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人文通史 汉字发展史

0
回复
51
查看
[复制链接]

7305

主题

13

回帖

73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37
发表于 2021-4-27 18: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字
7 O& g/ M* @  G) h8 O5 F, E9 ^8 k
& X- J- C" [6 R! b( G8 \0 l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
/ d; B) D+ g3 P- ?
) P$ ^+ Z) l$ {2 V6 _  发展历程
0 w! c+ J4 W0 J2 v6 u4 g" z$ A
  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这是因为最早的文字来源就是图画,书与画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内在的联系。汉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慢慢的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 x" L+ ^! p; h* Q/ V

; [3 \  e) f0 j, n  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这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被刻在动物的骨头上和乌龟的龟板上的文字,从殷墟中发现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这一点就可以证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几千年以来,中东人都不能解读他们祖先的象形文字。只有中国现代人能读懂一些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这些龟板上的文字,最先是用来起占卜吉凶的作用,古代的人认为把有关于疾病、梦境、狩猎、天时等一些疑问刻在龟板上,然后用火来烤烙这些龟板和动物的骨头,其产生的裂缝,占卜者可以根据这些裂缝的形状和走向来判断所占之事的吉凶。这就是“甲骨文”现代汉字的祖先。至今为止发现的“甲骨文”有五千多种。而可以解读的有一千多个。
3 g. a: [0 k4 d0 n6 B' u4 T- k: c. k( H# u; j4 z4 ~1 N5 j
  西周时期- _6 z( i3 C$ N( Z/ ?; `
& t% U7 f& x* P% ^" R/ Y& i
  青铜器的大量使用,而被刻在青铜的钟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即——“金文”。亦有钟鼎文和石鼓文之称。相传是周宣王时期太史所创写。至今故宫博物院内存有十个周代的石鼓,上刻有十首四言诗文。因为封建割据,四分五裂各自为政,文字也不尽相同。一直到了秦朝。秦始皇一统中国。才把文字统一起来。( S; I* ~: @# j0 g3 }& s1 v

  u. [* G5 y' ?; B2 S  秦朝时期& K+ `! ^5 D3 @, J/ D: M. d) H3 Y- w

, @% V  c5 h/ j: u7 s* {' T  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其功绩显着的就是当时的宰相——李斯。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这种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小篆”,亦称为“秦篆”。这个时候的文字几乎已经完全没有象形文字的痕迹了。& P" S' b8 k9 `0 L

. t0 g, I" a' |' J& L  秦朝时期的“小篆”书写过于规范,书写起来速度很慢,于是民间就出现了许多的简便字体。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变“小篆”的圆为方。改“小篆”的曲为直,并分出了一些偏旁部首,被称之为——“秦隶”。
3 ]" r. K: v: i8 i
! j3 D8 M. }: {  汉朝时期  w: \/ N+ f( [5 F
/ m! l# n9 U! M" k: |: B+ y. S- j: o
  隶书十分盛行,“秦隶”并没有完全摆脱“小篆”的结构特点,基本上是方形,而“汉隶”就完全发挥了毛笔的特点,出现了“蚕头雁尾”的波折之笔,书写起来轻松自如。西汉时期流行的这种隶书。称之为——“汉隶”。7 Z; J9 ~; x. r1 S8 ]

' h- m3 g8 M1 S2 [' Y! \; d& F  汉朝流行“汉隶”的同时,“楷书”正在萌芽阶段。到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已经很盛行,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楷书的真正创始人,同时吸取了篆书圆转笔画,也保留了隶书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蚕头燕尾”。使汉字的结构大体的固定了下来。当时被称之为——“真书”,后人因为以这种字体作为学习书法的楷模,即改称之为——“楷书”。
* H; m# h5 W/ ~6 D7 u0 O6 {
$ n6 g4 ?( D7 A# q. {# C- P  唐朝时期
6 ]5 I! e# D( z8 }7 Y- V! a: I; j- l$ w- v5 ~
  “楷书”尤为盛行,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书法家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他们的书法作品至今仍被人们学习作为范例。9 @: [5 a8 ?+ Y

( @0 s7 l( g5 F) T* B2 A# @. M% R  “草书”的起源,亦如行书,或其他书体,无法确指始于何时。史记说:“战国时,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见而欲夺之,盖草书之祖起于。”据此故有草书缘起于草稿之话,可见战国时即已有草书的形成。因为起于草稿的字体,为了发挥速写功能,较为省略草率,自然不能工整,草草写成,顾名思义而为草书。但此种草书,仅能说是古篆(当时使用的字体)的草稿,真正草书的开始发现,则始自汉初,其演变过程,自应是先有“章草”,而后又有“今草”,再又有“狂草”等草体了。由于楷书的工整,为了书写快捷的需要,和书者为了抒发自己的胸臆,寄情于笔端的创造,产生了一种流动顺畅,一气呵成,极具有韵律和艺术感染力的字体——“草书”。
9 f6 ]" P# e- ^- t8 p. C" ~9 R2 _2 d- d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就是“行书”,行书没有楷书那样规范严肃,也没有草书那样奔放和难以识别,而是优雅欢畅的运笔,字体书写灵活贯通。也是最受大众喜欢最常用的一种字体。
# M4 Y; n6 D# h/ c4 O1 ^$ D  s: W0 F9 C6 }3 W
  宋朝时期( j' [* E' R4 {* x& S5 j3 T
6 n6 x1 e/ {; m7 x  D
  中华四大伟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被毕升改进为活字印刷术,“宋体字”也应此产生。最早产生于北宋,是有楷书变化而来。有肥体和瘦体之分,可无论肥瘦,都是横细竖粗,方方正正。显得古朴端庄。* G' O- ?- k5 s% O- [0 j
2 |# @  r$ ]6 d! S& U
  “仿宋体”也是模仿“宋体”而产生一种字体,这种字体的出现至今也不过七、八十年,但是发展十分迅速。是人们最喜欢使用的一种规范字体,在印刷品还有各种不同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E/ J2 i- @; E" v. ?& t

/ m- r& {! l2 ^  与此同时,“黑体”也诞生了,这种字体醒目大方,笔迹全部一样粗细,结构醒目严密,笔划粗壮有力,撇捺等笔画不尖,使人易于阅读。由于其醒目的特点,常用于标题,导语,标志等等。丰富了汉字的表现形式。
! R0 l0 U' L, x+ z: W% m* a8 Q  W
; s2 ^7 R2 o+ r" [7 A  新中国时期- f2 |$ m$ @7 o7 A& q8 U
) G. ~% Y+ V& }/ g  @! [% B
  出现了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1 c- O3 ^0 ?. M9 v4 G- c2 Z" M0 U; d- S8 e1 x  ~  l9 [6 G
  除字形之外,还有一个字音问题。在某些时候,字音成为表示字义的唯一的手段,此外,汉语中同音词较多,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汉语的谐音正是巧妙地应用了这些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的汉字,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意思。2 a! k# ~9 W& J; j: V; P- {

; ]+ |) i, h4 z* Y0 k) a  过去,老百姓被压迫、被欺凌,有痛苦和对抗的情绪,却不敢直接说出来,就常常用汉字的谐音,写出许多与时政有关的歌谣。如宋代流行的歌谣:/ G' ?! R# y/ b, c

! A( N# l8 X0 M  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
" }' d( u. I6 _* K  v/ ]' b2 Q5 N/ r2 a9 u+ ^2 G, U+ N7 r
  杀了,割了菜,吃了羔儿荷叶在。
" |4 W; F6 Y. v
1 x- q& q1 T8 {4 a6 B& W' W# Y4 j  歌谣中运用了谐音手法,大骂当时的奸臣贼党童贯、蔡京、高俅、何执中等人。“筒”与“童”音谐,“菜”与“蔡”音谐,“羔”与“高”音谐,“荷”与“何”音谐,分别用打、泼、杀、吃等表达和他们不共戴天的情感。# t. O- e$ I6 @9 e( o

& i8 }& `* I' K! ?- C2 L  这种汉字的谐音经过反复使用之后,形成一种修辞方法为谐音体。从子夜歌起便不断被使用。比如:“始欲识郎心,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这首歌描写爱情的波折,开始相恋时,希望两颗心能合而为一,专心相爱,可是情况后来发生了变化,就像理好的丝进入了破织机一样,既不成帛,也不成匹。它的“丝”与“思”音谐,以“丝”寓“思”,“匹”与匹配的“匹”谐,指不能成双。在情歌中常见的还有以“芙蓉”为“夫容”,“莲”为“怜”或“连”,以“藕”为“偶”,以“丝”为“思”,以“梨”为“离”,以“晴”为“情”等。: C  W9 K  V& U1 L# m( y
8 |. L0 ^/ \/ O8 ?) l
  谐音不仅在民间歌谣中体现,而且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生活中。
! r* t7 j, f! B" c* o
( g, t6 U' f: B  比如,在民间,由于以福为吉,将福作为家庭或个人追求的目标,所以,每逢过年,一定会在大门上贴“福”字。有时故意将“福”字倒过来贴,取“福到了”的口彩。这里的“到”与“倒”谐音。再如,民间年画中鱼是最流行的题材,一般是光身的小胖娃娃,双手抱着一条大鱼,而且有莲池、莲花等。以“鱼”谐“余”(表示富余),以“莲”谐“连”,这幅画的主题是“连年有余”,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年的日子都能过得很富余、富足。+ I+ \" b" k: l3 o" y, g5 e

# ^" A7 S/ y/ k; V9 ?& d* P6 ^  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刘又辛教授负责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字发展史纲要",其最终成果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专着《汉字发展史纲要》,这项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的观点。. E* L% T. t" x4 |) t# f: D) j
1 U# I+ ~2 a: c" d( S  X8 a
  1、关于汉字发展史的三个阶段
$ w8 H; J4 [" z0 P  ^5 k4 e, R$ @/ _& s9 J2 A( \5 }2 `" R2 p
  第一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商代以前的文字应该属于这个阶段。第二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从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属于这个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从秦汉到现代汉字都属于这个阶段。# X. x" D/ h, Q; X/ X; i

% a6 s* ]/ f% n. }$ F- D4 c* }' {* J  2、关于汉字的优缺点
0 x, H5 s* P/ s, L0 P4 Z
, I! U% @( N$ \' @5 C, b, c  汉字的优点。/ J1 O/ {7 e4 \, v) J$ N* i+ d2 R
! h: b7 N) |0 g% [# Y' e
  汉字的最大优点,是他的超方言性。中国是地域广阔、方言复杂的国家。在古代不可能做到语言规范化,就是现在推广普通话,也还不能在短期内完成。但是汉字却是全国通行的书面语言交际工具。语言不同,以笔代口写出字来,却完全一样。如果是文字拼音化,就会出现广东文、闽南文、上海文、北京文等,妨碍人们思想交流。汉字的另一优点,是它的有理性。文字是一种符号体系,它可分为有理性文字和无理性文字两大类。所谓无理性,是指纯表音文字,如假借字、音节文字、字母文字等,这种文字纯系一种符号,与要表达的事物没有直接联系。所谓有理性文字如汉字,它除了表示词的读音,还是代表事物形类的标志。如"水"字,是从象形文字水的形状演变而来的。它有表形和表音两个作用。再如"汪"、"洋"两字,用"水"表示类属,用"王"、"羊"表示读音,叫做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这种形声兼顾的特点,便于识别和记忆。6 u) J; e' M- q" x  B. A4 s* v
7 J& y( Q2 n9 W" H0 S. O6 P' x
  汉字在表音方面的缺点。
* F# D1 {2 X% M2 D: q
$ _6 D5 {* T7 f/ o1 n3 s  汉字表形字中,有一小部分长期被当作假借字使用,这是汉字中的表音字。由于它的数目不大,且多为常用字,可以不谈。在这里,只讲形声字的表音功能。形声字的声符大都是可以单独使用的表形字,用以当作表音的声符,不如字母表音准确。汉字在表音功能方面有不少缺点,而主要是以下三点:a,形声字的声符不能区分声调的差异,同一个声符往往表示不同的调.如"胡"字是阳平字,但"糊涂"的"糊"读阳平,"糊弄"的"糊"读去声。b,形声字的声符,往往因语言的变易,而丧失或减弱了表音功能。如"尚"读"shang"的第四声,但以"尚"为声符的"倘"、"躺"读"tang"的第三声,"党"读"dang"的第三声,"徜"、"常"读"chang"的第二声,"敞"读"chang"的第三声。c,汉字的一字多读的重音现象。如"参"字,在"参加"、"参观"等词中读"can"的第一声,在"人参"一词中读"shen"的第一声,在"参差不齐"一词中读"cen"的第一声,共有三个重音。, ?* Z' m; y; W/ [' Z

8 g7 \' g0 e. y/ @+ ~, z  J  3、关于汉字的简化问题' f' c) p5 x, \- @
  S  \& x# k$ q& x* d/ b9 m% t# C
  汉字是从图画文字演变发展而来的,若画成其物,笔画就多。从汉字发展史来看,简省笔画一直是汉字演变的明显倾向。1956年公布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又扩大了简化字的范围和字数,这是两千多年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汉字改革。经过四十几年的实践证明,在普及教育和书写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从另一方面看,简化字也并非全无可议之处。如"邓"、"欢"、"难"、"树"、"戏"、"对"等字,其部件"又",代替了"登"等声韵不同的声符,有些草书楷化的写法同楷书的结构不同,有些同音代替字也有可斟酌之处。但文字的规范一经确定,就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各行其是,放任自流。汉字是中国优秀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待汉字也要像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一样,一是要继承传统而不能割断传统,二是要改革,按照汉字本身的发展规律进行改革,使之成为更好的交际工具。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使得学习汉语汉字的人越来越多。在各国教汉语的教师中,有的来自台湾,有的来自大陆,在教汉字时自然就会出现繁简两套教法。对这两套教法是否统一,或如何统一,有待海峡两岸及海外有关人士和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同讨论解决。
4 ]1 A/ D" k* i5 E7 B+ s# ~* X# o& C
- y1 l9 V2 s8 s! P; C/ ^0 ]  4、关于汉字不能走拼音文字的道路! j, a. b8 }1 e! q% I

- M! S  ?8 c) @$ y2 a0 z& w5 F0 D& g8 {  1958年国家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它的作用是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以及给汉字注音。拼音方案的应用范围还有扩大的可能。如小学生在写作文时,遇到不会写的汉字,可以用拼音写这个字,书刊中的难字僻字可以加上拼音,在引用外国的人名、地名时,有人主张用拼音方案拼译等。可以预测,这套方案将会同汉字一样长期生存下去。但曾有人认为,人类语言的书面符号都应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文字一概视为落后文字。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偏见。
& _1 |  b4 I+ @. e  D6 J  v; Q0 I+ G0 x, Z+ ]/ O
  5、关于汉字的教学问题$ \" W' E& _% _; r) e* \6 I
5 |7 h$ ]3 V, C( L/ U
  按照汉字的教学方法教学汉字,这个原则是对的。但是,陈腐的"六书"说(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必须改革。这项成果根据比较文字学的研究,并在唐兰先生"三书"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表形、借音、形声这个"新三书"说。它包括了"六书"中的合理部分,淘汰了"转注"。表形字包括"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这三书;借音字就是假借。改称借音字或表音字,是因为有些人认为假借中还有一种借形字,无中生有,徒乱人意。在唐兰先生的"三书"中,把假借字排除在外,把用表形法造的字勉强分为象形和象意两类,都不妥当。"新三书"中,既吸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也纠正了前辈的不足之处。掌握"新三书"的划分标准,对于汉字教学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4 \7 n0 Y0 h8 [! e9 e  e; q
+ Q) d" S/ w- D/ r  甲骨文
) T, u  u$ H- ]2 N, K9 ?
( d3 _+ Q7 G2 t% u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 P% c$ b6 j( @1 Q- j/ O
) H* o  v0 _3 _; v3 Y. Z) p6 O3 F7 r  金文$ {$ W# C* [; K% u# C3 x6 f% \
! [& A; V8 I3 p, E. U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 o1 e- k# d* r; c8 X8 }3 |2 P( o$ A
  大篆# v2 p' W: ?/ w% P* V1 O3 C

' U. x) @, t2 f( b  大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针对不同的书写媒介,大篆亦有金文(或称“钟鼎文”)、籀文之别。4 E( C- w8 Q$ q% h1 y$ y, l  |
$ r  m5 n7 H# g7 g# }
  小篆4 H+ v9 O3 e8 Z7 ~7 X
3 V8 k) Q  ^  q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9 b) n( Q6 t' |6 G% T- U$ [( }4 |) `9 i8 v
  隶书7 H: P3 G! Y6 R# @

0 L: `- P1 w4 D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P2 f/ P* T$ C3 L0 @, `2 L) V

+ j) [2 @& {/ T1 _9 n8 y  草书
/ H; D# H/ f# C- s4 s- f, Q$ m+ U7 l( J! D8 G9 }
  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v" q; \$ q$ m
8 E" H$ V. Z. P- c
  楷书5 h" X$ f* `! J& ^+ G4 g0 f
3 \2 \/ ]* |+ n3 {( n, o
  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钢笔字。9 x- g8 ]  R, W. K1 F5 }, i" Q

. L: g  D6 z: X# D0 J5 f' ?  行书! ?: }2 z$ b: f8 s( [. @
, o& v6 E  d' c  A& t, d- q" m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 U5 F5 F! J8 H5 V% a% i8 [& w# r4 z1 e/ N. c1 ]7 o' B
  宋体  _  ]1 O5 z8 g  }2 x+ y

2 j- O: e% a2 O+ {' S  宋体,是在中国宋朝发明的一种汉字印刷字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白体,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因从明朝传入日本,而又称为明体、明朝体。
4 Y4 C6 h8 O6 w
: B% L7 h$ b8 ]3 D( \1 O  仿宋
3 z/ e6 w4 {! |7 z' `7 g1 S0 ^) H" j% i8 C
0 L2 i8 \8 k% @3 X  印刷字体的一种,仿照宋版书上所刻的字体,笔画粗细均匀,有长、方、扁三体。也叫仿宋体,仿宋字。  这要牵涉到另一个字体——宋体。宋体的特点是什么?横平而竖直,横笔细而竖笔很粗,还有每一笔的端点也较粗,这些不是用毛笔的手写体的特点。
7 `6 j! q3 P$ @& j3 i/ T) a: U2 [3 m# S& V7 k! p& b
  宋体为什么有这些特点?当然是因为印刷的需要了。在雕版印刷繁荣的宋代,雕刻制版大多用木版,也就是说用长方形的木板雕刻制版。木板上都有纹路,制版一般都是横向,这样刻制字的横向线条和木纹一致,比较结实;而刻制字的竖向线条时和木纹交叉,容易断裂。因此字体的竖向线条较粗,横向较细。横向线条即使比较结实,在端点也容易磨损,因此端点也较粗。横平竖直,当然为为了雕刻制版的刀工方便刻制了。雕刻制版是一个非常费事的工作,如果要表现手写体的那些特点,则刻字必然比横平竖直要大得多,这点大家做个简单的实验就知道,windows的记事本中输入或粘贴一段汉字,分别把字体设置为宋体9号和楷体9号,看看哪个更容易看就知道了。由于木板的纹路,要雕刻变化多端的曲线难度也会更大。而且每张木板只能印刷两页,一本书就要雕刻很多木板。如果字刻得太大,不但雕工费事费力,木板也会用得更多,所以在木板上雕刻的字不会太大。而要在这么小的反刻字上表现出手写体那些变化多端,圆润细腻的特点难度大家可想而知,横平竖直当然是最好的选择。由上可以看出,宋体的这些特点无一不是因印刷而产生,适应了印刷的需要,跟毛笔的手写体是大不相同。  后来人们又模仿宋体字的结构、笔意,改成笔画粗细一致、秀丽狭长的印刷字体,这就是仿宋体。
. W4 J1 p  z, E2 n* O0 e- v; R4 ^( ]) f9 x9 Q5 b6 K9 p
  黑体. S1 f% u/ C9 @' A2 Y
2 i, n( y1 [# V! e9 _: Y& E3 a
  黑体字又称方体或等线体,没有衬线装饰,字形端庄,笔画横平竖直,笔迹全部一样粗细。汉字的黑体是在现代印刷术传入东方后依据西文无衬线体中的黑体所创造的。由于汉字笔划多,小字黑体清晰度较差,所以一开始主要用于文章标题。但随着制字技术的精进,已有许多适用于正文的黑体字型。在中文中,没有衬线的字体通常称为黑体,这时这个词的范畴和无衬线字体(Sans-serif)是类似的。所以在中文字体中常用“黑体”,在西文中常用“无衬线体”的称呼。而宋体就可以被称作衬线字体。 “黑体”在日文中被称为Goshikku-tai(直译即“哥特体”)。% y% I" O! {5 ~) ]2 f& j( D
: O% p6 p4 D( L6 K. P* C' b& A3 \
  综艺体) }  j" V) p. r+ g# u
# Y$ Y5 l( m& a. z6 b+ h1 Q) l% x
  综艺体,是黑体的一种变体,也是艺术字的一种。特点是笔划更粗,尽量将空间充满。同时为了美观,对拐弯处的处理较为圆润。方正、微软等各大字库都有开发,常被用于广告、报刊等的标题。  综艺体是一种常用的美术字体,(黑体,宋体,综艺,楷体等等)。/ S. b* n5 [' b4 L
5 G% o7 d4 g8 U& \" u, l4 m
  彩云体7 q/ N! E5 V; K! w2 k
: n$ d5 K( t4 ^
  彩云体,是一种艺术字体。特点是由柔滑的曲线围成,笔划空心,状似云朵。最初由中国常州华文印刷新技术有限公司(SinoType)开发,并以“华文彩云”的名称随简体中文版Microsoft Office一起分发。而后其他字库也有开发,现常被用于醒目的标题。
  Y' p* P% n6 J) a$ \2 G: ^( \9 D4 c% O- b% p9 }7 ?" I
  华文新魏
. Z6 D4 A; u( y- t3 L, w2 W
9 c' s- h5 E4 n- V1 ^( A& j  华文新魏体威严大方,庄重美丽,气势澎湃,同时又充满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华文新魏体被许多媒体和机构和网站应用为商标或logo或图片中的注明。华文新魏体将字体和美丽融为一体,展现了艺术与文化的高度统一。3 K) y" Y7 ^9 Y
) I8 q2 O" o* s+ }' d" m
  琥珀体. j# L- b+ |; K8 `' E6 z3 ~! C, }8 s

5 {/ Q6 P5 O0 h  U; H  字型圆润饱满,新颖活泼,结构错落有序,粗而不重,胖而不臃,适用于书、报、杂志和各种印刷品的标题及广告装饰用字。/ b+ z6 K& w" \
( M0 _- @9 w. O' h5 R6 w
  华文细黑
6 I4 l# P* A0 U" E
9 d7 N& d9 N9 ]; v! I, Y  华文细黑,是由中国常州华文印刷新技术有限公司(SinoType)制作并持有版权的一种TrueType电脑字体。在无中文的环境下显示的名称为STHeiti Light或STXihei,它属于华文黑体系列字体之一。在设计上,它属于黑体或无衬线体。
  O7 v( v' S4 l" s) n# K
* F5 ^& S& d& a  姚体; L9 Z7 I8 Y: s4 h8 `4 n7 z' R/ d, h
. R6 j* T! ~  T8 A5 g
  姚体,是原中华书局聚珍部主任姚竹天所创的汉字书体,是姚竹天在制造活字铜模等用具时所应用的。姚体与宋体类似,但更偏瘦长。经过标准化的姚体,已被方正、金桥等各大计算机字库收录,并用于印刷。
: g5 R) H. Z+ [) r8 N/ y
2 g  c7 n5 ^; X$ f; @7 a  舒体
4 l% t1 O) d0 L9 _+ F( `- G
9 V' ~: f( Y9 Q( e$ U! M  舒体字形飘洒圆秀,弯弓盘马,沉雄峭拔,恣肆中见逸气,忽似壮士如牛,筋骨涌现。师古而不泥古,尊法而求新变,这就形成了“舒体”,也称“七分半书”,即楷、行、草、隶、篆各取一分,颜柳各取一分,何绍基取半分。
7 ?. i$ a/ g' Y# }" K7 Q- T
# X0 @  G/ A$ i3 ^  微软雅黑体$ U; L" P5 b' x: S7 ^$ @

1 V! z, O7 r7 a5 S9 L  微软雅黑是美国微软公司委托中国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设计的一款全面支持ClearType技术的字体。Monotype公司负责字体Hinting工作。它属于OpenType类型,文件名是MSYH.TTF,字体设计上属于无衬线字体和黑体。这种字体每个字的造价成本在100美元左右。该字体家族还包括“微软雅黑Bold”(粗体),文件名为MSYHBD.TTF。这个粗体不是单纯的将普通字符加粗,而是在具体笔画上分别进行处理,因此是独立的一个字体。微软雅黑随简体中文版Windows Vista一起发布,是Windows Vista默认字体。另外,Microsoft Office 2007简体中文版也附带这个字体。2 o2 p1 i0 M7 P) g$ e7 i
, E- |% {" S6 _) Z+ W4 ]! t7 ?
  幼圆体9 o0 h9 b- y7 o9 m5 Z: c' J

" p4 {" @- I- J  P4 K( c  幼圆体简称幼圆,是圆体的变体。由于圆体是黑体的变体,所以幼圆体也源自黑体。
1 }, k+ T6 y/ T; C  k
% m/ ^4 }0 n) g4 `) o& X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辰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辰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