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务人员 】
& B1 d+ } _! o. e) h+ H; k
- p2 v/ p1 ]( |' b: q P! M 向来航海,除了客船之外,运兵运货的船只,是不许女性上船的,说是“有女同行,航行不利”。其实说穿了,男女同船,男的在航行中无所事事,寂寞得很,就会发生男女间的关系,引起互相争夺,那么打打杀杀的事便跟着发生了,所以任何一类的船上都不许女性上船。
+ e' I' q5 |, |3 `& }% H. q6 w+ a8 g; Z6 |' K; B
但是郑和特别造一只小船,船上载着几十个老年妇女,做的是针线工作,专门为官兵们补衣服,而且从前他们穿的是布袜布鞋,一双鞋穿不到一个月,要是没有妇女为他们制作和缝补,那么出海之时,即使准备二十万对鞋袜,也不够长期穿用,特别是布鞋的硬底,做起来最费时日。老年妇女,已经对男女之事不感兴趣,所以随带这班老年妇人,是不会出事的,否则几万官兵的衣衫鞋袜,以及被服等等,就要装满几只船。他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节省船只,还可以修修补补,延长衣服鞋袜使用的日期。7 V; }9 }+ `- H) G/ c7 Y/ y& d
0 ]+ q8 t1 T/ ]
最奇怪的,船上还带了两名稳婆,即近代所谓接生婆(这是我阅读董文乐所着的《爪哇开港记》上的记载)。我初初看到这一个记载,觉得非常诧异,再继续看下去,原来郑和每到一处,总要设帐施诊给药,还教导当地土人如何接生,因为这些落后地区的妇女,生出来的孩子,要割脐带的话,总是用锐利的碎石,而碎石上常常带有污浊的物质,往往引起破伤风症,一下子因而死亡(按:破伤风的名词,出于中国唐代医书,并不是西医所创始的)。郑和这种工作也是安抚土人的善良计划,设想周至,令人钦敬。
$ {4 W) E1 t$ l2 x. Y7 G8 p% z) A
% _2 e+ i9 t: {2 B# l: E 郑和还请了几个农夫,因为从前老一辈耕田的人,观察气候的变幻,都能够预测到何时刮风,何时下雨,十有八九是准确而应验的。(按:从前有一部书,叫做“农谚”,说的皆是关于气象变幻的俚俗之词。我在上海时买到这本书,现在却再也买不到了。)郑和对于农夫的观察气象也尊敬得很,因为沿海常有飓风,只要被农夫们观察到预兆,他就先期准备将船只驶到避风港之中。
1 ^6 y$ Y' j P' C4 @+ \, Z. c" w2 m5 A, g+ A9 }; v8 K
郑和出洋回到中国,首都已由金陵迁移到北平(明时原称北平),他受到成祖的嘉奖。当时明朝的三大殿,已造得粗具规模,成祖问郑和:“我国的宝船,究竟有多么大?”郑和答说:“单单一个舵,大概有三四丈高。”成祖听了,有些似信非信的模样。因此郑和又奏说:“明天我带领船夫,把一只船的舵,拆下来放在空地上供皇上御览。”成祖就命他照此而行。
3 Q4 n& E9 N# k4 U) D' g2 {4 Y
' X; ^+ J, ?/ k- A- }4 m) J$ S 这个船舵直到明朝亡国以后,还留在清宫中。我从前到北方去参观故宫,也见到这个木制的船舵,可惜我当时没注意这是郑和宝船上的“舵”。近年来,我看到李约瑟着的《中国科学与文化》上,也有这个舵的图形。后来我看《中国航海史》上,又见到这个大船舷的图画,在舵的底下站着一个人,用来作对比,可以看出这个舵,有五六个人之高,那么观察起来就有三丈多高。今将这一张图,船舵旁立一人,以作比例,可以从人与船舵的对比来推测宝船之大。可想而知,每一艘船可载士卒七百人至一千人,是很平常的事。
, [; n* m: q/ U9 z0 c) y; V$ ?
2 b: n, c6 \; Z5 _( Z }: e$ d 【船队编制】
( X4 a) q, f9 Y
6 I- B; C, P. _ L; f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着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 H+ Y2 J2 E0 w0 Q* T! L) @
( d, w2 }7 Y+ i# z; o/ ^' h 郑和下西洋船队,是根据海上航行和担负的任务,采用军事组织形式组建的。
, L9 x% f: Y. _- J5 E; @$ r/ i4 N
首先,人数多。
# u( O- k! ? k
, j+ X8 x w; V) b9 g 郑和下西洋的人数,史料上有明确记载的有4次。" ?6 V T, } D; L& m5 V+ h& ]! F! F
5 c# W/ N) V0 ? 我们可以初步判断:郑和每次下西洋人数在27000人以上。约明朝军队5个卫,每个卫5000-5500人;从现在看到的《武职簿》,主要是来自沿海卫所。当时西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航海的人数:分别在90-150人之间;170多;265人。我这里不是单纯地谈数量,而是说明一个科学道理,航海人数的多少,反映了一种实力,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它需要各方面物质保障,很不容易。
4 L( e g! o } r+ H& G$ j' x! G: }, V& A' x H* f& \
其次,船队编制。
: D( x) y0 h2 z. N2 W
0 D0 a. c/ A+ z, g( F2 U 根据我们海军专业人员多年研究,郑和船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舟师就是现在的舰艇部队,基本单位战船,它们被组成编队,叫前营、后营、中营、左营、右营;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庄严威武。
$ g. r. p; p& G: ?9 J: g$ O% f4 r3 l9 J
按照下西洋的任务,郑和船队人员主要有五个部分:指挥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贸易部分、后勤保障部分、军事护航部分。指挥部分:整个船队的中枢,对航行、外交、贸易、作战等进行指挥决策。郑和职务是钦差正使总兵太监;航海部分:航海业务、修船的、预测天气的等;外交贸易部分:外交礼仪的、进行贸易的、联络翻译的;后勤保障部分:管理财务的、后勤供应的、起草文书的、医务人员等;军事护航部分:负责航行安全和军事行动的。从对郑和船队人员组成研究,编制是完善的、严密的,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丰富航海经验,确保郑和下西洋的实现。…·…·…·…·郑和下西洋时船上带了哪些人…·…·…·…·…' C ?+ k3 U. z" R
9 \8 }2 E3 y, s) _; w
8 y8 L5 A9 n* R5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