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中国节日,官职制度,奇门遁甲,时刻划分

0
回复
65
查看
[复制链接]

7305

主题

13

回帖

73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37
发表于 2021-9-20 11: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旦
7 m% T  Q; s" P4 P# m5 c  T* s
1 x" Y4 s4 a; E8 q- g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但是我国历代元旦日月并不一样。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时又恢复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一直到现在。但是我想各位写文的大人不会写到夏商周时代去吧?
2 n4 F$ w7 e9 i5 h8 N# Z$ L
* g/ T! [9 d6 m8 n' I& n* t, L; F上元
$ ~7 M( j$ v, b; ]% ?8 J. W1 ]1 ^* ]* f" \+ o- S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2 l/ N7 c6 J( G元宵节习俗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吃饺子(看了资料才知道原来中国什么节日居然都吃饺子,怪不得我看个节目,是考外国人对中国习俗的认识,问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那外国人统统答曰吃饺子!春节:吃饺子;中秋:吃饺子!我的天!原来他研究过古代历史)。! z% \* ~4 M% C0 t* Y/ m
元宵始于汉朝,那时人们称元宵为灯节、上元、灯夕或者灯期。宋代开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或者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f( X6 T; R% k. ?, E% c
& j7 B, Y  z  `% X3 T
社日+ |/ n: d! S4 ?. D& ]
9 f7 O5 R% j! K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7 m6 J9 `. z5 l  J4 E9 K( T5 C* d8 n9 j0 o8 {- y% ?
寒食7 b5 E0 l; a) C7 V
* _9 j4 C' j1 W. Y, M, u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介子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 L% S* K* z8 u: {

& _+ v$ b; p8 t+ l; C  |9 n清明
, C0 B7 M( J2 d/ @4 Y1 z) w( [$ Z2 @% \4 N: I' Y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j7 ~+ b1 p3 G+ K* N0 k, q

6 d$ ~( R6 c. i* a$ T0 y% ?$ u上巳- ^) V9 p9 U+ N' w
0 d/ g0 }6 p6 Z# K4 _! o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 c8 L' J+ E8 K" ~6 t7 t. z0 ~- u0 b+ f( {3 |
端午
# F# h  V9 A; j
) d  s3 ~( m$ l8 {1 a4 Y1 ?8 {1 s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 l# Y" h/ S" ]0 i* O
! J  H. ?9 a0 M" I9 ?/ t
七夕8 D' i( ^0 s( ]- ^4 F, X

# Y) {" _, e2 Z3 P, |# r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5 h) m* f$ P+ B5 `0 h
1 w2 J# C0 V" ?. ~- R+ i7 @
中秋7 ^& E: p2 E' m8 t5 f$ x, Z2 J0 ]; Y

$ y9 J+ i0 r0 W' k; ]# M( ^5 l-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民间俗称八月节。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中秋夜赏月、祭月成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石榴与月饼是祭月的主要祭品。
4 F( \' S& Q1 _
% q& K7 N; ^' i) x重阳) y7 d- x& P1 ]
( ]# o/ {  H" J$ h8 v0 z1 f1 T4 h' _: T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
' ?. q) X% Z* U; H& v; {* Y# ~
0 ~. q0 K% z1 E1 y9 n& a腊日2 u: e& j% s& r" e4 E2 n$ K  M

" t2 E/ G1 I% `1 v0 T5 ]$ f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叫腊八节,又叫“佛成道节”,因为传说释迦牟尼是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
6 D* Q( j5 R& X5 V
, t1 v+ [" ~- A$ Q1 W, Z除夕  k& n, }8 z) f8 w4 t8 V- Y
- W9 \" L; B& w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又叫除夜。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h& I4 [3 F+ N/ G
还有一些不太出名的节日:
& |) q5 B3 ?, X1 A$ h# Q! A6 O5 ~/ s" T# V* O5 u  K6 ]! C  F
浴佛节
# K4 P  \0 }0 s% n* d. P# w- V- S. ^; N$ D. |- U8 }
四月初八,传说这一天是释迦牟尼的诞生之日,所以寺庙在这一天都要设香汤浴佛,共做龙华会。后来也演变成民间节日。
4 M9 e3 [% q# c8 }8 v* g( D8 w( N
, n- M, l: Y( R& s9 g* Y/ e& C- h4 X春龙节! k, m. c" j  m( F2 J

+ M/ P8 C. _1 |, m& }) [$ y二月初二,我国民谚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因为二月初二一般和惊蛰这个节气靠近。惊蛰的意思是冬眠的动物被春雷惊醒,连龙也不例外,这就是春龙节的来历。$ c) h; ]+ ~" ?" s. O

5 y- m3 E2 {% @+ f7 o5 H《古装文中常见问题之古代官职》4 u2 K% r. C8 r5 B

6 q" a; W& O- J6 V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K5 m) c1 Z* d6 z

$ N) a" e$ ?8 j9 v/ }0 i$ O! l: X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7 P! @! A9 v/ a" s4 A

# p1 j% d! ^4 N! `+ o$ P8 u/ E) E. K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B6 G2 v' x, l9 j! `
3 A5 F. v; e7 G" W9 z8 ~5 N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5 D' H2 V( M9 l8 n' i% N! ?  q) E
8 {  O; h, L9 ^  s
古代职官
4 e4 j! e. Z5 j/ r  b2 S3 N$ I/ m( k/ C$ R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 B9 M0 c% v- I& w9 Q
8 n1 M* p! _- Y【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q9 b. g- x  P7 ^4 `

+ A% |; m: I% C, [+ R: c9 g【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4 B0 f9 x7 W% ?' U7 p7 m( ^

2 z, T' I, H) p$ U' a【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C; }" I, m6 O+ Y3 R. R9 z- j/ N+ i3 U
, z) t5 E" X5 h. g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 i6 O# }- u1 A( x" u! o0 D; d
' m. Q1 S1 ]* E2 ?* l+ ~! x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5 h1 L0 G/ c( h, r. {6 T, X, E, N0 K! \. i0 }- i! j- n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 M- T9 P4 Q0 ?3 w5 M  _, d) v% Z0 J6 M" f& h8 _  r! }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F+ Q. M3 v2 @( {# Q: ?4 a
6 r% T3 u0 f1 o/ u6 W' ^3 j" D3 W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E: ^2 f- [$ M2 q* _. {

' u( L+ ~/ F/ v, c【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 [& v5 f- s! R5 c: s
4 ?- ]1 d2 ~- C) Y# l2 e" I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3 x5 |; d7 o" Y

- v5 i3 E+ k9 a. G* k3 X$ t【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 @) M0 B) Y2 t5 N
. u; s, _) O& X6 ?' N+ [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u) }  K! `+ B
( Y. Q- D' M  p6 a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 U* [, s% s  Q/ G% ~( F' _
# f: g+ m5 z3 t2 L【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o+ D; Q2 x7 a- \- ~
8 |9 ]5 ~2 t6 x- V: w; y  E" a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6 M* h+ f2 Y" d. H+ G/ L4 L
1 @( P- }6 X! n4 ?% }& X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 h! [) h& V/ D& K$ X% w6 o9 g4 {) D2 a, F; ^  _& a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3 k# ?) _  Q- ~/ i1 }

" A2 E; c  b! O7 v0 Q【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0 w0 g5 w3 h- w$ {% Z/ i
# Z! M" w6 S+ M2 E; E5 C! j【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5 E; k, d% f& k& B/ S. S; W

4 z/ z9 m# y$ }& G8 r【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2 A- E  b  f- m$ V5 z( i/ G, M4 e+ e. |+ C) E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
% m4 o+ y2 T: \7 u% \( V$ i! `1 ]) z4 @% [" Z0 u2 J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9 J  q0 j" g. l3 R
7 Y9 I2 t* J( r- |7 B$ ]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7 b2 r3 ~) Y2 l* E- u

+ k8 {" W1 h) |/ Q1 j; y, _4 j【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 }. w8 ~' L, W( X
* G7 |4 B' q" [5 B* }8 P% c1 c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
; u5 |* W# ?1 f8 v/ }) p7 \: R3 e; x4 H" G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 L& [# W. M; h+ r# C/ `' D8 ^" \; o. z  e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L" x; F; {0 \: c2 M" p
/ s( K3 \6 y( K' t' }  I* }3 ~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
/ `% L. ^  Z/ I7 p* m: G7 a' W; S: ]; e# T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2 w5 q1 v9 K0 S& P/ u2 H: X
2 }4 o; z) R2 L  N, E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5 x. K4 v- m, P5 F9 l4 E) V5 E8 P0 @7 _0 V+ N9 W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 z9 ]: `, b* c0 i

0 ^9 I' B, L& B. `4 z【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 U" ^, B( T: i* C
( [- N+ W! l" J0 U9 P! A【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 e. n/ `7 X" U
' |( g* l  O6 [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w( Y  \6 {2 k

6 N7 E9 K& t1 {& e& N+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 K0 g7 D; x9 F' k
0 d, A" m; j1 B. C【抚军】参见“巡抚”条
3 I* l$ I0 F2 h7 R
1 F! K8 o, l7 x; z6 p0 D- n9 K% c【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N9 X4 g' q7 Y6 _4 o
5 W6 t! y" q0 _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F7 L% A* s' f2 ^

' n: E7 V9 ^' V,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Q4 c: E0 G4 D% D. ]4 c

" I7 p8 B# K3 {& }7 t' h: o【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2 z1 h2 w. X6 }# s( r$ l& [) @
; ~: O2 P' l" y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 @$ d$ L% c) v. Y3 C+ U" R/ ~$ l2 e! S2 J4 a: \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 v4 i: ^7 q% k
# F' W% |  i5 I1 H6 F【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 n5 x, B# B+ v7 _% H: Z$ Y$ C% c- u) D) U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 T" A8 B' j8 k* x
5 i  ^: G  J% Y$ P【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o- r9 J% _# Q" w9 q& ^  U, {2 q$ Z

9 m  M9 e- r% ^/ y1 m另外,什么是“三公九卿”?
" B/ ]8 q( f: F! v+ |' t$ d2 }* p- S7 {; l8 ~* Y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n1 Q# v  p# P, K
0 m, v4 k0 d* {3 e# T0 {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 j0 ]- C* i9 \4 M) q" I3 H- j/ f6 }2 @9 e' C& ~
三公之说也起始很早,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1 ~$ H. {" i8 O: h5 S! F
1 f* H- ^6 d: t1 u7 S
奇门遁甲在小说和传说中的重要用途就是用于军事和占卜。奇门遁甲的产生与军事切切相关, 自古被称为帝王之学。其用途大致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法术方面,主要是道教中的玄学,如遁法、隐身法、障眼法等,甚至呼风唤雨。其二是择吉占验,用来预测在什么时间,什么方位干什么有利,在什么时间,什么方位干什么不利。% i$ {# f+ i% y, ^1 w4 Y

1 g/ r2 @3 {' W# e! J  @奇:是乙、丙、丁三奇,表示日、月、星;  a8 [! D5 ?9 }$ b% E8 V

1 T: U7 ?+ Y! R$ [1 E1 z+ H, o6 ~门:是休、死、伤、杜、开、惊、生、景,表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等八方各有一门,为之八门;" h/ Y( c" Q, U/ z$ q. q, N  j

& D. ]- {2 n# V. N& e2 X遁甲:是把六甲隐藏于六仪,戊、己、庚、辛、壬、癸之下。
3 H- z; o3 X" l. j
5 N$ K3 ]0 `5 ?+ V( o合称为“奇门遁甲”* B7 F; N+ s5 M2 E

3 D; a' J( `) j, |$ j总之,奇门遁甲的方法也是以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为推理条件的。只不过多了天地人三盘,多了星神门,以及许多格局。+ u- @: Z- Z' `) y, B7 ]

4 U1 P3 G3 k- X7 |1 M八神是: 值符 腾蛇 太阴 六合 白虎 玄武 九地 九天。9 T% W7 q* g1 b/ k( i; x
% ^# V9 m( C& O
八门是:开门 休门 生门 死门 惊门 伤门 杜门 景门。
; Y; {! V# _+ O1 Y
, T" F3 @/ B0 Y$ }$ G7 F' w  f九星是:天蓬星 天芮星 天冲星 天辅星 天禽星 天心星 天柱星 天任星 天英星。
, N+ v9 \8 p- z& G  i- ?. W
! R- P3 Y# M" g& L“时刻”的问题,这个是这样的:古时除了“时辰”,还以“刻”计时,一昼夜共100刻,1刻合现在14分24秒。后来,由于钟表传入中国,就直接取15分钟为一刻,来代表四分之一小时。
  Q- v2 O: n, c5 w' h  R% s; Z$ U6 H% w5 J% A3 e
另外,到了清朝,也把一个时辰分为“时初”和“时正”,这样十二个时辰就变成了二十四个单位,和西方的24小时相对应。
8 j9 F, L1 D" z3 s' ]2 H4 G至于一柱香是多久并没有定论,在古文中也是和“一盏茶”、“一顿饭”一样,是一个时间的大概长度,不用太过在意,大概也就十来二十分钟差不了。
. F: Q8 D3 v0 t2 i& f' t3 ^/ {5 ]
2 Z/ i! Z1 @' l( ?0 X$ a2 x古人还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2小时。一更天为19点至21点,二更天为21点至23点,三更天为23点至下半夜1点,四更天为1点至3点,五更天为3点至5点。古代夜间以击鼓报更,所以鼓也成了更的代称。
2 C& @4 G3 _# f6 C5 t9 e% k4 u6 {3 e0 a- t" _7 B
另外关于时辰的划分是这样的: 8 r1 c" Y/ g. Q7 V6 O0 u4 B; O" O

* P+ F* P- t+ e- V; f 子时 23:00-1:00,又称午夜、子夜、夜半、宵分、未旦、未央等
8 H; V: h9 |" I8 W$ A  丑时 1:00-3:00,又称鸡鸣、昧旦等。
* e; ]8 q7 F* m% m  寅时 3:00-5:00,又称骑旦、平明等。$ E1 B# _# |! _$ e3 I% y$ q! t: U
  卯时 5:00-7:00,又称日出等,为古代官署开始办公的时间。
0 a" V- V8 r5 ~, Q8 C  辰时 7:00-9:00,又称食时等。5 N6 M4 n  x$ z, [
  巳时 9:00-11:00,又称隅中等。
6 W" B" q% `4 u8 m( b3 \+ s9 O  午时 11:00-13:00,又称日中等。正午12:00时,又称平午、平昼、亭午等。
: H0 j$ T# `) m/ Z. I  未时 13:00-15:00,又称日侧、日映等。
5 n& l1 Z- W, {& {5 N: _) V  申时 15:00-17:00,又称哺时、日哺等。% E* t; j' F+ x/ @6 n. Q. r
  酉时 17:00-19:00,又称日入等。
' }" y: T" B: D/ Y( Q5 m  戊时 19:00-21:00,又称黄昏等。8 s( m$ u) L9 M' E% P
  亥时 21:00-23:00,又称人定、夤夜等
+ F- g7 e) B. o; K, n! Q  d; I2 U2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辰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辰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