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神灵基本上可以分五类:第一类是印度教崇拜的主要对象。
* g# M% v. h7 X% G4 A8 L, T# _5 d' e8 t7 L
第二类是各种人格化的自然之神。
# {0 X) G# F) M2 x( P
' S4 ?/ \, t8 c4 O* \ 第三类是各种人格化的动植物。
' Q% M6 d( K8 \9 U+ v$ K# K. X1 t1 |9 c! |6 M1 c
第四类是被神化的祖先、英雄和各种精灵。) X |: a8 s# o6 Z- [
2 u; F ] [5 U; C$ T. h9 w/ N1 l
第五类是对生殖力的崇拜。* C' q; {0 U+ |9 z& w1 w" O [* y
4 J& U, {7 a0 T# o9 q. }8 w* F 印度神灵基本上可以分五类:第一类是印度教崇拜的主要对象, 即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以及他们的各种化身、配偶、子神和守护神等。6 s- M" \; C5 n; J. F/ q' N: E
2 I- T A9 }. \; v0 P1 l
第二类是各种人格化的自然之神, 如雷神因陀罗、风神伐尤、雨神帕舍尼耶、水神阿帕斯、火神阿耆尼、太阳神苏里耶等等。9 C% U( ^9 f% x y, [/ {' f
/ Q( C! S( p+ I% q7 k* X
第三类是各种人格化的动植物, 如象头神伽尼萨、神猴哈奴曼、神牛南迪、大鹏金翅鸟伽鲁德、酒神苏摩(苏摩是一种能酿酒的植物) 等。第四类是被神化的祖先、英雄和各种精灵, 如人类始祖摩奴、毗湿奴大神的化身罗摩和克里希那、财神俱毗罗、主管地狱的阎罗等。/ w. r% w; u" i- c
4 v# [) M5 c) D3 c# o1 t# r# k
第五类是对生殖力的崇拜, 如男性生殖器——林伽、女性生殖器——约尼等等。
0 [( G; Y7 q! y& |8 J3 d- h/ t. a5 V0 X/ r! N8 R
梵天(Brahma) 在婆罗门教或印度教中被认为是创造之神。[1]毗湿奴(Visnu) 在婆罗门教或印度教中被认为是保护之神。/ f" c# c+ R+ K8 J# T4 L* _& X
& ]7 ~1 s% q8 m0 k0 Y L: V# J5 `. @ 湿婆(Siva) 在婆罗门教或印度教中被认为是毁灭之神。- J8 ]( \" H7 o# }6 [: a- `( f
* i8 {& o+ U$ a0 _$ g2 l
天龙八部,又叫做八部龙神,因为天龙在八部众中居于首位。八部:一、天,二、龙,三、夜叉,四、干闼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现在一一的解释如下:「天」,是「提婆」的音译,有欲界的六天,及色界无色界等诸天。在《法华论》中说:「清净光洁,最尊最胜,故名为天。」这是对于帝释、自在天、毗沙门天以外诸天部乐界的总称。5 [* k+ W. ^% R. O! l) s6 o
1 ^5 ~# ^1 w5 X1 f# j
「龙」,梵语「那伽」,是禽类的水属之王。龙身到处隐显自在,在《法华经》中列有八大龙王之名。
! a, ]3 [2 ?' q+ j8 k6 h' r$ ^
7 l7 m: z/ C2 b* W0 d/ |1 B' g 「夜叉」,这是勇健鬼,暴恶鬼,能飞行空中的鬼类。
( |2 P9 k7 {* @" O
' C Q# [( ]; O 「干闼婆」,梵语是「彦闼缚」,译有「寻香」、「食香」、「嗅香」、「香神」的多种不同,以香为食,侍奉帝释而司奏伎乐,常在须弥山之南,金刚窟中,能飞行虚空。
7 Z* V5 M* D9 W& @, S
9 o6 `& H7 e, l& h F* }( r 「阿修罗」,正音应读为「阿素洛」,译为「非天」,其果报似天而非天之义。是鬼神的一类,也译为「无端正」,男丑女端正之义,又译为「无酒」,因为宿世好酒,而不能随顺己意,故持不饮酒戒。阿修罗,很多地方都略称修罗。修罗在前世虽然也修五戒十善,可是他有我慢胜他之心,猜忌之念甚盛,死了以后即是阿修罗,与忉利天互相憎嫉,故恒有战斗,常受三时铜镬、剑戟等苦。世俗容易发怒的人,称为燃烧着修罗的瞋火,就是从这里而来,修罗不一定要说住在天上,人间到处都有修罗。4 {2 f9 R, z9 k* c+ S2 u
) Q) n/ g p* f+ J3 p% t! ?6 {5 n2 n; G# c
「迦楼罗」,是印度神话中的怪鸟,梵音叫「揭路荼」,译为「金翅鸟」或「妙翅鸟」;又称为「迦楼罗王」,即是一切鸟类之王。住在须弥山北方大铁树间,翅翼金色,两翼之端相距,三百三十六万里。日日巡视须弥四天下,捕龙而食。头上挂有如意珠,常从口中吐大火焰,所以又有名字叫做「迦楼罗炎」。 v. l. B5 f; h% F& t2 t9 M
# ~; M' J) ]( ^$ J: w$ i
「紧那罗」,梵音的正音是Kililmara,译为「疑人」,或「疑神」,因人形而头上有一角,人见之常疑为似人或非人,故得此名。乃帝释的乐神,能以歌舞侍奉帝释,其形象稍似马首人身,人首鸟身。# w% k+ D0 B, S9 D) g
9 w5 ], M1 J/ c, _8 p/ h$ G
「摩睺罗伽」,正音是「牟咜洛迦」,译为「大腹行」或「蟒神」,是人形蛇首。# [2 ~: e7 v0 h+ u5 Q
' O! z- c. h& p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