要走便走,要停便停,纵然是三伏天,行尸十天半月,也不会腐臭。这一行有很多禁忌,神秘诡异之至。路人若是碰到万里行尸,便得远远避开,切忌和赶尸人讲话。(见梁羽生《联剑风云录》)这种现象并无科学依据,乃小说家之杜撰,不足为凭。
8 p, i0 y' {0 Y& K+ p" L' D
# |* S# u5 ~0 r- o门规
; e# |* s* k7 \4 M. \5 W& p" N; O9 x0 n% r; J
又称戒条,是某门派自掌门人而起都须凛遵的行为规则,大致为不得欺师灭祖、奸淫好色、色结妖邪一类内容。有些门派清规戒律甚为繁复,如华山派有七戒,恒山派有五大戒律。(见金庸《笑傲江湖》)
3 c3 [' V5 |4 p: f
. g5 {# @, @ l9 V0 p$ l马眼子) _9 o, I) s0 g7 } f7 o( ? F
`( O( ]: E) S$ i+ j ~9 H0 Q8 R
江湖行话。即专门四下探访名马的人。凭着一双饱具经验的眼睛,再加上一张油滑善辩的嘴,无往而不利。“马眼子”周江曾企图说服寇英杰将宝马墨水仙卖给玉观音邬彩菱,却碰了一鼻子灰。(见萧逸《马鸣风萧萧》)
& `" w3 ~% c! H; z, `, q3 V7 L) a0 U8 L9 E- R
开口笑8 {; V4 r( A' {+ Y8 I: J; T# [
. N3 U; f6 @# P [( u武林帮派之长乐帮中酷刑之一。以一根木棍撑入人口之中,自咽喉起码塞至胃,一时不得便死,苦楚难当。(见金庸《侠客行》) q' s' n, c t' [5 A6 ]8 A
2 {! Q( C( }9 G! u3 K- G
天龙八部
( h0 F9 Q% L8 j: \+ m
- X, j* [; r+ u/ U9 G' v7 _# D/ S) Y佛教名词。佛经说拥护佛教的有诸天及龙神等八部,经常参与听佛说法。《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即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天龙八部即“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以“天”及“龙”为首,故名。八部者,一天,指天神;二龙,指龙神;三夜叉,食鬼之神;四乾闼婆,只食香气的乐神;五阿修罗,执拗而善妒之神;六迦楼罗,食龙之大鸟;七紧那罗,头上生角的乐神;八摩睺罗迦,大蟒神。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的个性和神通。金庸将“天龙八部”作为他一部小说的名字,小说写的是北宋时武林中的故事,其中并无神道精怪,借用此名是象征书中那些性情各异的尘世人物。( o4 k) l0 C+ ^7 e/ ?
" Q) ]2 J( }0 c1 |" g4 R) W夫妻脸
- e- f; z2 h& ^6 h# ]( E# ~" B8 q/ u. a" Z, {8 g+ I* |
一对夫妻生活久了,两个人的相貌会变得相似,名之“夫妻脸”。与之相类似,又有“朋友脸”。妙手李天回见到大风堂的赵简和上官刃时,大感惊讶,认为是极难见到的“朋友脸”,于是以高超的手术将二人面貌互换,赵简的身份成了上官刃,上官刃成了赵简。后来,变成上官刃的赵简利用易容后形象,打入四川唐门老巢唐家堡,甚至连自己的儿子赵无忌都认不出来而险些酿弑父悲剧(见古龙《白玉雕龙》)。现代科学已经注意到所谓“夫妻脸”的现象。* i, J& z L4 X: l+ }9 t
* O: p! h9 c" O; C8 m9 b
五行- Z8 y$ `+ k: c" r5 y, k
, T: D1 o8 r' b$ b2 s. }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之一,包括金、木、水、火、土五个构成万物的元素。这五个元素的性质相生与相克,因而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相生”意味着相互资生、助长,如,木生火、之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意味着相互制约、阻抑,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说”在古代运用广泛,统治者视为治理山川国家的法则,兵家以五行述胜负因素的相互关系,医家用来观察人病理变化,辩证施治,拳家以五行结合拳式和人体,用以解说拳理和锻炼法则。如以五行的形态、性能、方位为基准,将某些基本拳式配组为五行系统,作为构成拳式、拳招等的基本动作。五行中“木”可以弯曲、伸直,那么形意拳中直线出来的崩拳就属木;劈拳如斧头下劈,而金属属“金”,那么形意拳中的劈拳便属金。此外,五行各自的分布方向是南方火、北方水、东方木、金方金、中央土,所以太极拳中将步法中“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作为五行。
2 G# `( L5 A* z7 R+ n" G9 \& r, Z- Y- k% P+ o- c+ [" C# s
以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解释拳理,攻防依此而设计,便产生了五行拳。形意拳谱说:“劈拳之形似斧,性属金;钻拳之形似电,性属水;崩拳之形似箭,性属木;炮拳之形似炮,性属火;横拳之形似弹,性属土。”这样,按照五行相生的原理,“劈拳能生钻拳”,也就是能由劈拳动作转接为钻拳动作,依此类推。这种理论,使五行拳的动作规范化、程式化,如果用于实战,则将大大拘泥了。此外,在武侠小说中还多处出现以五行原理而设置的各种花木阵、土石阵或者刀剑阵等。根据相生相克的关系,组织起程序化的阵式是可能的,但如果说一踏入所谓阵中,顿时令人心智迷失,树木土石皆“活”了起来,则属无稽之谈。' L# b: i% E4 i3 W
$ Z# d. W5 N3 K/ O h
丹田
. B9 x8 ~5 @, U# h Q7 z! b; g) x8 p0 T( h
人体部位之一。丹田共有三处:两眉之间的印堂穴为上丹田,两乳之间的膻中穴为中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处为下丹田。丹田是元阳之本,真气生发之处,人体生命动力之源泉。能鼓舞脏腑经络气血的新陈代谢,使之流转循环自动不息,生活因此得以保持,生命亦赖以相继。故丹田有“性命之祖”之称,也称之“十二经之根”、“五脏六腑之本”。又因为丹田是“呼吸之门”,又是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全身气血汇集之所,故此又称为气海。古代医家十分重视丹田的作用,“阴阳阖辟存乎此,呼吸出入系乎此,无火而能令百体皆温,无水而能令五脏皆润。此中一线不绝,则生气一线未亡。武术家认为:“练成丹田混元气,走遍天下无人敌。”丹田之气由精产生,气又生神,神又统摄精与气。精是本源,气是动力,神是主宰。丹田内气的强弱,是决定人的盛衰存亡的关键。一旦内功练成,内气可收可发,收时内气坚凝于腹脐之间,发则气随意转,力从气均无所不至。用之于技击之中,随意运行发放至身体所需要的部位,其威力甚大。在武侠小说中,形容武功大成者每每气海(即丹田)涌动,力量忽如排山倒海般而出,系夸张之语。) S+ P, Q/ B+ c* o2 f! ~) i) s" v3 [
. f8 ~) B: }, v
内家17 N, U; P/ M2 k7 i
* Z% a* K- T1 y( n
刚隐于内的武术风格,或以内功为主的武术家,或“以静制动”的拳术。一般将武术两大流派之一的武当拳称为内家。从明代起武术界始有内外家之说,而以清初黄宗羲所撰《王征南墓志铭》中始记载内外家之分。他说:“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至清时,有人将太极、形意、八卦划为内家,少林等多种拳术划为外家。《国技论略》载:“南派------其中以太极为主,又有八卦、形意两门,与太极拳为一派。北派门类甚多,其尤著者为弹腿、查拳、八番、长拳、迷踪、二郎短打、地趟、八极、批卦等。”内家拳历史上被认为起于明代道士张三丰。今之所谓内家拳的代表拳术是太极拳,由清康熙时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据戚继光《拳经》创编而成,后衍传有陈式、杨式(杨露禅传)、武式(武禹襄传)、孙式(孙禄堂传)、吴式(吴鉴泉传)等家。后代一些造诣高深的武术家,一般都是内外双修,既长于内功,也精于搏击。武侠小说中,有些过于夸大内容的“内功”,可于无形中发也飞沙走石、摧花折树之力,属于妄谈。参见“外家”条。; K) K6 l8 { H; y& P3 e
8 I$ R6 a }& {
内家2
+ R2 a. A$ D4 u7 `; W) N! p" H& q# L6 X0 a3 Z" T
俗称方外人为外家,俗家人为内家。也有称方外人为内家,俗家人为外家。
4 W# f5 e: h2 ]6 d0 ?7 O: S% f5 r2 w& ?; i X
内家3
9 }+ A, G7 D/ R5 ]4 {
! |5 d8 E8 I7 H S1 ]俗称习武之中在家修炼的为内家,行走江湖的为外家。
* p `- m1 M8 @, c& K
8 @ [: ~: q7 `5 ]( Y$ N打尖 T. g1 l: D# R" I' ]$ Y
$ v& {* b. Q" V* x0 S- A1 g
江湖唇典。意指旅人中途吃饭。如小说《紫拐乌弓》中,少侠吴湘到泰安城高升店,店小二迎上来问:“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
9 `+ f# T* M+ g+ g0 p. t0 h, G& ^- ?1 p+ ]
打坐
4 j4 z8 n6 n X. O w9 V A2 E- J% z
习武的种入门方法,即闭着眼睛盘足而坐。这也是僧道修行方法的一种。打坐的基本内容有三:不动心,数息,破生死关。这些也是学习正宗武术的三个基本条件,否则,武功再好,亦只能算野狐禅。( h* o( \6 M5 ^
7 h# o/ }. J* o+ ^人之一身,由心主之。心如君王,手足为臣足。君有乾纲独断之明,臣民则效指挥如意之势。儒家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便是这个意思。有些人练习技击,平时一切本极从容,一旦仓猝应变,立感受气息上浮,手忙脚乱,虽技击工深,终难收效于顷刻。此即心动气散之相。倘能低俗作品请删除心不为动,技击自达神化之境。2 v% c* ?* O3 c% @8 K
$ f1 t& ~. J- C2 N$ f" H8 c$ o数息本是道家修养法,佛门亦然。初学技击者,必先使气脉沉静,直达气海,抛却万念,静听气息之出入,默记其数,由一至五、至十,但不可记数太多,以免神昏心乱。比数息进一步的是听息。一掌既出,好似有气自肩腋而来,直贯掌缘五指之尖,静心听之,臂弯指掌间似有膨胀伸张之意。数息和听息练到一定火候,则无论如何跳跃,气亦不致辞喘促,下实则上轻。4 I% K8 `8 f8 \/ X2 X X
# O4 v' V8 H+ a
生死之关,为众生之大关键。武功经绝是与克敌制胜联系在一起的,质而言之,即曰“杀人之术”。故而生死之念,不可不先破,如能早早勘破生死关,则临敌时毫无畏怯,即使敌人筋力胜过自已,也能静以待之,乘虚而入,如操胜券。) o9 ~3 r! U' @ V1 K; k
0 E" L/ ~6 }) a3 X% }东厂
$ S( J; W! P2 G8 Q' {8 y0 a3 p7 r' U/ W2 k+ h7 i, X* W4 g
官署名。明成祖于永乐18年(1420年)在京师东安门北设立东厂,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事,采用特务手段监视官员,镇压人民。用宦官提督,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察院之第二、第三人充任;设帖刑官二人,由锦衣卫千户、百户充当;隶役、缉事等官校亦由锦衣卫拨给。诸事可直接报告皇帝,权在锦衣卫之上。东厂内有不少武林强人,常于半夜三更潜入文武百官私第窥探,内阁大员闻之色变。明朝成化年间,东厂曾和锦衣卫一同奉旨查抄吏部尚书唐国瑞府第。
) [9 s: h- H; z1 U/ ~2 o
( [! O" G; \% d' r白马非马
% K+ S( @$ i" z- _$ i" \& n& M/ j
; A* g9 I, P, r古时公孙龙学派的名辩命题。他们认为“白”是命“色”的,“马”是命“形”的,“形”“色”各不相干,“白马”就是“白马”,不能说“白马是马”。只能说“白马非马”段誉娴于此学,颇有论辩之才。曾以此诘难南海鳄鱼,使这个文墨不通的南海鳄神如坠五里雾中(见金庸《天龙八部》)+ w8 x; i: A7 ?$ j( ~
$ w" t- h& R+ q& o& K" K; r* u
外功
# L7 Q: T% ?' \# B1 B( y- r ~" B6 b' }. h3 k9 }
所谓外功者,乃专练刚劲,如铁臂膊等。这种功夫制人有余,自卫则不足了。内功是专练柔劲,行气入膜,以充全身,虽不足以制人,可是练到炉火纯青的时候,不但拳脚不能伤其毫发,就用刀劈剑刺亦难使其毫发,就用刀劈剑刺亦难使其受损。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乃内外功之总括。如以《易筋经》论,“揉”为内功,“打”为外功;就太极拳而言,太极之“形”为外功,太极之“功”为内功。内功只有积精累气一条正路,气在丹田任督间流行者为内功,亦称道功;由丹田积累而运达四肢全身筋骨皮者为正宗外功,此外还有一些不知运气的乡下土把式以及旁门左道的外功。内功为武术之体,外功为武术之用。/ J* h& B: q9 r8 }
: X- o( H A* z人们常认为内功优于外功。涵灵禅师说:“习外功者,劈、击、点、刺,念念皆在制人,是重于攻。攻者非但能够杀人,亦能够自杀,所以称为死机。习内功者,运气充体,如筑壁垒,念念在于自保,任他来攻,纵有硬功和兵器,亦不能毁其得逞,终必知难而退,所以称为生机。”4 q2 H% G: f) J2 g. j6 ]
: O& K5 m# N. }" z. g. T
外家) M( m: i2 W2 X8 ?
, O: w b( H E) O刚显于外的武术风格,或以外功为主的武术家,或以少林拳法为代表的武术。属于外家的拳术种类甚多,有少林拳、少林十二式、少林七十二艺、大小洪拳、炮拳、长拳等约五十多种。相传外家武术的创始人为北魏时中国佛教禅宗祖师达摩,经今人考证,达摩创立少林武术之记载不确。一般认为内家尚柔,以静制动;外家刚健,以劲力见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家重于内功,而外家偏于外劲。内外二家之分,是就两大流派的技术风格而言,二者之差别在术不在气。武术的内功与外功是各流派都具备的,均强调“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内外双修。代表外家拳的少林武术,在内功方面亦有极高要求,如“拳打十分力,力从气中出。运气贵乎缓,用气贵乎急。缓急神其术,尽在一呼吸”等。外家武术的著名内功有易筋经、混元一气功、十八罗汉手等。参见“内家”条。
/ W& z6 I( w9 c3 I8 ]# x" Y3 {1 d
1 R4 T# b6 C! g5 h; b8 d# c驭剑四妙
2 q' c4 Z" b. |* c* ]4 _9 }. \: q0 r9 a; z& ~( R% @; W9 K: R
即轻、灵、疾、固四字。指轻快、灵巧、疾威以及盘心固掌内力深湛。铁海棠以此教训郭彩菱,认为她最后的“固”字功夫不到家。(见萧逸《马鸣风萧萧》)/ L- W- @0 t0 e" |' k
3 ?) z" J0 T1 Z+ g西厂
2 L7 P) \' L; Q6 @; V" G- ^. Q L
官署名。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13年(1477年)在东厂以外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提督,其人员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西厂搜罗武艺高强之人,为其所用。绿林大盗郑四海就托庇于西厂,任锦衣校尉,曾奉汪直之命潜入大学士商辂家行刺。后来,西厂因遭到反对而被迫撤销。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又一度恢复西厂,刘瑾被杀后废除。东厂、西厂、锦衣卫三个特务组织狼狈为奸,时人并称为“厂卫”。1 K% V/ s H; {) J; c
0 }3 J. u' u1 ^( x) z4 E+ |自封血脉8 V. x8 Q8 v7 U% K0 T* s# g! ^
! w) ^2 g* U4 X2 Y
又作“自闭经脉”,术语。以上乘内功封闭经脉、血脉,停止经络中物质和血液流动。中医认为,人体循环系统除血管外,还有经络系统,并认为其中亦有一定物质在流动、运行。经脉和血脉封闭的时间过长,人体会僵化不动。云海和尚被白蜡针射中后,深恐白蜡虫汁随着血脉、经络流遍全身,遂立即自封血脉。(见萧逸《天龙地虎》)* j2 v9 {* x5 k2 q+ f2 \6 [ X
$ b5 C1 J3 J& Z
自残肢体比武
& @8 a! ^3 D* H8 u/ z0 p. N& |5 S' u" E7 V; O9 ]
茅山花女珍薇在秦淮花会上选夫比武,拳掌、兵刃难分上下,于是她提出了这种自残肢体比武方式。比武双方各持一柄利剑,她在先,自行斩掉左手小指,对方随后;再削去五指,再削手臂、左、右腿,挖目取心,直到分出胜负为止。自残肢体比武,残忍乖戾,自不足取,因而秦淮花会主持人取消了这种方式。(见卧龙生《七绝魔剑》)+ z* @/ ?4 r# | ~1 r9 ?
6 S. x: V8 [% w& d% H4 O% t
闭关2 H" O8 {& X! J# C$ }
" Y1 K% ?. p2 k9 q: ~8 B武学术语,又称“坐关”,语出自佛教。“闭关”在佛教中指个人或数人结伴,闭门专心结期修禅或数人结伴,闭门专心结期修禅或学经、忏悔、写作等,断绝一切事务与人事交往。结期的时间,最短者为三天、七天,中等者为二十一天、四十九天、三个月,长者可达一年乃至三年。闭关一般是独居一室或一座小院,藏传佛教的瑜伽行者则多独居山洞。有专人照料其生活起居称为“护关”,在武侠小说中则称为闭关者“护法”。入关之后,洞口或门户须封闭,仅留一送食物的小窗口,待修炼期满,才能打破关口出关。结期闭关专门修禅,对于一般散乱多的人来说,显然易闯过散乱关,使修行功夫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乃至深入各种禅定。' B" e7 ^1 h# _, }7 j
2 s0 k1 F z; ] U& K小说家笔下的武学大师闭关修炼,多是为了突破练功中的难点或潜心修炼某种新奇武功。据说此种闭关必须经过“风、喘、气、息”四个大关。闭关之初,幻觉较多,静坐人会突有“万窍洒洒生清风”的感觉,是为“风”关;在这一阶段,最易走火入魔。到了第二阶段,真气充满四肢百骸,练功者自然会发生深长而急促的呼吸,是为“喘”关;到第三阶段因喘急而发奇声,是为“气”关;在通了气息之后,转为宁静和平,便是过了“息”关。四关过后,大功告成,闭关人恢复正常。闭关期间,人体处于非常状态,不但毫无拒敌之力,而且极忌干扰,否则后果不可设想。闭关练功在许多武侠小说中无多有述及,皆以其小说家言,未可轻信。
; K v2 f% n1 P5 O+ C: E
% m' I& p8 a. H: L+ q B0 p5 a守宫砂
$ v. B/ L- Z$ \2 o
# H4 _4 g1 \: w* u0 g' z守宫,虫名,蜥蜴的一种,又名壁虎。因它经常守伏在屋壁宫墙,捕食虫蛾,故得名,据晋朝张华撰《博物志》载:“蜥蜴------以器养之以朱砂,体属赤,所食满七斤,治捣万杵,点女人支体,终本不灭,有房室事则灭,故号守宫。”这便是守宫砂的由来。峨眉派女弟子拜师之时,均由师父在臂上点下守宫砂,逢到祖师郭襄诞辰时,均要检视,凡婚嫁或失身者,守宫砂消失,便不能传授本门最高深的功夫。(见金庸《倚天屠龙记》)
% d; U) v7 P* |
+ z9 O) F8 z$ ^' f% ^) W" H" h并肩子
4 R& O. ^9 M4 U2 e! K* ?( Y) F9 U9 b8 k- T8 {/ i. O" O# n/ q
江湖黑话,即朋友之意。& J4 v+ W" U4 O k! ]) O# ~
0 `' B2 C5 Z$ m3 c4 K3 Y江湖四忌9 J' n: k3 \0 a7 E0 Q
1 e; l7 Z% i1 W2 J3 ~4 }
指僧、道、妇、孺。因这类人物,虽貌不惊人,却常常身情绝技,深不可测。江湖大派宇内十二令的总提调鹰千里陡遇成玉霜,脑海里便记起这个告诫,再不敢造次。(见萧逸《马鸣风箫箫》)
# v& M/ G# P9 Z; s+ z# r1 ], N- r- z5 W; w. |
阴阳
7 `' q4 l% J* y n- x H) N2 x! Q' O2 e5 J
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最初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历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古代思想家认为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来表示之,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如西周末年伯阳父认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国语?周语上》)《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进一步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把阴阳交替看做宇宙根本规律。在中国文化中,武术受中国哲学,文学艺术和宗教的影响最深,因此在武术的原理和招法上都体现了“阴阳”的内容。太极拳中“动与静、曲与伸、柔与刚、合与开、弛与张、抑与扬”等拳理,就是对阴阳对立统一的具体表述。此外,中国武术的共同精神讲究以静制动,以虚御实,以巧胜拙等,也无一不贯穿着哲学上阴阳的基本意义。
' O1 {6 i- J5 Q3 {) J+ H
+ M; a+ t4 ], G) N5 R红货
& _1 e0 [; l7 {% A5 ]. z4 _2 `" Y4 t% R9 S( o
江湖唇典。指走镖过押护的银钱类货物。
2 s% G6 M/ r- k+ e- ^
: `8 A- U3 X! O, J5 g$ M8 ~( l3 C" m3 W! L走镖
U- x* `/ e0 A, A3 e
! n1 K1 x/ J5 R {- S( z3 e* q; n6 D旧时武林术语,即镖师保护钱财物等上路,有时也有保护人的,称肉镖。江湖上把携重要物品行路分为轻重二种走法,轻走指秘密上路,重走便是请保镖护持上路。走镖方式有三,一是威武镖,二是仁义镖,三是偷镖。威武镖是在行李上长插一杆大纛旗,旗上写明镖师的名字。旗子都是活动的,上面安了轱辘。走镖时将镖旗拉至顶上,叫做拉贯顶旗,锣声打起长槌:“哐! 哐! ”镖手们或亮起噪门喊号子,或者喊出本镖局江湖名号,这叫亮镖威。走仁义镖,那就下半旗,打十三太保长槌锣、五星锣或七星锣。如果某个关卡厉害,不让队伍经过,又斗不赢他,那就只有悄悄不做声,马摘铃,车轱辘打油,旗子收起,偷偷摸摸过去,这便是偷镖。7 G8 d# Q \3 v$ u5 m7 r1 z" x
0 X- M- W W7 o/ ] {
走火入魔
" M4 W q1 q/ f5 } Z: n
* [1 T Z3 M8 X+ K" y1 Z武学术语。练功方法有误,导致气血逆行而产生的现象。武侠小说中的武林中人最怕的是练功时“走火入魔”。走火入魔或者气血逆行,穴道貌岸然封闭,导致瘫痪或残废,或者如癫如狂,痛苦不堪,重者当场狂喷鲜血,气逆而亡。
$ c3 g- j- @" G( R7 B" r1 M$ R
# C$ C' Q+ d* V2 _- ~" ]$ O走火入魔是道教内丹的说法,但其中的“入魔”则来自佛教所说“魔事”。魔,为梵语“魔罗(Mara)”的略译,佛教指能破坏、障碍、扰乱学佛之人,从而令违禁小说请删除丧失“慧命”而入于歧途者。佛书中一般说有四魔:一烦恼魔,指自内心生起的贪嗔痴等烦恼;二阴魔,指“五阴”,即身心;三死魔,指死亡;四天魔,指一种专门妨害修学佛道者的低俗作品请删除天“魔王”。一般所说坐禅中可能出现的“魔事”,指禅定中的各种幻觉及身心的各种病态变化,主要是心理上的各种不自觉的变态、失调等现象。5 I- R5 X4 T) B6 J
5 T6 L4 V+ [- v% w b$ U; b武侠小说中“走火入魔”的原因之是练功不得法,或练功的紧要关头忽被扰乱心神。公孙奇抢来桑家毒功秘决自行修炼,桑青虹又故意引导他走上错误的练功途径,结果他走火入魔而死。(见梁羽生《狂侠天骄魔女》)
$ \8 N8 w3 |/ \0 P+ t
# q6 @3 G9 K+ b1 P3 C) {/ n两仪
0 m, d. g5 {2 S$ o+ H- e2 x* K0 V5 \# [
. U1 q+ a. V6 g* p; Z中国古代哲学名词。出自《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指天地或阴阳。一些武术家借用此词来引申到拳法中,如武术家孙禄堂就将动为阳、静为阴,合称动静为两仪。他说:“身体一动一静之式,两仪是也。”孙氏还把左右变转为阴阳转换,把八卦掌的左、右绕圆走转也合称为两仪。他说:“两仪者,是一气伸缩之理。左旋之则为阳仪,右转之则为阴仪也。”另外,孙禄堂还依“近取诸身”说,比附人体“两肾为两仪”。动静、阴阳、刚柔等是中国武术的重要形神特点,所以武术中多有以“两仪”名辞引入之处。在金庸的《笑傲江湖》中,华山派掌门岳不群之妻宁中则善合两仪剑法,并将之传给令狐冲和岳灵珊。
3 C& Q+ T& G' Z( {
% D5 T' P! b3 M6 w1 v兵解
; X% c) W+ E: r4 j+ {. g. Z1 @8 C6 \/ e) G- o6 k# j/ k8 Z. N
魔教仪规。教主临死前必 须由部下割下头颅,才能够脱体飞升,是为“兵解”。若是经由雷火低俗作品请删除,就会形神俱灭了。(见古龙《圆月弯刀》)
o. }% C6 q J6 u9 t5 A& C) [& a) ?5 I/ s' q) t6 E' f9 ~
扯乎
) k! @, [ A' }$ N# h' I! B# a6 F( e7 h) v& V7 ^4 O) O) m. w$ `7 P
江湖黑话,逃跑之意。金庸《鸳鸯剑》中:“盖一鸣叫道:‘好家伙,大镖头要扯乎!’”
) ~; v4 A4 K" ~3 c' g7 `1 J' L; {
; q3 |5 F$ l2 z2 o/ d! n! N# L3 p' ?招子
5 F3 p9 R) M1 e K+ \) z% v: m
$ u) p1 S. i6 |. O; h- M @) {指眼睛。古代指招贴、告白。《永乐大典》中:“今早挂了招子,不免叫孩子出来,商量明日杂剧。”大抵眼睛为一个人的招牌,故引申而称“招子”。武林中,下手歹毒者常直取对方双目,意欲废掉对手的招子。
) h' B& n) T+ h9 k1 m1 i4 [
7 ]! G. v# s5 k2 u! u4 q* f0 ^松人- t! g( N9 m+ y1 ?4 M5 V
/ x; n% l/ ~8 n! y4 `4 ]4 Y
江湖黑话。赶快逃走之意。金庸《倚天屠龙记》中:“那少妇叫道:‘散水,散水!松人啊!”5 T; Z" U1 G% F' X
6 R2 x: X" g: O: y) a5 f! N! ]
奇经八脉
3 |7 O% w- [( {5 e$ I8 y' F& c' j) V" E; q. H0 Q$ ]# {
人体上的八条经脉,分别为冲脉、任脉、督脉、带脉、阴维脉和阳维脉等。因其不拘于十二经脉,无表里配属五行干支,所以称为奇经。在作用上虽然每经各有所异,但是总的来说,有溢蓄正经脉气的调节作用。假使以自然界的物象来作比喻的话,则十二经脉犹如江河的干道,而奇经八脉则是调节流量的湖泊。所以李时珍说:“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流于湖泽。”奇经八脉的分布纵横于全身,皆以其循行的部位和作用而命名。其中冲脉、任脉、督脉皆起于胞中,而出于会阴之间,任脉由会阴而行于腹,督脉由会阴而行于背,相接于齿缝中龈交穴,分之则为任督二脉,合之则为一体,以象征地理上子午南北现象;冲脉由会阴出气街,并足少阴绕络口唇;此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都为带脉所经束;
3 u3 M, C' M2 ^, c& F
6 }4 l6 k/ N ^2 ~0 @由于奇经之中除了任、督二脉有自己的腧穴外,其它各经都没有自己的穴位,而附于它经,以它经的腧穴作本经的穴位,所以奇者也有“寄”的含义。新派武侠小说中,多有“打通”任督二脉的说法,认为这样即可令人功力大进,甚至力量用之不竭,此系小说家言,不足信。8 h$ s1 S8 V0 ^* `' U
$ q& v7 u# }6 f* O拆招
! g# s1 e* v* ~9 s$ t/ P6 Y+ L2 o+ k( C" V% }. D" Y1 b( l
招,拳术、剑术等武功中的动作,如:“使了一招儿。”拆招,即指对打,也指对练。
3 S6 `. w4 q. r% I1 W
; Z" t' y- t9 B) @金盆洗手
+ A. H% r; X* l5 }& T& K! D4 O: B
武林中人退隐时举行的一种仪式。洗手人双手插入盛满清水的金盆,宣誓从今以后再也不出拳动剑,决不过问武林中的是非恩怨。仪式常邀武林同道观摩作证。洗手人有的是因为一生杀人如麻,晚年放下屠刀,忏悔罪愆;有的是看破武林中的种种纷争丑恶,矢志退出漩涡,洁身自好,以求全躯。衡山派高手刘正风厌于正教与魔教之争,曾想金盆洗手,谁知却招来灭门之祸。(见金庸《笑傲江湖》)
: O% P7 ]+ r+ Q
' t+ R! T) J ~# O1 d# x: I空门
7 s0 Z" |) [; E, Q: V G, u7 V% K [" d; l
武学术语,防御不到之处称空门。
# z2 D x6 ?4 C0 g7 e7 \1 W
1 }2 [2 T+ C. j2 ]( Q性命双修
: P+ ]8 D ^' k" X
8 s) e6 w+ \- ]: r! d气功修炼功法之一,属高境界、高层次功夫,在儒、释、道三家传统气功修行法门中各有不同派别。就道家而言,性命双修指相对于外丹功的内丹功。道家功夫自古有内修和外养两种。外养以药补疗法和饮食疗法来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由此发展为外丹学派,开始将铅、汞等矿物质与其它药物来炼丹。随着服丹者的中毒死亡,外丹术逐渐衰落。从五代、北宋开始,道家修炼的重点开始转向内丹术。内丹的炼制过程即性命双修的过程,较为复杂。一般武侠小说作品中,于道家或儒释二家的内功修炼均笼统言之,所叙过程甚不严密。! y8 V; u% V' C H; t4 E
. Y ]# {& S+ x, z* E0 |& J
驻颜术- U* I) R+ h2 O: M- S! v
/ d& C K E1 l/ W4 d
保持青春的功夫。据说练成后可延留青春容貌数十乃至上百年。在多种野史笔记和武侠小说中虽多有提及,却未见详述其功法的修炼步骤及要诀。一般男性有以“采阴补阳”为驻颜之道,女性多需独居某处,潜修多年方能练成驻颜术。女性驻颜术有成后,一般有所禁忌,或不能结婚,或不可生育。在古龙《名剑风流》中,本领高强的销魂宫主朱媚就练成了驻颜之术,更以精通床笫媚术令天下风流侠少趋之若鹜。但她所练的功夫禁忌生育。后朱媚为情所累,不顾一切地为东方美玉生了个女儿,之后不到半年,一个倾城倾国的绝代佳人便鸡皮鹤发,看上去老了几十年。在别家的武侠作品中,也有叙述某驻颜有术的女子,一旦死去,立即容颜大变,由少妇而作老妪,如同《西游记》中的白骨精一般。此均系小说家言,不足为信。在历史上,对于延长寿命、永生不死最为孜孜追求的,是道家。道家早期以炼丹、服药为主,探研长生不老的途径,后来逐渐转向注意人体自身内部的修炼,以气功在身体之中“炼丹”,通过“性命双修”的境界达到养生长寿,乃至得道成仙飞升的目的。- L+ t+ B. g; o j
8 T8 y- O: W1 E [8 A$ ~枯禅
& N- @7 q+ v0 [! }. v/ P) T7 S1 G0 }
佛教徒称静坐参禅为枯禅。因其长坐不卧,呆若枯木,故又称枯木禅。武侠小说中认为坐枯禅亦可增加内力。少林寺渡厄、渡劫、渡难三老僧坐枯禅经年,佛学与武学均有极高造诣。(见金庸《倚天屠龙记》)
1 Q& x0 }7 B$ l8 ]# ]4 {7 \. a# y8 B6 A& `2 Q) H* I: ]. r' ]/ N1 _5 }
面壁* R% ]7 B' t. l$ G
" i1 R% k+ c* z1 K0 z% z; g
佛教用语。面对墙壁默望静修。据说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寓止于嵩山少林寺,曾面壁面坐,终日默然静修九年。后一些武术门派中有弟子犯了本门戒条,掌门人便罚其在山洞、悬崖等孤寂之地面壁思过一段时间。华山派弟子令狐冲曾被掌门人岳不群罚在思过崖面壁一年。(见金庸《笑傲江湖》)
5 N3 B, u- B |8 R
- { ^; ]1 ^- {* s" P& e0 G8 O. J" r+ R挑筋抽肌
8 X8 u7 F7 F b# I: U5 a! L0 @5 {; r1 u* Q$ y: b
一种惨无人道的酷刑。用小刀割开肌肉,剔出筋用钩钩住并徐徐拉长,或者钩住某条肌肉的腱部,往外撕拉。刑后,人即使不死,也会永远残废。刀过无情想用挑筋抽肌法逼问姜步虚,但姜步虚的双手突然间好似无骨的软肉滑出了捆绳,脚镣扣胫的铁箍铆钉也突然变形松脱绷飞,从而摆脱了镣铐捆绳。(见卧龙生《蛟索缚龙》)
4 k6 O, x/ s8 j! h' X- r& H0 n) V d# e
顺风子
9 I0 g2 |/ c9 f3 K, j2 U: W: u) h. G! f2 O2 g
江湖黑话,指耳朵。
3 U2 E$ O* v6 N2 t' `7 F# F- j) G" S" A$ C8 C9 Z3 P+ B( }
易容
* e: W) i( K* {. V
0 l6 e* g5 c2 m, {改变人的形貌。江湖风清险恶,行走其中不得不或男扮女装,或少作老相。易容最常用的手段是戴面具,面具有铁制、木制等,一般丑陋无比。人批面具最为精致,据说能以假乱真。还有药物易容,需花费较多的时日。最为彻底的是手术易容,可以完全改变人的形貌,其水平甚至超过当代医学整容术。江湖上有名的大风堂堂主赵简与助手上官刃以手术互相交换形貌,连他的儿子赵无忌亦无法识别得出。(见古龙《白玉雕龙》)' B2 k+ m* A/ A0 h
: t9 {4 L1 X2 n7 d l剑招用老+ p8 z$ e5 {( n4 w0 I7 [
4 Z$ \: s5 p5 U6 U
指某个剑术动作使完、做足。类似的说法还有“拳招用老”等。1 G. W: a/ F/ n$ _; {
0 \1 t+ M2 T" c6 Z" o! l# c说卦. Q1 Z! H3 t& i
$ f( |+ q$ |# W4 z& s
《易传》中解释八卦性质和象征的篇名。即《十翼》之一。孔颖达疏:“说卦者陈说八卦之德业变化,及法象所为也。”篇中提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以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的命题。论证了“圣人作易”的宗旨在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为后来理学家高谈道德性命的理论基础。段誉认为他的师父孟述圣精通此学,显然性情仁厚的段誉受说卦的影响也很大。(见金庸《天龙八部》); y; _4 \5 F; J- K4 b
9 T6 H$ h/ i0 P' x
递门坎
- g" w7 I/ Q3 r" C0 K
$ e, q$ ]8 z9 w4 s: k' T! {. Z江湖唇典,动手过招前自报师从门派之意。
" ?! R+ c# r' F4 g
7 b5 E9 }* h! Z" {2 z+ ^- x. n结梁子9 h) P8 ]6 Y6 W5 v" P1 U! |
' A7 @; [6 v& P# h5 p. k6 ]
江湖唇典,指结仇。* {0 r% \' y1 I( @1 H U! m6 b' n
7 `, E3 H" N( U) F: |结安答
% B2 |# B( V9 a' @9 R$ P6 l
, R! W7 n3 s& G4 I安答,蒙古语,意为义兄、义弟。结安答即结拜兄弟。蒙古人习俗,结安答时要互增礼物。成吉思汗少时与札木合曾结为安答,共同起事,低俗作品请删除天下,但他做了大汗之后,为权势之争,却亲手诛除札木合,郭靖与成吉思汗之子拖雷幼时亦结安答,及长却成了领兵交战的敌对双方主帅。(见金庸《射雕英雄传》)
4 _+ i* Y5 O0 D. [. F& x- a; I7 W x& Y0 ?: K* B8 ?+ _6 j
唇典
5 p7 V( }# T2 v d* D" K% [! m O
& V1 {) v& w2 q m一种特殊的语言讯号,江湖上人彼此联系的一种特殊手段。亦称隐语、行话、市语、方语、切口、春点、黑话等,是民间社会各种集团或群体出于各自文化习俗与交际需要,而创制的一些以遁辞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的隐语。在三教九流的社会中,礼节;行李包袱的捆扎和放置方位;茶具、食具的摆设;个人的行、止、坐、立姿态相互辅用,都表达着主、客双方一定的心愿和意图。但这些还很不够,最终仍需要通过隐语来彻底表达双方的意思。
) W8 b4 k) @+ H0 Q6 i& a1 K$ `0 m! y8 n6 n* C
唇典的产生,大致出于下列三种情形。一是由禁忌、避讳而形成的市井隐语,如在船上说话,讳说“住”、“翻”等,以其它字语代替。二是出于回避目的,免使外人知悉而形成的隐语行话。如旧时东北的响马称姓“杨”为“犀角灵蔓”,称姓“何”为“九江八蔓”,称姓“冷”为“西北风蔓”;当代香港黑社会以“四八九”称“大路元帅”亦即“副堂主”等。三是语言游戏类隐语。
% k+ | U1 q; N1 |/ C+ i; N. h; C* i, A' l0 ~
唇典的内容很广泛,从人体部位到职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礼节、交往等,应有尽有,几乎可以成为第二语言系统。如人体器官名称:头为瓢把子,眼为招子或湖,手为抓子,耳为顺风子,口为海子或江子或樱桃子(女),腿为金杠子,脚为踢杞,心为蚕子或定盘子等。武侠小说所描述的江湖社会中,一般武林中人常常使用一些唇典,这些唇典多沿用明、清小说中已有的用法。在民国时期的旧派武侠小说家中,以姚民哀、郑证因对江湖唇典最为稔熟,作品中这类语言也最为丰富。新派武侠小说家大多相沿习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7 i9 r+ N1 T0 h5 v
: C5 K# F% Y3 Z; }6 Z埋桩做案4 {# c5 C: b" S, K
7 C. }. U2 z" P; K5 z武林中人办案,习惯于以自己成名的兵器之类的东西放在显要之处,以警告局外人,以免无意介入,引火烧身。称为“埋桩做案”。(见梁羽生《风雷震九州》)
* H1 U$ _% [; o$ f; @% k; j, P# M$ _; V7 G' U1 x3 b) B
真人! M$ `2 W; R2 a; M- Q& U2 r6 C& S
- v6 N, O" n8 [( {$ w& g& U1)草药道家称修真得道或成仙的人为“真人”。《庄子?天子》:“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真人”之称即始于此。一些道家人士曾被帝王赐赠“真人”之号,如唐玄宗称庄子为南华真人,元太祖封丘处机为为长春真人。宋代道士则均被尊称为“真人”,如道士张伯端号紫阳,后世称为“紫阳真人”。小说中号称“紫府真人”的席大千即为道士。(见诸葛青云《武林三凤》)+ @# ]( O) X5 z! h
4 w$ w F- u, C
2)武林中亦称性情率真、不事虚饰的人为“真人”。: p) G" E! d: e* M
+ a" s3 n: i3 X$ |5 d/ Z; |# W铁剑遗训4 m1 |* M k A7 Z9 i6 ]) x* [4 |4 G
7 `6 O i0 J% T2 Q2 L江湖门派交接领袖的方式之一。多以信物伴随着遗言等。泰山派创始祖师东灵道人遗下铁铸短剑一柄,是后世掌门人的信物。东灵道人遗言:“见此铁剑,如见东灵”,弟子都须听从铁剑持有者
0 [( D* z; R% P" e6 N: J1 U1 ^4 W4 e$ ?0 \
缺点子
) r- u& E( k2 A, n- W# }
5 u) u& Q/ y! ~& Y江湖黑话。无人之意。
: M: i" J3 b; H- L7 ]1 V7 W+ r- }% N
借力打力
2 ?; |/ d. V, N5 m4 g, \8 `3 L$ w, K" z( |# S, }6 v. b. s* j
太极拳技击技法的重要原则。太极拳理认为人体为一太极,包括阴、阳两方面,“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刚柔、内外、虚实、静动、松紧、圆方都是阴阳的具体表现,太极拳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矛盾给予统一,达到阴阳相济合一,使自身成为真正的太极体。在技击上,太极拳理把对立双方看做是两个独立的太极体,要求在意识上做到“彼此之力不混合”,“你是你,我是我”。对方之力打来,我只是在保持自身太极体完整的前提下迎接对方,也就是意在阻止对方改变我太极体状态或对我太极体进行损害的企图。其情形如同我太极体是运动的,对方的力如同打在飞转的车轮上,那么打来的力越大,对方自受危害也越大。所以借力打力并不含有主动出击的意思,而只是以反作用力使进攻者受挫。真正的太极拳永远不打人。
3 x. D: p0 X% ]/ Q# B+ b9 [
. C" [% G& `" q# {3 x/ R- H: C7 J这样,借力打力不同于一般武术中化力打力的概念。后者有一化二打两个过程,采用勾、挂、格、挡等手法化解对方招式,然后再打击对方。借力打力也不同于一般所谓“四两驳千斤”之说。武侠小说中的描写重于技击格斗,将借力打力同化力打力混为一谈,或者创造出“乾坤大挪移”、“以彼之道,还施其身”、“吸星大法”等武功,多属夸张变形之谈。
. i0 C' Y. A' j" [: L7 s
: G D: Q5 f# \" W* k豹房
& M% n" ]/ K1 ]* ]7 c0 u. U
/ H. y$ d& y1 U, i3 ~明武宗于宫禁中建造的淫乐场所。《明会要;方域二》:“正德二年,帝为群阐蛊惑,乃于西华门别构院筑,筑宫殿,而造密室于两厢。句连栉列,谓之豹房。”《明史t;钱宁传》:“引乐工臧贤、回回人于永及诸番僧以秘戏进,请于禁内建豹房新寺,恣声伎为乐。”古龙笔下的陆小凤曾利用豹房获得过破案线索。
% H( N7 Z$ U/ S8 d/ U8 J
& X) s- m/ A( }, P% o鸳鸯擂' T% ^% G$ ~( j3 r0 u( G/ o6 b
* q+ d& a3 G6 t4 v8 ~ B9 L6 \
擂台的一种形式。摆擂者如有女待嫁,又属意于习武上乘之人,便可设擂择婿,遍邀四方高手上台抖露武学,择优而取。摆擂时需事先定下条件,如年龄限制、连胜几场方可,等等。两淮大侠周维城为爱女周月娥摆下鸳鸯擂,要求连胜十场者便可娶亲。由于红旗帮的扰乱,擂台未能正常进行,但周月娥也因此觅得了心上人谢云岳。(见武林樵子《十年孤剑沧海盟》)
0 w* Q! u6 y, u5 P+ [/ G1 i; d& e/ c n5 R+ J+ l- P
海底
" K2 _ l$ ^1 G D+ B2 N0 D
2 u4 X# D$ f1 `江湖行话,原指组织中的门规、礼仪,如近代天地会的海底俗称条子,上载天地会的见面切口、联络暗号等。后应用逐渐广泛,统称海底为对方的来历,如“盘海底”,即为询查对门的来历背景。# q# Q( e: l+ m( {9 ^/ r5 A
: y) C& N5 ^& k. g0 y' W+ ?雪隐) O9 `7 c# n6 K
, P/ n! H& f. R
即隐所,也就是厕所的意思。这本是方外人用的名词,它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 S+ O$ G+ y: a( N) I0 k# [8 ~% o, ?) G( M5 Q( o0 j: w& B
“雪”指的是雪窦山的明觉禅师,“隐”指的是杭州灵隐寺,因为明觉禅师曾经在灵隐寺司厕职,所以寺刹即以雪隐称厕。6 z- x; A# d; O6 O
' j8 G/ V4 e. S! J因为福州的神僧峰义存,是在打扫隐所中获得大悟的,故有此名。
5 _' _! C5 m6 h* S. ^, t( o- V8 F
3 l- d0 T3 i5 b* V0 n, x2 H幽灵山庄的主人老刀把子为了操纵武当派,阴谋暴乱武当山,在宣布其计划时曾告晓手下届时到武当的“雪隐”去寻找自己合手的兵器。秦岭双猿之一娄老太太不知何物为“雪隐”,老刀把子遂解释一番。(见古龙《陆小凤》)7 P) I# G& j; ~; y/ \& j! \) Y
) [' j b5 u1 \( d. I蛇儿4 U: P* F$ _0 B3 ~
8 k; X2 R. G, U: R
江湖俚语,把兵器比做叫化子手上的蛇。
- T8 H+ h" o$ Z0 Z! B1 C. p o3 F1 i" T6 R# @
密宗$ O+ g7 c8 }7 x- \$ g7 J
, `! L7 M4 [4 p佛教教派之一,源出古代印度的密教。唐开元年间(716 720)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三人先后来华翻译传播,形成宗派。密宗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依据,把大乘佛教的烦琐理论运用在简化通俗的诵咒祈祷上,认为口诵真言(意密)、手结契印(身密)、心作观想(意密)三密同时相应,便可即身成佛。公元804年日僧空海来唐学法,密宗传入日本,成立了真言宗。公元八世纪至十一世纪间,印度密教传入中国西藏地区,建立了西藏密教传统。密宗的著名武功为大手印。7 |$ V7 M4 y6 G( U* I# Z2 i! h
& `# |1 U) M7 c' J( Z散水
* G, T% V6 G! q2 Q% V( T! T8 E
: E: W: h1 ?& o) v) i江湖黑话,撤退之意。金庸《倚天屠龙记》中:“那少妇叫道:‘散水,散水!松人啊!”
, V) t/ T* F6 d8 E- m3 C0 [
7 \- c1 d# [" ?+ ?8 C" {6 f锁关
& |/ M. j2 |, H; [6 b7 i. T
, X K4 ]/ P1 L7 h高手比武时容易发生的一种险象。当两人功力相等、抵死相拼时,由于气过玄关,一时锁住六根十脉,动弹不得,是为“锁关”。花明和石秀郎过招时就发生“锁关”。“锁关”后十二个时辰可自行化解。(见萧逸《天龙地虎》)0 v+ i5 H3 L! K: }- N" U
( j5 L- H5 G$ k8 Y7 |$ }9 x暗青子
* X [" x2 X* I4 V8 S s
/ Y3 b" U% N" \5 @# o0 z0 e江湖唇典,即暗器。: ~ x/ K" M" h3 ^$ w Q
1 U% o; \- K* J' x0 v楞伽经/ |/ J( w2 a- w6 U/ l
: [$ L! A: C, |! {佛教经名。少林寺僧觉远掌管藏经阁,内有一部达摩手书的《楞伽经》,其间却夹杂写有绝顶武学“九阳真经”的经文,拘泥不化的觉远将两种经文视为一体,不知不觉间竟然神功已成。(见金庸《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相传释伽牟尼在楞迦山讲说此经。现存有三种汉文译本,通行《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本,四卷。经文主旨,在以名、相、妄想(分别)、正智、如如等五法和徧计、依他、圆成等三性,说明宇宙万有皆是虚假不实,唯是自心所现,而导归于不生不灭之涅槃。又于八识中建立如来藏为第八含藏识,它含着善不善因,是认识世界一切的本源。菩提达摩以此经为禅宗“印心”的根据,唯识宗和早期禅宗亦以此作为主要典籍。金庸将之写入小说情节中。- k3 K! Z: z/ P& z
9 d$ z- i. b( E; `- [9 C C" A+ m
罩门0 _6 M5 {: u | Q7 C9 g* J, ^( B
2 }2 u* }# l+ n# `
练金钟罩、铁布衫一类外功的人,身上总会有一两处功夫练不到的地方,这就是罩门。金钟罩等功练成,全身可以刀枪不入;但只有罩门例外,罩门如果被人发现,用重手法一戳,武功即废。羊牧劳的弟子在长安街头调戏少女,段克邪看见后隔空点穴,点中其罩门的尾闾穴,废了其金钟罩功夫。(见梁羽生《龙凤宝钗缘》)
/ @* ]) ~; }7 `) T! ^7 ]6 m ?5 h L9 v" T
锦衣卫8 E5 G `3 Q; t" @& m* d% C
* ?3 T4 z% z5 x6 H
官署名,即锦衣亲军指挥使司。明洪武15年(1382年)设置,原为皇宫禁卫军,掌管皇帝出入仪仗。至成祖夺取皇位,欲以威慑诸臣,特命纪纲为锦衣卫指挥使,兼管巡察缉捕,为皇帝心腹,权力渐重。指挥使是锦衣卫最高长官,常由功臣、外戚充任;设同知、佥事、镇抚司镇抚等官;其下有官校,专司侦察。锦衣卫所属之镇抚司分南北两部,北镇抚司专理诏狱,直接取旨行事,用刑尤为惨酷。锦衣卫中有不少武林高手、江湖异士。历史上著名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等就被小说家写入笔下,他为保护明朝建文太子含辛茹苦出了大力,同继任锦衣卫指挥使陆谳殊死相争。(见独孤红《玉龙美豪客》)
, b0 C( A% p: I3 }8 W& x4 C, @& l: R) b& I0 J4 o7 L& L( O
歃血为盟( q( R8 d1 S4 f% W. j
! n/ q- D9 g7 @! T古代订立盟约时的一种仪式。公孙璞曾代表蓬莱魔女与黄河五大帮会共饮血酒,结为抗击外族入侵的同盟军。(见梁羽生《鸣镝风云录》)歃血,口含血,一说以指蘸血涂于口旁。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纵)。’”定纵,定合纵之约。3 m8 F; [0 l' n- e; g+ E$ E" U
- ~8 m7 ~$ d. r1 ^8 s$ ^
裸葬* i+ |5 b" U3 D& w. j% A
- P/ \8 p* z$ \) b. s明教中埋葬死者的规矩。入葬前须将死者的衣衫除得一丝不挂,以示每人出世时赤条条地来,离世时也当赤条条地去。常遇春在汉水之畔便以裸葬之礼安葬了明教弥勒宗大弟子周子旺的儿子。(见金庸《倚天屠龙记》)
# W& B, v9 a" K# O
+ r* q$ n5 v2 o- x! J踩盘子
& y* U3 g+ c4 S" `+ a6 t4 ?2 Q$ x' m+ G' B% Y. a1 e, d* c
江湖唇典,指事先侦察要劫的对象。
' y. A) @+ [" I& I! e4 V' w, \4 z; i: c1 i/ Q+ f
趟子手
' T% I1 l! I; J% H# l3 {! F$ S+ ~$ j- v( s! V
镖局中人,走镖时喝道开路的伙计。如洛阳虎威镖局的趟子手在路途中扬起镖旗吆喝:“虎啸中州!虎啸中州!请江湖朋友借道!”(见梁羽生《鸣镝风云录》)
9 y3 W$ X( G7 _2 {$ _# g8 ]7 c b3 a; e. |: P, |& u7 u$ y1 O+ q
镖局
. R* z% h" e! }' {) j% N3 ~
2 U9 F5 }1 I- @& \受人钱财,凭藉武功,专门为人保护财物或人身安全的机构。又称镖行。旧时交通不便,客旅艰辛不安全,保镖行业应运而生,镖局随之成立。镖局有镖旗、镖号。随着社会生活日益复杂,镖局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广泛,不但将一般私家财物承接保送,地方官上缴的饷银亦靠镖局运送。由于镖局同各地都有联系或设有分号,一些汇款业务也由镖局承当。后来,看家护院、保护银行等也来找镖局派人。当年北洋政府大臣李鸿章的家宅,就是由北京八大镖局之一的会友镖局派人保护的会友镖局派人保护的。会友是北京当时最大的一家镖局,其他有永兴、志成、正兴、义友、光兴等镖局。, m5 Y7 O* A1 \# z4 U% b" Q
& C; p) U1 g" r& X7 B, c" x镖局保镖主要有水路和陆路。镖师上路,不但要会成功,还必须懂得江湖上的唇典,即行话,以便同劫镖的绿林人物打交道。走镖时,如果发现路间摆着荆棘条子,就知道前面有事了。这叫“恶虎拦路”,这些荆棘条子不能自己挑开,必须作好准备和劫路人见面。如果攀上交情渊源,彼此认同一家,便可顺利通过。否则只好凭武艺高低。
& V7 b: x7 V2 k: @8 A' ^
! [* m: D1 g2 l z% `# ]镖局不但赖于江湖上有强盗才能生存,而且同江湖上关系密切。一些受官府注意的江湖人,进城后若住在镖局,官府是不能缉拿的。一来因为镖局势力大,二来镖局往往都有靠山,如北京会友镖局的后台便是李鸿章。社会发展后,随着火车、汽车、轮船的开通,镖局逐渐难以为继,北京八大镖局先后关闭。有三百余年历史的会友镖局,是在1921年关闭的。3 o! h7 |* D! R/ Y0 k& A
2 a, Q- m' d6 `7 k8 U镖局是个很特殊的行业。在一般的武侠小说中,往往将镖局划为江湖武林一脉,其实镖局既同绿林有来往,又同官府有关系,其得益决定了它的性质。在官和民之中,镖局往往表现出矛盾的两难状态。. \" p" E" H+ b3 d |
+ B4 i( S' B. Z'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