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宗教民俗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

0
回复
90
查看
[复制链接]

7305

主题

13

回帖

73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37
发表于 2020-11-4 21: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礼记;昏义》中的“昏”,原文作“昬”,得名于先民的亲迎礼于黄昏时进行,此时,日月渐替,含有“阳往阴来”之意,讲究天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巧妙地诠释了婚义,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虔敬的情愫。后来,当“昏”字加上了“女”字偏旁写作“婚礼”的时候,亲迎便不再限于静谧的黄昏了,当然这一仪式的神圣意识也逐渐淡去。& O) X4 y& Z" R/ m
& K# [( s$ ^' C
  昏礼属于嘉礼之一,嘉礼以亲万民。周制昏礼是后世婚礼的范本,后世的婚礼在各种异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发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习俗,不过从纳采至亲迎、合卺而入洞房,即使内涵风韵数易其容,但基本仪制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 z" J/ L* w9 S3 F. w1 U
' p# A' X# H; b3 h+ r2 u- w) I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 b9 C: d, W  i5 `! _' S: p4 R6 J5 |+ d9 Y, C' ?0 O% |% P" @7 m6 d
  中国传统婚礼,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及独具风格的传统喜文化特征,亚洲婚礼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时代变迁尽管有些礼仪已经逐渐淡出,但保留下来的精髓依然独具魅力.1 k/ x7 m# Q, n

- y; {* F6 P: N& _" S! [7 m  中式传统婚礼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和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 学思想.
5 h6 p0 q. H0 r$ D6 e% Z' Q& K7 t2 }2 d  [1 h2 x4 N& R' `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 U- ]0 \+ P" N# Y, a7 n

; `) g% R  d+ B( ]  婚前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 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0 i; m. d/ `/ h& a2 v% v0 z2 b8 `

/ ?. |# o, d& G2 P7 X" ^  婚前礼传统婚俗之看亲篇6 ?+ I4 _* G& \/ W
5 h* C1 a+ c8 `- h9 Y( ^  W$ ~7 ]2 i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雅称“相亲”。; O/ w$ J: d. S( ^
" a- _4 o4 R0 v) {& G; {
  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男方要根据妇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妇方要洒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尽可能有风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 Y" m" ~3 e3 H# \# B9 G0 X) ?2 q2 U* {; C+ R4 k' K) w% C  c) g, z
  看亲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对待。礼物虽无非烟酒点心之类,并不在乎数量多,价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触犯对方父母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时;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古时看亲时,男子只能由媒人创造机会偷偷看姑娘一眼,现在不同了,男女双方可以直接见面、谈话。双方都有机会对对方有一个初步了解。
4 ~: h5 i$ A3 h4 ^! t  T$ G' D- b6 m1 c* c! N0 y/ B+ Z
  中国是个“礼义之邦”,讲究含蓄。看亲的结果往往并不直接表白出来,而用各种暗示来表现。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进门之后,女方父母先给小伙子倒上一杯热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觉得中意,就把这杯茶一口饮干;然后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有的父母甚至还托媒人将男方带来的见面礼带走。- Q, a6 I4 d% o! N0 D6 E
, |# ^2 e+ s+ u9 o/ E
  有些地区除了看亲之外,还有“察人家”的习俗。“察人家”其实也是看亲,是男方由媒人带领到女方看过姑娘后,妇方父母对婚事暂不表态,再由媒人带领,回方男家。祁阳一带则称为“看当”。看当时,男方父母应先奉上香茶一盏,然后和妇方父母交谈。妇方父母通过察看男家并与男方父母交谈,如果对婚事认可,就将香茶喝尽,男方父母立即以“亲家”相称,并盛情款待客人。否则,女方父母应起身告辞,男方不要勉强留客。
; ~/ d7 P  l+ P) p- Y! n
8 W5 `# I2 r0 w( J  传统婚俗之过礼篇0 L: l9 ]& @; Q' `0 R

1 S* w0 ~* _/ s/ J; ]/ ~6 C  “看亲”、“看当’、之后,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
( @# v0 h. N  n- U- [1 l/ m$ T* S4 p) B! S3 j/ b" U7 t
  “ 过礼”的第一步合八字,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
( L* F% Y: i9 M1 A+ S: R* G) K' a0 H' b4 p4 I& N
  “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物至少要包括猪肘子一个,酒一对,鸡鸭各一,给对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娘一些什订婚礼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当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应该尽量替对方着想,力求节俭一些,少收聘礼。
6 n$ |1 p2 |8 ^4 ?9 V7 h0 C/ l( p, B( d! E* v' I
  传统婚俗之说媒篇
& j( O! W: P% o3 Z! I6 f" B
8 q8 b. v( N( Q# i5 r  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罗”,“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好”。这种说合,就叫“说媒”。建国之后,“说媒”曾改称为“做介绍”,做这种说合工作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老”,俗称为“媒人”,后来改称为“介绍人”。5 m0 g1 d, L1 N8 o: M5 A

  A, s& [; i# ]# g; ]; c! f! L  “月老”即“月下老人”的简称。据《唐人小说》记载,有个叫韦固的读书人夜行经过宋城,碰上一位老人靠着一个大口袋坐在路边,在月光下翻阅一本大书。韦固好厅地问他翻检的是什么书。老人回答说,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韦固又问老人那大口袋里装着什么东西。老人回答说:“装着红绳,用它去系男女的脚,只要把一男一女的脚系在一根红绳上,即使他们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或者是相隔万里的异乡人,也一定会结成夫妇。”所以,人们便说“千里姻缘一线牵”。“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可见人们对媒人的敬畏。
/ `0 S, T- o" L8 a
+ O; V' p+ U, w  媒人还被称为“红娘”。唐代的才子元稹写过一篇《莺莺传》,其中塑造了一个聪明活泼的婢女红娘的形象。她一再巧设机谋,终于撮合成了张生与莺莺小姐的婚事。元代王实甫根据这个故事写成了《西厢记》,其中红娘的形象更加聪明可爱。人们以“红娘”代称媒人,显出了对媒人的重视和友好。. n" h, O+ w2 m, i

* ^: ^& b; T( T# l/ Z. q3 n& F( u+ o- H. c  说媒不是一件轻松事,这从媒人被人雅称为“冰人”、“冰斧”就可以知道。据《晋书》记载,孝廉令狐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丫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说话。索解释这个梦说:“你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说话,这象征着你在调和阴阳,调和阴阳就是做媒介,你将会给别人做媒。但这媒不容易做,要用你的热情把冰融化了,男女双方才能成婚。”看来,做媒是需要热情和毅力的。  D8 {' x, l/ I

. [0 m! z) v! F( R3 T, h  Q& W* n  旧式婚礼中,媒人还称为“伐柯人”,说媒则是“执柯”,这就肯定了媒人是必不可少的角色。《诗经》咏叹道:“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它的意思是:“怎样才能砍下大的树枝?不用斧头砍不断它;怎样才能取到妻子?没有媒人成不了婚。”8 h4 ]( f  b" t8 c3 N( H9 E8 c

$ P' ~& e" S: r  说媒是一种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妇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地提亲,而且必须做到既基本上准确地向男妇双方及其父母反映对方的情况,又要尽可能隐恶扬善,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乐于达成嫁娶的协议。就是说,要生就一张“媒婆嘴”。做媒人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要经常往来于男女两家之间,交流情况,传达彼此的愿望和要求,防止发生意外的变故。习惯上男女两家都有义务招待媒人,乡下人说“媒百餐”并不是夸张。可见其奔走撮合之勤。
3 G+ w. N0 p- o1 b( m- A( K3 [  g, X, t
  媒人在旧式婚礼中是一个重要角色。在男女两家对婚事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之后,他要引导男方去相亲,代双方送换庚贴,带领男方过礼订婚,选择成亲吉日,引导男方接亲,协办拜堂成亲事宜,一直到“新人进了房”,才把“媒人抛过墙”。媒说得好,双方都满意,以后常来常往,成为故旧;媒说得不好,双方不满意,往往归咎于媒人,从此视为路人。
# y) z/ w0 I; X& i! Y4 t- S
/ h, q+ [& P0 _  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鸡、肘子、鞋袜、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启媒”、“发媒”。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少,均需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或“包封”。红包上习惯写上“包封签子 ”。
+ \2 f% [2 O1 L& p
* Y) n" L! K+ [5 ~, K  正婚礼传统婚俗之婚礼篇) O7 C5 [9 L2 U
8 J8 o2 I: D9 ]' O, U4 V
  1. 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
# @6 d5 f- Q1 f
  J- R$ Q+ m  \! b  “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
3 y! s9 f  X7 z- h% o3 G1 o; W/ O$ y- F8 p* h  z: u. p
  “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
! j; T  y# U" M+ ]' A# z& q1 N( w5 ^4 }- g# k- X
  “迎书”—— 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Y! h9 F2 A8 o

5 f& L9 p+ c4 n- G! d. v7 I! d; K5 h' |  2. 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
' R% p) _2 D0 v3 f
# x& r. z' U% q$ {, i3 _8 m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8 z3 z, J3 k3 ]' c7 a
  u: X5 |+ @# e$ W7 C- B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7 S* a* y. @# p! B+ ^: {0 ?2 R& h
4 g4 Z4 {. q* w2 `1 E: ]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
8 L9 F* b; a. k, d
+ Y9 e' w9 }3 i. K0 Y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0 I3 n6 P; P" B  |/ \0 n) T

# {! y" U4 H. j" r" n4 H! l* K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
, x' f" ~' R/ {: m# f7 t" _; |" B1 F! S$ o6 ]6 O* G) d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 b4 U* c$ i* J5 W; X) O4 U9 K- D7 |; O) g6 h
  3.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6 H7 S# [% Y; z0 T3 B. I

. K, f0 }5 g8 E5 T8 T. m  4.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
' G8 J; x: u2 F# Q$ }; ]9 [# @1 z5 C$ t7 e+ W3 U
  5.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和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险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语和讲究都不一样。
9 l2 Z4 Z9 D9 m& G+ f( e( b8 Y- w0 r- M2 h3 j7 V! ?
  6. 上头:男女双方都要旱灾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4 u: n- B0 u  s. g: x9 x* s' i
* H; E& k$ x4 U- }! u  `
  7.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 K) ]1 O$ ]8 _( M; j! [6 f1 |/ O) j/ _
  '700')this.width='700';" title="中国古代婚礼习俗">- c1 ]4 O. L; v. Q% |/ B( @
. ^$ w7 u9 {4 q4 F  r+ d
  描述_290155_4__954701097.jpg
9 k3 s$ M0 I0 I6 q" L# ^, B
+ k' O6 R/ o8 E1 U  婚礼前准备:    ' T; v8 h% j* i) h. e, I

' [% ^- R8 L6 S' Q1 }7 S  一、祭拜:男方家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将举行。+ h2 O  l6 K8 v/ i- A) k1 I

7 V+ t; J1 B5 C  二、安庆礼:依八字、房屋座向拜床母。    ( P9 W; S# i4 R$ _8 W" J% K. Q

9 \, y( \/ u& z  婚礼基本流程:
3 V4 g4 g7 b- N
6 N/ Z% k  U% `% Z' Z5 D  '700')this.width='700';" title="中国古代婚礼习俗">
& O3 w" M. `3 p( F/ r2 U' {: C  y5 ~* i$ G
  描述_290155_1__522712461.jpg) z3 a" r& i$ `- m2 i9 d2 g

/ t% q" d- Z/ @8 q, u# w, B  花轿:7 ^5 {& W2 ?1 @, ^  j9 i- I
% ~7 s9 |4 i- n# ?) B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p/ G  a8 R) U, Y% a

: F5 F' t1 e( D9 j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T3 y) l: @5 q7 V! x
( @8 Z9 I4 l6 N0 |) h/ Y: N, ^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 A2 o8 N6 x9 O" H. Q+ U
+ {6 [. I6 [9 a2 i) e$ K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 Z# |9 K; \0 F5 W3 y+ ]! l
% t: R+ j* ]1 U# C5 B
  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0 S8 h- `# j$ w  G7 y1 r& [: C- }
4 @9 ?" r  v9 h  三箭定乾坤:1 `3 g# P1 g: m) T) c' c+ C" H9 z' _
* [+ [) z3 c7 Z$ o) u7 E  m: v
  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2 d5 L* T% C% K! W9 c; p

/ X' V1 J' F5 S( d; v  射地,代表天长地久:; [4 `; I2 g3 Y
4 o$ v, c! Q' z! k0 |& m& O# m
  射向远方,祝愿末来和生活 美满幸福。
5 I. J/ |5 B. C! J  T* c) V0 \; M& G) B! Q+ V9 i# {: g2 R: ]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 _/ }3 |- z$ h9 M. F) G1 m8 J1 P! E, b2 C) U$ v4 v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 \1 w& E- ]8 F
3 W- Q. d4 x$ ]# q3 [: |' k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 x6 D" S$ [8 U7 O6 u' b
$ Z. u1 Y3 q9 @1 d. Q+ K9 k1 I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 M2 p0 C0 T* d8 `" k6 o
, ^9 y; \- v5 g- N( ]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k; K# j* i8 k3 d# h" B/ |

$ x" p& r) _2 }" X# w  敬茶改口:怍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 d" u$ f& K; m7 z: U; P
  F& \/ f$ Y) b+ {: K: S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传统中式婚礼用品 我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喜悦的寓典礼,所以称为庆典。结婚典礼全部使用体现吉祥的婚礼物品来装饰。如张贴大红喜字,给新娘遮上红盖头,穿上大红袄,新郎胸前佩上大红绸等等。这些红钯的吉祥物品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b# p3 ]# f- r( O

9 U- [) {" v! P4 M& u4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辰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辰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