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与后羿
; E# q# b) w; N4 o! U/ a8 p+ ?' M1 W8 q8 i' Q
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 Y) A% F0 k5 Y
+ ~' G- U$ D2 T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 N1 p4 m# P" v; f
. l* u5 c* E% `6 K! q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8 y2 A- N" ]- ?" @
* u) z! V) `; c6 {9 ?" Y- H0 K 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5 ^5 U' L1 z1 p1 y
9 w- d; E, Z" a% r# z, s% P (这只是“嫦娥奔月”的一种说法,在民间流传着许多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的是后羿射下太阳后,被人民推选为首领,脾气变得暴躁,不高兴就随便杀人,嫦娥是偷吃了日后要与后羿一起服用的两颗仙丹而成仙的。2 A' O3 L1 [( u/ ?# w
6 c& H: d3 a) G
嫦娥
8 P' N% B6 A3 W0 r+ M4 e
5 f: R! m1 s# i; `$ y4 h 中国上古神话人物,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喾(天帝帝俊)的女儿、后羿之妻,其美貌非凡,本称姮娥 ,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忌讳而改称嫦娥,又作常娥。也有称其姓纯狐,名嫄娥。神话中因偷食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
/ ^! R, ~. Z+ b1 o s
1 @5 T. ^+ W7 Y& b5 x; Y- D3 F: T2 s 东汉之前,无任何资料显示嫦娥与羿是夫妻关系,直到高诱注解《淮南子》才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据说嫦娥与大羿开创了一夫一妻制的先河,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演绎出了嫦娥飞天的故事,民间多有其传说以及诗词歌赋流传。在道教中,嫦娥为月神,又称太阴星君,道教以月为阴之精,尊称为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作女神像。" M* c7 c+ W g
: o3 }: Z+ z+ `; f- e: `
身世之谜
2 ^) F4 b- M" Y5 z5 W4 S' j. L, r" S/ _ u4 x! W+ e
帝喾之妻
4 [# m- [5 L! \6 _! m
7 m: ]% L( ]! {3 c+ W; \ 据传说,嫦娥和常仪是同一个人。“常仪,帝俊妻也。”帝俊就是帝喾,一生下来就会说话,给自己取了名字叫“俊”。常仪是他四个妃子中的一个,所生的儿子后来还登了基。因为嫦娥、常羲(常仪)原本是一个名字,娥和羲二字,在古汉字中的形、音皆同,实属一字之分衍。但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出自帝喾之子帝尧(唐尧)的时代,而且常仪是殂于帝喾之前的,所以常仪并不是嫦娥。
- o9 C" t+ ]- Q; d4 }% u8 T1 U o1 Q/ C0 m5 F* Q7 K$ [; s; t: K
帝喾之女) T |0 r" _! C5 Q5 r" m( v0 K8 J- Q
8 m; w! \! O) c$ x0 K3 s% l 史料记载,帝喾除了有这么多着名而神奇的妻子外,还有一个神乎其神的女儿嫦娥。嫦娥是帝喾(天帝帝俊)和常仪(常羲)的女儿。常仪只给帝喾生养了两个孩子,其中男孩就是不善之君帝挚。《山海经》记载,常羲,又称常仪,她与帝喾(帝俊)生了十二个月亮,而且“常羲”字面意思就有生月亮的意思,表明帝喾和常仪的女儿就是月亮之神嫦娥。嫦娥又有姮娥之称,也就是说,常羲虽然发音与嫦娥类似,但是未必就是同一个人。在远古时代,无论男女,集成先人名讳的人不占少数,羿与后羿既然都可以是两个人,把常羲与姮娥也分开来看的话,姮娥很有可能就是常羲所生的这十二个月亮。帝喾的儿子少皞(少昊)生了般,般发明了弓箭,而帝喾的臣子羿则是以射箭闻名的,羿比般年长,与帝俊平辈的后羿能够精通于少昊的儿子发明的弓箭,射下九个太阳,那么对于自己臣子的抚恤便是把女儿嫁给羿,这一点符合当时的状况。所以,嫦娥是常羲与帝俊的女儿。 w$ j" p0 x7 P h: e
# C0 L& J. a# w! X. b8 }
仙女皇娥
9 |2 u2 e$ S/ }7 w1 f
% q/ W% O$ x: ~ E; b& t$ ^ Z4 w 在东晋时期的小说集《拾遗记》中有这样一段神仙相恋的故事:仙女皇娥晚上在璇宫织布,独居无聊,就丢下手头的女红,独自一人乘着木筏游玩,随风漂泊,漂到在烟波苍茫的穷桑之浦,与水际一位英俊的男子邂逅相遇,这位帅哥儿乃是白帝之子,太白之精化身。两个人一见倾心,于是同舟出游。太白抚琴,皇娥唱歌,两情盈盈,乐不思归。皇娥与白帝子宴戏后回来不久,就生了少昊。这个故事的女主角叫皇娥,她是少昊的母亲,少昊在古代神话中也非等闲之辈,他被视为秋天之神、西方之神,与东方的春天之神太昊遥相呼应。按某些说法来,似乎有某种联系。太昊是太阳,少昊自然就是月亮,而皇娥是少昊之母,当然也就是月亮之母,也就是《山海经》中的常羲,此其一;皇娥是少昊之母,而抛开神话,只看历史,文献中,则说少昊之母是常仪,也就是说,皇娥又名常仪,常仪和常羲、嫦娥几个词的形、音全同,有可能都是一名之异传而已,此其二;这个故事中,皇娥和白帝子在西海之滨得到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桑椹,而嫦娥奔月是因为她服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讨来的不死药,此其三。
) n$ R" Z* P8 f
/ s% y* v- X Y0 ?3 X+ p5 x0 n: W& p 嫦娥奔月 各版本
. s8 F, B5 @! ]1 n
5 m/ ?0 x1 h7 a& e3 x' _ o3 q. D 被逼无奈版
' X$ c5 j$ p' w* n7 S5 Q% I& o% j9 j5 v) k$ B' D$ O7 F
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逢蒙也混了进来。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交于嫦娥保管。后羿恶徒逢蒙(传说后羿后来就死于此人箭下)趁后羿外出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危急之时吞下不死药,不多时便飘离地面,飞落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家寻妻不得,捶胸顿足, 仰望月亮千呼万唤地呼唤嫦娥名字。他的呼唤惊动了上天,皎洁的月亮上,果然出现嫦娥的身影。后羿急忙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而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遥祭嫦娥。后来月母被羿的真情所打动,允许嫦娥在月圆之日与羿在月桂树下相会。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 S- \4 k3 m _* ?- e
" l# x8 u3 D2 `6 X, ~ 抛夫独吞版# H. k A# c6 Q( r8 ]
1 G7 K9 Z( U/ t9 x" L% _& \
嫦娥知道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了不死之药,就成仙心切。有一天,就趁着后羿不注意,偷来吃下了不死药,然后就飞到月宫。
( b$ Y! X, j }! i# o0 F. _1 g" [2 E
拯救黎民版/ r2 n; B3 L9 h; D2 Y
, P# @: j3 `! K6 V8 v0 ]$ P 后羿是远古时期有穷国的国王,力大无穷,勇武善射,但性格暴戾,滥施苛政,弄得民不聊生。但后羿也想长生不老,他恰好又从王母娘娘那里搞来了可以成仙得道的灵药。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得知此事,为使百姓免受后羿长期的残暴统治,就偷偷把仙药吃了,化作仙女飘向月宫,成了月神。
/ ?5 S) k# T [, R( i* |$ _
2 w) R( f1 \ k2 A$ `9 g 后羿不忠版0 N2 Z( C5 q% u# W K& D
5 ~0 u2 W! B3 e' s
屈原的《天问》中说:后羿成为射日英雄后,对嫦娥有不忠行为,和河伯的妻子发生暧昧关系,因而引起嫦娥极大的不满,一气之下就离开后羿跑到天上去了。这或许是后来吴承恩在《西游记》里让天蓬元帅猪八戒戏嫦娥的一个缘由。
% w. E5 N x3 e8 p) I1 I7 i7 A( i( s B! w( N
汉代嫦娥奔月故事的结局十分怪异,汉代人相信月亮中有玉兔和蟾蜍,玉兔不知道是何来历,都说嫦娥后来变成了癞蛤蟆。嫦娥服不死药而奔月的故事,最晚在战国晚期的占卜书《归藏》中已经显山露水,到了汉代则广为人知,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东汉天文学家张衡的《灵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已经颇具首尾。《灵宪》还提到,嫦娥在偷服了后羿的不死药之后,临行前,还特意去找一位叫有黄的算命大师打卦问吉凶,占卜师打了一卦,告诉她说是吉卦,但行无妨,并且还预言到,此去西天迢遥,或许刚上路时会遇到昏天黑地的阴霾天气,不必害怕,而且后代肯定会繁荣昌盛。后来,奔月之后的嫦娥则变成了癞蛤蟆。
. a. v, B0 g) x! t
1 b6 A: q( w( E& o2 d 也许是因为嫦娥变成癞蛤蟆的结局太悖逆常理,也太不合乎人情,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到后来,就丢掉了这个丑陋的尾巴,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悲欢离合的哀艳
; F/ C% M0 p- i( R( I
' k- I$ p/ L4 K+ @( H" t 文献记载$ X* i4 P0 F" I" j
& ]/ J4 `5 u( F5 Z6 x# B/ G, E! L 《易占》之《归妹》记录了嫦娥偷吃长生药、卜奔月之事。《秦简》:‘归妹曰:昔者恒我窃毋死之,奔月而攴占。’此见于传本《归藏》之辞,这就说明,嫦娥早在商代就已为世人所知。《搜神记》的作者不仅见过《归藏》,甚至还有可能见过《连山》,至少可以说有间接受益之可能,而嫦娥奔月的故事见诸于文字,则可以向前推至夏代。5 M3 ^# e3 s& w+ ?
6 v9 O" y$ B) o0 K
《文选》注两引《归藏》,均谓常娥服不死药奔月。知常娥神话古有流传,非始于《淮南子》,又《淮南鸿烈集解》引庄达吉云:“姮娥,诸本皆作恒,唯《意林》作姮,《文选》注引此作常,淮王当讳恒,不应作恒,疑《意林》是也”。汉文帝名恒故讳之,知姮娥作恒娥,而恒亦即常之意。
0 B& g7 K! L' T$ q" N
9 @. \9 E; t6 A. k7 z# S6 `7 ~5 b# ` 《淮南子 外八篇》: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E6 I. d5 z# o+ ~; b: \; U
. v$ A F& o# ]0 _( s( j
《淮南子 外八篇》: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5 \6 u7 `- ^2 E7 F; e& Q
) U; A1 t. c E7 a
《淮南子 外八篇》: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故宋人有云:“一轮千古广寒深,折尽桂花应白发”。' u# p2 b! b5 D5 J; `& w& X
f; O5 H7 R: Y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7 z* a- Y- R' S3 W8 [4 D
; F5 }9 l Y+ A
《初学记》卷一引古本《淮南子》,于“姮娥窃以奔月”句下,尚有“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十二字。
, H/ ]. {, ]4 @9 G9 B& ^' P5 X; K1 z/ Z, [$ t
《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记“生月十二”之常羲。古音读羲为娥,逐渐演变为奔月之常娥。, [9 N9 f6 }" [% u2 N5 r. q
& v' V- J: Y9 l! s _+ Z: S
《集解》引洪颐煊云:“说文无姮字,后人所造。”
8 p8 ?! E, G6 s% f5 Y5 S& I, P* G4 n' }) w$ k# p# w L$ A% j* Y
清初小说《有夏志传》:夏朝国王太康,见后羿之妻嫦娥美艳,便想用幽州来换取。后羿竟满口答应。嫦娥遂偷吃不死药,毅然飞升。1 n: v& k% R# \$ s
: w) }8 y" z; J( s1 f, z! E9 E 嫦娥与盘瓠
9 D# `9 i) i* U5 e- X( V: x# o7 k; n
《后汉书·南蛮传》记录了这样一个光怪陆离的传说:6 m- g( z1 W% `! ]; c+ q
$ g2 S, v4 w9 H# b5 u; H: v$ ?% }7 i! d 帝喾执政时,华夏族的四周都是些尚未开化的少数民族。其中位于中原西部的犬戎部落时常东侵。帝喾几次率军征伐,却总是打不过。万般无奈之下,帝喾只好向天下招募能人,许诺谁能拿下犬戎首领吴将军的项上人头,就奖励他一位妻子,黄金千斤、封邑万户。8 D# s$ P: w9 G7 m
' v1 h S& X- q7 w. F* V+ b
帝喾养了一只神犬,五彩皮毛,名叫盘瓠。盘瓠不仅通人意,而且懂人语。听到有如此重赏,立即奔向犬戎阵营,留在吴将军身边做了卧底。等吴将军放松警惕后,盘瓠伺机咬下了他的脑袋,回到帝喾这里来邀功请赏。帝喾身边的大臣哪里见过这等神奇的事情,顿时都傻了。仔细检查那个人头,的确是吴将军的。帝喾这时也没了主意,本想准备喂它些好吃的东西也就算了,但帝喾的女儿认为帝王既然作出了承诺,就不应该反悔。如今既然没有一个女子愿意嫁给一条狗,她愿意首创“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先例。帝喾没有别的办法,就把女儿许配给了盘瓠。0 N- i7 U& _: F9 O0 ^/ [
S7 b o/ @: f* }# b% J7 P8 [
另一个版本讲的是:盘瓠见帝喾反悔,就突然发出人的声音,让帝喾把它放在金钟里面,过七天七夜就能变成人。帝喾按要求把盘瓠放到了金钟里。但帝喾有一个女儿好奇心特别重,还没到七天,她就跑过来看。这时,盘瓠的身子已经变成人形了,但头还没变成“人模”,依然是“狗样”。公主坏了大事,只好嫁给了“人身狗面”的盘瓠。' P+ q7 y- c0 Q4 D8 x7 o) y$ c1 |
1 n: C G' J z, ~+ i
盘瓠得到这位公主后,背着她来到了中原以南的崇山峻岭之中的山洞里生活。帝喾很想念自己的女儿,曾经多次派人去大山里寻找。但只要搜山队一出动,不是风雨大作就是地动山摇,根本就进不去。- }6 o5 q- ]0 W- x' R
4 z2 r$ l! |! n2 ? 帝喾的这位女儿有着超强的生育能力,《后汉书》上说“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死后,他后代生活的地方还是没有外人,所以这六男六女的兄妹便只好“近亲繁殖”。他们削木皮、织杂草为衣,而且用有色的植物把这些材料浸染成五颜六色。这些人在做好的衣服上都留一个尾巴,大概是纪念盘瓠的狗尾。
* B$ d! G; U; G2 ~
/ ~- i: G9 \! U$ I7 }& @ 后来,帝喾的女儿回到了中原,把这番艰苦的生活对父亲说了。帝喾马上派人把这些外孙、外孙女接了回来。但是,盘瓠这些身穿奇装异服的后代,因为自小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与华夏族已经完全迥异,他们习惯翻山越岭,却不会走一马平川,甚至连交流的语言也完全不同。帝喾只好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把中原之南的一大片山地湖泽赏赐给他们,这些后代从此在那里繁衍,被称为蛮夷。
2 d- q. ]& a: j& V, k3 ~
9 u( D$ [+ [; E, t8 }9 m 史书所记的这些事情虽然荒诞,但目的是想说明中国南方的各少数民族,其实都是帝喾女儿的后代。至今,在中国南方的瑶、畲(音“奢”)等少数民族中还流传着关于盘瓠的传说,保存有《祖图》(即狗皇史图)和《狗皇歌》,信奉“狗”当始祖,“石狗”成为图腾标志。
6 X& }' s" m& J& i: W6 f0 \; [9 ~) M+ k9 L: `( A) L
五易九马图% e+ F, w' I; ], D Q5 h8 m% x% }7 p
) Q0 W6 T) I. _ 漓江边的九马画山,原本叫做九峰山,上面的九马图据当地人传说是嫦娥所画。% w8 L: y, T9 v" _: M8 T
# F% D7 ?9 g$ w 传说自从木龙被斩后,漓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风调雨顺了,船家行船艰难了很多。嫦娥见漓江上的船家终日风里行、雨里走,不禁动了恻隐之心。8 n, {: T( ~' } t. Q5 M
3 q A9 ^) G' w. T+ w 为了使船家们开心,按照船家们的要求,嫦娥施法将九峰山劈开两半,一半留在漓江边,一半请巨灵神背到了桂林东郊。而后嫦娥招来一群天鹅,最大的一只天鹅驮着牡丹圣手挥毫,其它的天鹅各叼一盘色彩,随着画师上下左右盘旋。但完成后,船工们都说牡丹虽然画活了,但就是看了长不了力气。嫦娥于是广袖一拂,抹去图画。后来经过了三番五次的修改重画,也没能满足船工们的要求。
' U4 k6 F+ M/ @9 t" R, ^9 ^9 u3 L
6 d; Z: @' l% R; D; E( l 嫦娥一筹莫展,不知画什么才好。这时担任弼马温的孙大圣知道后,立即赶来九匹天马,让嫦娥临摹。嫦娥豪气冲天,调好七彩颜色,纵横运笔,肆意点染,并不照画天马,只一顿饭的功夫,一幅《九马图》就脱颖而出了。船夫们看了,一致喝彩称妙。从此以后,当地百姓就把这九峰山,改叫为了九马画山。; E! t7 k0 w% C3 _5 N7 M8 e& O
+ O+ y) u: W' u) o0 b0 i
桂林的传说1 a% `6 ?2 J7 w( Q5 D, p/ U; A
# }% ]# P/ C- S7 M& R# e 传说嫦娥偷下凡尘,来到了今叫桂林的地方,见赤地荒野,无水无山,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嫦娥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嫦娥从月宫中取来桂花树种,仙袖一拂,便植下漫野桂花树来,从此以后才有桂林这个地名。嫦娥又驾着五彩祥云,来到北方的崇山峻岭之间。她向群山吹了一口仙气,一座座大山立刻变成了一匹匹高头骏马,跟着她向南方奔去。嫦娥把这些马变成了石山,那些石马也像是领会了嫦娥的心意,变成一座座挺拔俊俏而又姿态各异的青山。由于没有水,少了许多生机,嫦娥向观音求水,观音让嫦娥在群山之中开出一条河道,将净瓶里的水倒入河中。菩萨嘱咐嫦娥,时日五更送还净瓶,否则将被关在蟾宫。
0 d% c3 Q- R# e+ C, ^( g( Z+ r# F6 [& i* c! H4 @" |/ z, Y" v+ T% u
当嫦娥开出河道之时,太阳已跃上东山,嫦娥慌忙把净瓶水注入河道,一泓清流缓缓南去,桂林顿时水光潋滟。可是观音的净瓶,此刻也失去法力,从兴安随波而下,漂到桂林斗鸡潭就不动了。从此,净瓶化为石山,就是现在的净瓶山。为此,观音大为生气,责令嫦娥归天。桂林的百姓与嫦娥分别时,哭声百里,泪满江河。为了记住这次离别,就把这条河取名离江。江从水,后人就改写为“漓江”。
4 L* h; q1 g0 d- S x' o9 N. s: s# E) ]1 P
嫦娥与明珠
9 j# i, t: k: {) h2 x
3 O- g2 i' }; t2 Y6 g 传说西施本是月宫中嫦娥的掌上明珠,她奉玉帝之命,下凡来拯救吴越两国黎民百姓脱离连年战乱之苦,珍珠便是她的化身。6 k2 F* J, v( h5 h' [* z& l2 z
& Q5 d" i, D% N# r* R& a3 K 原来嫦娥仙子有一颗闪闪发光的大明珠,十分逗人喜爱,常常捧在掌中把玩,平时则命五彩金鸡日夜守护,唯恐丢失。而金鸡也久有把玩明珠的欲望,趁嫦娥不备,偷偷将明珠含在口中,躲到月宫的后面玩赏起来,将明珠抛上抛下,煞是好玩。但一不小心,明珠从月宫滚落下来,直飞人间。金鸡大惊失色,为逃避责罚,也随之向人间追去。* K- {# q5 H& \( X5 O
5 `% U( I+ |7 O: N
嫦娥得知此消息后,急命玉兔追赶金鸡。玉兔穿过九天云彩,直追至浙江诸暨浦阳江边上空。正在这一天,浦阳江边山下一施姓农家之妻正在浦阳江边浣纱,忽见水中有颗光彩耀眼的明珠,忙伸手去捞,明珠却像长了翅膀似的径直飞入她的口中,并钻进腹内。施妻从此似有了身孕。
0 E' v7 Q/ I2 R% V4 g {
5 @4 I4 I* X4 l/ L! e( a; |8 ? 一晃十六个月过去了,女子只觉的腹痛难忍,但就是不能分娩,急得她的丈夫跪地祷告上苍。忽一日只见五彩金鸡从天而降,停在屋顶,顿时屋内珠光万道。恰在这时,只听哇的一声,施妻生下一个光华美丽的女孩,取名为西施。故有“尝母浴帛于溪,明珠射体而孕。”之说。
; M4 q* k% A+ |0 {5 y0 z& H
* F! a! j/ o8 G, ~- i 西施长大后,化解了吴越两国的仇怨之后,就化作珍珠留在人间,为黎明百姓的健康长寿、养颜美容继续做出贡献。自此诸暨变成了世代养殖珍珠之乡而驰名中外,这一传说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间的历史。
u; X7 u4 r, \7 D! V$ z* z5 M/ j @1 `2 o& b1 ?/ |; G v, p
伏牛山传说
; B4 y _* |( y8 o- f& h! o: s4 r8 u5 O9 n6 h v
传说在嫦娥奔月之前,有位神人把她养的一头黑牛带进了天宫,被王母娘娘派往蟠桃园耕地。有一次,嫦娥去天宫借牛耕地,王母娘娘不同意。黑牛便悄悄地衔着嫦娥的衣带来到月宫。王母娘娘知道后大怒,将黑牛打入东海受罚。善良的嫦娥派蟾蜍把黑牛搭救出海。王母娘娘又派天将去捉拿黑牛,黑牛一头扎进地穴躲了起来,被凶恶的天将封死在里面。黑牛运功变成了巨大的神牛,但是,始终没能撑破地皮钻出来。从此,平地便隆起了八百里伏牛山。 这里曾经有座具有数百年历史的铁牛庙,是后人祭祀所建。每年的正月十八至二十二,这里都会举办铁牛庙会。2008年,嫦娥奔月神话被申报为南阳市首批非物质文遗产。5 b9 z; W7 w+ x J1 M
2 x, y/ X+ [0 R2 }
上古大羿
: n( O) w; G$ t8 u- r, ?8 J. B3 @2 P( t0 @
历史传说' ?* t U+ b9 R) ]$ s9 \
) D [$ ~ H1 Y9 t- T/ ?! g
在伊祁放勋(尧帝)时代,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得草木,庄稼枯焦,伊祁放勋(也作伊耆放勋,即尧)请来了大羿(注意:射日的是大羿不是夏朝的后羿),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他又射杀猛兽毒蛇,为民除害。民间因而奉他为「箭神」。根据神话记载因为射日立下大功所以得到了天帝的褒奖,但是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嫉妒,所以天帝听进谗言,就把大羿、嫦娥夫妻放逐到了人间,嫦娥应过不惯人间的苦日子,遂得灵药朝月亮飞去,大羿郁郁而终。在山东的日照市天台山上还有大羿姮娥墓。嫦娥的故事在苏美尔版本里有两个原型,其来历可以追溯至吉尔伽美什史诗。# i. J+ I1 ^% L+ L9 G, k, A6 z
1 V" `# b+ h3 O& v9 {) }' G& ]
民间传说
4 O6 \6 r* ]" p6 U7 Z4 o5 l) a. K% N" A7 F' Y! W s
传说,羿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帝尧之时,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把土地都烤焦了,庄稼也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
1 z( [% L" O; T1 R( H! T) t. f# v: {2 A' W4 _
诛杀恶兽:第一个目标是在中原猖狂作恶的猰读作:ya四声,貐读作:yu三声。
" t6 y, h: T5 C2 ]4 \4 E* e1 | L9 X
契俞原是个人面蛇身的天神。黄帝时代,被也是人面蛇身的天神贰负和危谋害。黄帝知道后处罚了贰负和危,将他们右脚戴上 枷。把他们两手和头发反绑起来,拴在西方疏属山顶上的一棵大树上。
8 Q( S+ D5 I, C' }7 b c3 Q3 V+ K" R# a9 M% q0 B3 t' J j7 o1 k2 a
同时,黄帝又命人把害死的契俞抬到昆仑上,招来好几个巫师: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共同施法,用不死药救活了他。二淮知契俞复活后迷失了本性,狂蹦乱跳,掉进昆仑下的弱水里,变成了一只形状像牛,人脸、马蹄、混身披着红色长毛. 嗥叫起来像婴儿啼哭的十分可怕的怪物。- c* a0 T4 U5 T- W" X4 s" j$ z+ Z
% `$ U3 y; H& p' z8 s
十日同出时,弱水被晒得滚烫,契俞熬不住,逃上岸来,见人畜就吃,连皮带骨头一齐吞下,被它吞食的人畜不计其数, 羿到来中原。找到契俞时,契俞正叭在头上吃几具尸体,山岗上到处是人头、碎骨。' S# D1 {& R4 ?) u3 o5 W& d9 }
2 X# C) k$ V3 @' h5 a
封豚是一只大野猪,住在桑林,被羿所杀。
: F- i/ D- L: F$ [: s* q. F8 @# w5 h: C" l: i5 [
大羿为了取雄黄到北方诛杀九婴。 九婴生于天地初分之时,既能吐水,又能喷火。高兴时就吐水,冲坏道路、田地。生气时就喷火,烧毁庄稼、房屋。见到羿,九婴并不像前两个恶兽那样害怕,而是直接与之对战。大羿四处躲闪,以避开凶险的水火网。随即,看准机会连发九箭,结束了九婴。
' N2 {8 x* y% R, ]* ]) M
z# ?# i/ ^7 k, |. I& J n+ P& _( B U 取了雄黄以后大羿就前往洞庭斩杀修蛇(也作巴蛇)。巴蛇死的地方以后就叫做巴陵。
* S+ L/ H$ _5 u' F: U
/ k$ c8 V4 r: B) b 在畴华之野,住着一个叫凿齿 的怪物。凿齿长着野兽的头,其牙齿形状像凿子.能把金石贯穿。见大羿带着弓箭找上门来,凿齿慌忙一面拿起盾牌遮挡自己,一面伸出牙齿迎战。后羿挥动宝剑砍去,盾牌顿时折成两半。凿齿吓得转身逃跑,后羿则拉弓上弦,一箭正中凿齿心窝。; `( a4 |+ m. V% v! `2 A7 M
" x7 s0 y( x5 N* p4 S 之后在务成子的帮助下杀死大风与青丘,最后被弟子逢蒙所杀,死后被封宗布神,统领万鬼。之所以说鬼怕桃木,也是因为羿是被桃木打死的。+ h3 F5 U% R/ n3 I: g5 E
) H D; s8 ?/ r; |3 t 夏朝后羿9 d: y! e j: p5 d
' q2 B, J9 n! F( L6 ~/ C5 c
夏朝后羿,有穷氏,是有穷国国君,篡夺夏朝王位,共在位八年。
, W/ v* H# P ]. G9 K
; g; c& {7 W1 C 当时夏王启的儿子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趁夏朝统治力量衰弱的时机发难,驱逐了太康。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夏王,实权操纵于后羿之手。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后羿又驱逐了相,自己当了国王,这在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后羿代夏。但后羿只顾四处打猎,将政事交于寒浞打理,后被寒浞所杀。# J* e6 [8 |) t: j# g
$ z: `8 X/ Z. h# f/ n( C& }# Q' m
夏启当上国王以后,有一个部落有扈(hù)氏不服,起兵反抗。启和有扈氏部落发生了一场战争,最后启把有扈氏灭了,把俘虏来的人罚做牧奴。其他部落看到有扈氏的样子,没有人再反抗。
4 k) ]5 K9 H+ z# g
+ t& J( f7 i0 O$ `. X+ A; X) a 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是个十分昏庸的君主。他不管政事,专爱打猎。有一次,太康带着随从到洛水南岸去打猎。他越打越起劲,去了一百天还没有回家。. w* s2 y+ }1 U# E$ Z
% d5 Q- J8 F/ f5 _
那时候,黄河下游的夷族,有个部落首领名叫后羿(yì),野心勃勃,想夺取夏王的权力。他看到太康出去打猎,觉得是个机会,就亲自带兵守住洛水北岸。等到太康带着一大批猎得的野兽,兴高采烈地回来的时候,走到洛水边,对岸全是后羿的军队,拦住他的归路。太康没法,只好在洛水南面过着流亡生活。后羿还不敢自立为王,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当夏王,把实权抓在自己手里。
0 ^$ Q2 v: R* n/ s( e" H' }3 U/ K% b. Z' d9 T; l- v" _. u1 P
后羿在仲康在位期间,广罗党羽。姒仲康死后立仲康的之子相为帝,两年后的公元前2145年,时机成熟,罢黜相并将相放逐到斟灌(山东曹县),夺了夏朝的王位,为夏王朝第六任君王。他仗着射箭的本领,也作威作福起来。他和太康一样,四出打猎,把国家政事交给他的亲信寒浞(zhuó)。寒浞瞒着后羿,收买人心。有一次,后羿打猎回来,寒浞派人把后羿杀了。
6 `0 H) d( t* Z( O
* g/ b5 C7 f' S) u4 w* f 寒浞杀了后羿,夺了王位,怕夏族再跟他争夺,一定要杀死被后羿撵走的相。" E: t7 e& f/ ]# m0 W
- a* Y+ P F! r: x. ]7 n' l3 n 相逃到哪儿,寒浞就追到哪儿。后来,相终于被寒浞杀了。那时候,相的妻子正怀着孕,被寒浞逼得没法,从墙洞里爬了出去,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生下个儿子叫少康。
7 O3 R% B; P$ \. ]9 [" o4 h& u
8 s2 s0 ^4 j- g1 \' E 少康长大后,给姥姥家看牲口;后来听到寒浞正在派人追捕他,又逃到舜的后代有虞氏那儿。. Y" [; L2 |2 B8 w
: A! O" K' Y8 N M0 }
少康从小在艰难的环境中长大,练了一身本领。他在有虞氏那里招收人马,开始有了自己的队伍;后来,又得到忠于夏朝的大臣、部落帮助,反攻寒浞,终于把王位夺了回来。: V3 \4 q7 T( A# ], N* ]6 g
$ r- T# c# {2 @& S& h6 Q
夏朝从太康到少康,中间经过大约一百年的混战,才恢复过来。历史上称作“少康中兴”。; h1 W; {5 ]! H5 _; N
2 u& a+ V( }% E% E% U" r! \ 少康灭了寒浞,可是夷族和夏朝之间的斗争还没完。夷族人有很多出名的射手,他们的弓箭很厉害。后来少康的儿子帝杼(zhù)即位,发明了一种可以避箭的护身衣,叫做“甲”,战胜了夷族,夏的势力又向东发展了。
0 V# t; r7 B7 _6 o% y9 a* b1 \- p+ C( K6 v! B8 i
嫦娥之夫
; T- V, f' |& j0 B" C+ p6 ]0 t) O s
嫦娥的丈夫就是上面讲到的夏代第六任君王后羿,并非射日的羿。至于为何民间有一部分人会有这样的误会,可能有这样几点:1.射日和篡权在百姓看来前者更英武,一般人只知道或者只记得前者,而两人都是历史神话中做过响当当事迹的人物,一般人就随之把两人做过的事迹混同为一人之事;2.历来儒家极度避讳夏朝的后羿篡权的事实,更不能容忍一朝多姓的历史存在,但后羿在位八年、寒浞更是当政六十年,这是不可回避也无法回避的事实,所以古代儒学者苦心积虑地在字面上做文章,要么干脆不提夏有后羿这个人,要么用各种方法不承认夏朝曾有两位异姓的当政者,使得从字面流传出来的一次次加工过的民间故事渐渐地给人一种误区,甚至是淡忘了夏朝那个当了帝王的、嫦娥真正的原配,而一部分人误以为史上只有一个射日的后羿。而两个后羿的年代相差数百年,那些儒者改得了史实改不了年代,所以索性连嫦娥的身世也改了。我想,这正是像许多像嫦娥这样的历史、神话人物身世复杂多样的缘故之一吧。' b5 B+ f" }9 ^: \4 V a
* n* {1 E/ z8 d1 F( J7 v+ O
纯狐、嫦娥与后羿6 p' ]9 K% c9 r5 l6 g+ I4 o$ p
5 P2 j( q2 d* ^ 历史上有两个后羿,大部分人认为大羿跟洛嫔算是一对,嫦娥的丈夫是皇帝,其实这是个极大的错误。夏代第六任君王不叫嫦娥而叫纯狐,两个后羿究竟有没有关系,其实《淮南子》一书有所明示,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所以嫦娥必然是前者之妻,没有证据表明纯狐跟姮娥算是一个人,而是原型之一。而且天问里提到帝降夷羿其实这个羿说的是夷羿,故不存在洛嫔跟玄妻不同丈夫的说法5 j l. |* Q, E1 |6 A- ~
6 v' s# O: G1 f) p% ?$ P& Y, c% H- o
从楚辞天问中记载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为射乎河伯而妻彼雊嫔,来看所谓的夷羿就是皇帝后羿,这是大家理解的一个误会,嫦娥的丈夫就是上面讲到的夏代第六任君王后羿,并非射日的大羿,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从《淮南子》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记载来看,其实嫦娥的丈夫必然是英雄后羿。出自汉代《淮南子外八篇》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桂树下,岁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皆能证明姮娥是羿之妻,而不是有些人说的皇帝后羿的妻子。再者后者并不是完全的昏君,他也曾经是上帝降下来的人,神力无比,不是很多人说的那样就真的一无是处,而且从苏美尔的《吉尔伽美什史诗》不难看到他的影子,奈何只能说一句英雄不适合做皇帝。, ^# T6 y2 a5 v+ p
( J! |, n" N9 I. E4 m& V
后羿之死
3 {. d% h) F0 r+ n' G
! K9 f2 w! A& X& W 关于夏朝后羿之死,战国时思想家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所着《孟子》和西汉初年刘安(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22年)编成的《淮南子》都说他是被恩将仇报的徒弟逢蒙暗害的。暗害的手段记载不一:有的说是用桃木大棒打死的,所以后世驱鬼均用桃木长枝,称法尺;有的说是用暗箭射死的。总之这位盖世的英雄死在了阴谋家的手里。还有的说,后羿死后阴魂不散,变成了打鬼的钟馗神。这一说法是我国着名史学家顾颉刚(1893年-1980年)根据《淮南子》等古书的记载考证出来的,当然,也有如上面所说的成为宗布神,不过成为钟馗一说也有很大可能。因为相传宗布神和钟馗都是骑着老虎,遇到恶鬼会严厉惩罚等等,拥有许多相似点,所以说羿,说宗布神就是钟馗也不无道理。但实际上,不论哪种说法都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这位不幸死去的英雄的无限怀念。4 G* K9 ?2 f& v) p
# Z6 g$ ^) Z1 c+ m) \2 e
后羿与宓妃故事
2 _; y$ ~) n0 b0 O8 |8 f1 _& L" D8 G) L0 N' o6 d5 N
这天,大伙儿劳动之馀,宓妃拿起七弦琴,奏起优美动听的乐曲来。不巧,这悠扬的琴声被黄河里的河伯听到,便潜入洛河,看到宓妃,一下子就被宓妃的美貌所吸引。于是河伯化成一条白龙,在洛河里掀起轩然大波,吞没了宓妃。
2 `/ @2 S2 G1 u: q% e0 c6 ~6 R8 M0 X) ]/ Q( W* _8 g
宓妃被河伯押入水府深宫,终日郁郁寡欢,只好用七弦琴排遣愁苦。这时,后羿来到了宓妃的身边。后羿听说了宓妃的遭遇,非常气愤,将宓妃解救出深宫,回到有洛氏中间,并与宓妃产生了爱情。那河伯本来就窝了一肚子火,听说了后羿宓妃之间的恋情,更是恼羞成怒。他化作一条白龙潜入洛河,吞噬了许多田地、村庄和牲畜,后羿怒火填膺,射中了河伯的左眼,河伯仓皇而逃。/ ]; x4 y9 n* U5 k* J0 b* K
. T8 u+ _+ w: |0 }% B: w& K* s
河伯自知不是后羿的对手,只好跑到天帝那儿去告状。天帝早就知道了所发生的一切,并不向着河伯说话,河伯这下只能灰溜溜地回到水府,再也不敢管后羿与宓妃的事了。" ^) u. ]4 v+ [! C
7 d2 y2 ?, {& E8 I2 C$ @& W7 L 从此,后羿与宓妃这对情侣便在洛阳居住下来,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后来,为表彰他们,天帝还封后羿为宗布神,宓妃为洛神。(据《七十二朝人物四书演义》宓妃即嫦娥)% ^# E( D- F% E3 T, a' J' }& K
2 ?; K% i) u8 i3 _- p7 H1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