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那些缠绵悱恻的爱情野史,不由让人想起了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6 c3 n# U+ ~% e4 u. j
[1 V/ D! b' [3 N. V
李隆基(685-762),即历史上着名的唐玄宗(庙号为“玄宗”),亦称唐明皇。
Q6 b* ~% s* @' ~7 D& x0 V& |. f- p0 ?% Y4 g" o
西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3 F' L2 y1 m8 Z: s2 N7 R
. M$ E; Z7 @8 @9 k
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故而多称其为唐明皇。
5 H# L: g/ o: T2 ?# w8 H7 g, ^$ K: v+ ?, W7 v
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 A+ g, `% @# D- E/ J' E$ b' a
2 W2 z9 J5 P; o3 t: k% { _
但是唐明皇在位后期(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 k% r5 t; Z# W8 H9 W
" L9 L2 F9 c( R# X8 a# k" d
唐朝诗人白居易有着名诗《长恨歌》,描写的就是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 l) t) x1 a7 S( g5 }' `3 s9 I$ l3 ~9 g4 d
《长恨歌》作者:白居易
5 I2 g4 K+ ?8 u3 j& r- l3 ~$ X2 X( Z# Y2 K% Q; z1 @4 q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a8 \4 W8 i# ^# z E% K c/ w
7 a& f& A W- ]! Q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 H$ R% O* k) ^* D8 ]9 h* E/ `4 X( k6 o0 [$ |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 [& F, L8 m( b; N) x$ |- ~$ C) J* d" T" I5 ^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Y& ^) Z' |: b
0 I( U: E. U0 U. B0 e0 D1 j7 C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S& N# X9 p/ _9 D, d; h# u' w
1 B6 w* I1 v: b# p' s 伺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y+ u9 g3 Y9 j1 E/ ]2 `, w
+ s: I; {7 h5 R# H2 C- u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v: B6 l+ M' r- E* x" r1 ?
# g9 y; R7 o! s* E& B1 p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z( |" H1 j( L* s/ Z" ~( y/ W$ @7 w5 M* X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液专液。
0 `, a1 `! g, a1 ~6 P6 D+ R" | d6 h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P8 w4 j* \: d; a7 a9 R
/ _. f' y) q' Q3 r
金屋妆成娇侍液,玉楼宴罢醉和春。
5 S8 y, S, M" L; f. F/ a# o% t* Q
9 D5 k1 o! I: L' V& A* N8 O 姊女未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1 C/ ]( @: U" K$ s& b0 f1 b: b
- w: o2 E' u- A' M# I, P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0 I: u; _2 p5 l q5 ^
; K6 D- c# W* ]& d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J# o* p2 W" l8 Z8 K
4 \# S* m5 N6 K' p3 z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k6 K: l" P; j* f2 ?" A, `
8 c3 B0 K6 V# ` }. h! \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4 \4 G0 B. }4 i$ [+ v
3 u: ^/ o- [+ ?. d/ p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1 W4 n& r) e: c$ F' R( l! w2 l/ P7 k" Y) A- h4 ]) {: d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6 D- m# z- O7 w' Z1 T) T" ]9 ?) a9 ^. x2 g4 q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B) O) I& F! V3 x3 J/ u
3 J( S" V4 }! p/ _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4 m; t9 [- U3 H K
) C# t1 E+ i" _& [ ?$ c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 \0 w7 U j& a8 g# \
* i7 G% ~# q- r B' o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3 v$ t) W2 n& t
' _& A/ | L1 i# t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z* Q5 H7 Z# T/ ]
& \ P* ?, a X+ `/ R1 P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 Y7 e* v! W) b6 J4 I5 q, a0 U6 ?3 J
行宫见月伤心色,液雨闻铃肠断声。
8 i) A! u. |, n2 U- H3 I+ Y! l# N! `! w% T8 w6 a' o. {. L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g% g8 B* L. W; b; C1 f* h) L( ~7 q
5 ~5 I, k9 o4 J7 F4 n( @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0 @3 w- b5 P- R& v
" R$ H& n; O5 g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1 h+ t8 m; i2 m" t( a: B
+ a% b/ m. _' W; c6 c# N; D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O! a/ a1 E( p! J9 z8 K
# ], Q$ i8 V; ]& h- s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 S t4 E; b- O. \( ~$ w2 W, Q
# Z) d& G# o7 h, P+ V* I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 |* j' k; T! e7 o D) c3 @0 t b) T, T3 B+ T- S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6 _3 W! L% g! ], Y# z5 U
\" e% c8 d; w/ [) v- z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G# W! j, _7 m5 `: W9 A
4 l# M: s2 O2 H+ @; H: O: q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 p( o6 W, d4 u7 t: r) U$ Y* }; I3 m u0 ~) K4 S
迟迟钟鼓初长液,耿耿星河欲曙天。5 K) w/ D" J3 j* e
f) z) p, j7 b+ l& d& D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 {* }7 S1 B/ P- B; U5 P- E4 X+ E% \2 k* q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 k3 W* b2 j7 h/ q/ s' L, M2 ?! X" W' m4 Y& d* O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9 i' S" |" G* Q" I6 ?
5 Q$ [+ j/ J, B- |( N1 {: K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A) X+ `0 k* l0 M Q
( S& g q5 W! ^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 |" q# ?( [! b! L* o
7 ~, N' _5 N6 S0 a, \$ d8 v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8 ~& [5 E8 G- p& J
! g8 V0 N, \0 \% U- a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O" e) U1 l9 k" Y
; Q% k" G) m0 e4 K! t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 h. Q; T$ e/ Z" `' R0 d# P6 d. \2 ?- @$ m( m- k, |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u# C$ e) P; {2 x2 l
5 W/ a, ^; J2 }, A% Q5 P5 y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k7 n9 B( |- V/ g& f1 B- N$ Y
6 Q: r! M! o) M9 c7 o- {: X$ \. z; A- G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0 c/ j' ^, u+ ]. \( \
; P: E, s1 }( z4 y y9 j* d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M# @+ E( e! R
: V7 @7 u6 ^% J' ]# N& W' [/ Q3 i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l3 K x, u* W# `2 ]- h8 R
: N7 L$ U+ o: ~4 l+ T& v2 v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L% H3 e2 J( G; N9 A+ [
2 Z* }1 k0 S- y( v* f0 }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 |6 \( {9 C7 D" W4 b: d* r0 B
* f( ]5 A/ B, `4 |4 W8 I V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 X/ g6 N& L0 a. h! x& L! E1 W7 s( r: w$ A6 k& ?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 O7 G- i. a- p: h" ]0 S
. t, Z9 z! |6 d' N. P. {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0 c' @5 H7 l5 u& ]
( v& i m( P3 v, H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C7 A8 L* f7 n4 ?. n6 B
4 T! g, a7 n. R, ^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6 k7 w, O3 x7 f! Y
, i/ b* e( K2 i( X& ?4 V0 i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 D0 y/ ~; t S& U; i5 l( J# H$ i0 N4 ~$ D# n# j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1 P1 d% N- u% `; r M
z0 |& L) q$ d3 K- Y 七月七日长生殿,液半无人私语时。
7 L5 g6 J# K% k) z# ~
2 g+ J3 o* Q* \: Y: x1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H: N$ C p; A' _7 e
& w* U+ ?0 H* x4 B" R n( S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c6 K) D+ P7 ~ J
f# | g" P- o8 B7 m6 V3 G4 @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15、6岁的杨玉环出落得貌美如花,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阳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Q4 y4 D% Z) E! H& B' I
! j+ K& G8 j* |# c
一次她正打马球,唐玄宗摆架而来,迎驾匆忙,来不及换衣,在一群华服丽影的盛装妇人中,她倒有些不知深浅的小女儿态。除了戴冠垂纱外,亦以头巾扎髻,再延长下来遮着脸庞,这种头巾以质地轻薄的纱罗制成,覆在脸上时,更显温软动人,内中玄虚若现若隐,更添引人入胜的诱惑力。和众人一起高呼“万岁”,她不禁好奇地抬眼一望,谁知,最顶上皇袍金冠的那个人,正呆望着她,似乎含着别样的情。她不禁一笑,天真无邪却又风情无限。摆驾回宫,依然是六宫粉黛衣香鬓影,可他独不能忘记香浓玉艳的寿王妃,那个胖嘟嘟的美人儿。% Z. J/ d4 B% e; l, q. U
4 j8 A% f3 v$ X" a7 c7 D* ?
从此他竟患起了相思病,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了,竟放不下那惊鸿一瞥,他一定要得到她。可是他是自己儿子的妻子,怎么办呢?让她出家,做带发修行的道姑。差不多了,要见一面呀。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5 C: x# v' L1 I7 b
" @5 C7 \! R7 h8 {4 O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7 i3 s# t7 Z. ]2 K
3 Z8 H; V# C% X' _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 M6 ^3 G& g/ C& t% O* `4 d) L
5 P( s% q, Y$ W2 J$ I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N+ U7 t% N4 L! ?% a
& X% \& R. j2 \/ z 就这样她成了他的妃。( o! w5 b" Q& N2 U1 _! B
6 d1 e4 S3 ?: b 她纯性,她大胆,她热烈,她放纵,她只把他看成自己的男人而不是什么皇上,她可以揪他的胡须,抚摸他那高贵的脑袋,他开始也有些惊讶,但很快就释然了,就是这种感觉,他就是我要的那个女人。没有高高在上,只有真挚的情感,我两独处时我只是他的男人而她也只是我的小女人。$ Q9 o2 f4 D# t! x9 c
+ x) p7 A9 z; i; [6 c) G: T
杨玉环与李隆基都有共同的爱好,喜欢音乐,舞蹈。他俩到李隆基创办的梨园里去演习。梨园里长满梨树,梨花盛开。
# |4 r) ^) u( R y" V' l e3 h) E7 X6 }. P: e: d5 J3 Z: A" m
梨园弟子为皇帝和贵妃表演各种舞蹈和参军戏、角抵戏。原来杨玉环出身教坊,也有梨园生涯,她为自己遇到唐明皇这样的知音深感幸运,也为唐明皇开创梨园、发展艺术的业绩所折服。她带头下拜,众梨园弟子随之下拜,
# B# s* B' Q# s% @# A i. d! ~3 o. E
在梨树之下,拜认李隆基为梨园祖师爷。李隆基亲自作了《霓裳羽衣曲》,杨玉环为感李隆基宠幸之恩翩翩起舞,两人如痴如醉,李隆基大为感慨:“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
, G: h. l+ J R/ S C
) n2 J' u! l/ E, e8 B2 \ 真是:
8 ~! F+ |; C- ~! T( ~
$ L( o+ A* ^1 ~8 e/ g4 [* j! V# d) T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液专液。& h! C; h5 w D
6 D! T' F8 m8 w& J w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M! U" @( h! o2 x" D4 V1 o$ Z+ U$ j1 l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4 L! r% _" ]! t1 Q# K! ~6 [, V/ T6 c7 [( M* o7 t- [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 i: K$ X* A1 I' R6 z7 C9 X
( x! b4 ^* Q- Z) l- G$ r. ~ 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u7 |& Q5 ~1 g) M% k+ z. o+ B& b# U
% P/ o8 }2 |2 k& ~: H( V: y. S/ j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7 m& D1 G7 P+ x& F0 w6 T: |
- b0 _: d6 O7 V% G
一日杨玉环与唐明皇约好在百花亭饮宴,谁知唐明皇中途驾转西宫梅妃处,杨玉环只得一人在百花亭独饮,酩酊大醉,趁醉发泄苦闷和不满。他在太监的启发下,割下一缕青丝,托高力士捎给唐明皇,以表心迹。唐明皇收到杨贵妃的青丝,特地去探望贵妃。时值七月初七,杨玉环到长生殿对月乞巧,以双手在金盆中捧月,并倾诉她对唐明皇的思念,对纯洁和永恒爱情的追求。唐明皇赶到长生殿,在杨玉环身后听闻,大为感动。于是二人重归于好,对天盟誓。适逢岭南新鲜荔枝送到,杨玉环更加笑逐颜开。唐明皇在荔枝宴上击羯鼓,为杨玉环表演自己的绝活。杨玉环也以自己新创的盘舞回报。
" }6 P' n" W/ w& |/ r: V0 a+ z. ?! v3 @5 O: ^; S% m( Z
为什么在最快乐的时候偏偏要失去。这一去就是天上人间。玉环为隆基而死,她的死都是那么美丽纯情。9 F- i* `0 ~! n, U7 l$ ]
7 m0 o L+ T4 P5 f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 Z$ S" }1 E" ]( z+ h) K* S/ `$ x, k$ M3 P) `& B5 A9 w0 {( M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4 Q% q2 `- @5 g$ D; J& W0 X
- v( s6 O4 D8 g9 Z5 E0 W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 H' t C, w, F. i3 ]
9 j1 E& A# t8 q2 ]8 W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b+ s5 v& f0 x3 j7 w
& f3 T* e+ O) J
老年的李隆基没有了皇权,对人生有了更多本真的体悟,他更加思念爱妃,到了不能自已的地步。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他甚至抱着玉环的画像老泪纵横。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
" e+ H" K" p& l& e: C# W2 d! [4 M0 o' G$ [' o! b, f* a9 |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 n) P$ S, w1 ?8 ]% W2 V' D' s" }$ w, N( j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C& _- Q# P$ k8 C
* C" I% v- Q- J9 u, ~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 ^3 ^/ k* L9 A0 @& ]5 b, r, t
4 F( ^' }' D' o7 J. J0 i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2 v% u/ F# Z% D2 [# l% _& S R" o5 x+ ? G. ?, f1 t9 n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907年梁王朱全忠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19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当时的东亚邻国包括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响。唐朝连同宋朝被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是相继于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日本历史学者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时期的结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m9 O: p7 ^; O% ?" ?9 J' n, z' s
. O) R2 B# r3 D: ^ |; |& P# w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唐朝女服较之其它朝代,具有强烈的自信心与流行意识,更加追求大气飘逸与华丽绚烂。9 v1 ~2 @ V% G7 m) g+ M' C
+ j1 A4 l% @6 k8 \ E/ f6 [
唐朝服饰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唐女襦裙装在接受外来服饰影响下,取其神而保留了自我的原形,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了。襦,一般只长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点。与此相近的衫,却长至胯或更长。唐女的襦、衫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元稹诗句“藕丝衫子藕丝裙”,张佑诗句“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欧阳炯诗句“红袖女郎相引去”。从这些诗句看,唐代女子着襦、衫已非常普遍,而且喜欢红,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并加上“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的金银彩绣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襦的领口常有变化,襦衫领型有:圆领、方领、直领和鸡心领等。 盛唐时代有袒领,即领口开得很低,早期只在宫廷嫔妃、歌舞伎者间流行,后来连豪门贵妇也予以垂青,从唐墓门石刻画和大量陶制女俑来看,袒领流行开来,或许已经遍及黎庶,因而当时艺术形象中出现的袒领女装形象为数实在不少。裙,唐代妇女下裳为裙。这是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形式。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如周昉《簪花仕女图》,以及周濆“惯束罗衫半露胸”等诗、画即描绘这种装束,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大胆的一种,足以想见当时思想开放的程度。唐代裙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均大大超过前代,可谓群芳争艳,瑰丽多姿。如唐诗中所涉及的诸多裙式有:“上仙初着翠霞裙”,“荷叶罗裙一色裁”、“两人抬起隐花裙”、“竹叶裙”、“碧纱裙”、“新换霓裳月色裙”等。0 s, }+ _9 Q5 d- k' O
8 `; \# ?/ F/ i$ y 唐代裙色多彩,可以尽如人所好,多为深红、杏黄、绛紫、月青、青绿。其中尤以石榴色流行时间最长。李白有“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万楚五有“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其流行范围之广,从《燕京五月歌》中可见,“石榴花开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石榴裙最大的特点,是裙束较高,上披短小襦衣,两者宽窄长短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上衣下裙的“唐装”,是对前代服装的继承、发展和完善。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长曳地,使体态显得苗条和修长。2 K0 G. c: b6 w8 p3 j
1 p: R: ^! |+ G: {& C. g- { 唐朝还流行女子穿“胡服”。“胡服”就是西域人的服装。腰带形式也深受胡服影响。在此以前,人们的腰饰是以金银铜铁,这时候流行系“蹀躞带”,带上有金饰,并扣有短而小的小带以作系物之用。这种腰带服用最盛是在唐代,以后延用一直至北宋年代。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的贵族礼服,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
/ n. Y2 f9 W4 S5 O& ~' B; j& l( k; s6 S8 O/ B4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