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人文通史 中国古代大瘟疫记录

0
回复
37
查看
[复制链接]

7305

主题

13

回帖

733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37
发表于 2021-4-26 20: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年,新王莽始建国三年,辛未年,大疾疫,死者过半,摘自《后汉书·刘玄传》。  L: _1 Q9 Q/ z1 g* ?

3 ^; I; U% q+ w/ b( b; V, a2 C% v8 t4 L  16年,新王莽天奉三年,丙子年,二月大疫,冯茂在句町,士卒死于疾疫者十有六七,摘自《后汉书·王莽传》。
5 ~, r9 _0 X6 C" i' s& x7 S8 E& c
$ V0 u3 {  m) C; {  22年,新王莽地皇三年,壬午年,大疾疫,死者且半,《后汉书·刘吉传》。% t( Z+ ]( d1 X
9 ]% s) y4 {  S5 S
  38年,建武十四年,戊戌年,会稽因大疫而死者万数,摘自《后汉书·钟离意传》。; I  w- K$ ^' J

2 z1 q' C6 z+ X; i! l' [) g) x' D  44年,建武二十年,甲辰年,马援在交趾,军吏经瘴疫死者十之四五,摘自《后汉书·马援传》。
  L9 G7 x1 w% R5 k; v7 q8 S4 x$ M8 n; G% l
  49年,建武二十五年,己酉年,武陵五溪大疫,人多死,摘自《后汉书·马援传》。8 L1 y# V6 X- a3 a$ L3 I
& }- H: W+ q9 M* s( Q# j
  162年,延熹五年,壬寅年,皇甫规在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有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摘自《后汉书·皇甫规传》。
. J, U9 J! o+ h; p: {4 q3 _# N; f2 n/ d) J/ Y3 ]
  169年,建宁二年,己酉年,疫气流行,死者极众,摘自《备急千金要方·伤寒》。
7 F5 ^, d) a8 {8 g( T4 Y  R3 K& }2 P3 D; {5 F
  196年,建安元年,丙子年,南阳自此连年疾疫,不到十年之间,张仲景宗族两百余口,死者竟达三分之二,摘自《伤寒杂病论·序》。
8 `- s+ _" O( g8 I: }( ^
- X4 C  M, Z) x4 ~  208年,建安十三年,戊子年,十二月,大疫,魏军吏士多死,摘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 D+ f; B% h: e3 t! K. Y2 |9 ?0 |, Y7 N, e
  223年,黄初四年,癸卯年,三月,宛许大疫,死者万数,摘自《三国会要》、《宋书·五行志》。
1 r# V3 o, X' y1 f3 `
' I: {' A7 F6 v- V; ^  252年,太元二年,壬申年,夏四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摘自《三国志·吴志·孙亮传》。# s& c$ w6 {' F* D. z

( e4 ^( |) A& q3 T; b, O4 S  253年,嘉平五年,癸酉年,四月,新城大疫,死者大半,摘自《宋书·五行志》。
4 R( A, Y0 J  C! _1 i
7 V! M" O6 }, ?- @; K; x8 d, j9 G' r  273年,泰始九年,癸巳年,吴疫,三年内仅京都死者竞达十万,摘自《宋书·五行志》。$ i- I0 h4 Z6 L+ H7 G% q7 M

* _: K$ i7 c  R: G+ {; R, `  275年,咸宁元年,乙未年,十一月,大疫,京都死者十万人,摘自《宋书·五行志》。
9 m# ~3 ~8 `0 e; V  g0 c2 r* h2 }
+ T. c) I! U9 B8 T) |  322年,永昌元年,壬午年,十一月,大疫,死者十有二三,河朔亦同,摘自《宋书·五行志》。$ |; m0 |. z) w! v$ A9 Q4 W# w& S

% Y0 r  e( d8 W" F  376年,太元元年,丙子年,冬,大疫,延至明年五月,多绝户者,摘自《宋书·五行志》。* ^- o* A; H0 C4 p0 j, h7 d" e
9 ?" d' V) y2 I5 \1 f" p7 _  {
  380年,太元五年,庚辰年,五月,自冬大疫,至于此夏,多绝户者,摘自《宋书·五行志》。8 ?/ }3 W: ?! W+ k8 i

: W) v. Z3 b$ S' J7 s  397年,隆安元年,丁酉年,八月,北魏大疫,人与马牛死者十有五六,摘自《北史·魏本纪》。  `4 s6 B8 `+ t, e+ I

( P, l0 A' U  S7 O! w1 R  423年,宋景平元年,癸亥年,魏,士众大疫,死者十有二三,摘自《北史·魏本纪》。
6 U" K/ r  ]- d) X& K. }
% F  n. b0 @! t4 B3 p  468年,魏皇兴二年,戊申年,十月,豫州疫,民死十四五万,摘自《魏书·灵徵志》。
  ^* V- s3 v% l# \3 S2 ~# m# W7 o. h/ z( c: u
  510年,魏永平三年,庚寅年,四月,平阳郡的禽昌和襄陵二县大疫,死二千七百三十人,摘自《魏书·世宗宣武帝纪》。
! D0 i9 W4 o, D' Y
4 O' c/ S' U# y  598年,隋开皇十八年,戊午年,九月,汉王谅师遇疾疫而旋,死者十八九,摘自《隋书·高帝纪》# r( y. r6 ^1 C% ]0 ^# Q0 z* N
8 @! C7 ~# U$ O; `
  612年,隋大业八年,壬申年,大旱疫,人多死,山东尤甚,摘自《北史·隋本纪》。! G- F6 F2 t) L& O' g& R
, N$ p0 g  r, U0 F
  682年,唐永淳元年,壬午年,加以疾疫,自陕至洛,死者不可胜数。死者枕籍于路,摘自《旧唐书·五行志》、《旧唐书·高宗纪》。! n" S5 g3 O4 U- v* S
, L* U: a3 [! M- k' j- b
  687年,唐垂拱三年,丁亥年,是春自京师至山东疾疫,民死者众,摘自《旧唐书·中宗纪》。) b- @, g  ^' f! q. V. _" f
/ O* j, E8 T( ?
  707年,唐景龙元年,丁未年,夏,自京师至山东、河北疫死者千数,摘自《新唐书·五行志》。
! P- F, [! a/ W+ y1 }( l( r; T2 Q( E+ X" a% g9 k
  762年,唐宝应元年,壬寅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摘自《新唐书·五行志》。
# Q- q5 y% p7 M1 E% |1 R8 [" q2 t4 B) \7 V2 L
  763 年,唐广德元年,癸卯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摘自《旧唐书·代宗纪》。: R: U4 x, a7 ]& u7 b0 o) E

  q# G" Z6 b! C' G/ l' ^  789年,唐贞元五年,己巳年,是夏淮南浙东西福建等道旱,井泉多涸,人渴乏,疫死者众,摘自《旧唐书·德宗纪》。
7 ^% L* z0 T% N- X. b: x' t: h5 E8 s# n& \  n/ B/ a6 r( }
  806年,唐元和元年,丙戌年,夏,浙东大疫,死者大半,摘自《新唐书·五行志》。
' ^8 m( B4 S2 q# t0 ^$ Z, L
0 X8 B( A, A) u+ R5 M, `7 u3 D  880年,唐广明元年,庚子年,春末,贼在信州疫疠,其徒多丧。赋众疫疠,摘自《旧唐书·僖宗纪》。
5 ~. h' v, m% K+ P  r6 C6 n1 c, U1 u4 G' B. d! r. s, M6 k4 y
  880年,唐大顺二年,辛亥年,春,淮南大饥,军中疫疠,死者十三四,摘自《旧唐书·昭宗纪》。" ]" l8 T+ y0 E( h4 C+ H6 @
. |# x5 }* |* Z
  1127年,南宋建炎元年,丁未年,三月,金人围汴京,城中疫死者几半,摘自《宋史·五行志》。
$ X8 Z9 T- e; J) q/ l3 V! j( I, N. f6 K
- b! P6 X! {/ f) X% [, w; M- y  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辛亥年,六月,浙西大疫,平江府以北,流尸无算,摘自《宋史·五行志》。
6 u6 Q+ f& g' T# c- y; T. x  M. ]/ }2 q7 D- u6 `9 n/ [4 F' h
  1132年,南宋绍兴二年,壬子年,春,涪州疫,死数千人,会稽时行痢疾,摘自《宋史·五行志》、《续名医类案·痢类》。
! V& u( \& P9 w  d" w+ }4 ?0 k0 P3 D3 Q) W# E
  1161年,金正隆六年,辛巳年,诸道工匠至京师,疫死者不可胜数,天下骚然,摘自《金史·完颜匡传》。
! ]4 e% ~0 _' n7 A9 X9 U. ^7 G/ t$ g% L
  1164年,南宋隆兴二年,甲申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绥,疫死者半,仅有还者亦死。是岁浙之铠饥民疫者尤众,摘自《宋史·五行志》。
9 [7 D) F' J( b0 K+ a: a) x2 d, ~0 M; q5 w& c
  1181年,南宋淳熙八年,辛丑年,行都大疫,禁旅多死。宁国府民疫,死者尤众,摘自《宋史·五行志》。
; S2 }  [" g1 c% n2 T' p  q; \/ x
! L6 j; R8 M' h& _  1191年,南宋绍熙二年,辛亥年,涪州疫,死数千人,摘自《宋史·五行志》。
) W  O2 S* n0 }
- C0 H/ v8 Z) P  1209年,宋嘉定二年,己巳年,夏,都民疫,死去甚众,淮民流江南者,饥与暑并,多疫死,摘自《宋史·五行志》。- j' v% d3 D4 [8 X3 z" _" f/ B4 m
/ D3 l3 r) T5 D* ~& y4 \! @
  1210年,南宋嘉定三年,庚午年,四月,都民多疫死,摘自《宋史·五行志》。+ ~( z# X5 N2 c) @1 p/ g  {

# z  g6 E( s# i% z  1276年,南宋德佑二年,丙子年,数月间城中疫气薰蒸,人之病死者,不可以数计,摘自1297年,元大德元年,丁酉年,八月,真定、顺德、河间旱疫;河间之乐寿、交河疫死六千五百余人。(十二月)般阳路饥疫,兵多死于瘴疠,摘自《元史·成宗本纪》、《新元史·史耀传》。
" I+ w7 I  Y, O, O6 i+ x* [( _$ r
  1308年,元至大元年,戊申年,春,绍兴、庆元、台州疫死者二万六千余人,摘自《元史·五行志》。
' A3 n6 h5 o: P* n+ k9 e/ {0 }' O" W0 ^% j6 t4 {- @4 n
  1331年,元至顺二年,辛未年,疫疠死者十九,摘自《元史·文宗本纪》。
, x8 |  p1 Z2 v  l3 [  X2 G1 q/ }+ O6 B7 G
  1332年,元至顺三年,壬申年,宜山县饥疫,死者众,摘自《元史·文宗本纪》。
6 v' K  c# x: q+ L; {$ t3 P
6 v# F1 x" r; {: u; v  1408年,明永乐六年,戊子年,正月,江西建昌、抚州、福建建宁、邵武,自去年至是月,疫死者七万八千四百余人,摘自《明史·五行志》。
' E# q0 d* I. J, p$ u% f* q. v! s
2 L/ W4 V0 [! Z. p2 F$ o  1410年,明永乐八年,庚寅年,登州、临海诸州县自正月至六月,疫死者六千余人,摘自《明史·五行志》。5 L- F! c6 H5 {( J% Z$ `( h- x
* O0 o0 E- I' s$ w! w3 J
  1413年,明永乐十一年,癸巳年,六月,湖州三县疫;七月,宁波五县疫;邵武大疫,绝死者万二千户,摘自《明史·五行志》0 c* [% a! F& A" ?7 o5 ~! t

1 }2 K8 v, \) R  1444年,明正统九年,甲子年,冬,绍兴、宁波、台州瘟疫大作;及明年死者三万余人,摘自《明史·五行志》。
2 m% {, f, }" X4 _% ]1 m. ]9 O6 S+ I, |$ R9 A8 R# U
  1456年,明景泰七年,丙子年,五月,桂林疫,死者二万余人,摘自《明史·五行志》。. k$ w% M6 l% T8 ?  N8 B
, M. S1 I7 D1 o: Q3 n: E. i
  1475年,明成化十一年,乙未年,八月,福建大疫,延及江西,死者无算,摘自《明史·五行志》。
; Q7 X+ H' L2 ^& h) b) Z: B. [3 C+ W, G9 f6 I9 _
  1485年,明成化二十一年,乙巳年,新野疫疠大作,死者无虚日,摘自《名医类案·瘟疫》。8 Y( H! Q' u/ P* D( c7 I0 F8 H

( e1 x8 W5 U- O/ {1 b2 O8 L  1493年,明弘治六年,癸丑年,吴中大疫,常熟尤甚,多阖门死,摘自《都公谭纂》。: q$ Y' g! y' K. u$ h

8 [4 |+ `: Y$ ^* W  1506年,明正德元年,丙寅年,六月,湖广、平溪、清凉、镇远、偏桥、四卫大疫,死者甚众,靖州诸处自七月至十二月大疫,建宁、邵武自八月始亦大疫,摘自《明史·五行志》。
  H; d* D2 |8 K% G% m7 g3 t1 z5 ^) ?+ b5 _# ^
  1523年,明嘉靖二年,癸未年,七月,南京大疫,军民死者甚众,摘自《明史·五行志》。
$ d3 W6 B5 o+ [8 \9 l. P
1 \+ \. u% l# v* B" A1 t' M  1525年,明嘉靖四年,乙酉年,九月,山东疫,死者四千一百二十八人,摘自《明史·五行志》。
: ~( n, l& r' P5 j
/ x$ z! C6 _/ q' _. z' T0 @: @  1530年,明嘉靖九年,庚寅年,痘灾盛行,死者过半,摘自《痘症理辨·序》。: v! u/ Y4 D. [+ [& Q' ~
4 U& l* i' I, z6 v
  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甲午年,春,痘毒流行,死者十有八九,摘自《疫症集说》。5 x2 D3 g  `9 G* g  h- A7 P5 t) I

* y. H& C- ]1 i7 k, m  1582年,明万历十年,壬午年,四月,京师疫,霸州、文安、大城、保安,患大头瘟症,死者枕籍,摘自《明史·五行志》、《顺天府志·祥异》。# a3 j) C$ t" T; ^# q8 f

% m- B3 }# C. l2 i/ c  R  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丙戌年,大梁瘟疫大作,甚至灭门,摘自《万病回春》。7 Y- [" |& c4 g/ L
0 Y6 S4 h7 _) h; T, r) \+ ~
  1622年,明天启二年,壬戌年,(时行疫痢)夏末秋初,沿门阖境患此,病势极为危迫,摘自《先醒斋笔记·痢门》。' n+ c7 Y) N: {- y. J. {
2 d) J* v) I+ j( I8 P& R
  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辛酉年,晋宁疫,人牛多毙;曲阳大疫,余姚痘疫盛行,摘自《清史稿·灾异志》、《学箕初稿·天花仁术序》。
( @* G3 a5 \- V! q
; j: t4 a5 [5 M3 S0 S5 o. w$ S2 }  ~  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年,春,琼州、灵州大疫;五月,景州大疫,人死无算;六月,曲阜大疫,东昌疫,巨野大疫;八月,文登大疫,民死几半,摘自《清史稿·灾异志》。9 k# f  T4 M: n% ^7 N7 L

- K+ g0 ?- i3 @7 w* G  1704年,清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年,春,南乐疫,河间大疫,块献县大疫,人死无算;六月荷泽疫;秋,章邱、东昌、青州大疫,福山瘟疫,人死无算,昌乐疫;羌州宁海、潍县大疫,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S% K: d+ m6 y" c9 W
) K5 l) ^5 N$ N' u/ h
  1723年,清雍正元年,癸卯年,秋,平乡大疫,死者无算,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 w  w5 s, H: x% p
/ p& m6 B" N3 k; v+ `# l  1727年,清雍正五年,丁未年,夏,揭扬、海阳大疫;秋,澄海大疫,死者无算;冬,汉阳疫,黄冈大疫,钟祥、榆明疫,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Z9 {* F+ X& g) _9 n3 ^/ E
" Q# n, c7 x9 u
  1732年,清雍正十年,壬子年,崑山大疫,死者数千人;夏,会城疫,摘自《洄溪医案·瘟疫》。
5 j% w; a5 y) a- X
  n: c2 }/ Q9 e# q  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癸丑年,镇洋大疫,死者无算;昆山疫;上海、宝山大疫,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9 M" G* _+ Y4 b8 ^2 o7 {5 r$ U% E6 Z2 G8 Q( Q& q! M
  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丙午年,春,泰州、通州、合肥、赣榆、武进、苏州大疫;夏,日照、范县、莘县、莒州大疫,死者不可计数;昌乐疫,东光大疫,摘自《清史稿·灾异志》。9 V- Z: v" ]% n+ Z

, \' V0 P9 G1 @9 O' U  1821年,清道光元年,辛巳年,三月,任邱大疫;六月,冠县、武城、范县大疫,巨野疫,登州府属大疫,死者无算;七月,东光、元氏、新乐、通州、济南大疫,死者无算,东阿、武定、滕县、济宁州大疫;八月,乐亭大疫,青县时疫大作,至八月始止,死者不可胜计;清苑、定州瘟疫流行,病毙无数;滦州、元氏、内邱、唐山、蠡县、望都大疫,临榆疫,南官、曲阳、武强、平乡大疫;九月,日照、沂水大疫,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 L& D/ ~# x7 C, _  b" w
% C3 u: O2 x6 v  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壬辰年,三月,武昌、咸宁、潜江大疫;四月,蓬莱疫;五月,黄陂、汉阳、宜都、石都大疫,死者无算;崇阳大疫;监利疫,松滋大疫;八月,应城、黄梅、公安大疫,摘自《清史稿·灾异志》。, O2 H% v" ~$ n
  V6 {: E0 B* B" Y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年,夏,暑风甚剧,时疫大作,俱兼喉痛,亡者接踵,摘自《冷庐医话》。% ?% |+ r5 K7 Q* X, q
% ~3 t2 o$ k# z5 ]. {8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官方交流群

星小辰QQ:21906512

星辰创作交流群:610184528

Email:21906512@qq.com

Copyright   ©2017-2026  星辰创作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星梦网络信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