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王夫差赐剑给伍子胥,叫伍子胥自裁。: s8 h7 L2 r( _' K7 ~
: ^1 C; R4 O9 [. T6 q/ }$ K
历史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不断重演1 T/ v2 M3 W6 y" H6 B8 [7 O
8 [0 X- {" A) O6 [% p o; M7 K
在有文字记载的数千年中国历史中,有一个现象经常重复出现,那就是历代名将难得善终,他们往往不是死在敌人手中,而是死在自己人的刀下。如春秋名将伍子胥被奸臣所害;战国名将白起“死而非其罪”;汉朝名将韩信、彭越、英布被汉高祖刘邦和吕后所杀;唐朝名将李光弼遭猜疑忧惧而死,仆固怀恩被迫反叛,病死鸣沙;宋朝名将岳飞被秦桧阴谋陷害;明末名将袁崇焕被昏君凌迟处死……* A6 h1 D; U% ]1 H3 b" c, [# \! `
: P9 A8 S7 t) z% i* Q% s# r
这些名将之所以不得善终,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方面,名将“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手握兵权,位高权重,不被君王猜疑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办法消除君王的猜疑,必然会惹祸上身。另外,正如范蠡所说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果遇上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乐的君王,名将更没什么好下场。
3 m: l/ a3 \+ `! d, N; A k+ P
7 X8 J8 F% o( n 主观方面,一些将领功成名就以后,居功自傲,骄横跋扈,对下傲慢,对上不敬,这些人不知自己身处险境,往往死于非命。- \3 C( i, B7 ^) _6 n; H. F
' E# s" V: Y* p
英明的君主爱惜名将,想办法与他们共保富贵,如唐太宗见尉迟敬德犯错误便及时加以纠正,宋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与开国功臣和平共处。
8 k h8 k, A5 [0 W8 D. n# g9 J) E$ T0 p9 I0 W8 i L
明智的将帅深谙“月盈则亏,盛极必衰”的道理,深畏满盈,或功成身退,或谦虚谨慎,使自己免遭伤害。如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知道“大名之下,难与久居”,毅然离开越国;南朝名将韦睿功劳越大越谦虚,梁武帝对他始终信任不疑;唐朝名将郭子仪谦虚谨慎,进退有节,平易近人,“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他的善终完全得益于其过人的智慧和良好的修养。
- J' M. A" M/ x6 j& H7 T' y& d1 e$ O) x; { e" Z
伍子胥被谗杀死不瞑目3 r' ~* i( M$ S
; ^6 T l/ B4 u; L! P+ m
白起功劳太大死非其罪
$ d; T" Z, P' Q9 L. _* {, Q8 e
; t. ^* e( V. E+ {+ E( {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世代相仇,攻伐不休。楚人伍子胥因父兄被楚平王所杀,投奔吴国,与吴王阖庐“谋国事”,他与兵圣孙武共同辅佐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使吴王称霸一时。吴王阖庐死后,夫差继位为王。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与大臣范蠡、文种图谋灭吴,伍子胥提醒夫差对越国不可放松警惕,但夫差偏信奸臣伯噽,怀疑伍子胥对自己有二心,赐剑逼伍子胥自杀,伍子胥临死前对手下的人说:“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扶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你们要在我的墓前种几棵梓树,让它长大了可以作器皿;还要把我的眼珠挖下来,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我要看着有朝一日越国人从这里进来灭掉吴国)。”吴王夫差听到伍子胥临死前说这番话,勃然大怒,叫人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一个皮口袋,把它扔进了江里。吴国人对伍子胥十分同情,便在江边为他建了一座庙,并把附近一座小山称为胥山。; [. {/ _9 K9 V% }
7 P/ x; M+ c- {) u# ]6 E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他在秦昭王时因屡战屡胜,先后担任左庶长、左更、国尉、大良造等职,被封为武安君。白起打仗非常残酷,杀人无数。在率兵与韩魏两国军队作战时,“斩首二十四万”;在长平之战中,他把赵国四十多万降卒全部活埋了,只留下240个小孩,让他们回去向赵国报信,使赵国举国为之震惊。$ u( T( X5 V8 r$ U$ C8 j3 N) q
# `0 u2 w' H* [" x3 Z2 } 为了对付白起,韩、赵等国经过商量,派苏代带着重礼行贿秦国的宰相范雎,范雎担心白起灭掉赵国后功劳太大对自己不利,便劝说秦昭王与赵、韩两国讲和。秦昭王同意了范雎的意见,把白起召回,白起听说这是范雎出的主意,从此就和范雎有了矛盾。后来,白起称病不再领兵打仗,于是秦昭王一怒之下把白起削职为民,范雎等人趁机说白起被贬后对朝廷不满,秦昭王很生气,派人赐剑给白起,叫他自杀。白起临死前说:“我把赵国几十万投降的士兵杀了,早就该死了。”由于白起“死而非其罪”,秦国许多乡村城镇都祭祀他。
7 @- G3 s, y, }1 w4 E& R8 ^
% P7 d; S# S* }0 p- f; e4 R 尉迟敬德居功自傲挨批: v; m' n* u# V) X% ]# }% R
' N$ i( c5 c* r9 f. G& h% N9 R 李世勣反应快逃过一劫9 U& Z9 {: P1 G X
; K" O( d5 r, ~- a! [) @ 唐朝开国功臣尉迟敬德武艺超群,在战场上几乎无人能敌,是李世民打天下最得力的助手之一。李世民执政后,励精图治,起用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治理天下,因而有不少人位居尉迟敬德之上。
$ n. C/ ?7 _( k
1 o y/ D: _1 X* @4 Z 有一次,李世民来到自己的出生地,为表示庆祝,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朝中贵臣均出席。在宴会中,尉迟敬德见一些没什么功劳的人排在自己前面,很不高兴,他骂道:“汝何功,坐我上!”任城王李道宗出面调解,结果被他揍了一顿,连眼睛都几乎被打瞎了。李世民很不高兴,宴会结束后把尉迟敬德找来训了一通,李世民说:“朕见汉高祖诛灭功臣,意常尤之,故欲与卿等共保富贵,令子孙不绝。然卿居官数犯法,乃知韩、彭菹醢,非高祖之罪也。国家纲纪,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无贻后悔!”尉迟敬德见皇上一脸严肃批评自己,从此以后不敢乱发脾气,那股骄横之气收敛了许多。
0 Z. h- H( \! T: C2 z/ Z2 p
' t' N- h: w6 u |# e) w6 l8 }) [ 李世民曾对尉迟敬德说:“人或言卿反,何也?”尉迟敬德大呼冤枉,他说:“臣从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镝之余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边说边脱衣服,露出满身的伤疤。李世民“为之流涕”,说:“卿复服,朕不疑卿,故语卿,何更恨邪!”' U \. _: f+ G0 w2 j
, h% p+ c) j' b. u 李世民知道尉迟敬德对自己忠心耿耿,所以不怀疑他会造反,但对另一开国功臣李世勣还是有所怀疑,临终前一个月他对太子说:“李世勣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于是下诏贬李世勣为叠州都督,李世勣政治觉悟非常高,接到诏书后,连家也不回就去叠州赴任,从而打消了李世民的疑虑,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o& D! V; b. d: \9 F# [; C
$ L7 Q7 @% U) Q% r: X, k, @& w 韩信彭越英布
, F; v7 n9 x/ Q8 P. N4 g0 g7 `
, h7 M! Y; [& Q4 o$ F3 P 三王先后被杀
- R$ A8 I. m' S4 |# D' L
P4 n4 Q' V) L3 E2 s$ l 韩信、彭越、英布都是汉高祖麾下有名的将帅。韩信叛楚归汉后,被刘邦拜为大将,他“北攻燕代,东伐赵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战功赫赫,威名远扬;彭越是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秦朝灭亡后,他曾助齐王田荣大败楚军,后来投靠刘邦,平定了大梁一带,功劳很大;英布在秦末时因犯罪被判到骊山秦始皇陵服苦役,后来率领着他所结交的一伙人逃到长江上做强盗。陈胜、吴广起义后,英布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在与秦兵的作战中,英布作战勇敢,常常以少胜多,很受项羽的赏识,被项羽封为九江王。齐王田荣叛楚后,项羽叫英布派兵攻打田荣,英布称病不往,被项羽猜疑,刘邦趁机派随何劝说英布叛楚归汉。由于有韩信、彭越、英布等将帅的鼎力相助,刘邦最终在垓下之战中打败项羽,统一全国。
4 z6 I5 i0 l; p3 R) ?' Y" E' r+ x1 u& _# e$ p4 p S
灭楚后,刘邦封韩信为楚王,封彭越为梁王,封英布为淮南王。对这几个开国功臣,刘邦虽然论功行赏封他们为王,但非常担心他们将来对汉朝不利,所以密切注视他们的一举一动。公元前201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计把韩信抓住软禁起来,并把韩信贬为淮阴侯。公元前196年,韩信密谋造反,被吕后和萧何杀死于长乐钟室。同年,吕后令人告梁王彭越谋反,将彭越灭族,并把彭越剁成肉酱,分给各地的诸侯。当肉酱送到淮南的时候,淮南王英布正在打猎,他见到彭越的肉酱非常害怕,便暗中调集军队以防万一。不久后,有人告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兵讨伐英布,英布战败,整个家族无一人生存。/ g* a$ I. j) }
' |- W* E8 s) Y/ a
周勃被捕入狱+ F' `9 J8 j% t) V
6 i6 N6 w! ?7 t( a0 T; a {
周亚夫呕血亡) ^4 s5 q. O. U w
) S$ L' H" N4 t& \) M! u
汉初名将除以上几人被诛杀外,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将帅也会遭遇无妄之灾。周勃在消灭诸吕的行动中功劳最大,但汉文帝对他并不信任,免了他的宰相职位,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休养。后来有人告周勃想造反,汉文帝令人把他抓起来审问,周勃用千金行贿狱吏才得以释放。名将周亚夫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汗马功劳,但汉景帝认为周亚夫“非少主臣也”,因一些小事逮捕周亚夫入狱,周亚夫想不开,在狱中五天不吃不喝,呕血而死。
( E2 w4 k( }) a; T3 D( u) q+ C0 }
其实名将难白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所遇非明主,就算遇到了明主,下一代的皇帝又怎么肯定呢,人性如此,很多人的生命是被自己人夺去。: R: J1 h2 E; e) J
; L V8 a7 Q0 I# k- S(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