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皇帝姓名爱新觉罗弘历* Q6 w$ V9 m+ ?) U! I) H7 n2 X* E
9 K' O5 ~: X+ z, Z
年号乾隆; a8 o2 O* m$ \
2 F, A2 F/ ]2 r* Z! Y6 B
庙号清高宗' p! u0 S; t' V6 `2 i) Z7 K+ s0 ^
! I! F6 h- t& s1 K- _2 P+ Q
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5 @4 m; b" Z8 W. r, k
( m# c Z9 m6 U0 x# S 在世
6 M: Z) P- e# Q) K. D2 h) i
0 |, f5 w7 o! v6 Z8 \ 在位1736年-1796年6 W3 A+ z% o7 o; a0 f
! Q1 ~- G4 w3 w, T' B8 _8 S
清高宗乾隆(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96年),是雍正皇帝的第四个儿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于雍正十三年即位。在为共六十年,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
6 m. V, w& L$ ^ M. A$ x8 p
% u, a8 M( ^; q- Y) U% U5 U9 m 乾隆在位初期重用十四叔胤禵。4 n% I: v( p2 R' x
: t- f" O; ~, I; q7 p5 g; w% w* L$ A 权臣和珅深得乾隆重用。
q& l# j$ u! ^. |! N1 R2 \/ o: P( a9 z! x) `* c
乾隆生有17子10女。: z6 x/ E+ X. y" G+ p
0 S) { ?! b, Z. _& F" w# c& X2 W+ r
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即清高宗,年号乾隆,故亦称乾隆帝。满族。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8月13日)生,是雍正皇帝第四子。
2 k: Q7 C5 V1 A/ \1 {. M$ h: J: u* s, }, {
弘历自幼聪明好学,过目成诵,文武兼备。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弘历即位,改年号为乾隆。时年25岁。
# \$ y/ h' g ^. g: S0 E4 T" j3 i- s* V7 i, q
乾隆即位时,清王朝经过康熙、雍正两朝70余年的治理,已呈现出繁荣景象。在此基础上,乾隆帝通过推动农业、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建设,使清朝达到了强盛的顶峰。
& B) g& S9 }) K
( [* _( E4 U/ B* ~' n( T 乾隆天资聪颖,“幼读诗书,颇谙治理”。即位后,实行宽严相济的治国之道。他吸收了康熙、雍正时期治国政策的经验和教训,认为从康熙以来,治国之策时宽时严,利弊相生。康熙以宽大治国,导致官民不畏法,诸事废弛;雍正则从严治理,却政气繁苛,民受苦累。乾隆帝刚柔相济的为政之道,稳定了民心和社会秩序,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 ?- A# r' e. ^* V7 n b B" f4 \) y1 R
在经济上,乾隆在即位之初便以宽大为政,重视农业的发展,认为“务本足国,首重农桑”。他减免农民的租税,提倡开垦荒地,注重农业耕种技术的提高,兴修水利设施,关心民众疾苦,推行“摊丁入亩”的土地政策等等。经过治理,到乾隆中叶,当时全国的耕地面积达到了700万顷,比顺治末年增加了30%。商业和城镇发展十分兴旺,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8 e, m( X( p) V2 E; |
3 n s4 X4 I; u3 c+ j7 _- w' i3 S 乾隆在文化上也卓有功勋。他即位后,重视知识和文化,重开博学鸿词科,以学致化,并组织大批文人访求书籍,完成《明史》、《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等书籍的编纂工作。并下令组织撰写《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及各省通志。乾隆在文化上最突出的功勋,是历时十年组织编辑了空前绝后的《四库全书》。收集了过去的敕撰本、内府本、各省采访本、私人本等一些流行本加以重新校勘,按经、史、子、集四部分门别类地整理汇编,收入了各种图书3503种(一说为3461种),共79337卷,36275册。经过这次规模宏大的编辑整理,很多珍本秘籍得以保存下来,对于学术和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6 r& x% H6 b+ u+ D/ E. O' P
/ A3 _3 A. @# |* Q/ ? u) r' T 乾隆不仅在治国之道上卓有成效,而且在平定叛乱、巩固边防方面也做出了重大成就。乾隆曾夸耀自己“十全武功”,并自号“十全老人”,作《十全记》一篇。所谓“十全”为:平准噶尔为二;定四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这十次战役,对国内边境少数民族的平叛战争均取得了胜利,对外战争也均以外国求和而结束。这里特别应提到的是反击廓尔喀入侵。乾隆五十五年(1790),吞并尼泊尔的廓尔喀族侵略军入侵西藏日喀则,占领扎什伦布寺,大肆掠抢。西藏的达赖、班禅向清王朝报急。乾隆闻讯后,即派大军入藏,收复西藏失地。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乾隆对西藏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乾隆五十七年(1792),颁发了《钦定西藏章程》,明确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其地位“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加强了驻藏大臣的权力;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明确转世活佛的灵童继位要由中央政府批准。这些措施使西藏地区同中央政府的关系更为密切。$ s, R. ~$ K9 [- T: x3 d5 k4 p
2 @8 r7 }' G3 _8 C7 i: [
乾隆基本上可算是一个有道明君,但其骄奢淫逸的帝王生活也是其本色。乾隆在位期间,巡游无度,计南巡六次,东巡四次,西巡五次,至于祭奠孔庙,避暑承德,近游京郊,更是数不胜数。一人出游,万人随从,街铺锦毡,蔽以绸帐,极尽奢华之能事。2 ~2 H, d% N0 E$ Y/ V
8 @3 ?9 ?# m1 v* @1 m, m
1795年,乾隆当了60年皇帝后,以“不敢上同皇祖(康熙)纪元六十载之数”为由宣布退位。第二年正月,乾隆帝举行内禅典礼,让位给颙琰,即嘉庆皇帝,乾隆帝自称太上皇,仍总持朝政。: |5 Q" q7 D2 r4 g+ @. V1 |
- [6 Z4 N: [: r v* p
嘉庆四年(1799),乾隆病逝,享年89岁。死后谥庙号高宗。葬于裕陵(今河北遵化县)。5 R/ h. B1 g/ R- P
) a _) j: k9 B8 Y 乾隆皇帝的死因
, W9 f& F- `3 D; t1 o8 H: N
: C) D2 w7 j# t* `$ c# k m0 F 弘历在几个兄弟当中,不论在才华或政治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胤禛死时他年方25岁,有较好的文化基础,有一定的统治知识和几年参与军事机务的经验,所以极为顺利掌握了政权。
- T# {1 k8 k8 Y. t' f3 T$ e, h! }8 u* H, G1 x7 ^
弘历天资聪慧,青年时代受到精心培养。从雍正十三年九月(1735年10月)弘历登极至做太上皇以后的嘉庆四年正月(1799年2月)共63年多,基业稳定,政绩卓著,其前提条件是其寿命长,政策当。他个人对绘画、文玩、音乐、体育等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也是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辰刻在养心殿断气,才被人抬着离开了宝位,享年89岁。在他的一生中注重锻炼,反对进补,常自称为“长寿老人”,看来他一生都很健康,只是老死而已。8 r9 x) l% B% b7 |9 V
Q+ U. L3 Y1 {# n/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