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 _, }6 A# |( T- x! V( N
3 ]* g8 k0 \8 S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 A5 ?* W) l, K0 k! s7 k- P
, N# u& ?% l* w从清朝咸丰、同治开创,经过了程长庚、谭鑫培和梅兰芳等人的改革、创新以及发展,产生了很多风格不同的流派以及名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更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0 K5 W# K5 k7 k' i+ y( D" K; ` B' c3 Y( l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6 Z. @' r1 F/ Q2 ? P; o
, R% a6 _; _+ r- V- f每一种颜色在京剧里又都代表什么含义呢?
& y+ H% c6 w6 G" J: q6 i1 _8 q; w, B2 Q2 A7 T1 X
京剧脸谱你又认识多少呢?
! i5 E! q. W0 q- U3 Q# e3 M0 W0 J9 C5 o2 @0 t
现在就跟我一起学习一下吧. C7 W; o5 m: n# q+ @, f* U$ ]% h
4 r! L8 C4 T1 w
脸谱的色彩
+ m- B# l+ z' ]( J! ]' Y" p- ~
. ]5 A3 I1 @+ [& c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9 G, i M U; ]0 Y0 K, c) k! } V
& ~. {- z/ `. p$ i
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为:。红色 一般: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H$ a; E" S Z: M- ^- z
8 Q7 r0 B2 _- N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 ~8 X; C* \- ?( Q" s/ u; O6 e# ]( j9 W
特例:老人显示年轻红光犹在;坏人做了点好事。: _! V0 o# o g, }6 |# M
9 u( X- ?; Q0 [* a7 Y
。黑色 一般: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
A1 P# w( C2 r$ S v
) L8 r; {5 J7 r7 j" h! X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 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 r$ Y2 b& `: o/ s, q0 s5 \) L
% c5 b2 k; l* K; F4 J
一般: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 k7 E6 g( r% W+ W, D8 E( `! I7 n- z& O! V- S' [+ ~
其他:和尙,太监脸谱;表示老人年迈,
0 D6 w$ P( N/ ^; [$ L+ f/ O4 L
2 t3 g. w& c2 |' u' Y。紫色 一般: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 |4 N/ F" k2 K, q6 m3 |
+ X* ?4 i6 W$ ?7 E!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 X4 j( ^, z9 m& G/ Q+ K
$ w8 i5 x* N/ Q5 o+ V- Z1 [9 t
。黄色 勇猛而暴躁
# q2 y" J1 U D0 h! S1 P, r# E! c2 ^9 c; G# o
。金色 一般:神仙高人。& o; o" X. q% H& o
0 d- w3 {: w6 K$ H9 R其他:猛将。# g/ U+ k6 G6 A" w
# m6 }% F% H6 F$ f
。银色 神仙,妖怪。
, I9 ~$ e; w: M4 o' y7 ~
* u+ `4 h, M! J0 m9 p。绿色 一般:勇猛,莽撞。
# y6 o+ B8 I' n9 W0 V, X7 r+ n. n
其他:绿林好汉。$ ?. J0 c$ i+ [, a/ [3 e% w7 `
: t4 v& j* @( j, n5 L0 Y。蓝色 刚强阴险。
' Q/ M3 N. s5 I3 W
: o2 i# N+ Z5 f京剧脸谱来源于生活。
( M0 ?: E ^: d6 |* U
+ a- C( ^) c, k, V9 Q/ o' E3 [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面部肌肉的纹理与人物的年龄、生理、经历、生活的自然条件也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也是生活的概括。如生活中常说的人的脸色,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等,既是剧中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揭示和生理特征的表现,又是确定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基础。脸谱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演义小说和说唱艺术对历史人物的夸张、形象的描写,也是京剧脸谱的依据来源。如关羽的丹风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等,所有这些描写,都被戏曲化妆吸取下来,在京剧舞台上的表现尤为明显、突出。京剧脸谱在创造与发展的过程中,来源众多,除上述者外,还有如下几种:
2 F; [+ ]9 M D
4 z& E# z: i! q3 F8 P3 R: d1、借鉴生活中血统遗传的原理。如张飞之子张苞,盂良之子孟强,焦赞之子焦玉,尉迟敬德之子尉迟宝林等,袭用其父脸谱,约定俗成,渐成定例。7 Z7 C1 o1 _; W" @9 Z
1 P0 G) o. S: ^. L: t8 C2、依据剧中人物姓名,附会色调,确定脸谱。如齐桓公因名“小白”而勾白脸,膏面虎因“青”字勾绿脸,浪里白条张顺因“白”字勾白脸,黑风利、乌成黑等因“黑”字皆勾黑脸。3 [5 l: ~! \4 f, z$ l4 M
/ i' F6 v! L+ b3 B3 G6 O
3、以讹传讹;一些剧中人物的脸谱来源于“讹传”(音讹、义讹),加以附舍。如文天祥因与闻太师之“闻” 同音勾红脸。钢属黑色,刚与钢同膏,因此京剧旧例,凡性格猛烈刚强之人多勾黑脸,如《草桥关》剧中的铫刚,(徐策跑城9剧中的薛刚)《庆阳图》剧中的李刚,均因名字中有“刚”字而勾黑脸(京剧界素有“三刚不见红”之说)。《八蜡庙》剧中的关泰,《收关胜》剧中的关胜,仅因与关羽同姓而勾红脸
( e5 b0 j7 u1 t/ j8 k7 ^2 k/ t {
5 Z! Z8 R$ _$ r色画方法:. [) Y( i- o7 X
7 u4 o, P$ {9 b3 j. I& B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 c8 h: q! M0 I" p8 ~
: d! Z# `, r" V! Z% i6 k( ?# i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9 w* T9 Y; n2 F; w5 R
+ w. ^& m5 U3 B3 ^4 q! m
京剧舞台上几千出戏,数不清的花脸角色,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画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脸谱。
% Q1 `6 a3 Q7 L5 M: |) R- Y& c! J5 X+ S5 H7 H* w$ L& U
脸谱看来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其实自有一套章法,也就是说各有各的谱。
! \1 a \/ u1 [* c8 c
; K+ c8 ]( d1 r6 i3 t1 h如果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歪脸、白粉脸、太监脸以及小花脸的豆腐块。这每一种脸谱虽画法各异,但都是从人的五官部位、性格特征出发,以夸张、美化、变形、象征等手法来寓褒贬,分善恶,从而使人一目了然。/ m! o" X) i I: Y
* u) n% y# e$ I, l1 c' m7 z! n' J. a
以三块瓦的基本画法而论,即由眉子、眼窝、嘴窝这“三块”组成,其他画法大多从这三块瓦演变而来。如十字门脸,即从脑门至鼻梁有一条黑道,俗称“通天纹”,与两个眼、眉连接起来像一个黑十字;所谓花三块瓦,即在夸张的眉眼中加一些颜色和装饰图案,如喜剧人物张飞、焦赞,画垂眉或蝶翘眉,笑眼窝,翘嘴以示笑口常开;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如汉朝铫期的老脸则眼窝尾部画出下垂的鬓角,其子铫刚的眼角却呈上翘之势,加上夸大的光嘴巴,一看便是血气方刚;再如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曹操“面带奸诈”便是一幅奸白脸。可见花脸脸谱是以色定调,如红色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脸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紫色表示老实忠厚;黄色表示凶狠勇猛;蓝色表示桀傲不训、刚强爽快;白色表示奸诈多疑;绿色表示骁勇鲁莽;粉红色表示年迈血衰;金银色表示庄严,多用于神仙圣人。如果从这些画法来分析,就会看出门道来了。
9 h8 B J" A! B- u1 d9 q5 T [ j
2 y3 N; Q# W8 N9 L3 o, L0 \京剧脸谱分类:% j( C( U6 p* c4 {3 Z0 z( H3 D: p
8 X& p$ T0 I3 P+ i& ~7 X1、整脸:一种颜色为主色, 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 眉 眼 鼻 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
4 u! `/ t/ h2 z: z9 b. c& t+ |+ ]: @1 m# C5 k) i8 e
2、三块瓦脸: 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 用线条勾出两块眉,一块鼻窝,所以称“ 三块瓦脸”。其中又再分“正三块瓦” “尖三块瓦” “花三块瓦” “老三块瓦”等。, A+ ~4 v6 [) t/ A/ x& e( X
, W1 y' z0 t* C2 Y/ d& a
3、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发展出来,特点是 将三色缩小为一个色条, 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色条象征人物性格。 主色条和眼窝构成一个“十”字,故名“十 字门脸”,又分“花十字门”、“老十字门”。
0 e: B: ~" L$ g w( `4 ^; K- n) v/ K$ A& m# o4 F5 W
4、六分脸: 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六分脸”也称“老脸”。
5 _ Y2 l! h9 n8 C, R* e+ ]# u
" a0 A- J) K8 ~- T& l5、碎花脸: 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保留主色,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丰富,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故称“碎花脸”。4 r: |( I7 j$ g* T1 Q4 t4 A9 ]
1 f9 m8 C8 X, L$ W
6、歪脸: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 相貌丑陋, 特点是勾法不对称, 给人以歪斜之感。
2 J7 I9 J4 m" [+ X( ]
4 ]0 x5 N' P& Y8 j6 U' q& I2 N. n7、僧脸:“僧脸”又名“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 花鼻窝 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 l0 W7 O0 j( B1 Z1 M; o$ N
# a' u+ r# a3 e: G6 A* [: L6 F! }
8、太监脸:专用来表现擅权害人的宦官 ,色彩只有红白两种 ,形式近似“ 整脸 ”与“ 三块瓦脸 ”, 只是夸张太监的特点;脑门勾个圆光,以示其阉割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 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 脑满肠肥的神态。( R0 D! a" ~: I
7 m8 k# f" g4 ?3 g
9、元宝脸: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宝,故称“元宝脸”。分“ 普通元宝脸 ”、“倒元宝脸”、“花元宝脸” 三种。5 l* a3 Z$ t0 S1 w5 W5 t
8 [+ f% C9 L4 t+ V
10、象形脸:一般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徵出发, 无固定谱式。画法要似像非像,不可过于写实,讲究“意到笔不到”,贵在 “传神”,让观众一目了然,一看便知道何种神怪所化。" K( q: @9 Z4 g' ~+ p- a4 E
- C) P G6 z8 i7 U H5 s* X6 M11、神仙脸:由“整脸” “三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 ,构图 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银色,或在辅色中添勾金、银色线条和涂色块,以示神圣威严。
3 R1 q0 e# M8 J3 r2 S' z8 f; Q- U( K) {! k1 H. V
12、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 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徵。* U* T0 R: q0 _! C% o
( [# e5 w2 @; r/ _
13、小妖脸:“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 小妖等角色。这两种脸谱又名“随意脸”。/ K' Y' A( m) L4 G( n1 @
3 N/ x Q0 _+ Y5 j' l14、 英雄脸:“英雄脸” 不是指杰出人物的脸,而是指扮演拳棒教师和参与武打的打手的脸。
+ _$ [+ F% ^6 N1 G- h$ A
% H1 `, q) E6 K4 i* O6 T生 旦 净 末 丑
. D1 _2 Z2 o7 g5 X- e8 j; R8 l
e" q$ Y( V+ G1 g生行指男性角色,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老生一般都以唱工为主,也有一种做工老生,专以念白和表情见长,代表人物是周信芳。另外,有些唱做之外还注重兵器武打的老生,叫文武老生。小生指青年角色,又细分为巾生,穷生,官生。小生中有三大著名流派,代表人物分别是姜妙香,俞振飞和叶盛兰。武生指会武艺的人物,分为长靠和短打两种。武生还可分出武老生,指年纪大的武生。武小生指年轻的武生,周瑜风流潇洒而在战场上又是手持兵器的武小生,因此这种角色被称为文武小生
# h: n7 ], c+ V8 {/ g! d0 C% h; P
3 i8 ?- F$ l# a& W* [" Z1 M! X旦行指女性角色,按年龄分为老旦和小旦;按性格分青衣和花旦;按武功可分为武旦和刀马旦。老旦指一般老年妇女,唱与念用真嗓,近似老生,动作比生角带有女性色彩。花旦代表性格活泼,天真和泼辣的青年女子,服装以袄裤为主,表演上着重京白与各种动作。武旦,顾名思义是指会武艺的女性角色。其表演动作既要英勇善战,又要婀娜多姿。打破青衣与花旦的界限,兼有二者特点并吸收了刀马旦表演特点的一个新行当“花衫”是王瑶卿和梅兰芳所创,便与表现更多不同的妇女性格。四大名旦老师王瑶卿把他们表演特点概括为4句话:梅兰芳的‘相’,程砚秋的唱,尚小云的‘棒’,荀慧生的‘浪’。此外,还有一些未被归类推选,但功力深厚,艺术成就较高的坤旦,满台升辉,都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推崇
2 q( `! l( l; G1 x8 g2 m
0 Y* z* G; g! K$ D" c3 q) n净行也叫花脸,因为脸上涂抹大量颜色,是性格与相貌有特点的男性角色。用宽音,鼻音和假音演唱,讲究胸腔和颅腔的共鸣,一般多念韵白。重唱工的净叫“正净”,也叫“大花脸”或“铜锤”。侧重表演身段,功架与对白的净叫“副净”,也叫“架子花”或“二花脸”当今最有名的演员是袁世海。净的表演程式是最夸张的,尤其是脸面的化妆,涂上各种图案和花纹。对于不同人物的脸有各种不同规定的图案。
4 `6 n }- R: M
3 l# d- c. F; D A7 {8 e, L# r1 e末行传统曲角色行当。扮演中年男性。宋杂剧中已有末出现。明清戏曲都有这行脚色,表演上基本与生、外相同。近代有些剧种(如京剧),末脚已逐渐成为生行的次要脚色,如《李陵碑》的杨六郎、《文昭关》的皇甫讷等即规定由末扮演。目前已不再有此区分,但有些剧种(如汉剧等)则仍作为一个主要行当。/ e x7 M( U+ J2 f0 o
! B1 D& c/ _7 I: O2 } l- T" V% T; Y: H“丑”指相貌丑陋的人物,一般在鼻子处沟画一块白,所以叫“小花脸”。丑主要分“武丑”,“文丑”和“一般丑”三种。武丑是会武艺的丑角,又叫“开口跳”这是因为要擅长念白和跳跃之故。文丑是不会武艺的丑角,常常是滑稽可笑的人物。年老诙谐的人物为“老丑”如《女起解》里的崇公道。“彩旦”一般指年龄较轻的,扮相特别夸张的女性丑角。
2 Y: `0 O+ g) [+ O* k9 m+ z3 ^% X; J+ t; o8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