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简史]红楼年谱
元年 夏英莲三岁,士隐梦僧道,石头入红尘(可知英莲大宝玉三岁) 村遇娇杏 中秋士隐赠银,雨村应试 三年 元宵英莲被拐 三月十五葫芦庙火起,士隐投封肃 四年(士隐“勉强支持了一二年”) 士隐出家 六年(士隐“出家一二年”) 雨村新升,娶娇杏 七年(雨村任官“不上一年”) 雨村罢官,如海聘雨村为西宾,黛玉五岁 薛呆打死冯渊(“小人已告了一年的状”) 八年(“堪堪又是一载光阴”) 贾敏亡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宝玉八岁,贾琏二十左右,娶熙凤两年(有关凤姐年龄,大有矛盾,可参见后续年谱)从此处看,应至少为16至18岁,但有问题。 出月初二黛玉起身 冬(住暖阁,“等过了残冬”)黛玉入贾府,见宝玉。贾兰5岁,雨村复官,葫芦僧判葫芦案,英莲12至13岁(与元年冲突)薛家入贾府。宝钗小薛呆2岁(呆子为熙凤表兄,则宝钗至多比熙凤小2岁,若凤姐此时17,则宝钗至少15,比宝玉大8岁!但宝钗几年后才过15生日(见第2页、十三年、正月二十一),则凤姐此时约15,即凤姐13岁嫁与琏二!依贾府风俗,不应娶如此稚女。有一个解释:宝钗不只比呆子小2岁,可能更多)九年(参照宝玉“十二三岁”) 梅花盛开宝玉梦游幻境,宝玉初试云雨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凤姐约二十岁,贾蓉十七八 香菱以“留了头”,宝钗话冷香丸,送宫花 宝玉见秦鲸 (下雪)宝钗看玉 宝玉入塾,顽童闹学堂 十年 中秋左右可卿得病 张太医论病 九月(“九月里宁府园子”)贾敬生日,贾瑞见熙凤 十一月熙凤设相思局 冬底如海病重,黛玉南归 十一年 九月初三如海亡 秦氏亡,贾蓉二十岁 宝玉见北静王,熙凤弄权,秦鲸得趣 出月之前元春晋封,秦业亡,黛玉归 荣国府开造大观园,秦鲸亡 十二年(参见宝玉“十二三岁”,宝玉十三岁) 大观园试才,黛玉剪囊 妙玉(18岁)进大观园 十月底大观园准备妥当 十三年 正月十五元妃省亲 正月里宝玉访花家,耗子偷香芋 湘云进贾府,“爱哥哥”一说 小儿女赌气,宝玉续南华 贾琏之青丝事件 正月二十一宝钗十五岁生日,宝玉参禅,贾府猜灯谜,西贝艹斤当尼姑和尚头 正月二十二入住大观园,宝玉十二三岁 三月中黛玉葬花,双玉读西厢,贾芸认干爹 卜世仁不是人,醉倪二疏财 十三年 近端阳贾芸见凤姐,又见小红(小红16岁) 宝玉见小红 贾环烫宝玉,马道婆弄鬼 三日后僧道拭玉,青埂峰一别十三年矣! 三十三日后小红失帕 “每日价情思睡昏昏”,呆子诈宝玉(长藕大瓜) 四月二十五(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黛玉叫门,晴雯不开 四月二十六宝钗扑蝶,凤姐见小红,葬花吟 宝玉诌药方,哼哼韵,汗巾子事件 四月二十七宝钗羞笼红麝串 五月初一清虚观打醮,张道士说亲,宝玉得麒麟 二玉闹别扭,宝玉再砸玉 五月初三呆子生日,宝玉一说作和尚 五月初四“负荆请罪”,金钏遭打,龄官画蔷,袭人挨踢 五月初五端阳,宝玉二说作和尚,撕扇子千斤作一笑 五月初六湘云论阴阳,拾麒麟,宝玉论“混帐话”,宝玉诉肺腑 金钏投井,宝玉挨揍,众人探视 五月初七傅试家来人,玉钏喝汤,莺儿(十六岁)打络 袭人“晋封”,宝钗作活计赶苍蝇,宝玉论“文谏武战” 宝玉见蔷龄 八月二十贾政点学监 八月二十一探春结海棠社,海棠诗 八月二十二湘云到,拟菊花诗 八月二十三赏桂花吃螃蟹,菊花诗、螃蟹咏 刘姥姥(75岁)二进大观园,见贾母,信口胡诌若玉小姐 八月二十四茗烟访瘟神 八月二十五刘姥姥进大观园,“老刘老刘”以及“大火烧了毛毛虫” 宝戴钗喝梯己茶,巧姐得名 八月二十六王太医探病,宝钗审黛玉,惜春画大观园,黛玉说笑话 八月二十七贾母攒金庆寿 九月初二凤姐生日,宝玉吊孝水月庵 琏二偷情,凤姐泼醋,平儿蒙冤,宝玉理妆 十三年 九月初三琏二赔罪,李纨啦赞助,赖嫫嫫发请帖 某日钗黛和解,《秋窗风雨夕》 某日刑夫人求亲,鸳鸯誓绝 次日鸳鸯铰发 贾母凤姐玩牌,史太君进贾家54年 九月十四赖家请客,呆子挨揍 十月十四呆子出行作生意,香菱进大观园,贾琏挨揍(之前有雨村没扇) 香菱学诗 十月十五香菱发诗痴 十月十六香菱得诗,宝琴,岫烟等进贾府(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李纹、李绮、宝琴、岫烟、凤姐和宝玉等皆十五六岁) 某日(下雪)“是几时梁鸿接了孟光案” X+1日白雪红梅,割腥啖膻,联句折梅,宝琴立雪 X+2日雪晴,制谜,薛小妹怀古,晴雯着凉 X+3日晴雯病,胡庸医乱用虎狼药,虾须镯事件 X+4日真真国女儿诗 X+5日王子腾生日,坠儿被撵,晴雯补裘 腊月乌进孝进宁府 除夕贾府祭宗祠 十四年 元宵荣府夜宴,贾母掰谎,凤姐说笑话 凤姐小月,探春李纹主事 孟春探春受气,凤姐论正庶,探春改革 甄家来人,宝玉梦宝玉 某日紫娟试宝玉,宝玉发痴(不许姓林,打船) 某日薛姨妈生日,薛刑联姻。 某日当票事件,某老太妃薨,十二优伶解散 清明藕官祭莳官,洗头事件,芳官吹汤 某日湘云要硝,莺儿编柳,老妇发威 茉莉粉换蔷薇硝事件,玫瑰露芙蓉霜事件,五儿16岁 五儿被禁 次日宝玉担贼名,秦显家的空欢喜 十四年 四月底 或 五月初宝玉(宝琴、平儿、岫烟,四儿)生日,各色贺礼。 (众人生日谱:大年初一:元春,太祖太爷;过了灯节:老太太和宝姑娘(正月二十一),二月十二:黛玉,袭人;三月初一:王夫人;初九:琏二)射覆行令,湘云醉卧,彩儿被撵,斗草,石榴裙怡红院群芳开夜宴,占花名 次日妙玉拜寿,芳官得番名,贾敬升天(天气炎热)(注:从此之后,一笔糊涂帐,往各位帮阿土理一理) 约半月后贾珍奔丧,贾蓉论脏唐臭汉 不详黛玉索瓜果(七月…瓜果之节)五美吟 贾蓉做媒,琏二遗九龙佩 某(六)月初三贾二偷娶尤二 约两月后三姐戏二贾 次日尤三姐思嫁柳二郎,兴儿演说荣国府 某日琏二动身 三日后遇薛柳兄弟,琏二说亲,柳二遗剑 某日贾琏至平安州(“又嘱他十月前后务要还来一次”) 八月里柳二进京 次日柳二见宝玉,论东府,毁婚约,三姐自尽,二郎出家 呆子赠土仪,颦儿思故里,凤姐审家童 贾琏又起身?月十四尤二姐入贾府 张华告状,凤姐闹宁府 凤姐撵二姐(未果),暗害张华(未果) 贾琏回,得秋桐 腊月十二贾珍出行 二姐日子难过,秋桐撒泼 胡君荣用药 二姐吞金 十五年 三月初一桃花行 三月初二探春生日 宝玉临阵磨枪 三月下旬得知贾政不回,依旧游荡 暮春之际湘云作《如梦令》,引出柳絮词,潇湘馆里放风筝 八月初三贾母八旬(矛盾之一:与宝钗同日?矛盾之二: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十三年)75岁,而贾母当时说比刘姥姥小好几岁,不符!) 传人收灯生嫌隙,凤姐受辱 潘又安事件 又安逃,司棋病,孙家求亲,琏二找鸳鸯借银子,凤姐说开支,夏太监讨钱 旺儿之儿求彩霞 宝玉装病,引出大观园查赌 傻大姐拾绣春囊,金凤事件 八月十二抄检大观园,王保善家的作恶,晴雯受辱,司棋事发 八月十三甄家来人送东西,宁府聚赌 八月十四贾珍闻鬼叹 八月十五贾府赏月,笑话与作诗,凹精馆黛湘联句 某日司棋被撵,四儿,众优伶,晴雯被撵,宝玉探晴雯 次日晴雯亡,芳藕蕊出家,宝钗已出大观园,林四娘诗;芙蓉女儿诔,黛玉改词 迎春出嫁,呆子娶亲,宝玉得病 某日香菱改名 金桂撒泼 王道人诌妒妇汤,迎春探家 附: 红楼梦的年表(俞平伯) 有些事情,非表不明。至于综合地概观一人底生平,或一事的流变,尤非年表 不办。可惜《红楼》作者底生平事迹绝少流传,要作满人意的《曹雪芹年谱》,在 现今的状况下,总还是不可能。我读这书的时候,戏荟萃那些有关系的事情,分年 列表,以备自己底参考。写成之后,觉得虽有些是托之揣测,但大致不甚谬,很可 以帮助喜欢研究《红楼梦》的人,所以现在把他列入本卷。将来如有所得,当然还 得经过几番的修正,这只是草稿罢了。 现在首写年分,再列事实。每节下须说明的,附在每节之后。 一七一五,清康熙五十四年,曹(兆页)为江宁织造。 曹雪芹是(兆页)之子,说见《胡适文存》卷三,二二四页。 一七一九,清康熙五十八年,曹雪芹生于南京。 曹氏三世为织造,在江宁、苏州两处。《四松堂集》诗注说:“雪芹随其先祖寅之 任”。虽经胡先生考订其有误,但雪芹曾随其尊长在江宁织造任上,却决无可疑的。 敦敏赠诗有“秦淮残梦忆繁华”,即是一证。雪芹底生年,也经胡先生考定,在一 七一九年。(《努力周报》,第一期)他假定雪芹享年四十五;如雪芹不及四十五而 卒,那生年便须移后了。敦诚挽曹雪芹诗,有“四十年华付杳冥”之句,虽未必是 整四十岁,也未必便是四十五岁。胡先生只说,雪芹享年至多不得过四十五岁。现 在即以胡先生所说,也总不致于大错,相差至多不过五年。总之,无论如何,雪芹 生时,必在曹(兆页)江宁织造任上。他底生日,依《红楼梦》叙宝玉生日推算, 大约在初夏,四五月间。(第六十二回) 一七二八,雍正六年,曹(兆页)卸江宁织造任。雪芹随他北去。 曹(兆页)卸任之后做些什么,我们不知道。看《红楼梦》,大约调回北京去了。 这时候,雪芹大约只九岁余,想也回北方去了。 一七三零,雍正八年,《红楼梦》从此起笔,雪芹十一岁。 一七三二,雍正十年,凤姐谈南巡事,宝玉十三岁。依这里所假定的推算,雪芹也 是十三岁。 一七三七,乾隆二年,书中贾母庆八旬。 一七三八,乾隆三年,八十回《红楼梦》止此。雪芹十九岁。 这四条的依据,不得不说明一下。胡先生曾说过,《红楼梦》中只有记南巡一节, 是历史上的事实。(《胡适文存》,卷三,二二一页)第十六回原文如下: 凤姐道:“……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说起当年 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我偏偏的没赶上。” 凤姐这句话是当为说话时的年代。康熙帝南巡六次,最晚这一次,在四十六年,西 历一七O七年。从此往下推算二三十年,则凤姐说话时,当为一七二七──三七之间。 以平均计算,下推二十五年,则当为一七三二年。这时候,书中的宝玉正十二三岁, (第二十三回)雪芹底年纪,依我们推算,大约也在十三岁左右,恰拾相合。 我们既认定《红楼梦》是实写曹家事,那么,书中的贾母,即是曹寅之妻。曹寅死 于一七一二年,享年五十五。通常夫妇配合,女小于男,即算是同年,到隋赫德接 任的时候,她也只七十一岁。下推九年为一七三七,正是“庆八旬”这个时候。书 中庆八旬,在第七十一回;下距八十回终了,只一年余。这是一看《红楼梦》便可 知的。书中写她底生日,在八月初三,(第七十一回)接着写赏中秋,(第七十五回)写 “蓉桂竞芳之月”,(第七十八回)知这几回是一年内底事情。后来宝玉病了一月以 后,又在房中保养过了百日,到天齐庙去还愿;知道已到次年了。(蓉桂竞芳之月, 应是九月。病了一月已是十月过了。再调养百日,当然又是一年了。) 这些噜苏、拘泥的考辨,却颇有些关系;因为不如此就不能断定《红楼梦》全书共 说的几年底事,是那几年底事。我先从凤姐说话的时候立一标准,假定为一七三二 年。又从本书考出,从第二回到第七十八回,共有八年。且看: “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第二回) “贾兰的是一首七言绝句,……众宾见了,便皆大赞:‘小哥儿十三岁的人就 如此……”(第七十八回) 本书底第一第二两回,都是引论,到第三回才入正文,写黛玉进荣府,第二天便去 访李纨。所以入书之初,正当贾兰五岁之时,到第七十八回,明写他已十三岁了; 这可证从开首到此,共写了八年底事情。从第七十八回到第八十回,又约略有五个 月的光景。而征《(女危)(女画)词》正当九月,则八十回末已入次年可知。故我断 定八十回书,共前后有九年,至多不过十年。 从第十六回凤姐说话时,上推三年,为一七三O。从一七三O下推九年,为一七三八。 再从此上推一年便是贾母八十岁的时候,正是一七三七。 这些推算,虽带些揣想的色彩,但对于大体也无碍。上下相差,至多不过四五年, 也就可以算平均的准确了。我现可以告诉读者的,是《红楼梦》八十回所叙的事, 当雪芹十一岁到十九岁。书中所谓荣宁两府及大观园都在北京。关于书中地点问题, 下有专篇详论。 一七三九──五七,乾隆四年──二二年,这十八年之中,雪芹遭家难,以致困穷 不堪,住居于北京之西郊。 我们知道《红楼梦》八十回中贾氏尚未中落,宝玉尚是安富尊荣,可见曹家凋零决 在一七三八之后。一七五七,敦诚赠诗有“环堵蓬蒿屯”之语,可见此时雪芹已很 穷了,或已穷得很久了。我们假定在这个时期中间,不过就最远的起讫而言,将来 曹家事实续有发见,自然还应当缩短,方才精确。至于知道雪芹住在北京西郊,也 是从敦诚敦敏底诗中看出来的。敦诚说:“不如著书黄叶村”,(《寄怀曹雪芹》) “日望西山餐暮霞”。(《赠曹芹圃》)敦敏说:“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 (《赠曹雪芹》)又说:“野浦冻云深,柴扉晚烟薄。山村不见人,夕阳寒欲落。” (《访曹雪芹不值》)这些诗都成于一七五七之前后数年中,可见是时住在北京城外。 京东无山,且敦诚明说西山,可证雪芹住在北京之西郊。 一七五四──六三,乾隆十九──二八年,雪芹三十五至四十四岁(?),作《红楼 梦》八十回。 以敦诚诗中所谓“著书黄叶村”看去,知雪芹做《红楼梦》大约即在一七五七上下 数年间。因为以我们所知,雪芹一生未有别的著作;则敦诚所谓著书,大约就是指 作《红楼梦》,且证以本书底话也极为相符。我试引几条为证: (1)“半生潦倒之罪……” (2)甄士隐年过半百。 (3)“如何两鬓又成霜?”(以上第一回) (4)雨村以为翻过筋斗来的,是一个龙钟老僧。(第二回) 但看了本书,似乎雪芹著书之时,已甚老了。而在实际上,他至多活了四十五岁, 未免有些不合。然文人之笔,原是随情涉兴,也不妨过意写得衰老些,使文情格外 生动。总之,雪芹著书,决在中年,却是无可疑惑的。至于我假定著书有十年工夫, 这原不过是个悬想。但看本书第一回所谓“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则 八十回书底成就,大约总非三五年底事情了。我底假定,或者与当时事实不甚相远。 一七六二,乾隆二七年,雪芹作长歌谢敦诚。敦诚答赋《佩刀质酒歌》。 一七六四,乾隆二十九年,曹雪芹卒于北京,年四十余,无子,有妇孀居。(《努 力》,第一期,引敦诚诗并注。) 一七六五,乾隆三十年,《红楼梦》初次流行。 高鹗说:“藏书家抄录传阅,几三十年矣。”他做这引言,是在一七九二年,上推 二十七年,为一七六五,正当作者身后之第一年,或稍前后的几年中。 一七六九,乾隆三十四年,戚蓼生中己丑科进士。 戚蓼生是做有正本《红楼梦》序的。做序之时,大约在中进士之后。戚氏科名,见 余姚《戚氏家谱》。 一七七O,乾隆三十五年,《红楼梦》盛行。 高鹗说:“闻《红楼梦》脍炙人口者,几廿余年。”他既说“廿余年”,想必不止 二十年。假定以二十二年计算,大约在这时候,这书已很通行了。 一七八八,乾隆五十三年,高鹗中戊申科举人。 高氏先中举,后补书;所以非让宝玉也中个举人,方才惬意。 一七六五──一七八八,乾隆三十──五十三年,佚本后三十回的《红楼梦》成。 一七九一,乾隆五十六年,高鹗补《红楼梦》四十回。 一七九二,乾隆五十七年,程伟元本──一百二十回本──初成。从此以后,方才 有了百二十回的《红楼梦》。 一八零五,嘉庆十年,陈刻《红楼复梦》成。 这虽是很恶劣的乙类续书,但因为他年代很早,恐怕是一部最早的乙类续书。依书 中序看,则这书脱稿于一七九九,嘉庆四年。 一八六九,同治八年,愿为明镜室主人江顺怡底《读红楼梦杂记》刻成。
页:
[1]