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料记载,当年溥仪选皇后的时候,下面推荐上来两张照片,就是文绣和婉容,要溥仪从中选出一个皇后和一个皇妃。当时只有16岁的溥仪指定文绣为皇后,但无奈婉容出身贵族家庭,找人说动了隆裕太后,把婉容定为了皇后,自此婉容就对文绣记恨在心。
; M; F$ t/ J4 I/ M0 @/ u* K6 w$ D3 r* E
婉容右和文绣
: {- r9 V4 U& _1 D8 v! E. a
* @7 n. w) r7 b4 p# `3 b3 F& o皇上和婉容
5 a2 t+ q: Y+ f7 q- G/ j7 w! C) f4 ]3 O5 P7 v! n6 {2 G( b! v
末代皇妃离婚记; A9 d% ?/ J+ V
5 {& C9 L/ @. l9 d) L4 b) R1931年8月25日下午,淑妃文绣偕其妹文珊并一贴身太监,乘坐溥仪汽车驰出天津协昌里的静园(溥仪迁津之后的寓所)大门之后,便揭开末代皇妃“革命”的序幕。
! W5 |% e% U7 n% R* }- | \, M6 r1 {' G8 @7 Y) }# \+ h* s
文绣出走静园
" a- e' ?+ B; M) s4 q; X1 T+ Q7 P& E9 R6 F# x5 J2 [2 i5 U; D' \
汽车司机受文绣指令一直把车开到国民饭店,下车后文绣、文珊推门而入,向值班店员略问几句就直奔37号房间而去。太监惊疑不止,而又不敢多问,只好紧紧相随。进房刚刚坐稳,文珊就正言正色地对太监说:“你先回去吧,淑妃就留在这儿啦,还要向法庭控告皇上呢!”" W0 s& c8 a: x0 ^
8 c( t/ F3 c+ u; S1 r. o6 _# k
听了这话,太监赶紧双腿长跪,苦苦哀求淑妃回去。文绣却态度坚决地从衣袖中取出3封密函,交付太监说:“今日之事与你无关,你可拿着这几封信,回去转告皇上。”太监接过信还想哀求,这时3位西服革履的先生推门走了进来,他们就是文绣求表外甥女(前民国总统冯国璋孙媳)为她代请的3位律师———张士骏、张绍曾、李洪岳。
$ W0 {/ Y, ~) A. Z( D) B4 e6 f
. x ^5 f* p* Y2 _原来这都是3位律师会同文绣表外甥女一起安排好的。文绣这次出走静园,摆脱“宫禁”,也是律师的主意,借口出外看戏散心,由文珊恳求溥仪恩准的。同时律师们事先在国民饭店租好了这个房间,等待行动。律师们在拟写的这几封信中,申明已接受诉讼的委托,正式受理这桩离婚案件,并透露文绣出走的原因和要求。
' [, x A/ R" q% \( Z* O8 W8 v/ l& ?5 v# m
溥仪阅后大惊失色,即命太监速去饭店寻回文绣。谁知文绣姐妹早已离开饭店,只有3位律师还在。律师们对太监说:“文绣女士让我们转告各位,你们回园转告皇上,按信中所提条件考虑办理吧!”
7 Y9 c: \8 k" I" [
) x1 `6 g- T1 A, x5 e5 B当晚的静园上下乱成一团,溥仪派人四处搜不到文绣,只得又派“代表”企图去说服3位律师,说什么“溥仪与淑妃伉俪情深,绝无虐待之事,请不要误会”,最后要求淑妃还是回到静园。律师张绍曾、李洪岳一口回绝了他们的要求。“代表”无奈,只好使出最后一招,那就是要求和淑妃见上一面。: o; A, t( ]6 a
# p8 [3 w% |: ^5 \: Z5 c“在现在的情况下,文绣女士拒绝会见任何人。如果溥仪先生有诚意,允许文绣女士择居另住、照给用度,我们尽力调解,以求和平解决!”只有张士骏律师的口气、态度似觉缓和。听到“代表”们的汇报,溥仪更是焦急万分,只得立刻请来郑孝胥和胡嗣瑗面议对策,最后决定由胡嗣瑗派出清室办事处常务律师林、林廷琛,第二天先去会晤文绣律师张士骏,目的是争取和解,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d/ P" V' f' s3 u7 P! J+ \
2 @& L$ z) ?- D/ V7 F' P
律师出面调解
8 g, l8 W1 o9 P0 c, O" L! o# a9 |5 v# `' u
第二天上午二林会见了张士骏,说明来意后,张士骏坚持说:“淑妃但求园外居住,另给用度,而皇上能于每月之中临幸数次,于愿已足。像这样的要求显然是不过分的,‘皇上’也是不难办到的。”二林听了很高兴,就把这番话如实报告了胡嗣瑗。胡嗣瑗不相信张士骏说的是淑妃的本意。于是连夜又派二林与张士骏约定,明日由张律师转告淑妃,确定见面时间,地点在法国律师事务所。在文绣逃出静园的第二天———1931年8月26日,这条新闻便不胫而走。当时天津各报的显要版面登载文章的题目是《前清废帝家庭之变》。1 t: E6 [2 P0 K
. w; |+ P% y4 _0 g9 t6 ?# }4 W1931年8月28日下午,林、林廷琛受胡嗣瑗派遣,乘车按约定时间去接张士骏,然后同车去法国律师事务所。3 N" G0 L3 |7 A" \7 n% F
( l s$ `) @6 D2 x
淑妃一边流泪,一边诉说9年来在皇家的悲惨境遇。说着淑妃还顺手从衣兜里掏出一把当票来。她说:皇上常常不管她,没有钱花只好典当衣物。这次聘请律师实出无奈。
- M% p7 \/ ]& P8 i+ d$ u+ n! Q: A3 x/ K/ c$ i! z5 y
8月29日,胡嗣瑗忽然收到林打来的电话,告诉他,张士骏已经知会法院调解处,并签发了传票。因当时正处在商议和解之时,胡听说此事很是生气,即命林前往张士骏处诘问,为什么一边调解还一边告状?为什么如此不守信用?同时命林如传票收到后可暂不收受。9 [- e3 }* y7 k2 p6 W6 j) `7 J
7 B* N& B. d ]) Y胡嗣瑗哪里知道,这正是张律师的本意,即以调解为名,行告状之实,以求文绣彻底获得新生———与溥仪彻底脱离关系。所以当天上午林奉命质问张士骏时,张士骏并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说淑妃有自己决定的权利,当律师的不便干预。
( v: ?! }: h' j- S% l1 ^2 G( ~- P, h- @- r; o6 E* i
8月30日,天津地方法院调解处接到张士骏的“知会”以后,即向溥仪下达了调解处传票和“副状”,通知他定于1931年9月2日下午2时在本院民事调解处施行调解。溥仪接到传票和“副状”,直急得像个热锅上的蚂蚁。“九五”之尊,对簿公堂,简直是要他的命!
z. W9 ^ B a5 g6 U9 ` H3 P* w' m1 Q( E5 B* p/ ]$ z4 L
然而正当溥仪感到穷于应付之际,却从鄂尔德特氏家族(文绣的家族)“杀”出一个封建礼教的“卫道士”来,使他在这场恼人的官司上得以喘上一口气。这个“卫道士”不是别人,正是文绣的族兄文绮。他接连给文绣写了两封快信登在天津《商报》上。信中百般辱骂文绣“糊涂、荒谬、大胆妄为、辱没祖宗,终不免为社会上人唾骂而死!”。他最后威胁文绣“急速回头”,并在信中骂了文珊一顿。文绮的信见报之后,一股围剿淑妃的“黑风”顿时拔地而起。在这种关键时刻,律师张士骏首先站了出来,于9月1日郑重向溥仪的律师提出警告。: W; K3 s: @; O; b
; c! S6 I4 R7 r4 R. B
达成离婚协议
- p4 ]4 i8 \) [! r% B% r9 a/ T" g5 @4 a
为了再“将”溥仪“一军”,文绣和律师张士骏、李洪岳事先约好彼方律师,于9月4日下午在法国律师庞纳富的事务所内见面。见面后文绣口气非常坚决地向溥仪提出了3个条件:一、彻底脱离,各不相扰;二、我日常使用的衣物已经开列了清单,应照此单全部付给;三、必须拨付赡养费15万元。并说明若能依照这3条办便可无事,否则只好法庭相见。最后淑妃把事先准备好的衣物清单递给了溥仪的律师。这之后的谈判尽管又一度陷入僵局,但由于张士骏等3位律师的努力,终于在双方律师会晤中,使案情有了新的进展。% P9 V' ~2 H% P& p [! M6 }
) z0 L$ t# b$ |, b: ?; M# O7 g9月15日下午,林廷琛先后与张士骏商谈两次。在供养费问题上几经反复,最后统一在5万5千元这个数目上。文绣在做了很大让步之后,只要求一次交付现金,并在短时间内办理手续。溥仪只好答应了。, |2 h& T$ c. |- C( ?
t) S5 N7 j! t; i8 ^ a1 j
1931年10月2日下午,双方律师最后一次会晤,办理脱离手续。: [6 w6 W6 O5 A' V( K6 t0 D9 P
1 [ g5 F7 M1 g& \0 @" r" {
文绣的律师张士骏、张绍曾、李洪岳和溥仪的律师共同签字,至此双方达成和解。& n8 ]/ }3 W4 k5 c- Y( S
; A* C9 J7 S# z; O# O5 y这桩离婚案了结之后,张士骏律师的亲友都为之松了一口气。谁知溥仪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衔恨在心。他在1934年坐了伪满“皇帝”后,立即派出亲信及爪牙多次到天津缉拿张士骏等3位律师。张士骏预先得知消息后,只得被迫迁往天津异国租界多年,才算幸免于难。0 Q: Q/ E4 L3 ` l6 D
/ d9 }2 z( a* `- y% L# \4 ]# q; m2 Y: l+ ]% B3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