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张之洞征服了慈禧开厂修路救国百年后竟被掘墓!

0
回复
30
查看
[复制链接]

7305

主题

13

回帖

73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37
发表于 2021-8-3 13: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不应该忘记张之洞这个人,尽管张之洞的洋务事业几乎是不了了之,远没有达到他所期望的富国强兵的目的,但在今天看来,他的所作所为,正是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最终走向复兴的先驱。 张之洞大有作为时期是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的前10年。这个30年,是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是中华民族必须作出新的选择的30年。张之洞恰逢在这个30年中任两广总督和湖广总督,这使他有机会、有能力成为了这个时期中国发展的中流砥柱。* ]. L9 c- g- y/ N7 y

' C8 m8 T! L5 O, m+ K' n& u  慈禧觉得张之洞是一介书生,他没有做大官和做大事的经历。. s- a1 c' s8 @3 l0 ]" B
3 t3 w$ d' Y1 a, }0 M9 _
  张之洞确实是一介书生,从政之后,他一直做翰林和学政,做了翰林和学政后,他又做了言官。在慈禧看来,言官都是一些言过其实的人,他们纸上谈兵行,但要是赋予他们执政大权,肯定不行。因此,慈禧一直没有提拔重用张之洞,但她考虑过这事,只是犹豫不决。 1881年,慈禧终于作出一个酝酿已久的决定。她就像当年道光皇帝破格提拔曾国藩那样,也让张之洞在一夜之间,由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直接升为从二品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一夜之间,张之洞连升四级!这实在是一个升官奇迹!- X8 o6 X( {) M; _2 t

. H! y4 ]* b  |+ h! e5 h. Q5 Q  在封建社会,官员每升一级,都要经过数年或更长时间的历练,张之洞虽然没在正四品、从三品、正三品的职位上历练过,但他以前的升迁速度太慢了。他太憋屈了,他是那么有才,他应该被破格提拔。 在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张之洞是一夜之间连升四级的唯一幸运儿。他终于混出头了,他长舒了一口气。 前半辈子升迁慢的历史一去不返了,接下来,他将步入后半辈子的辉煌人生。回首过去,他并不介意前半辈子的遭遇,他甚至很乐观地认为:前辈子升迁慢,等于是人生在做俯卧撑,做得越久,力量就储存得越大。一旦站起来,那将是一个大力金刚。 张之洞可以说是一夜走红,一举成名!满朝文武都羡慕嫉妒,巴结讨好。
$ x' r; F+ T5 M3 D3 H. M( A7 X) E: ?* R+ f3 D( F2 y
  早在1889年,任两广总督时的张之洞就开始打算在广州建炼铁炼钢的工厂,并委托驻英国公使购买机器设备。由于调任湖广总督,这个拟办的工厂就跟着到了湖北,厂址设在汉阳。 当时办这样一个厂,是张之洞试图以实业救国的壮举。这个厂是当时东方最大的钢铁厂。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办厂的本身。加之他在武汉陆续办起的枪炮厂、织布局、纺纱局、制麻局、缫丝局,正是未来工业大城市武汉的基础。 张之洞叱咤风云的这个30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多事之秋,中法战争、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八国联军入侵、义和团运动等等。 作为举足轻重的重臣,张之洞几乎参与了所有的事件。除了上面所述之外,他是中法战争的主帅,这场战争是清廷对外战争中唯一胜利的战争。8 B+ A# `9 C% T6 M
4 G( H# q/ n1 C/ [& e
  (1895年,清两江总督张之洞和美国人的合影)
$ h2 x9 t. o% c- U$ P6 Q) D8 k9 V6 _. r4 j. ]" w! r8 P
  他是京汉大铁路的最先提议者,并亲自督办南段的修建。同时他还是变法运动的有力支持者,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人物的坚强后盾。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张之洞,事实上是个悲剧人物。他力办洋务,试图以此拯救国家,但收效甚微,而且招来种种的非议和指责。当时以致后来的很多年,也没有人认识到他的创举的实质意义。 1956年,牟安世着《洋务运动》问世,该书在导言中称,“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
  E# s, y/ A, F) f: D- [
6 N( F' x0 O3 V2 F  随着洋务派整体评价的走低,张之洞也未能幸免,这位“晚清儒臣”、“洋务巨擎”一转变为“洋奴”、“卖国贼”。
2 b4 l5 V: X4 P# G, z7 n' ?7 n6 _  ~! y3 U3 o. e0 q' }, L% d6 X4 ]
  张之洞的形象在当时越来越低,墓地不但再见不到凭吊者,反而日渐遭到侵坏。“大跃进”时期,南皮县搞大炼钢铁,砍光了墓地周边的树,只剩下坟冢、墓碑和东倒西歪的石相生,一片凋敝。 1966年秋的某天,以南皮中学学生为主的红卫兵造反派,扛旗打锣来到墓地,先将张之洞墓碑拉倒,然后开始掘墓。 只见张之洞面如活人,几缕银髯飘洒胸前,头戴官帽,嘴含一个大珠子,身上盖了六七层被。随葬品有一把小梳子,一块怀表,一架眼镜,两个鼻烟壶,砚台、珍珠、金银、字画等珍贵文物四十余件。5 V/ O! S* y4 i$ P/ w. Y; U
& q, m, M+ o% e5 ~
  “全身是完整的,皮肉干白,贴在骨头上,衣服见风后就成了布片,到处飘散。”南关村农民张执信,清晰地记得他看到张之洞尸体时的情景。 到了民国时期,他在许多文章中的形象都一直不佳。他被说成是一个热衷仕宦、好大喜功的政客,一个自命不凡、才高气傲的名士。 但是,站在今天的角度上,我们不应该忘记张之洞。他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能有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魄力和胆识,能够积极主张变革图强,能在弊端丛生的腐败清廷中有所作为,而且能够廉洁自律,这是何等难得。: A3 M3 n, W$ I7 x# R! D

7 A7 d- n# y: [; N0 C4 x+ X' d0 u  S9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辰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辰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