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德语: Heiliges R 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拉丁语: 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帝国。) o9 D: B9 R$ K2 I; _
1 N" y- m+ N- I+ X神圣罗马帝国早期为统一的国家,中世纪后演变为一些承认皇帝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1 |6 z E& A5 @. T
3 ~# ?$ ^5 Y" t" g0 w# p6 F* j6 H4 R q/ j其帝国国祚,因自称奉天承运,被日耳曼人追溯为承继罗马帝国而来,而称之为神圣罗马帝国。! z& N7 ^5 T/ H" _$ |! }: z
- m# i8 z$ |* v1 k; H
德国人在论述其帝国历史时,将其定义为“第一帝国”;与后来的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史称为第二帝国)与希特勒执政时期(1933年-1945年,史称为第三帝国)加以串连论之。5 a( y- o9 e/ r0 C! R9 A& }& Y
9 c. `' k) n7 _& K' d
[编辑] 从罗马帝国到法兰克王国, V4 p) A) M9 W4 J
- X+ M! C& q, v3 w
前509年,罗马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49年,军事将领凯撒夺取了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从此进入罗马帝国时期。, ?4 W2 V5 @" F: |0 w7 `
+ q! r) f4 V6 H% z' F1 ^; ]' Z
前1世纪,就有凯尔特人在莱茵河流域西部居住,也被罗马人称为高卢人,居住的地方在今法国、比利时、意大利一带,被称为高卢。公元前58年到公元前51年,克拉苏之后、罗马共和国后来的国家元首恺撒率军征服高卢,使之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一部分。3世纪后,罗马帝国势力开始衰退。
/ M* G* \, i0 }& p; @" l6 G0 w& D
前5世纪,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居住着另外一些部落,他们被罗马人称为日耳曼人。后来,大部分日耳曼人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阔地区,这一地区被罗马人称为日耳曼尼亚(Germania)。
, V _9 J" L; J" g9 x# J2 y3 |* H: c$ s$ h' I, g6 e
从370年左右,罗马就已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首都在梅蒂奥拉努(今米兰),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但耐人寻味的是,东、西罗马帝国彼此并非敌对关系,反而在很多方面密切合作,同声共气。此后100年间,罗马城多次被外族攻占和血洗,西罗马帝国的实力和威严一落千丈。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解体,末任罗马皇帝自己发出退位诏,宣布西罗马帝国不复存在,帝国的所有殖民地均可自行独立。东罗马帝国却得以保留,即后来的“拜占庭帝国”。* p8 y( F3 Q3 L' \0 o/ p! R
& c2 ?- h- ~7 z" r+ @: u% q. Q
西罗马帝国虽然于476年瓦解,其皇帝被日耳曼人废黜。然而罗马人在巴黎地区的统治一直持续到486年,那一年日耳曼民族的一支法兰克人墨洛温王朝的国王克洛维彻底打败了罗马人,建立了法国的前身法兰西亚(Francia)。其后法兰克王国不断发展壮大,到800年王国在加洛林王朝的查理大帝的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统一了今法国、德国、荷兰、瑞士、北意大利、奥地利西部、西班牙东北角的领土,史称查理曼帝国。
2 a- r' R, ^5 t. t- N y: j/ T! \! q6 T4 R+ L
[编辑] 凡尔登条约与三分帝国
2 w3 {' \4 i# ]* S Q3 a, A1 Z* s6 F+ B) J
843年,凡尔登条约将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840年,查理曼之子路易一世去世,他的帝国也随之分崩离析。843年,路易一世的三个儿子订立凡尔登条约,分全国为三部分。其中查理大帝的长孙洛塔尔(795年—855年)承袭皇帝称号,并领有自莱茵河下游以南、经罗纳河流域,至意大利中部地区的疆域,称为中法兰克王国。而他的弟弟路易(804年—876年),被称为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为东法兰克王国。另一个弟弟秃头查理则领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区,称为西法兰克王国。这些基本上是后来意大利、德国和法国三国的雏形。
$ V N' r4 F+ v1 {) @7 k0 B6 b
# M$ Q( s- z1 r3 f2 n基本上在差不多时候的9世纪早期,于5世纪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的日耳曼人盎格鲁、萨克逊等部落的后裔也在不列颠岛上形成统一的英格兰王国。
# N- h l+ h$ v- _) r8 P- y
# x1 v4 @% H, `3 _8 ?[编辑] 萨克森王朝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9 \) N. z$ A, |3 L
6 \- f+ E8 v0 C, z$ G1 H2 H6 Q
962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到973年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
7 n+ q( s1 D F; T s3 \ |7 m- o% A* }0 v* |! B- m
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 x' y$ n1 d/ f6 t+ b) R! C* y$ I5 b# C8 y, ?+ N
[编辑]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N. U/ T/ I) h. ~8 y/ U5 S
# @2 e* {, r' P1 @; c2 C1 z! `哈布斯堡王朝时的帝国徽章自奥托一世(奥托王朝第一任皇帝)由教宗加冕以来,每一位德意志国王都希望获得皇帝名号。在萨克森与法兰克尼亚两朝,皇帝拥有实际的权力,并时常因主教叙任权问题与教皇发生冲突。然而随着德意志各诸侯离心倾向的加剧,皇帝的地位不断下降。1356年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黄金诏书》)以后,皇帝实际由选侯选举产生,形同虚设。16世纪时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试图重振皇权的努力,也因欧洲各国的联合反对而作罢。' `$ @5 |* e2 i! J# b: V8 G- ^6 j( Z5 Y
, E( |' W1 B2 e7 V$ h2 O2 l: q
[编辑] 与拜占庭帝国的关系% J/ q+ x$ l5 q* Q7 E* w
, ^$ K( ^$ Q# k* B9 O$ p) P
拜占庭帝国,乃是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于330年迁都拜占庭,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将罗马帝国划为东、西两部分,其中的东罗马帝国,在中世纪称为拜占庭帝国。从历史上看,继承罗马正统的理应是拜占庭帝国而不是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4 P; {. k8 P( M3 e
' ?1 [2 ~4 X. x) B# n" f
[编辑] 神圣罗马帝国的衰弱6 A; X! s2 C# W' ^* X
5 f: B3 v$ ~0 d3 `( ]# S- m" d/ G神圣罗马帝国到了12世纪至13世纪期间,皇帝因为缺乏强大的王室领地,来作为税收来源和王权扩张的基础,中央政府的势力逐渐衰弱;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而富庶的意大利地区北部城市,如威尼斯、佛罗伦斯等等,持续地吸引着皇帝的注意和精力,帝国的权力落入王公贵族手中。此外,帝国又欠缺公认的王室继承法,因此一旦国王去世,往往造成各选帝侯继任皇帝的纷争,因而导致帝国的内战和陷入无政府状态。继位皇帝必须以武力战胜其他不支持的诸侯,或者必须想办法赢得多数诸侯的拥戴,才能维系皇帝的权威;在这种情况之下,使得神圣罗马帝国虽然拥有大一统的“国家”之名,实际上却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松散的“邦联组织”。神圣罗马帝国相对于拜占庭来说是一个可笑的国家。
' e4 A/ l( a6 I" C' W4 u( O* a' E# H( a" \- l; [6 R& N
[编辑] 法国大革命与神圣罗马帝国覆亡
. f& c$ d- v. o# v# d- q) l. o8 z1 }6 g* Y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二世的妹夫,法王路易十六被推翻。而他妹妹,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法国共和政府处决,再加上“公平、自由、博爱”思潮的扩散,利奥波德二世极力联合欧洲各国君主,以武力保卫法国的君主制。1792年利奥波德二世正式与普鲁士缔结同盟,准备以武力干涉法国。他却在这时暴毙,不过他的儿子,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继续了他的政策,更于次年与普鲁士、萨丁、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但这个联盟在1797年,因联军被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国意大利方面军打败,被迫议和而土崩瓦解。
3 d4 r* B7 O7 M, ]' d$ \' e$ G* K
0 h* b+ k4 o8 q# T) i% [5 u1799年,欧洲列强趁法军猛将拿破仑的军队被困埃及的契机,再次发起反法战争。这次帝国联同英国、土耳其、俄罗斯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但同年底拿破仑只身返国,发动雾月政变并取得法国军政大权,成为法国第一执政。此后拿破仑亲自指挥意大利方面军,回头对付反法各国,于1800年打败联军,帝国不得不与拿破仑议和,解散反法同盟。而拿破仑在政变结束后三周发表的公告中,宣布“大革命已经结束”,令欧洲列强稍微安心,再加上他们的实力受损,因而暂时放弃反法的行动。但拿破仑的野心令欧洲在几年后再起干戈。
6 m& V, ^# `: c, a* l
! A* B' r e) j* t0 L: W5 i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称帝。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见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崛起加剧了德国诸城邦的分化,担心法国再次扩张,与神圣罗马帝国抗衡。因此,他决定纠合英国,俄国,瑞典和那不勒斯,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帝国在俄军支援下入侵法帝国盟国巴伐利亚。而那不勒斯则和帝国军一道进攻拿破仑在意大利的盟国。不过拿破仑迅速做出反应,自本土挥军渡过莱茵河。12月2日,法、俄、神圣罗马三国皇军,在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打了一场“三皇会战”。拿破仑最后不但守住巴伐利亚,更攻入哈布斯堡领地摩拉维亚,更将帝国军赶出意大利,并在普鲁士境内打败俄援军。
; i r( k H: R; Y4 J5 T) k; ?+ Q( p; B
12月16日,法国和帝国最终签订《普勒斯堡和约》。和约签订后,拿破仑决定成立以自己为护国公的莱茵邦联,以整固自己在德意志地区的盟友。1806年7月12日,在拿破仑的威逼利诱下,16个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邦签订了《莱茵邦联条约》(Rheinbundakte),脱离帝国,加入邦联。此举严重削弱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领主地位,令弗朗茨二世大为不快。拿破仑为了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邦联,决定亲手终结神圣罗马帝国。因此他对奥皇弗朗茨二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并且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和德意志国王的称号。最后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帝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 ^4 t% g$ q7 V9 F7 m2 U+ e2 K
4 ?8 j% u3 S; D6 h8 b3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