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太极将自己的姐姐莽古济公主凌迟处死,莽古尔泰长子额必伦处死,屯布禄、爱巴礼两人及其所有亲支兄弟、子侄全部被凌迟。一连多日,盛京刑场惨叫声不断,闻者心惊肉跳
& C$ a- g2 o' R7 ^( d4 M( r8 C, `1 y! i0 B3 d, x$ t! p
今沈阳大南门里路东一角,清初是努尔哈赤第三子莽古尔泰王府所在地。莽古尔泰曾经在这里与弟弟德格类、姐姐莽古济密谋设“鸿门宴”,谋害皇太极夺取皇位。可是不知为何,这项夺权方案确定不久,莽古尔泰与德格类先后暴亡。“鸿门宴”事件被揭发后,莽古济及其党羽一千多人被处决。这件事成为沈城乃至清史上一桩最大、最残酷的奇案。
- ~8 q/ s7 B" g) d% {3 }+ H
; s; P4 j2 E. R% T8 n. }& Z 拔刀怒向皇太极
9 K1 y4 u# I i. S
% A9 Z( b6 z& N* Z# e 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嫡子,母亲是富察氏,生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身任正蓝旗旗主,三大贝勒。论出身、地位本来都在皇太极之上,只因其母与大贝勒代善关系暧昧,努尔哈赤不忍心将其杀害,仅以私藏财物为名把她休了。而莽古尔泰为取悦于父汗,竟残忍地把母亲杀了。这种禽兽般的行为使得莽古尔泰在后金国的地位、影响大为降低。以至于天命十一年(1626)在推举汗位继承人时竟无人提名于他。
Q5 k" y5 }, T5 q, j
- D( D9 q; L, r6 i @ 皇太极继位时,莽古尔泰虽然依附众议,不得不投了他一票,但内心却并不平衡。久之,与皇太极矛盾日深。最终以“御前露刃”事件使两人矛盾达到白热化。
6 h; h- v" l. Z5 v9 ~- f; i
4 b" D/ g( [' U% C, g 那是天聪五年(1631),明朝大将祖大寿复修大凌河城。皇太极对明军进逼后金感到不安,决心要拔掉这颗“钉子”。这年8月,皇太极统帅八旗劲旅围攻大凌河城。八旗军各按方位围城,莽古尔泰与其弟德格类率正蓝旗攻击城的正南面,由于这里是明军炮火最集中的地区,明军给莽古尔泰军卒以很大杀伤,莽古尔泰见状及时下令撤退。尔后,莽古尔泰来到皇太极御帐,请求皇太极将出哨的正蓝旗护军调回,以补充军力,以利再战。这本来是合理要求,可皇太极不等莽古尔泰奏请完毕,就下令护卫备马,说是有要事要办。
7 Q- D/ j9 E6 f) L6 L- \$ {- a* \' N4 S0 y
莽古尔泰本来性情鲁莽,见此情形大为恼怒。大声地说:“皇上对我有何成见请公开宣谕,不要这样为难我,我对皇上一直是处处顺承,可是我这样尽心竭力皇上还是不满,皇上是不是要往死路逼我? ”
; F: _, B' W @9 D7 F; M5 ]1 k* N% G/ G+ l$ |4 ^% i6 g Q
莽古尔泰边说边把手放到了刀柄上。站在他身边的德格类看到这种情形,急步上前给了莽古尔泰一拳,提醒他莫干“傻事”。莽古尔泰挨了一拳,更加怒不可遏,随手将刀拔出五寸许。德格类大惊失色,赶忙将其手按住,并用力把他推出御帐之外。皇太极见到这种情形,大骂身边的侍卫们说:“他们露刃犯朕,你们为啥不赶紧拔刀挡在朕前?古人说:操刀必割,执斧必伐。他们露刃的目的你们不明白吗,怎么敢坐视不动? ”5 ?& x- ~/ f/ T, p
% I" x7 U- O I( E& J; C# G
当天晚上,莽古尔泰在弟弟德格类的劝说下,以自已饮酒过量,导致狂言失态为借口,来到皇太极黄帐前向皇太极陪罪,但被皇太极拒之帐外。
: O6 k( t7 U% ]' z' i8 ?
% x+ W) E" r* y3 w 姐弟密谋“鸿门宴”
3 J7 ^( Q/ }2 r+ Y* r8 E n/ i& q" \' E+ C/ s. q
大凌河之战胜利结束,八旗大军从前线撤回盛京。法司开始处理莽古尔泰“御前露刃”事件,审理后向皇太极报批,莽古尔泰被判革除大贝勒名号、夺五牛录人口、罚银一万两。
* C- \% J& ]- f3 f/ {( O& s- _+ a: A1 d1 P) y, d1 F' u
莽古尔泰对这个判决结果并不在乎,在乎的是彻底得罪了皇太极,给自已的前景蒙上了阴影。所以内心十分懊丧,甚至经常独坐而哭。姐姐莽古济、姐夫琐诺木对弟弟的遭遇甚感同情,特地从开原赶来相劝。" e# H; `# N$ s9 H
7 r( t6 B5 G+ l+ B
酒过三巡之后,莽古尔泰借着酒兴,把一直深藏在内心的想法坦吐出来。他说:“我现在把皇太极彻底得罪了,今后恐怕也没啥好果子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找机会把他除掉,夺取汗位。如果这招失败,我们就退到开原,开原城大坚固,在那自立为王。 ”野史笔记上说,莽古尔泰的计划是,在家里摆“鸿门宴”,宴请皇太极,用药酒将其“鸩杀”。弟弟德格类、姐姐莽古济以及姐夫琐诺木听到这个计划很感震惊,劝莽古尔泰不可莽撞行事。莽古尔泰却说:“我不杀他,他必杀我,我已经没有退路了。 ”见莽古尔泰如此坚决,姐弟三人最后同意了莽古尔泰的计划。
) v7 y7 ~3 H5 Q& w/ D5 v9 w# Z' \- P
第二天,莽古尔泰将正蓝旗两位亲信主将屯布禄、爱巴礼,还有莽古济的亲信冷僧机一块请入密室。三个亲信听罢莽古尔泰的决定,都毫不迟疑地表示说,唯主子之命是从,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
! @$ f! ` k6 S( f
/ M3 y0 `% B8 Y3 M$ q* I7 [: H 商议已定,七个人开始歃血盟誓。莽古尔泰立誓说:“我莽古尔泰已结怨于皇上,尔等助我,事济之后,如视尔等不如我身者天地鉴之。”琐诺木和莽古济立誓说:“我等阳事皇上阴助尔,如不践言,天地鉴之。”其他几人也都立下誓言。然后将誓书在佛前焚烧,按计划分头准备。
g# f8 f7 f/ ?8 P6 w. a1 O
' R- V! G! ?2 ~3 Y/ T 琐诺木感恩告密! L% A$ ^ K: P1 v$ j
: O! m/ t4 v9 v' K8 G( o
琐诺木本是蒙古傲汉部的贝勒,天聪元年(1637)归附后金。皇太极为笼络傲汉部,将寡居的姐姐莽古济公主下嫁给琐诺木为妻。随后,又将开原城赐给他们为属地,在开原城内修公主府。还赐给他们大量牛马、人丁,金银,衣物。所以,琐诺木对皇太极感恩戴德。2 f( I4 D5 a) N9 ]& O$ h
+ T6 M5 j9 j$ t3 w, E( _4 r 正因为如此,琐诺木参与正蓝旗“鸿门宴”立誓之后,心中总感到有些亏心和焦虑不安。有一次,琐诺木到皇太极家看望,皇太极设宴热情款侍。琐诺木假装喝多了,对皇太极说,“皇上不当惟兄弟是倚,行将害上,宜慎防之……”说着说着,琐诺木流下了眼泪,说:“皇上在,我们蒙古各部能够安逸地生活,皇上要是不在,我们蒙古可怎么办呀? ”。4 O& G6 s. k+ ^9 U+ ?8 o/ E* o7 m
# u/ `; F% U! s9 K, `0 B$ W 皇太极是何等人?当然听得出琐诺木这番话的弦外之音。所以,可以肯定地说,莽古尔泰密谋“鸿门宴”,盟誓之后就已经暴露了,这个告密者就是他的姐夫琐诺木。0 v; O+ [) _9 D8 k0 i
) n. Q4 i" ?& g, Y; R3 \
预谋“鸿门宴”后不久,莽古尔泰突然“中暴疾不能言而死”,这令大家十分震惊,认为是“不祥之兆”。于是,没敢按计划实施。二年之后,德格类也遭受与其兄同样的病症“暴亡”。
% l! R) w. \; N+ B9 B- L
, p7 H; ]+ _$ R2 I; g9 i 莽古尔泰与弟弟德格类是不是死于皇太极之手,没有依据,不好妄猜,只能说二人死得突然,让人无法不生疑。$ e: v! I( X2 ]- ]4 R4 Y7 O
5 x% k* n# Y1 T4 W0 S3 S0 k 莽古济惹恼皇太极) _' b& ~( R; _: K J: I2 `% e
* R+ { u C) [( P; I, |& l 莽古济与皇太极是同父异母姐弟,皇太极之子豪格娶了琐诺木前房所生的女儿为妻,所以,莽古济既是豪格的姑姑,又是他的丈母娘。1 t( Y9 V5 _+ |- Z. _/ l
* I+ f5 h- P- `. i6 K# e+ A 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打败蒙古共主林丹汗,获得林丹汗八大福晋。皇太极自已娶了两位,又将其中长得最为俏丽的伯奇福晋赐给了儿子豪格,其他五位美妇也都给了几位王爷。3 B$ {9 Q* b3 i6 t. F4 u
6 t' n4 ~: Q U/ _+ K6 y 莽古济听说此事后大为不满,她当即找到皇太极,当着众人面质问皇太极:“你给豪格娶妻,我的女儿怎么办?”皇太极好言相劝,莽古济根本不听,一脚踢开营帐门,上马就奔开原方向跑去。
4 i _: _( x/ _% a G6 N; m2 G T6 X/ |- H6 I5 R
大贝勒代善此时也在营帐中,见妹妹生气,也没多想,急忙乘马就追。追到莽古济后,代善把莽古济请到自已营帐内,设宴招待,临走时还送给妹妹许多礼物。- Y- f/ f2 T7 c/ b, k! u
' z& Q$ y C) v: C$ @
皇太极听说后,说:“代善与莽古济的关系本来并不和睦,可是,当我与莽古济生气出现矛盾时,他却把莽古济请到家里,又是请吃,又是送礼,他想干什么?”又说:“你们如果如此悖乱,推举别人为汗,替代我好了! ”
/ ?; y2 ^2 W0 A1 n/ C$ T) }
7 E2 y; {5 G) Z3 C+ Y: W 皇太极随即拔营而走,先行回到盛京,连续八天关闭宫门不理朝政。
2 J) J6 W, M" g* j: I" x8 E$ X4 D+ O
h# d/ y4 |# ~* ?. E/ y( v 莽古济根本不知道皇太极的滔天怒火来自哪里,仍愤愤地说:“我是你的姐姐,就是说了点过头的话,还至于你生这么大的气啊? ”# l+ y" q. C) w+ {- R) Q
9 q$ ?3 O+ O, ~2 Q, i3 W8 x9 B6 V/ E
冷僧机,原是叶赫部人,努尔哈赤灭叶赫部时将其俘获,分配给正蓝旗为奴。后来,莽古济改嫁琐诺木时把他挑出作为家仆。冷僧机出身虽然卑微,但为人机警狡猾,善于察言观色,阿谀逢承。久而久之,被莽古济看重,成为她的心腹。
$ n6 r5 ?3 m( j2 X' p$ _
; U, _/ g% I% u. ~ 参与秘密策划“鸿门宴”后,因见正蓝旗两贝勒先后“暴亡”,莽古济又与皇太极闹翻,善于见风使舵的冷僧机,预感处境不妙。心想,如果有一天事情被人揭发,自己丢掉性命不说,全家老小也会因此受到诛连。思来想去,冷僧机决意反戈一击。& o' n3 P4 }/ S) _5 J
) W- a6 H* X' `: O3 j 天聪九年(1635)12月,冷僧机到刑部敲击登闻鼓,求见刑部贝勒济尔哈朗,说有重大机密讦告。
/ }( A6 Y; g3 z |
! R$ u3 y8 X0 w' H 济尔哈朗闻知立即升堂,冷僧机遂将正蓝旗贝勒生前与莽古济公主密谋“鸿门宴”计划全部揭发。济尔哈朗听了,大为震惊,立即带冷僧机入宫面见皇太极。
7 j- ~: G4 [* c8 p5 E( j
, A& U! A8 G6 @ 皇太极听了冷僧机的叙述,并没有任何惊讶的表情,只是说:“好!好!此案如果正蓝旗贝勒在世,你的讦告功劳就更大了,不过现在揭发也不晚,也不晚。 ”
+ y! w- m: U0 Z, f
+ z+ u! h' ~- V- ` 听了皇太极的话,冷僧机心里暗叫:“好悬,原来皇上早已知悉,我若迟来一步,也许真就晚矣! ”+ y! S7 J# q; V" N: L2 K
6 |4 L2 N9 M% u0 |5 L8 r. B9 a' a
莽古济被千刀万剐
9 p7 H L2 \2 j+ l6 H
' @7 l" q8 f2 b1 N “鸿门宴”案被揭发后,刑部奉命侦办。由于此案涉案人员过多,仅靠刑部侦办人员不敷应用,经请旨,从正、镶两黄旗各牛录抽调一大批人马协助办案。$ ` K- N' w( I% g
: t# _4 b) R! [3 F8 y8 z9 f
刑部首先派一队人马,星夜赶赴开原公主府,将公主莽古济和额驸琐诺木拘捕到案。又派几路甲兵分别将莽古尔泰王府、德格类王府以及正蓝旗主将屯布禄、爱巴礼等人家宅包围,将其所有家人全部捕获,押入大牢。由于犯人过多,盛京城监狱一时人满为患。
\3 [. p' w! g* t* P# R
/ y0 Y9 _; ~8 D; W; [ 刑部在莽古尔泰王府搜出木牌印十六面,上面刻着:“金国皇帝之印”,认定为谋反的重要证据。主要案犯莽古济、琐诺木,屯布禄、爱巴礼也全都供认不讳,“谋危社稷”、“逆迹彰着”等罪名成立。
* o# x: R# m& K, o( J
0 ~ K* [! Z& `' G. ]+ O 行刑前,皇太极派人前往福陵,向努尔哈赤灵位报告此事,又到九门附近的“先汗宫”向先汗的两位遗妃报告。! Y2 U. ]9 n! X
2 I0 ]0 [: ]! [; c' g
最后的结果是,皇太极将自己的姐姐莽古济公主凌迟处决,莽古尔泰长子额必伦处死,其余五子黜为庶人,给其他王爷为奴使唤。屯布禄、爱巴礼两人及其所有亲支兄弟、子侄全部被凌迟。一连多日,盛京刑场惨叫声不断,闻者心惊肉跳。
! t8 `! r2 R! z/ ~$ P J* i0 ?+ U/ S9 x/ q( h
额驸琐诺木,因为事先向皇太极暗示,等于告发,所以免罪恩养。
! s( p4 [% U$ W+ C% T8 _3 B
- _8 d) g# O3 m9 ?1 q 冷僧机因举报有功,将屯布禄、爱巴礼两家全部家产给了他作为奖励。并给予他三等甲喇章京的世职,世袭罔替。又给予他免去各种贡赋的特权。# W4 q% V6 v3 s9 A
7 f3 H; R& h, B# W0 }/ w( S# m
同时,正蓝旗建制被取消,属员被分别编入正、镶两黄旗,“八旗”一时成了“七旗”。但时隔不久,皇太极又将正蓝旗恢复,只不过恢复后的正蓝旗已今非昔比。- h& z$ G1 r) v0 y% u6 @
1 D5 s, [( y- X9 J, w6 l C- l 崇德元年正月,工部平毁了莽古尔泰与德格类的坟墓,“将已寒之骸骨,复行抛弃”,墓内所有随葬金、银器物统统收缴入库。皇太极闻知后,命令工部将其墓按原样修复。! w0 L% u- I5 k3 P4 J/ L
7 g3 ]& e: d" e# e(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