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人文通史 揭秘古代翻译是高危职业:乱翻译或被处以劳役刑

0
回复
37
查看
[复制链接]

7305

主题

13

回帖

73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37
发表于 2021-7-31 09: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谁是世界上第一个翻译”这种问题目前并没有相关文献和史料能够确切回答,但是,只要对目前公开的部分资料加以分析,一个笼统的结论并不难得出:最早的翻译家,也许是巫师,或说是神婆。0 k) P% {9 I6 \
" _$ a% A- Q7 T0 U5 g" r
  在最早的原始部落,巫师这个职业,出现时间远早于翻译。即使出现了翻译,那么最适合担当此职的人,还是巫师。巫师的翻译对象,通常是“神谕”。当然不能指望天上的神和山野草民使用同一种语言,所以就靠巫师把神说的话翻译出来,说给周围的人听。虽然这听起来很不靠谱,但当时的人是相信的,最早的巫师也是祭司,负责传达神旨和预测吉凶。有时,他们也负责做幽灵的客服工作。2 }2 O4 J6 g+ T

* q! G3 k4 E. E2 I  希腊有一个地方叫德尔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了世界遗产,那里是古希腊祭祀太阳神阿波罗的地方。各地国王或将军若有了什么迷惑,就可以跋山涉水到那里找到女祭司。她们通常会坐在一个三脚架上,聆听阿波罗的神言,并将指示从自己的口中传达下来。
2 l7 ~0 Z+ @2 S% t% B" \9 k3 ^
* Q& r! }; N- G; V1 w. q  不同语言如何第一次亲密接触?
* i2 R' L- X# |+ [% q: N
1 B/ H% R) k' ]  古代不同的部落需要交流,第一步只能直译。当然,这里的交流未必存着什么文化交融共同进步的念头,最有可能是因为战争。
& G5 x  [8 t% j2 i; t3 \  a/ D& f9 _+ `& a6 |% S9 s
  最初步的翻译是口译。有文字以后,双方都用它来记录发音以及这个词表达的意义。5 Z, n2 s* f3 a9 x' z1 l' V

2 ], x0 g1 }4 z  首先要弄清的是指示性语言,举个例子:一个只会说英文的英国人遇到一个只会说中文的中国人,初译开始了。英国人要指着对方,说you;指着自己,说me;指着苹果,说apple;指着树,说tree……这是最直接的方法。
# d. q8 D! H1 ~# Q* y; N
- F# w5 g3 q, ]) I  这样的指示性语言一点点堆砌,加上熟悉了对方的表述方式,就可以进行最基本的交流。
6 i: R0 Y+ g9 v% g6 T4 r! v1 e0 [$ L  @: U" s9 X
  后来,再从判断句衍生出各种各样解释,从而构成更加复杂的内容。
/ Z8 u+ z, ?: q7 N, Z9 `) p' K/ F" f  Y
  当然,从第二步到第三步,远比从第一步到第二步来得艰难,所以需要越来越多做这样工作的人。不同母语的人交流得多了,加上对彼此文化背景愈加了解,翻译这项事业终于从采集文明进入到了农耕文明,不仅出现了正规的词典,还有专业的翻译官大人。
6 D# D4 \4 X; v- o& ?, {0 H( I2 j+ n9 h) d# j
  做翻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古代,翻译官们存在着很严重的语言能力欠缺问题,外语能力过四级的凤毛麟角。
2 w  D& [0 |0 k/ w  I% G2 G0 J; u) |" [) A  T4 w
  我国有文献记载的翻译活动,可以追溯到周公居摄六年,大概是公元前1000多年。: W. l" ?: Z4 ^- W7 m

6 M3 V% J1 E3 k- V  周文王、周武王死后,成王年少,由周公摄理朝政。交趾(今越南北部)南面有一个越裳国,为了表示友好,派出了三位翻译官向周公献珍禽白雉。/ p9 E2 j6 T* L, W# r
: [3 c4 p- [7 l9 S, h& [. A2 A7 ^
  如此大礼,跟尊重我天朝上国倒没有太大关系。因为路太远了,没有人既懂汉语又懂越裳国的语言,所以要先派一个翻译官将越裳国语言翻译成其他的语言,反反复复辗转,才能译成汉语。
5 {- p. ]0 d4 f! u9 H$ C0 R/ f
  F+ v& d: e  t8 |0 T3 n  据《尚书》大传记载:“周成王时,越裳氏重九译而贡白雉。”三个心累的翻译官辗转了九次,经历了一个类似“越裳语-广东话-湖南话-湖北话-河南话……周朝官话”的过程,才翻译成功。6 V2 q7 @6 T" t- q; p8 q- e* ]
# r* p# m# ?; @7 W7 B+ a6 T
  此外,在古代,胡乱翻译则是一件很可能要命的事。早在汉代的法律中,就有对翻译人员的处罚条文。《张家山汉墓竹简》为研究西汉前期的法律制度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其中有载,汉简《具律》规定:“译讯人为非(诈)伪,以出入罪人,死罪,黥为城旦舂;它各以其所出入罪反罪之。”- n( ^/ [+ X9 u! ~! G2 d
# t2 R' ]# m2 V
  若翻译者乱翻译,导致对他人的定罪量刑有出入,如果他人因此被错判死罪,那么翻译者则会相应地被处以黥城旦的刑罚,这是最重的一种劳役刑。如他人被判其他罪的,就要实行反坐。
/ K5 ^, x& G8 }8 C. y$ o; Z2 j% }8 N, Y, F7 X, R4 |; {% f
  由此可见,翻译这个如今还算体面的工作,在过去还真是一个高危职业。
% T2 w0 `! u7 @9 _* G0 u
4 F- q% m1 v! h3 O" J5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辰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辰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