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机是古老行业,门槛远比大型高精度的机械加工低。过去很多电机厂就是大妈们手工干活,包括着名大厂,如今还有很多是手工。像包绝缘,嵌绕组,绕线圈等等,一些国家重点工程的大电机等高功率设备好多都是这样搞出来的,功率远大于电弹,而且难度也远高于电弹。
; {2 X: z/ s+ q& y* D0 {/ h- W# B, d0 l. G# T
如400多兆千伏安的超高压变压器等等,大妈也照样就这么包,运行几十年也没事,质量好的很。90年代中期以后,慢慢的机械化加工越来越多,但是很多特型的依旧是手工。海军潜艇的推进电机,火车的驱动电机等等,风里来雨里去的用几十年。# y$ N& U9 h4 V4 k, T5 [
# b$ a, {& n( v4 f% A* t
如300兆瓦的发电机组,所有绕组都是在一个大圆圈的定子铁芯内,很挤,绕组施工密度高,散热也相对要求高。而电弹是分模块的,等于是把300兆定子绕组一块块切开生产,绕完线圈和生产完后,一块块拼接成一长溜,比起发电机定子在散热和施工上好太多了,而且每个模块功率小。! `+ L3 T( u$ c
7 o& p7 X2 `/ J- V0 D" P" k 电弹其实只就是个短时工作制电机,散热等安短时工作制电机规范即可,没有特别之处
# q/ A& Y& D, F# h- [% f
6 C# O* G( \9 A0 M5 v3 R 电机生产没有啥太高要求,尤其如今大型电机都是上机械化,质量很容易保证。至于新闻报道哪个厂什么人一丝不苟不让铁芯钢板堆叠误差超过多少丝,那都纯属记者无知瞎忽悠。那要求比起机械切削加工差远了。而且有模具保障,根本差不到哪去。有的是厂里根本不上模具夹具,搞个人看桌,用仪器测,堆叠超差了就用个木榔头敲进去。瞧瞧,木榔头敲调精度的玩意,精度要求能高到哪去?
" {$ ^1 m$ |1 I6 U# r; q& o& R! t
电机的热损耗与散热问题+ n( h, @& M" T/ |
, [+ K1 c- O% M 电机热损耗主要是铁损铜损导致,(注意,说的是主要)。所有电机,铁损铜损都有规范,很低,具体数值随便查得到,不多说了。这是电机铁新材料,导线材料决定,都已经成固定样式几百年了。工程设计计算,很多情况是几乎是忽略不计,即便是需要估算,基本是不算,按相应的产品资料和经验定一个再放他一大截余度就是,直接标图纸上。
6 N+ F3 ^ D5 P% ~' R7 j
! I$ o! O% q8 h 散热冷却。电机散热冷却技术也很古老,大型发电机组那么拥挤的地方,照样冷却的妥妥的,气冷液冷,液氮都玩,等等等,都是古老技术,花样多的是,随便挑。! E6 I! s5 D) ]1 h, X* z1 e3 f
2 ?' y8 o$ G( _; U0 Q4 |" g5 M 设计直线电机的冷却那是太幸福的事情了,因为远比普通大功率电机容易安排,简单,花样可以更多。' A, \- Y7 \4 [. ]9 D
5 y( X; r* M* G" F1 E6 Q9 A, I
估计这里搞电机学电机到过电机厂实习的不在少数,这方面别的事情那都不是事,有钱就行$ {$ l a, W! r, @" v# e8 R7 j7 B
& Z1 O( E* t B6 W; t' ? 绝缘问题- S" `3 _8 q" d2 G
( u- k3 E3 [; D( O+ J. e
电弹属于串联大功率电机,未必属于超大功率电机,看具体方案。这类电机一般采用中高压,几千伏到几万伏的工作电压,这就是有个甲板绝缘问题。原则上这也是古老技术,街边上的城市配网开关柜如今都是11万伏的,风吹雨淋也没事。上海磁悬浮也是中高压,风吹雨淋同样没事,但是航母甲板是金属,离得近,环境也恶劣,万一漏电也会有船壳良好的接地隔离,但是电火花可能造成闪爆伤人伤设备。所以这是个古老技术新运用问题,多试几次,或者多试几年即可。" k: j1 B) z3 c
# z) j1 r, K6 v( S s3 I 早就是采取一些设计保障绝缘不易受伤,如固定间隔防护,等等等% |0 U) I! W% X7 [/ V; f
- A) E: G+ _6 V1 H$ S
之所以扯这些蛋,是因为看了一些帖子一惊一乍的内容,明显是没接触过中高压和船电的同学们凭想象吓自己还企图吓别人。. M. Z v0 @( r. G/ X7 U7 @, F% i
4 c# A6 B, [$ k8 V; {& X3 O)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