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人文通史 魏征反对聘郑仁基之女为充华的时间

0
回复
55
查看
[复制链接]

7305

主题

13

回帖

73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37
发表于 2021-5-3 10: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贞观政要原文内容
& C) Y6 N0 |: c/ X
& I; y$ s% F: o  K: e9 E& J, d  《贞观政要卷二》  i% b* J; |: j" a1 P

8 k% X" B! y9 I% J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文德皇后访求得之,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故君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之安;食膏粱,则欲民无饥寒之患;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之欢。
! ?, K" r7 ~7 B/ q* m1 B' ~' A: i4 A  \/ Z3 Q: i8 r5 T
  此人主之常道也。今郑氏之女,久已许人,陛下取之不疑,无所顾问,播之四海,岂为民父母之道乎?臣传闻虽或未的,然恐亏损圣德,情不敢隐。君举必书,所愿特留神虑。"太宗闻之大惊,手诏答之,深自克责,遂停策使,乃令女还旧夫。左仆射房玄龄、中书令温彦博、礼部尚书王珪、御史大夫韦挺等云:"女适陆氏,无显然之状,大礼既行,不可中止。"又陆氏抗表云:"某父康在日,与郑家往还,时相赠遗资财,初无婚姻交涉亲戚。"并云:"外人不知,妄有此说。"大臣又劝进。太宗于是颇以为疑,问徵曰:"群臣或顺旨,陆氏何为过尔分疏?"徵曰:"以臣度之,其意可识,将以陛下同于太上皇。"太宗曰:"何也?"徵曰:"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陆爽以为陛下今虽容之,恐后阴加谴谪,所以反覆自陈,意在于此,不足为怪。"太宗笑曰:"外人意见,或当如此。然朕之所言,未能使人必信。"乃出敕曰:"今闻郑氏之女,先已受人礼聘,前出文书之日,事不详审,此乃朕之不是,亦为有司之过。授充华者宜停。"时莫不称叹!
$ m7 e' V5 W* Q' ]0 z
* `. d! `+ A0 k! R- i" B  这件事资治通鉴记载于贞观八年,通鉴原文记载# A1 U& E' [9 l# H6 {

. r7 Z+ R  ?3 U: q- a  贞观八年甲午,公元六三四年
6 J  n# @8 E" F/ O% P
! X* r. N7 z- I3 ^3 V  [* }  帝聘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为充华,诏已行,册使将发,魏征闻其尝许嫁士人陆爽,遽上表谏。帝闻之,大惊,手诏深自克责,命停册使。房玄龄等奏称:"许嫁陆氏,无显状,大礼既行,不可中止。"爽亦表言初无婚姻之议。帝谓征曰:"群臣或容希合;爽亦自陈,何也?"对曰:"彼以陛下为外虽舍之,或阴加罪谴,故不得不然。"帝笑曰:"外人意或当如是。朕之言未能使人必信如此邪?"/ Y( S0 k# f& ]6 j

; u4 H; N" Q; F2 ?" n4 p; W  通过对比两《唐书》(旧唐书与新唐书)房玄龄、王彦博、王珪本传可以发现,他们在贞观二年没有担任《贞观政要》所提的政务。房玄龄担任左仆射在贞观三年或贞观四年,- ]1 y3 a* w, Y3 d

) ^# l8 l; K9 X  《旧唐书》原文
' ^" _2 G; Q1 e# U1 R4 m- M6 y# l) B1 F! S1 @1 O' U! J
  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
: O3 ?& ]% j: n+ K4 |8 w# z9 O0 v8 w4 q2 }6 q
  《资治通鉴原文》2 e* {- ~/ c  U* u; w
6 b9 B; Z4 i/ Q, h
  二月,戊寅(初六),任命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尚书右丞魏徵为秘书监,参预朝政8 W; C1 R- ]" R3 N

8 X- C; ^+ n. d  《旧唐书太宗本纪上》5 v. N( b! V0 e( o$ F4 d+ z" D0 F- ~

6 @8 Q+ L) Y. O! r, V  三年春正月辛亥,契丹渠帅来朝。戊午,谒太庙。癸亥,亲耕籍田。辛未,司空、魏国公裴寂坐事免。二月戊寅,中书令、邢国公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兵部尚书、检校侍中、蔡国公杜如晦为尚书右仆射
; j7 y2 l6 T- b6 }1 C' E9 {8 Z8 g8 ?# D' X6 ~& H
  温彦博任中书令在贞观四年
- O$ n& ~: `" o2 V
! f8 _/ I& k1 |; \. D  《旧唐书列传第十一》
- `; Q& V# U; S
$ C) G) M6 @$ |- P, x8 K  四年,迁中书令,进爵虞国公。高祖常宴朝臣,诏太宗谕旨,既而顾谓近臣曰:“何如温彦博?”其见重如此。
- v( F" `- e9 V+ h
4 a4 ]0 f  V/ y9 z  R6 t" r. M  《新唐书卷九十一 列传第十六》
1 B" C( E) h( e4 z: b- h/ I& Z4 H8 Y) o2 o) H2 l
  贞观四年,迁中书令,封虞国公。突厥降,诏议所以安边者,彦博请如汉置降匈奴五原塞,以为捍蔽,与魏徵廷争,徵不胜其辩,天子卒从之。其后突利可汗弟结社谋反,帝始悔云。
9 {4 ?$ g. \6 ?) H
6 n$ D( [: {6 ~6 ]/ a5 L1 J+ ^  《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一卷》
) R7 I9 ^! ~3 h7 q4 g* w/ f
7 }5 a- H  e9 a  _/ N/ N  贞观四年庚寅,公元六三零年& `$ {3 T1 [4 k1 o

( B) r$ a- g: I. c  甲寅,以克突厥赦天下。以御史大夫温彦博为中书令,守侍中王珪为侍中;守户部尚书戴胄为户部尚书,参预朝政;太常少卿萧瑀为御史大夫,与宰臣参议朝政。
! D4 s5 ~( n4 B' ~# P. _2 \" X  p! ]% V; ~
  王珪任礼部尚书在贞观八年
/ R% b- I& h5 D0 a1 _2 t
' z6 b- |7 \% s0 g; Z. g4 r3 T  《旧唐书列传二十》
5 W' h& u# Q- i+ n9 T( H! X# w6 O
1 x% h- V) \& ~% g  七年,坐漏泄禁中语,左迁同州刺史。明年,召拜礼部尚书。. u; k$ r8 s" g

+ o7 a0 U, ?( H1 c% r$ B  资治通鉴没有记载王珪的时间,但在《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一卷》记载! e* K, X5 C: z( ~

) r! a3 Y* X' `* h4 d( W5 V' x  贞观四年庚寅,公元六三零年
* a8 \6 r" D1 C- |
  R) k# L7 H7 T1 b' _  甲寅,以克突厥赦天下。以御史大夫温彦博为中书令,守侍中王珪为侍中;守户部尚书戴胄为户部尚书,参预朝政;太常少卿萧瑀为御史大夫,与宰臣参议朝政。3 K; N# d  c( ~8 g
% M; A' H( G* \: o: H7 Y" J) Q
  也就是说贞观四年,王珪只是侍中; A" U. w; H, S) B; `7 r! J

6 x" q: t8 U! r  韦挺什么时候当上御史大夫的没找到记载,那个如果找到把资料提供一下
/ [' s7 e+ y! _, f
+ g+ F; I4 k6 x/ Z  也就是说聘郑仁基之女为充华的时间只能发生在贞观八年,而不是贞观二年  n0 ?% k% E7 y: Z  K# T8 h& \

7 s; H9 M( ]3 O7 }, g  还有一点疑问,说郑仁基之女为充华,但唐朝没有充华这个等级. X& D4 J& _7 u6 @. E" \* E9 B& x

# s4 |4 o5 M$ K  《旧唐书列传第一》' c0 ~; T- N4 I* g" \( H
$ n8 ^, N& V& j
  三代宫禁之职,《周官》最详。自周已降,彤史沿革,各载本书,此不备述。唐因隋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其余六尚诸司,分典乘舆服御。龙朔二年,官名改易,内职皆更旧号。咸亨二年复旧。开元中,玄宗以皇后之下立四妃,法帝喾也。而后妃四星,一为正后;今既立正后,复有四妃,非典法也。乃于皇后之下立惠妃、丽妃、华妃等三位,以代三夫人,为正一品;又置芳仪六人,为正二品;美人四人,为正三品;才人七人,为正四品;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为正五品;自六品至九品,即诸司诸典职员品第而序之,后亦参用前号。
3 y( _3 G8 f/ ]- V3 I: i7 n# N! B0 z- ]) K3 P- a
  《新唐书列传第一》
" ]; F% J: @/ m/ _
- t- O# `* w3 H9 ]. y  唐制:皇后而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是为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是为九嫔。婕妤、美人、才人各九,合二十七,是代世妇。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合八十一,是代御妻。自馀六尚,分典乘舆服御,皆有员次。后世改复不常。开元时,以后下复有四妃非是,乃置惠、丽、华三妃,六仪,四美人,七才人,而尚宫、尚仪、尚服各二,参合前号,大抵踵《周官》相损益云,然则尚矣。
$ {3 c3 ]1 j+ W1 k. ~
( |! }) p  y3 Q! n0 ?  上面记载唐朝嫔妃等级没有充华,倒是有充仪、充容、充媛这几个称呼- z" @" l  P* G( s- n1 A) F: i
+ o* q) P2 A% T2 e1 q)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辰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辰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