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是女子的嫁妆
+ B0 w4 f7 w$ ]- m
) f+ X3 P/ C6 _# Q& r% o9 j 女子的嫁妆,以及她从自己娘家继承而来的财产。(在这里某素有必要提醒大家一句:按照古代法律女子是有可能继承娘家财产的。)按照古人的观点,均属于丈夫所有,只是不归入宗族,并且除非和离或者是丈夫死,若被休,嫁妆是要被留在夫家,无任何要回的可能。: @) f6 G$ C/ H$ \5 r! F( S
: i, [2 {5 w. @8 ~+ c* ]0 I 第二是若没分家出去,也没当家,儿子按理没有权利置办任何私人财产。- D- f& Z! P/ w+ c
% a2 D* u, M+ J& R7 {+ s* s1 Y1 J 第三是宗族族长一定是这个族最有影响的人,但是却不一定是宗子。- c" k# |, M8 _+ z3 e3 i
; K& k* O0 M' h' j
只有这一族的嫡长子才是宗子。
* g+ k% ]" ]0 ~' [4 I2 i7 i( w$ n0 r1 E( n& c" J. X$ r
宗族族长的权利比父母的大。
- g; W$ I/ l7 C: }" s' ?1 c2 z6 s1 S* z3 q ]9 g. s0 N
第四是嫡系害庶系的问题。7 `7 D# P3 C9 l
3 H8 k* |" r. C( s7 S 首先是嫡系,毫无疑问是正统,嫡,为无敌,无与争锋的含义。
8 [% u0 E4 W5 q) [# S8 `7 D( Z2 p
庶子是说滕妾之子。0 y0 W" c1 y* L, {# C' m6 E
4 T9 c: }; {. y& V. y 婢生子是家中丫鬟所生,所谓的通房其实就是这类丫鬟,她们所生的孩子就属于这类。4 k0 @/ K' i! c! y; |+ ?
( t, J! ~ O. \
奸生子是指外室等非正常关系下所生之子。有些朝代严格规定了婢生子也属于奸生子范围。$ J" b. B, v0 j; h" g
. l& _. l% E4 x# ?8 P' T" r
在继承财产上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
1 }/ a1 L. `4 b- a. U! H% A* u5 d8 U% \1 X* i" n
一些朝代法律里规定嫡子占四,庶子占三,婢生子和奸生子各占一,也就是庶子继承财产是嫡子的四分之三,而其他两种出身的儿子只能占四分之一。
# e! o. u( `# b
0 l3 b( V- ]% |& E 但是通常情况上来说,爵位之类的东西,除了在清朝没严格执行外,其他朝代是嫡子继承是毫无疑问的,而庶系子孙要继承父辈的爵位必须得推恩绍封,很有可能皇帝会收回。
1 e5 Q3 Z/ J8 I3 o5 m. z" J- T0 b; @: c# a5 @
而奸生子,就是外室生子,实话说,他们是不能继承整个家族的。能分得嫡子应分数量的四分之一,那也得先被宗族承认身份,不过很难承认。婢生子在最开始都算成这一类,后来因为毕竟是家内,算是眼皮底下发生的事情,于是慢慢接纳。但是外面生的孩子一般情况是得不到承认,也上不到家谱。0 r6 }# f& u$ ?* z/ c- }7 V
y0 m7 o0 z r4 {0 @ 在法律上甚至也不可能和今天法律一样,就是当时的法律也不会给予支持,他的母亲是真正意义上的小三,在法律上是未结婚的女子。
! m- [7 H# h4 z; b2 _0 _, C# o
$ W; J$ i8 x9 q5 u# N$ w4 s/ o1 i 于是根据以上所说,古代的嫡系和庶系之间不太可能会因为财产爵位问题而防得象小说中讲的程度,因为从国家法律到宗族都是规定死了嫡庶分明的界限,也许会有例外,不过也得先国家法律与宗族以及父母都无法约束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并且,根据记录数据显示,一般家里不会存在有太多的妾,真正有名分的妾(不是小说中习惯说的什么通房,那个在古代不属于妾)很少,男人们也许会在外面找乐子,但是很少有人会直接带回家给名分。那种动不动就几个以上的事情,在古代,实在不是常例。
6 m. O1 Q) ]4 ~, j
1 \# m9 I2 I. `,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