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姓名大全 关于中华的姓氏

0
回复
60
查看
[复制链接]

7305

主题

13

回帖

73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37
发表于 2021-2-11 11: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王、李、赵、钱、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这些姓氏是如何产生的呢?各自的先祖是谁呢?“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 中华姓氏,导源于上古,传续至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离合演化,甚是繁杂。! b# r) W4 g- v" C) k. [9 @
/ o4 n: `6 @" @+ P
现在于本人为诸位解说“沈”姓之来源。
. D" H0 S% k0 |+ x
: R6 w9 O7 A% u0 [- U: l寻根溯源:
/ ], Y" a: E4 D) ~) r+ m( K; N& g& g3 R* k
一、出自姬姓,以国为姓,季载(文王第10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后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季载又称冉季载。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子逞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4 n; g0 v8 Y7 ^$ q. E

- p: G+ }. B( ^, L8 o二、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裔。春秋时,楚庄王有曾孙,名戌,在楚平王时任沈县尹。- }- W+ p+ K  Y: v
3 k9 R/ v1 `" ~1 X, j
三、据《左传·昭公元年》及《姓氏考略》等资料所载,出自少昊裔孙台骀氏,以国为氏。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7 [( n3 g% W6 v6 F3 t5 p0 h
4 _% r  r0 S7 `
繁衍播迁:
7 [: X  E. p/ T" {8 V$ w6 O- ^9 o% y
季载生伯桓,伯桓生向,向生采,采生乙初,乙初生杼,杼生庚向,平王东迁时入周为卿;庚向生忽,以父勤王事,仍封汝南子爵;忽生不离,袭子爵,不离生幸袭子爵,幸生己济袭子爵,己济生迂,袭子爵,敬贤礼士数十年,国不被兵;迂生楫袭子爵,成公八年(前583),晋栾书来侵,获沈子楫从晋;楫生德胤,袭子爵,德胤生傅袭子爵,傅生逞;逞字循之,袭子爵,敬王元年(前519),吴伐州来,乃助楚及诸侯之师救之,吴攻之,溃而卒;逞生嘉,嘉字惟良,袭子爵,定公四年(前506),晋应蔡侯伐楚之请会诸侯于召陵,沈子嘉不会,夏,晋使蔡公孙姓灭之,秋,楚以沈故围蔡;嘉生二子尹丙尹戊,尹戊字仲逵,奔楚为左司马征吴,春秋传称其忠壮,封叶公,尹戊生诸梁;诸梁字子高,袭叶公,戍申城时,孔子游学至,拜晤叶公(前 489);诸梁平白公胜之乱,任左司马兼楚令尹,位兼将相,为楚之一人;功成身退,归叶,约前473年,老于叶。其裔有以叶为姓者,故云沈叶一家。诸梁生尹射尹文等三子,文为楚令尹;文生随,为楚内史参军,平民乱封吴兴侯;随生永中,为左司马;永中生犹行,为齐卫大夫;犹行生安仁,为齐大夫;安仁生同,为齐大夫;同生郢,字文明,秦徵为丞相不就,避居江南;郢生平,字俊之,为汉司马,竹邑侯;平生祖,祖生保,汉文帝时征蛮功,封竹邑侯;保生遵,字伯吾为齐太傅,封敷德侯,徙居九江寿春,生二子盛达;达字伯弘,骠骑将军;达生乾,字仲元,为尚书令;乾生泓,字元良,南阳太守彭城侯;泓生昴,昴,为河南太守;昴生奋,字仲异御史中丞;奋生恪,字仲悌,将作大匠;恪生谦,字文恭,封尚书关内侯;谦生靖,字文光,济阴太守,避王莽之乱隐于桐柏山,三子勋戎台;戎,字威卿,以说降剧贼尹良封海内侯辞不就,避居会稽乌程,卒后追封述善侯,生四子丰懿齐恭;丰字圣通,零陵太守,在治有芝草黄就之瑞,生四子浒仲高景;浒为妄平王相;浒生鸾,字建元,卅举茂才,为别驾从事;鸾生直,字伯平,有清名;直生次子仪,字仲则,汉末徵辟不起;仪生显,字元礼,为左中郎新都都尉封定远侯,以才智显于吴;显生矫,字伯仲;矫生次子陵,字景高,官太傅,东海王越辟为从事,迁长沙太守镇东将军;陵生延,字思长,为桓德安西将军,颖川太守;延生贺,字子宁,中郎参军,圉表真于寿阳,勇冠一时;贺生警,字世明,为京口参军;警生穆夫,为会稽令。穆夫生四子,林,字敬士,东晋安皇帝义熙十二年秋随太尉列裕督军,发建康伐秦,裕谴公将水军出石门自汴入河后以攻,晋征虏将军封汉寿伯,武康县志有传详;林生四子,璞字道真,宋太祖时除南平王太常侍淮南太守,文帝元嘉廿七年,守时胎,以地当要卫,积财谷储石矢为守城之备,见武康县志;璞生约,字休文,左目生瞳腰有紫痣,宁始中才兴宗引为安西记室参军,入齐为太子家令,累迁吏部郎,隆昌元年出为东阳太守,明帝徵拜五兵尚书,高祖时任中书令,约历士三代博物多识,武兴府署属公旧宅,故称吴兴地,国史方志均有传记,今各支皆多分派于此,吾派其大宗也。约生旋,字士规,八岁能文,十五举茂才,擢为大学博士,迁南康内史;旋生次子字仲师,累迁尚书,史书陈书有传;众生纯,宝谟阁待制;纯生遽,遽生处俭,处俭生永光,永光生亮,唐中宗嗣圣初徵为相国,旋因谱武辞归;亮生长子伟,为涪川令,后追封太师;伟生恒,追封太傅;恒生介福,追封太傅;长子易直学士,女为唐睿宗皇后,德宗即位诏封三代,赠其家官爵赐之官诰凡一百二十轴皆饰以锦翠,时以为荣;介福生次子易良官司空;易良生晦,自成德号义伦;晦生彦金,知卒章事;彦金生清,大历中为婺州刺史,领兵逐逆党,力战而死赠卫尉卿立祠祀之;清生说,为副团练;说生芳,芳生续,字道坦,登进士,除临海令,因父殁于难以大理寺丞致政,赠赐光禄大夫,娶兵部侍郎史伯瑜女赠太宁郡太夫人,生景术,为尚书左仆射,景术生延年,登进士,为荆州刺史;延年生克,克生进,进生操;操字节夫,登宋太宗淳化壬辰年,贤良方正直言进谏,除监察御史,纠劾权贵,为时所重,卒赠荣禄大夫郇国公;操生长子绅,字子书号心齐,登宋仁宗宝元六年吕秦榜进士,知淳安,除监察御史,历官待读太常寺卿,敷文阁学士,赐金紫金鱼光禄大夫,晋爵开国男,食三百户,赐第凤仪桥,卒赠少师,原配杜平章女,生子二,讳未诨,续梅尚书女,生三子伶备仲;仲生道,道生儒,博学能文著述百部,隐居豫章天岳山,儒生崇仁等六子. 东汉时有沈戎举家徙居会稽乌程吴兴。
* K1 \- i) g! E& i
( [& \1 |7 p8 |2 t! b郡望堂号:# z" \" V3 N. l9 ^7 c3 i

4 n1 k" i7 s: S" _) _0 s0 y一、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二、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
' e3 E* W* U3 W: v4 @2 e* v" ]2 ]# X( p8 a
堂号:沈姓族人以“梦溪”、“三易”、“九思”、“肃雍”、“承裕”、“忠清”、“树本”、“文肃”、“永思”、“聚顺”、“叙伦”、“敦伦”、“憩石”、“吴兴”、“六”、“六宜”、“三善”等作为其堂号。
4 |2 L+ Q, w( @% K3 }7 U5 Y  s) b7 ?% |8 @3 e
宗族特征 一、沈姓族人迁居移徙较早,秦汉时期便开始迁居南方。二、沈姓的楹联工整,且文采精妙,文人墨客也层出不穷。三、沈姓族人在不断迁徙中留下了众多的堂号。四、沈姓族人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江西省瑞金市沈氏六修族谱字辈排列:成子资大经 尚仲文学一 正士维上道 才能?泰运 忠义绵先泽 崇源兆福长 敦伦兴富贵 发?绍书香。" y- J, i- K2 ~( p* D5 Y* Z* g/ d
* K' ~. a; v1 b+ N- d5 I7 ?
名人精粹:) o/ h2 u$ A2 T' d  i
- [) Z9 q" B1 @0 T( h$ K! x
一、沈冲南朝齐吴兴武康人,字景绰。沈怀文子。仕宋,历任抚军正佐,兼记室。父怀文得罪被杀,与兄弟情哀貌苦,见者伤之,以此知名。历官寻阳太守。齐武帝时,迁御史中丞、五兵尚书。与兄沈淡、沈渊名誉有优劣,世号为“腰鼓兄弟”。卒年五十一。谥恭。
4 A- y; C& T4 k3 ^4 _2 J5 F6 ^: ~) K0 N+ K
二、沈约:(441~513) 南朝梁吴兴武康人,字休文。沈亚子。幼遭家难,流寓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善属文。后历仕三代,自负高才,昧于荣利,颇累清谈。后触怒武帝,受谴,忧惧而卒。谥隐。擅诗赋,与谢朓等创“永明体”等。提出“声韵八病”之说,有《宋书》、《齐记》、《梁武记》等,均佚。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t* }' `# ~2 d1 z

& w9 h$ j9 O9 l5 F0 j1 P# A& @三、沈庆之: 吴兴武康人,南朝宋太尉,封始兴郡公,曾在娄湖(今江苏南京市)广置田产。
9 ]; H' F, {) o) b
% h# X0 g$ U. x4 U) V5 R5 M7 ?0 ]四、沈法兴: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隋末梁王,后为李子通击败。7 _- L7 a' g7 V) Z% `
) I$ y1 A% T1 {- d3 D% V
五、沈亚之:(781-832) 唐吴兴人,字贤。初至长安,与李贺结交。宪宗元和十年第进士。为秘书省正字。穆宗长庆中,补栎阳令。后累迁殿中丞御史内供奉。文宗太和三年,柏耆宣慰德州,取为判官。耆罢,亦贬南康尉。官终郢州掾。以文词得名,尝游韩愈门下。作传奇小说《湘中怨辞》、《异梦录》、《秦梦记》等。有集。
7 h  E! A: {9 K- B# V2 [8 i
% ?. n1 c0 {  ~% e0 B) [六、沈传师:苏州(今属江苏)人,书法家,曾官至吏部侍郎,工书法,今存正书《罗池庙碑》拓本。
" s" B6 W" n: {& ?) X2 S
* W7 p' T0 S$ l% d4 U七、沈既济: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市)人,文学家,长于史学,又善作小说,著有《建中实录》、《枕中记》、《任氏传》等。
. F& p! y& H; n" {/ w( b- I2 s. K0 O. G4 o4 T' _
八、沈括: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北宋科学家,他所著《梦溪笔谈》记载了其在天文、数学、矿业、医药、生物、物理等多方面成就,为后世科学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本人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著有《良方》、《长兴集》传世。2 i, r) P" W. j' C: |  ^2 U6 Q' T3 j

% l- b/ ]& G1 v0 ^九、沈和:杭州人,戏曲作家,所作杂剧时人称之为“蛮子关汉卿”。
# _( X+ r/ k8 T3 p) `
8 H% G: f/ g6 x0 w! w8 N十、沈王景:吴江(今属江苏)人,戏曲理论家,作家,曾官至吏部员外郎,光禄寺丞等职。
9 A7 G/ y2 z, P  P7 v, p# V
! g6 w- Q( u6 Y, K0 I十一、沈仕: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散曲家,能诗,善画花鸟山水,有散曲集《垂窗绒》。( S- U( b) m& s7 b; s
! O" d$ N* @. e
十二、沈周: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画家,他博览群书,擅画山水,多江南山川、园林景物,兼工花卉、鸟兽、人物,为明吴门画派四家之一。著有《江南春词》、《石田诗钞》、《石田杂记》、《石田记》。2 T8 N8 I7 R. o! {+ X

6 ]7 r# h6 `6 F# h+ x& e十三、沈钦韩:原籍浙江潮州(今吴兴),史学家,文学家,学问渊博,精史地之学,长于训诂考证。3 J" \( r# X) g5 c
+ A1 t  K% g* A1 U- Q
十四、沈世魁:驻守皮岛,满清攻打皮岛时力战而死。
" L1 c4 x* u( Z* y" D  @" g( y2 n; A0 P1 D
十五、沈至绪:明朝将领,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官至衡州守备。0 I0 [/ T& \; U
3 J2 Y+ R3 m: }) w
十六、沈云英,女,(1627-1664),明代女将,萧山瓜沥镇长巷村人。幼小聪明过人,好学习武。凡是她读过的书籍文章及武术套路一学就会。而且铭记在心,永不忘记,尤其喜看宋朝胡安国的《春秋传》一书。父沈至绪,朝廷命官。云英虽是裙钗女,生就且与众不同。出身武职世家,资兼文武。
. x" m1 w  i; o' R2 n/ Y7 }* ^( z. |9 _/ M5 i! x! @6 T
十七、沈有容 :收复台湾第一人,沈有容,字士弘,安徽宣城人。万历七年时考中武举人。他小时就“走马击剑,好兵略”。他是一位被我们遗忘了的民族英雄,也是中国史上真正第一个从外国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的将领。他也收复过台湾、保卫过台湾,还守护过金门、澎湖诸岛,不畏外国强敌,坚决地捍卫每一寸国土的明朝爱国将领。
7 g2 B- ]4 W( |# Q$ V' \: @/ D  }6 c: M1 [' e
十八、沈德潜:江苏长州人,清朝诗人,他主张作诗应符合理学原理,为拟古诗派代表,其作品《唐诗别裁》、《古诗源》为研究古诗发展的重要著作。4 W( X7 Z3 C8 t" s
' i- S0 x4 i; x1 B, I7 R! u
十九、 沈葆桢:榜名振宗,字幼丹、翰宇,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区)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急行军五昼夜,俘洪仁玕、洪仁政、黄文金等,并在石城荒谷搜获洪天贵福(洪秀全之子),受到清廷重赏。同治五年(1866年),经闽浙总督左宗棠推荐,授总理船政大臣;次年六月,正式主办福建船政,遇到种种阻挠。经葆祯与左宗棠上疏力争,船政业务得到发展。葆桢不顾英人反对,聘请法人日意格、德克碑为船政正、副监督。葆桢重视学习外国科学技术,培养中国自己的科技人才。
& r& ?* B6 x$ z9 j
3 C$ A6 f; c% W0 J, G二十、沈钧儒:浙江嘉兴人,早年积极参加革命运动,多次组织群众运动,为“七君子”之一,解放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等职,为我国的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v' y3 V7 ?; U, ]' i
0 `7 q7 D! ?  z二十一、沈从文:(1902-1988) 湖南凤凰人。著名作家。早先在各报刊发表作品。又与胡也频、丁玲先后编辑《中央日报》副刊《红与黑》等。新中国成立后任职中国历史博物馆。1978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入伍后》、《阿丽思中国游记》、《旅店及其他》、《边城》、《湘行散记》、《记胡也频》及《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中国历代服饰研究》等百多种。$ b0 }+ a+ W2 P# N
8 T5 @/ K+ G3 b7 ~" s! j, x9 i
二十二、沈雁冰: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人,著名革命文学家,中共党员,早年参加文学革命运动,解放后历任我国文化部门重要职务,著有《子夜》、《蚀》、《虹》、《春蚕》、《林家辅子》等。! \5 M& g) y, B/ C3 R( j3 Y, ]

  r+ I& ~2 j  }7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辰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辰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