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源流5 Y# ]( J' s$ L( y( ^
" E/ X: y( Q- F* J. R. w ` 姓源出处
4 f- l! k" E. ~( w) M9 a2 @0 E: W& H8 S$ t: Z
1.源自高辛氏,是帝喾的后裔,远古时,有个黄帝后代叫“封",他取姓慕容,是意在远离中原之地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慕二仪(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容”。后来慕容姓的后人,有的地区又简化为慕姓。
$ }" M! f, v" \
1 ^! M2 Z$ v; i C 2.出自汉代,以寺庙名称命姓,称慕容氏。5 r$ u- ^, Q/ S* b1 \. U0 I, ^
) I# {7 @. t: Q; V1 W) F9 ?/ p
3.慕容是鲜卑族主要部落之一,以部落名称为氏。三国时,鲜卑族首领莫护跋率领族人迁居辽西,曾随同司马懿征讨割据辽东的公孙渊,立下战功,被封为率义王。莫护跋在棘城以北(今辽宁省义县境内)建立国家。据说当时北方的汉人流行戴步摇冠(一种带有悬垂装饰物的帽子),莫护跋见了也很喜欢,也做了一顶,整天戴在头上。鲜卑人见了他这种打扮,都称他为“步摇”,因当地语言“步摇”同“慕容”读音相近,所以传到后来就成了“慕容”。莫护跋的后人便干脆以此作为部落的名称。西晋时,慕容廆占领燕北、辽东一带,自称鲜卑单于,他的儿子慕容皝后来建立前燕国,从此正式以慕容为姓。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氏在北方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国,前后历时七十多年。' G6 t4 |! z) R0 |/ L
' ?/ P3 w7 j* S2 q$ o( w 4.源于鲜卑王朝的赐姓,宇文泰建立西魏,主张恢复鲜卑化,要求所属的汉人将领大臣改用鲜卑姓,慕容在三十三姓之内,后来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带头恢复汉姓,并允许所有汉人恢复汉姓,但仍有部分汉人仍用鲜卑姓,另外自称鲜卑后人的西夏王朝也曾赐汉人功臣慕容姓。
- z7 C# |1 Q& q. T! a p) a% o2 S1 E: ^8 ?" x0 I* |( V, k
得姓始祖
( P# j. W$ s3 j! V0 G; \* E0 W' F3 \1 D1 W6 G# T
汉族慕容氏源自帝喾的后裔,高辛氏,远古时,有个黄帝后代叫“封“,他取姓慕容,是意在远离中原之地将中原文明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慕二仪(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容”。后来慕容姓的后人,有的地区又简化为慕姓。- D/ x* s$ H: a
" J% k! z+ w2 X9 V2 k; @
鲜卑族慕容氏,根据《三国志·鲜卑传》中提到,汉桓帝时,鲜卑分为中、东、西三部,中部大夫柯最阙,居慕容寺。而从《通志·氏族略》的记载上考究,鲜卑族首领谭石槐在东汉时期,于高柳北弹汗山建立鲜卑国,其中有个部落首领叫莫护跋的,在棘城以北(今辽宁省义县境内)建立国家。将自己的部落称为“慕容”,他的后人就以慕容氏为姓。西晋时,他的后人慕容廆占领燕北、辽东一带,自称鲜卑单于,故鲜卑慕容氏后人奉莫护跋、慕容廆为慕容姓的得姓始祖。
3 V! n4 b; T6 G3 Y `0 K5 _+ Y$ v7 @: {6 G
鲜卑王族给汉人赐姓。
: b* u9 y2 ~; J* {. d- Y6 @; r! q! Q. r* A* m8 L- }9 z: u3 A+ `
迁徙分布
3 s( E- T9 ? Y3 E' G- I0 j; l5 i2 W; Q6 }9 n% J1 T
慕容复姓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六位,在复姓中排序为第二十八位。慕容本是鲜卑族的一个部落名称,据传中古代部落首领高辛氏的后代居东北夷,三国时首领莫护跋率族人迁至辽西建国,号鲜卑,在涉归做单于时自云:“慕二仪(古指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容”,因此以慕容为姓。在汉桓帝时,鲜卑分而治之,分地中,东,西三区,中部由柯最阙统治,他居住在慕容寺,故更姓为慕容。相传莫护跋在棘城北建国时,很喜欢北方汉人当时很流行的步摇冠(带有坠饰的帽子),也叫人做了一顶,整天戴在头上。鲜卑人因此戏称之“步摇”。而由于语音与慕容相似,后即讹传为慕容。他的后人就将错就错,将部落改称慕容。西晋时,慕容氏建立燕国,正式以慕容为姓。而东晋十六国时,燕国曾鼎盛一时,在北方建有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国,慕容姓氏得到了很广泛地流传。
( y$ h* G) W. X
$ | E [0 x9 X9 B6 l 通用对联
8 N7 J5 c" o; [6 v+ W( l! r- j6 a
慕容姓宗祠三则四言通用联8 K0 {0 G0 L" g, m* A) I6 A7 {
- i" d# X" C/ ]
1.双楠居士;三品中书。# x9 o; ?! L- P
8 s% g4 f, D2 Y% i& y
——佚名撰慕容姓宗祠通用联
( ]& M/ u+ {) X# l" S8 c. w- E, ?6 N. t8 M. @6 h) W* o2 o
上联典指北宋人慕容晖,曾与苏轼有过交往,嗜酒而喜欢吟诗,他家有两株楠木,被人称为双楠居士。下联典指北宋初太原人慕容延钊,字化龙,后周时,官北面行营马步军都虞,与赵匡胤关系很好。赵建北宋,命他以重兵镇守北方,后任殿前都检点、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建隆年间出任湖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平定湖南周保权、荆南高继冲等人的叛乱,加检讨太尉。+ q7 L1 F4 a5 q$ M0 o
% t; h, x% `2 C0 [; D
2.推命世器;授冠将军。0 O8 d0 Y; z9 V4 Q9 O
* H+ {- h1 ]6 i/ u- q* U) b# E
——佚名撰慕容姓宗祠通用联
' k2 u/ d6 [) z
* K* e" Q1 z+ N3 E1 B 上联典指前燕慕容廆谒张华,华异之曰:“命世器也。”下联典指后燕慕容垂投奔苻坚,坚待以国土,授冠将军,封宾都侯。* d- S& h. r) N+ k1 w1 H1 {
! O9 D' O7 z1 c# w( u
3.器堪名世;志在凌霄。
! m' \3 |3 d- e2 f) u: Y2 ?7 N0 t2 ]+ V5 u0 j% n! ]
——佚名撰慕容姓宗祠通用联
' W4 n6 o' _: `& N
& y( ^) y/ p, Y& ?$ M6 q* ]; z 上联典指前燕慕容廆。下联典指后燕慕容垂被苻坚重用,后苻坚败于晋,慕容垂遂叛秦称帝于中山,国号后燕。7 |7 ], Z |) t; \
- D9 y) w/ A- [$ W2 t
历史名人
/ V: o; P& g7 A) @3 W7 i1 r3 `# N0 U, ?; Q" {* R! Y a, R& G: X" _
慕容皝# j( J# b5 s/ m5 V8 F
. D7 ~! C! m+ b& J1 D 字元真(297-348.10.25),小字万年,昌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是鲜卑族领袖慕容廆的第三子。十六国时期前燕王,军事统帅。咸和八年五月甲寅(333年6月4日),慕容廆去世。六月,慕容皝嗣辽东郡公,以平北将军行平州刺史,督摄部内,统治辽东。慕容皝继位后,用法严苛,国人多不安。337年十月,慕容皝称燕王,前燕帝国建立。慕容皝汉化较深,崇尚儒学、喜好文籍,设东庠(学校),以大臣子弟为官学生。公元348年慕容皝病逝,时年52岁。1 q2 [" X# h% B$ }, O2 J
: f, Y. {. s2 m' b3 V3 W: x 慕容恪2 b3 X4 ?, ~5 z3 h5 e! \ O- B
- O. a' X/ y, r2 c( K3 E( d 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燕名将,大臣。字玄恭。昌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西)人。鲜卑族。前燕主慕容皝之子。智勇兼备,善于用兵。从15岁起随父征战,临机多奇谋,常获胜。前燕慕容皝五年(338年)五月,后赵主石虎率兵数十万攻前燕,慕容皝坚守燕都棘城,与赵军相持旬余。后乘赵兵引退之机,命慕容恪率2000骑于晨出击。石虎见诸门若有师出,大惊,遂弃甲溃逃。恪乘胜追击,大败之,斩获3万余人。十二月,鲜卑首领段辽密与前燕谋覆后赵军,慕容恪奉命率精骑7000于密云山(今河北省承德北)设伏,大败后赵将麻秋所部3万人,歼其大部。八年,拜渡辽将军,镇平郭(今辽宁省盖州西南),屡破高句丽兵,使其畏惧,不敢来攻。前燕慕容儁四年(352年)四月,奉命率军攻冉魏,追至廉台(今河北省无极东北),10战皆败。但仍激励将士奋战,令部将佯败诱魏军至平地,自率主力为中军,选善骑射者5000人,以铁锁联马结成方阵抵挡魏军冲击,两侧骑兵伺机夹攻,大败魏军,擒魏主冉闵(见廉台之战)。元玺三年(354年)四月,拜大司马、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事,封太原王。四年十一月,率部往广固(今山东省青州西北)攻内附于东晋的镇北将军段龛。五年正月,引兵渡河(黄河),大破龛军,进围广固。为减少伤亡,采取围而不攻,待其疲竭再歼之策,在广固周围筑高墙,挖深堑,并堵塞五龙口,引渑水灌城。十月,城中柴、粮皆尽,段龛不得已悉众出战。慕容恪挥军冲杀,大败段龛。龛无法突围,率残部复入城,旋出降。慕容恪治军不尚威严,专用恩信,爱护部属,军营外松内紧,敌至莫能近。建熙元年(360年),燕主慕容儁卒,太子慕容暐继帝位,恪为太宰,力辅幼主,总摄朝政。时东晋多数朝臣主张乘机攻前燕,而征西大将军桓温认为,慕容恪尚在,不可妄动。恪辅政期间,前燕政局稳定,军事上也有发展,占据了东晋黄河以南、淮水以北的广大地区。八年五月,恪病卒。
( M6 h- [" N6 Q9 |6 W) O6 K
1 T. z, n' U% N- H 慕容垂
3 G! _# G O0 R2 j: t$ U% F6 ?* @4 I( j; F& v3 t
又名慕容霸,前燕王慕容皝的第五子。十六国后燕创建者。384-396年在位。字道明(326-396),鲜卑族,昌黎棘城(辽宁义县)人。原为前秦大将,苻坚惨败于淝水之战后,慕容垂即图恢复燕国,于384年称燕王,两年后称帝,定都于中山。0 t/ Q- t2 t5 v1 W" @, l
; z- z& R$ k" G+ C+ L 慕容三藏
3 {' y6 _5 ^( ]8 e, E. j2 C2 s, Q' \
燕人也。父绍宗,齐尚书左仆射、东南道大行台。三藏幼聪敏,多武略,颇有父风。仕齐,释褐太尉府参军事,寻迁备身都督。武平初,袭爵燕郡公,邑八百户。其年,败周师于孝水,又破陈师于寿阳,转武卫将军。又败周师于河阳,授武卫大将军。又转右卫将军,别封范阳县公,食邑千户。周师入邺也,齐后主失守东遁,委三藏等留守邺宫。齐之王公以下皆降,三藏犹率麾下抗拒周师。及齐平,武帝引见,恩礼甚厚,诏曰:“三藏父子诚节着闻,宜加荣秩。”授开府仪同大将军。其年,稽胡叛,令三藏讨平之。开皇元年,授吴州刺史。九年,奉诏持节凉州道黜陟大使。其年,岭南酋长王仲宣反,围广州,诏令柱国、襄阳公韦洸为行军总管,三藏为副。至广州,与贼交战,洸为流矢所中,卒,诏令三藏检校广州道行军事。十年,贼众四面攻围,三藏固守月馀。城中粮少矢尽,三藏以为不可持久,遂自率骁锐,夜出突围击之。贼众败散,广州获全。以功授大将军,赐奴婢百口,加以金银杂物。十二年,授廓州刺史。州极西界,与吐谷浑邻接,奸宄犯法者皆迁配彼州,流人多有逃逸。及三藏至,招纳绥抚,百姓爱悦,繦负日至,吏民歌颂之。高祖闻其能,屡有劳问。其年,当州畜产繁孳,获醍醐奉献,赉物百段。十三年,州界连云山响,称万年者三,诏颁郡国,仍遣使醮于山所。其日景云浮于上,雉间兔驯坛侧,使还具以闻,上大悦。十五年,授叠州总管。党项羌时有翻叛,三藏随便讨平之,部内夷夏咸得安辑。仁寿元年,改封河内县男。大业元年,授和州刺史。三年,转任淮南郡太守,所在有惠政。其年,改授金紫光禄大夫。大业七年卒。慕容三藏从子慕容遐,为澶水丞,汉王反,抗节不从,以诚节闻。7 e2 `6 }0 o1 T# f0 R
9 }6 y9 O- W* ?* K; U( _ 慕容延钊7 V& A5 H5 y0 M
' l9 v- B, Q6 c+ w: e4 P3 @
五代、宋初名将。慕容延钊,字化龙(913-963),太原人。后汉初从军。后周世宗柴荣即位后,为殿前散指挥使都校。显德元年(954年),于高平之战中,引军出北汉军之后,突袭获胜,以功升虎捷左厢都指挥使,迁殿前都虞侯。五年,从周世宗征淮南,大破南唐军,迁殿前副都指挥使、领淮南节度使。恭帝即位后,任殿前副都点检,旋为北面行营马步军都虞侯,握重兵屯真定(今河北省正定)。赵匡胤称帝后,加殿前都点检、同中书门下二品。宋建隆元年(960年)四月,率军进讨李筠之乱,获胜,加兼侍中。二年,徙山南东道节度使、西南面兵马都部署。四年,任湖南道行营都部署,与都监李处耘,率安(今湖北省安陆)、复(今天门)等十州兵,按宋太祖赵匡胤“假途灭虢”之策,借道荆南向湖南进军。旋趁荆南观望游移之际,突然兵临城下,迫降荆南。随即水陆并进,一举夺占湖南,遂加检校太尉。是年末卒。9 {+ R' j) ^+ L7 ?* e2 m
! S7 D; P: I- ]: P4 z+ u9 G* W 慕容彦超
4 \/ @. f2 ~8 s: g7 I
7 Q+ V2 ? m+ V+ j! T. m: H7 l 五代时后周将军,曾任兖州(今山东省滋阳)节度使,后叛周兵败自杀。1 W: X0 y( j& s6 I
3 \+ d1 ^$ Y! X. E' {+ d
慕容冲$ x- e/ Y8 F4 y0 G
$ W; g0 } u: g2 v- {% l 西燕威帝慕容冲(359-386),小字凤皇,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主,公元385-386年在位。鲜卑人。前燕帝慕容儁之子,慕容暐之弟。前燕时期慕容儁在位时曾被封为中山王、大司马。; Q o$ Z8 D/ q; v
( F* U! Y& H- t- }
前秦天王苻坚的娈童,与其姐清河公主皆被苻坚宠幸,长安因而有歌谣:“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经过王猛劝谏,慕容冲才被送出宫。 ]5 O4 p+ j* ?: W+ A
2 ?* |( {4 D# N; _ r+ l 370年,前燕为前秦所灭后,包括慕容冲及其兄慕容泓在内的众多鲜卑慕容部人被迁往关中。慕容冲且成了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于淝水之战大败,对境内各族的控制力减弱。建元二十年(384年)慕容冲之叔慕容垂于河北叛变,慕容泓亦于关中举兵称济北王,因此时任平阳太守的慕容冲也在河东起兵,其后并归慕容泓,一同西进长安。不久,谋臣高盖等人认为慕容泓德望不如慕容冲,且用法苛刻严峻,于是杀慕容泓,改立慕容冲为皇太弟。385年,慕容冲即皇帝位于阿房宫,改元更始,之后经过一番惨烈的攻防后占领长安。慕容冲贪图入据长安的安逸,又因为畏惧慕容垂的强大,不敢东回鲜卑人的故地,因而军心思变。更始二年(386年),为左将军韩延所杀,变军拥立将军段随为燕王。慕容冲后来被谥为威皇帝。
. C$ @; N$ w& D$ j% d+ B2 g3 t
( E( M- u+ j: b! ~-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