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代皇帝的玺和诏书; L* @. y) k9 O. K$ G; D$ a/ i, H! A6 t
( J3 ^% F- I5 V" h$ ^( @
汉代皇帝一般有七枚印玺,其中传国不用来封印文书,真正使用的是六玺,都是白玉、螭虎钮。它们的功用各自不同,分别是:皇帝行玺:用以封印一般的诏书,如拜三公以下官员;3 y- p+ J4 f2 Q3 n- b# _, g
1 t/ t: j& T4 n# y! g0 _8 c 皇帝之玺:用以封印下达给诸侯王的诏书,也用来征发郡国兵。
: ^' q) w* J" }6 [1 q7 T" K& `+ p! ^% T |- K0 S. [
皇帝信玺:封印征召大臣的诏书,一般的发兵诏书也使用此玺。, J; Y; }, U! X l) w0 e2 S& U
0 x; T. V1 c' c! j4 c" Y9 g
天子之玺:用以封印赐匈奴单于等外国首领的诏书。
" K' e: s" V; t( V" J( {8 m" w6 }+ X; t' s9 p/ ~
天子行玺:用以封印封侯外国或者对其首领有所征召的诏书。
* t+ q: D8 ? B1 a% r1 B
2 Z# K1 F% a4 F& \ ~6 v, V 天子信玺:用以封印征发外国兵或者事天地鬼神所作的诏书。% m) C0 \' s/ T
( h, _6 m# U$ S. R7 k* U- |2 v 诏书是皇帝下发文书的统称,具体包括四种:' W3 h% w S L9 E& u' b: _
, u- D4 G X9 ] 第一、策书:3 q# [5 {: Y0 ?& x% |
- t/ y$ g% E$ t0 m7 |& C+ u 形制:长二尺的简札和长一尺的简札间次编联,编绳两道。
6 X4 k' p+ j8 @; L# Q5 L8 N" g m# C6 g$ g
书体多用篆书,只有策免三公才用隶书。6 x+ [0 D7 Q& X0 d) [+ g5 i, i
$ C4 j/ v: G, L
程式是起首为年月日,称“皇帝曰“,所以有些三国小说诏书开头是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就不对,那是明朝以后的事情。
5 ~# M. Q+ s- I+ T
- i* f- \2 J/ u# W4 f 主要用于除封,免罢,使用对象仅仅限于诸侯王和三公。! Z# u9 r l$ F, t7 I+ m5 {0 M' l
% }% Z! g- W; h B3 ~
第二、制书:
+ W) @7 G% l, [1 ?, D/ D/ v4 s' H3 O- R3 G) U
用途主要是两个方面:下达给三公,并通过三公下达全国的赦令和赎令;对象为郡太守以上,将军、公卿在内的职官。$ Z1 J# G# w* T/ b/ j
- k8 v K y4 N7 E- z5 M 程式是起首用“制诏某官“/ l9 q1 I$ ~9 D# r/ P* |
5 ?; s! B* A4 V% _ M t
内容事项包括赦令、任免令,以及有关指示。% D( H# [, ]9 T u9 T V; H
; {5 A6 c& @/ r. a
第三、诏书:; R2 V& K! b3 \9 F
/ A2 X' f2 }# u0 e
三种情况:一是“告某官某,、、、、如故事;二是群臣有所奏请,下有司曰“制”,天子签署曰“可”三是“已奏,如书”
' ?$ D) S3 W" I3 c& v& o- @6 I5 H* A0 l& S
主要用于皇帝下达的命令文书,或者批示文书。. x$ O$ |" Q2 N" S/ y
( j- H( a0 g. l& a, E% P 第四、戒敕:, z5 ?, i* ^! S. F. z
: f9 j$ r9 b/ h1 o! _, X 又名戒书,施用对象是刺史、太守和三边营官。" t7 U( D% _5 k) E9 o G% e
9 l4 N$ ]$ ~3 k
起首用“有诏敕某官”* {! L& t' J/ H$ F1 K
* t; n' {7 L' A& {5 U1 [% F e 主要用途是督责、敦促官员遵纪守法、勤于职事业。
+ @1 Q: ~! u8 X3 U0 W, J5 B8 Q
! s6 l+ w& u4 g5 V2 W 大约汉武帝时代,废止了御史草诏的制度,而改由尚书官负责。诏书一般由尚书郎起草,尚书令史缮写。然后由尚书仆射、尚书令联合审核,然后再一起校对一遍,确保文字无误,才递交皇帝审核批准。批准后,重新缮写一份,用皇帝玺印和尚书令印共同封印下发。2 H! H6 h* f, \# ?$ P
9 e: r4 p& Z3 L, ?*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